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追蹤13個娃,日本紀錄片曝光殘酷真相:什麼樣的孩子沒有夢想

2020-12-06 兜媽愛叨叨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英國有一部非常著名的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

這部影片的製作人通過長達56年的追蹤,對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7歲孩子進行了每隔7年一次的特殊採訪,以此來了解他們的人生軌跡。

由於影片非常直觀地呈現了家庭教育、自身性格以及外部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及改變,該影片還被網友稱為英國最偉大的記錄片之一。

就在《人生七年》播出到一半時,鄰國日本也開始效仿,導演用21年追蹤了13個孩子,並拍出了一部屬於自己國家的《人生七年》。

22年追蹤13個娃,日本紀錄片曝光殘酷真相:什麼樣的孩子沒有夢想

日本版《人生七年》拍攝於1992年,當時製作人找到了13個來自日本各地、年齡都在7歲的孩子。

與英國版影片一樣,他們也是每隔7年對這些孩子進行一次追蹤採訪,當最後一次採訪完成,這些孩子已經28歲了。

這部記錄片的主題只有兩個字:夢想

也就是說,每隔七年,導演都會問一下當事人:你的夢想是什麼?

對於最初的採訪,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他們有人想成為卡車司機,有人想當警察,有人想成為一名職業棒球選手,還有人想當歌舞伎明星……

這個女孩叫做由,家庭條件比較普通,父親是一家汽車廠的技術工,母親全職在家。7歲的由美在採訪時表示自己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鋼琴師。

14歲,當攝製組再找到她時,她似乎已經忘記了兒時的夢想,並表示自己現在想要去出版社工作。

第三次採訪時,導演本以為這個小姑娘又會背離當初的夢想,但沒想到她堅持下來了。

21歲的由美一邊在女子大學就讀營養學,一邊堅持向出版社投遞簡歷,當她在自助餐廳當了一段時間的營養師後,終於通過了東京一家出版社的面試。

孤身一人在大城市工作,常常加班到很晚,由美感受過獨孤,也有過掙扎,但她從未放棄過夢想,並表示自己選擇的路一定會堅持走完。

另一個堅持夢想的孩子名叫三重。在這部紀錄片裡,他是唯一一個三次接受採訪都堅持同一個夢想的孩子。

三重對棒球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他從小就想要成為一名職業棒球運動員。

14歲時,三重成了中學裡的棒球隊隊長。

又過了7年,21歲的三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現在是大學裡的棒球隊隊員。

但當導演問他以後是否還會繼續把職業棒球運動員當做人生目標時,三重點了點頭,但同時又加了一句:這不僅是我的夢想,也是我父母的夢想。

採訪結束,導演感慨地表示:如果夢想不是發自內心的渴望,而是摻雜了他人的意志,就會變得很難實現。

果然,當攝製組第四次找到三重時,28歲的他已經放棄了這個貫穿了整個童年和青春的夢想。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大學期間的三重看見朋友在打工賺錢,竟悄悄地辦理了退學手續,跟著朋友一起去打工了。

現如今,三重進了父母的化妝品包裝廠當了一名技術工。提及之前的棒球夢,他表示沒能堅持夢想是此生最大的遺憾。

這個眼睛小小,笑起來非常可愛的孩子名叫光平。

7歲的光平被問及自己的夢想時,他表示要和父親一樣,做一名陶瓷藝人,因為光平的爸爸就是一間陶瓷作坊的老闆,在爸爸眼中,兒子是一定要接自己的班的。

時隔7年,14歲的光平已經對製作陶瓷失去了興趣,他表示自己的夢想就是離這些陶器遠一點。

那時候,光平父親的作坊因經營不善而倒閉了,遣散走了工人,光平的爸爸開始獨自製作陶藝來補貼家用。

初中畢業的光平選擇了讀技術學校,但和一樣,他也上到一半就退學了,在過了一段灰頭土臉的日子後,光平又重新撿起了陶器。

只不過父子倆的製作風格完全不同。

父親的作品傳統質樸。

光平的作品有趣可愛。

現如今,光平的夢想是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陶器店,父親對兒子的夢想表示了極大的支持。

採訪中,光平臉上洋溢著笑意,那個半路從學校退學的孩子,又一次燃起了夢想之光。

在這13個孩子中,就讀於東京一所小學的貴子是最特別的一個,因為她沒有自己的夢想。

和很多雞血媽媽一樣,貴子的媽媽非常重視女兒的教育,而貴子從小的生活也被媽媽安排得滿滿當當,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接受採訪時,貴子嚮導演報出了自己的課程表:周一鋼琴,周二遊泳課,周三書法課,周四補習班,周五練劍道,周末還是要練習劍道和補習。

7歲的貴子說自己沒有夢想,只有一個小小的願望,那就是希望能夠變出「另一個我」,讓那個「我」去上補習班,練習劍道,這樣她就有時間出去玩了。

如今的貴子是一名頭等艙空姐,28歲的她表示這些年來自己總是讓父母失望,因為所有的考試她都沒有考到第一志願。

在應聘空姐時,貴子也是極沒有自信的,但沒想到自己竟然被錄取了,得到消息的那一剎,她哭了,她表示這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讓父母滿意。

