臨近農曆春節,貴州43斤女孩吳花燕未能實現新年願望,在前幾天去世了,令人扼腕痛惜。隨後,圍繞她因何去世、是不是得到妥善救助、民間捐助是否規範等方面的爭論,成為輿論焦點。
21世紀經濟報導此前也有相關報導,詳戳(43斤女大學生重病去世,被捐款100萬隻收到2萬?錢究竟用在了哪裡?真相又是什麼?)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對部分質疑作出了解釋,然而央視最新調查的結果與其並不一致。民政部最新回應,將作進一步調查了解,並根據情況依法依規採取必要措施。
1月13日,吳花燕因醫治無效不幸離世,但她身後卻留下了一連串的問號:
■ 43斤的吳花燕究竟患的是什麼病?
■ 她的病症究竟需要多少治療費用?
■ 籌款平臺為何擅自籌款百萬元卻只撥款2萬元?
■ 這所謂已經撥付的2萬元,又是否真的撥付到位了呢?
16日,帶著上述這些疑問,央視財經記者來到了吳花燕生前就診的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進行了探訪。
21君注意到,央視調查的結果顯示,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和9958平臺此前的回應並不成立。據調查:
■ 吳花燕罹患早老症,醫院稱手術無意義,還稱並未開放受捐助帳號。
■ 吳花燕的弟弟吳江龍對9958組織捐助並不知情。
■ 兒慈會仍開放部分已故受助人捐款通道。
而針對此事,中國民政部16日也在官方微信作出了回應:
民政部已經注意到社會各界對此事的關注和反映,並約談了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督促其向社會公布募捐和善款使用的情況。
民政部將對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此項募捐活動作進一步調查了解,並根據情況依法依規採取必要措施。
央視記者了解到,2019年10月12日吳花燕來到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就診,隨後辦理了住院。11月7日,吳花燕轉院至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外科副主任胡選義:
在病人病因沒有清楚的情況下,通常是採取對症處理。針對她出現的心衰症狀,比如腳有些腫、心功能不好、血壓偏低、局部有感染,我們做了一些處理。
12月17日,吳花燕的基因和染色體的檢測結果出來後,醫生會診後判斷,吳花燕所患疾病非常罕見,是早老症。
貴州省產前診治中心主任潘衛 :
這個病是極為罕見的,表現為嚴重的過早老化的疾病,發病率是四百萬分之一到八百萬分之一,這種疾病在出生的時候,表現跟正常小孩是沒有區別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出現生長發育遲緩、特殊面容等一系列早老的表現。這種疾病目前統計下來平均年齡是14.6歲,臨床上目前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
據醫院介紹,吳花燕各種症狀中,心臟瓣膜鈣化最為嚴重,但是這只是早老症的症狀表現,並不是病因,做心臟手術並沒有意義,還可能導致身體惡化,因此9958平臺所說的等待手術後再把所有善款給予到位的前提並不成立。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外科副主任胡選義:
這種疾病到吳花燕這個年紀,已經是她疾病的終末期了,這時候再過多幹預會造成對病人更大的傷害 。
同時記者還了解到,吳花燕在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總的治療費用為三萬餘元,作為精準扶貧戶,根據貴州相關政策,其絕大部分醫藥費都可以報銷或免除,因此就治療層面來說,並不需要太多社會捐助。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保中心新農合辦主任羅香香:
吳花燕同學入院的時候,交了三千元的預交金,整個住院期間產生了30798.28元的醫療費,我院從未向任何機構和個人公布向吳花燕救助的帳號。我院至今也未收到任何機構和個人打來的針對吳花燕的救助資金,她自己交的這部分預交金,應該能夠負擔個人負擔的部分 。
醫院沒有開放受捐助的帳號,那麼9958平臺籌得的善款又是否到了吳花燕家人的手中呢?
記者也採訪到了吳花燕的弟弟吳江龍,吳江龍表示,家人對9958平臺以姐姐的名義組織捐助並不知情。吳花燕自己在水滴籌上籌得的約20萬元善款,都打到了吳花豔的個人帳戶上,除掉已花去的兩萬餘元,其餘善款並未取出或花銷。
1月16日,在料理完姐姐的後事後,吳江龍回到了老家銅仁市松桃縣。
記者:對於9958救助中心對姐姐的籌款,你和家人是否知情呢?