很多人都說,人活著沒有夢想,就和鹹魚沒有區別。

堅守夢想固然很重要,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是能夠「成為自己」。

隨著年齡和眼界的增長,中途改變目標很正常,但只要無悔當下的選擇,任何時候都是夢想的起航。

兜媽寄語

在夢想這件事上,父母能做的其實很少,我們更多的是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你兒時的夢想是什麼呢?你實現了曾經的夢想嗎?歡迎在評論區和兜媽一起討論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28年追蹤13個孩子,暴露出世間悲劇:生而為人,我們註定一生平凡
    但如果換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的孩子平凡嗎?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未來很平凡嗎?對於很多人來說,答案或許又會不一樣了。在英國,有一檔名為《人生七年》的紀錄片,半個多世紀以來,導演堅持每隔7年拍攝一次,通過記錄14個孩子的人生軌跡,揭示了階層的固化問題。
  • 28年追蹤13孩子,導演警告父母們:別期望太高,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如果有人問,父母最關心孩子什麼?相信大部分家長都不會回答,是孩子的性格、抗壓力、溝通能力,而是孩子會不會成為人中龍鳳,以及父母還需要做些什麼,才能助力孩子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精英。幾乎沒有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只是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即使只是讓他們想像一下,30歲的自家孩子在茫茫人海中沒有任何辨識度,他們都是拒絕的。
  • 五部口碑炸裂的動物紀錄片,讓孩子對生命充滿敬畏
    當孩子開始對死亡的話題感興趣;當孩子不注意人身安全,不懼危險;當孩子太過謹慎,擔心自己死掉…… 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引導? 生命教育,是我們的孩子最缺失的一課。其實,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讓孩子通過觀看紀錄片來理解生命與死亡。
  • 錯過8年!這部比電影還好看的紀錄片,終於被我發現了 一次帶娃逛22...
    之前就推薦家長帶娃去博物館進行美育啟蒙:愛美的孩子,並不是洋氣那麼簡單。板牙科考營經常帶著孩子們走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古生物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航天航空博物館等等,都留下過我們的足跡。無論是我自己、和川爸,還是一家人一起旅行,每到一個新地方,我們都會先去當地的博物館。
  • 英國耗時70年追蹤7萬個孩子,終於發現了是什麼決定孩子的一生
    哈佛教育家調查發現:孩子一生中的成長和教育,僅僅有15%是跟學校教育有關,其餘的都是家庭教育。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身教言傳,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英國耗時70年追蹤發現:決定孩子未來的是這3點,而非高智商!
  • 6年跟蹤拍攝《出路》:揭露不同階層孩子的命運,真相很殘酷
    《出路》這部紀錄片是鄭瓊導演花了6年時間跟蹤記錄3個不同階層孩子的成長曆程。片中有三個主人公,分別來自甘肅農村、湖北小城鎮、北京繁華大都市。2009年,來自甘肅山溝溝的馬百娟12歲,才上二年級,她家住在窯洞裡,父母都是農民,沒什麼文化,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她們全家的開銷一年不超過50塊錢。馬百娟從小就特別喜歡讀書,她知道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走出這座大山,窮人家的唯一出路就是讀書。她說:「長大後我想去北京讀大學。」馬百娟,是很多貧困家庭孩子的一個縮影,2012年她卻輟學了,很讓人出乎意料。
  • 收藏|15部紀錄片,助力孩子漲姿勢拓視野
    在這二十多天的隔離中,相信你和家裡的娃都悶得不行。 抖音刷到都是相似推薦,吃飯吃到食之無味,遊戲也打夠了,躺在床上玩手機的肥宅生活,也沒有什麼意思了。 之前很多家長在正常的忙碌工作中,抱怨沒有時間提升自己,抱怨沒有精力去幫助孩子提高學習和視野。
  • 四部紀錄片,是時候讓孩子知道病毒、疫情和人類的真相了
    此次不談風月同天,也不談日本對於孩子關於歧視人權的教育,也不說現階段日本政府所面臨的防控質疑,單看NHK2月9日推出的個第一部關於新冠的紀錄片,裡面客觀而冷靜的分析,是很值得思考的
  • 紀錄片《出路》展現的卻是這樣血淋淋的真相!
    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紀錄片《出路》拍攝於2009年—2015年,導演用7年時間跟拍了3個不同階層孩子在社會上的掙扎。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好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她有三個願望:月賺一千塊,買面吃以及修水窖。但一個大山裡出來的孩子,即便是這麼樸實的願望也實現不了。最後她在15歲退學,那個年紀她也沒辦法打工。她其實也有很多憧憬也想去嘗試。在那個封閉的環境下,大家都在給她灌輸著——反正她大了之後,就是要靠她老公。而這好像就是他們的出路。