吳江龍:不知情。
記者:當時他們是怎麼找到你的?
吳江龍:當時9958的工作人員是跟著記者一起過來的,因為報導出來了,9958的工作人員直接過來了解情況。
記者:你們的態度是接受還是拒絕?
吳江龍:拒絕。
記者:拒絕以後,款項去哪裡和捐了多少錢都不知道?
吳江龍:對。
吳江龍說,據他了解,姐姐住院時,除了在水滴籌裡獲得了約20萬元善款,以及松桃當地組織的捐款外,並沒有從其它渠道獲得較大額度資金的幫助。
記者:有一個短視頻帳號,說籌了45萬元,已經交給你姐姐,這個事情你知道嗎?
吳江龍:不知道
記者:那實際上你們有沒有收到這45萬元?
吳江龍:沒有。
吳江龍說,姐姐的確在網絡平臺上發布過自己講述身世的視頻,但是沒想到被一些媒體或平臺斷章取義,更是引來意想不到的評論,這讓姐姐很受打擊。
吳江龍:因為被網絡不實言論的打擊太大了,她有點想不開。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外科副主任胡選義:
她每天在網上關注到 ,因為她給她周圍的人或社會所帶來的負面的東西,甚至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她的疾病來做一些,她的原話是「騙人的事情」,對這些事情她很內疚。
另外,針對9958平臺提出,沒有把善款及時交給吳花燕或者其家人,是因為家人和當地鄉政府的幹涉,松桃縣沙壩河鄉長彭湃予以否認。
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沙壩河鄉政府負責人彭湃 :
我本人可以擔保,絕對沒有這回事,不管是哪種類型,絕對沒有哪個公益組織,和我們聯繫。
除了吳花燕救助案,中華少年兒童慈善基金會在這幾天還陸續受到了來自各方的質疑,質疑焦點集中在善款募集方式,和對資金的合理利用上。其中,有人發現,一名已經逝世多年的救助對象,在網上的募款渠道仍然開啟,事實真的如此嗎?
記者在中華兒慈會網站找到了這位名叫何澤悅的受助人,受助信息發布時間為2012年10月,在下方的個人介紹中,記載了這名身患惡性橫紋肌肉瘤的病兒的信息,其中最後一句寫道,孩子在治療中因病情再次惡化不幸於「12月上旬」離世。
而頁面狀態顯示,目前用戶仍能進行捐款。記者嘗試點擊直接捐款按鍵,經過填寫簡單的信息後,馬上跳轉到了付款頁面,完成付款後提示捐贈成功。捐贈號在捐贈公示中可以查詢到,信息正常顯示。而記者發現,這樣的情況在網站不止一個。
北京北鬥鼎銘律師事務所律師祝偉表示,這個行為顯然非常不妥當,在受捐贈人已經去世的情況下,那些募捐的信息自然失去了用途和特定目的,應該及時撤下來,不應該過度消費。
不僅如此,不少網友也對兒慈會資金的使用情況提出質疑,在中華兒慈會網站公布的2018年財務報告中顯示,短期投資中銀行理財產品的帳面淨值在2018年末達到4.09億元,與年初數相比,理財收益為4400萬元。
記者查閱了《慈善組織保值增值投資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其中規定,慈善組織可以開展包括直接購買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不過並未規定可參與投資活動的資金比例。
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嶽屾山:
資金進行保值增值在允許的情況下去做,是怎麼花的,監管在哪裡做?這些可能會涉及到國家層面對他們的審計或管理。
北京北鬥鼎銘律師事務所律師祝偉:
它帳上的錢非常多,閒置不用的資金多達4個多億,現金流非常充裕,比很多的上市公司都要多。它是一個非盈利機構,我們忍不住要提個問題,既然手上有4個多億的資金閒置不用,用於理財,為什麼還要向社會募集?
吳花燕已經離世,她身後留下的一連串問號仍在等待答案。就在不久前,水滴籌掃樓募捐事件,與吳花燕的募捐故事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人們常說,做慈善是「行善積德」,也許很多人無意去記住自己的善舉,但如今,我們卻不得不追問,這些善意究竟被用到了哪裡?
那些令人惻隱的故事背後,到底哪些是虛構的悲情?這些打著慈善旗號的機構或組織,是不是拿著善良的心意,幹起了斂財的生意?我們的社會從來都不缺少善心,但拿公益去做生意,就是在透支人們的善心和對慈善最後的信心。
吳花燕已經離世,但還有很多像她一樣身陷困境的人們,需要幫助,行善、解困,正是慈善事業的初心。而公正、透明,是慈善機構的底線。
我們希望匯聚善意的平臺,監管不會缺位;希望以後的捐助無需再被追問和質疑,希望慈善二字別辜負了人們的善意。
一個鮮活生命的離開,本就讓人悲痛難忍。更難過的是,逝者尚未安息,家人還在心痛,這件事就引致關於救助、慈善、愛心等方面的諸多質疑。
目前,發生在吳花燕身上的「慈善風波」並未完全清晰,相關報導是否片面誇大,吳花燕是否得到及時救助,善款眾籌是否合法合規,9958兒童緊急救助中心為何籌得百萬善款才打過去2萬,餘下的善款怎麼處理……面對網上洶洶輿情,這起慈善事件如今真的需要一一細細核查,相關部門也應該認真對待、嚴肅回應。
事實上,現在很多人之所以找出以吳花燕名義募捐的平臺,並查看善款的流向,以此提出一些疑問、要求給予解釋,就是想讓以悲為名的生意落空,就是想讓消費悲劇的行為停止。「虛假募捐」「消費悲劇」到底有沒有發生,在多大程度上發生?
需要權威部門的深入調查,倘若確有其事,一旦觸犯相關法律,必須嚴懲不貸,以儆效尤。這起事件也警示所有從事公益事業的人們,愛心首要是心正,慈善關鍵要經得起推敲,不能成為以愛為名的別有用心。
社會充滿了善意,但重要的是,善意需要用對地方、用好力度,才能釋放出最大正能量。可惜的是,吳花燕生前曾因媒體對自己的報導而感到不開心,因為有些內容過於偏激、誇大、不真實,以至於她自己承受巨大壓力。或許其中有不少良好出發點,希望她能夠儘快得到更好救助。
但是,愛與善都不是盲目的行為,更不能以此來大做文章、肆意包裝,乃至忘了「愛心因何出發」。救急於危難,救人於水火,不是比拼「集善排行榜」,而是要有恰到好處的善心、務實可貴的行動、實實在在的效果。
人們願意相信善良永存,更願意看到制度完善。這些年來,慈善與救助事業在中國飛速發展,網際網路平臺也成了重要渠道。
很多人通過這一渠道得到救助,也有一些人因此陷入風波,「眾籌」成了「亂籌」。但是,慈善是沒有圍牆隔檔的,網際網路也是開放的,每一次慈善捐助都會被置於「放大鏡」下檢視,人們一次次的質疑、追問與討論,都是在分辨是非真假,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推動網絡慈善的完善、救助事業的進步。
當然,慈善與救助事業發展的過程,既是制度完善、法律健全的過程,也是慈善教育、愛心普及的過程,「大眼女孩」「冰花男孩」就讓人們看到了多元的途徑與慈善救助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善良需要呵護,制度務須健全,社會信任需要在公序良俗的正軌上築牢。
吳花燕喜歡寫詩。她曾寫道,「在貴州最高的屋脊,種上一片深藍色的海洋;在那裡,會有一艘豐衣足食的小船,帶我駛向遠方」,充滿了對生活的渴望;然而,她寫的最後一首詩中有這樣一句話,「在這個冬天裡我忘記了來年還有一個春天,忘記了桃花開放的樣子」。
她沒有等來下一個春天,留給我們太多的遺憾、太沉重的思考。當人們為她惋惜、激烈討論時,別忘了最初的愛、最初的善,用一個個實際行動修好慈善之船的槳,帶上更多人的愛心、載著更多人的希望,駛向那個桃花開放的遠方。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