  • 5部適合給孩子觀看的高分紀錄片:所謂富養,是讓娃真正見識世界
    二、《如果國寶會說話》適合5歲+的孩子觀看2018年,這部國產紀錄片問世以來,好評如潮,現在已經更新到第二季,每一集只有短短的5分鐘,這在傳統的人文歷史類紀錄片中簡直是不可思議。幾分鐘的時間把一件文物的結構,它所出產的時代,以及這個時代的歷史和文化特點生動又明了地做了說明,讓你連走神的機會都沒有。
  • 13年連生7娃,超級寶媽火了,只為不浪費丈夫優良基因
    然而最近有一對夫妻卻在網絡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那就是一個寶媽,在短短的13年間就生了7個孩子,可謂是讓人嘆為觀止,按照這個速度來算,基本上是兩年一胎,差不多在努力下,一個小足球隊的雛形就要出來了。瘋狂寶媽13年,生七娃,疑似家裡有礦?
  • 揭露社會殘酷真相的高分紀錄片《出·路》
    2009年到2015年,導演鄭瓊用6年的時間完成了獨立紀錄片《出·路》,記錄了三個不同家庭背景孩子的人生軌跡。 再看鄭瓊版的《出·路》,我依然相信看完,會有人發出「人與人之間距離真大」的感慨,也會有人唏噓,甚至還有些悲觀,但我之所以推薦是因為我還相信:我們大部分人能從故事的三個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並引發思考。何況這是個「呈現卻不批評」的獨立紀錄片。 下面就將師兄的文字分享與你,希望每個人都能獨立思考地去看文字,去看紀錄片。
  • 國外孩子啃老方式更新穎?想從根源上避免,從小給娃立好三個規矩
    文|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國內孩子大學畢業之前,他們幾乎所有的經濟來源都依靠父母;而在國外,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等娃到了18歲就需要自己賺錢養活自己,甚至會被趕出家門要求其自力更生。相比之下,想必很多中國家長都羨慕不已,但這真的是事實的真相嗎?
  • 美人魚幕後紀錄片曝光 周星馳親自指導張雨綺(組圖)
    美人魚幕後紀錄片曝光 周星馳親自指導張雨綺(組圖)2016-02-23 13:48:13來源:光明網作者:佚名責任編輯:高靜字號:T|T【摘要】由周星馳三年磨一劍的全民喜劇《美人魚》日前登頂內地影史票房冠軍,並且熱度不減。2月22日,片方曝光了一個足有13分鐘的《美人魚》幕後紀錄片!
  • 純粹的娃本位沒有意義
    伍     人種之間的娃本位 ,2018年,全世界生育率最高的10個國家,有九個是非洲國家。黑人的生育能力強,這是公認的。 每個非洲婦女一生平均生育8.5個小孩,生育十幾個小黑的非洲婦女也很常見。歐洲亞洲都在生育率下降的時候,非洲還在玩人口爆炸。
  • 11部評分9.0以上紀錄片,帶著孩子看遍全世界!
    原標題:11部評分9.0以上紀錄片,帶著孩子看遍全世界!也激發著所有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思考,引導著有夢想的人去探尋這個未知的世界。沒有夾雜任何其他的東西,一部十分純粹的紀錄片,帶你體驗一個未知的甚至有點陌生的中國。
  • 本周大新聞|Rockstar 3A級VR遊戲曝光,半衰期VR紀錄片低調上線
    VR方面,《半衰期:愛莉克斯》紀錄片公布,包含Valve大量開發細節;Rockstar 3A級VR遊戲項目曝光;Oculus Link將支持解析度調整;HTX Labs將為美國空軍提供VR培訓系統;Quest未公布截屏快捷鍵曝光;索尼用眼球追蹤優化VR廣告顯示。
  • 這14部自然地理紀錄片,讓孩子了解七大洲全貌 並附上下載...
    這部紀錄片就可以帶孩子領略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奇麗景色!除了黃石國家公園外,這部紀錄片還介紹了美國其他大型國家公園的美景,前後拍攝耗時近10年,而且影片製作都是好萊塢配置的呢!8、大衛·貝克漢姆:探索未知之境 David Beckham: Into The Unknown 這部紀錄片居然出動了貝克漢姆?沒錯,在結束22年的足球生涯後,貝克漢姆和他的三個好朋友決定踏上一段冒險之旅,穿越亞馬遜叢林,拜訪當地土著,探索南美新世界。
  • 孩子暑假必看的50部神級紀錄片,每一部都好看到炸裂!
    《他鄉的童年》出品時間:2019-08-28豆瓣評分:9.0分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常年報導國際新聞的記者周軼君這次走訪了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英國五個國家,用鏡頭記錄下不同國家的課堂、校園、家庭。這部紀錄片好就好在,它沒有一味的展示哪個國家的教育好,哪個國家的教育不好,而是用真實的影像向我們呈現了不同國家的教育觀,引人深思,到底什麼才是好教育。
  • 日本海豚灣血流成河,這部奧斯卡紀錄片《海豚灣》揭秘背後的秘密
    2010年,《海豚灣》拿下第8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片中漁民集體捕殺海豚的畫面,引發全世界熱議,92分鐘的《海豚灣》,揭露了日本太地町地區,寧靜祥和的生活下,捕殺海豚的屠殺秘密。圖片來自\紀錄片《海豚灣》看過影片的人,肯定會因紀錄片中殘忍的畫面潸然淚下,有些畫面真的無法用言語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