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出貴子?紀錄片《出路》展現的卻是這樣血淋淋的真相!

2020-12-02 槓精的日常2018

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紀錄片《出路》拍攝於2009年—2015年,導演用7年時間跟拍了3個不同階層孩子在社會上的掙扎。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好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很多人其實並不了解同一時空下另外一群人的生活,但是這個社會需要的更多是融合,通過這個紀錄片希望我們可以相互理解。

一群候鳥在天空中掠過,一個小女孩的讀書聲朗朗響起,影片以這樣充滿詩意的方式開始了。

馬百娟

甘肅山村裡的馬百娟一心想讀書,堅信讀書能夠改變她的命運,想要考北京的大學。她的喜樂的狀態能深深吸引大眾。雖然她自始至終只有一件衣服可以穿,雖然她要走上十幾裡山地才能買到學習用具,但是她那個笑容都沒法抑制住。

她有三個願望:月賺一千塊,買面吃以及修水窖。但一個大山裡出來的孩子,即便是這麼樸實的願望也實現不了。最後她在15歲退學,那個年紀她也沒辦法打工。她其實也有很多憧憬也想去嘗試。在那個封閉的環境下,大家都在給她灌輸著——反正她大了之後,就是要靠她老公。而這好像就是他們的出路。

2015年導演回訪的時候,16歲的馬百絹已經嫁給了表哥,在影片裡可以看到馬百絹和同村的一起在曬著太陽,比誰的肚子大。

徐佳

湖北鹹寧的徐佳屬於農名工的一代,爸爸覺得沒有文化在城市裡面打工受了很多屈辱,趴在地上也要讓孩子上學。徐佳每天基本就是學習,不斷地早自習、晚自習。復讀本身就是讓人有羞恥心、有壓力、有恐懼。在這樣的高壓下,徐佳有時候也會整個人冒汗,手發抖,完全做不了事。

在經歷了三次高考之後,他終於考上湖南工業大學找到工作。他的人生就像大部分人一樣,上學、工作、結婚。工作剛籤約時,他感到很不安,「就像把自己賣了出去」,他如是說。

袁晗寒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有人一出生就在「羅馬」。北京的藝術生袁晗寒小學、初中、高中都是北京最好的學校。高一休學後,最大的問題就是怎麼排遣大把的無聊。她創業、實習、當性用品商店服務員,後來開了自己的酒吧,去了杜塞道夫留學,養了一隻花兔子,不願意呆在畫室,不願意留在德國過「養老式」生活。

回國開了自己的藝術公司。她從來不需要擔憂溫飽的問題,也沒想過自己要去做哪個階層的人,不餓死就行了。但是同時,她也覺得沒有人會被餓死。

整個影片的她充滿了疑惑,不斷地去解構和建構這個世界,去嘗試不同的東西。袁晗寒和其他兩個人相比,其實擁有更強烈的自我意識,並且能最清晰地自我表達,也是唯一一個需要處理更多非物質層面、精神層面東西的人。

假設有的人看完片子感到很絕望,其實是正常的。

這個世界從古至今都是有著殘酷的階級差異的,生活從來如此,當我們沒能力改變它的時候只能去適應。

相反,槓槓非常欣賞第二個主人公的態度,如果按照正態分布來說的話,我們大多數人還是處在中間的生活狀態,既沒有袁涵寒的自由隨意,也沒有苦到馬百娟早晨起來要吃白水泡饃。

徐佳所經歷的高考也是我們所要經歷的。隨著長大,就會發現有很多東西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要去慢慢用以一種平和的心態接受,就像徐佳在片中說的一樣,他現在接受這種不公平,但是他相信自己可以努力。有目標,有奮鬥,使生活比之前更好了,達到了自己預期,其實就是出路。努力生活,讓下一代過上第三個主人公的生活。

看透了生活的本質,但是我們還能願意抱著希望繼續生活下去,真好。

相關焦點

  • 「寒門難出貴子」?看完清華北大學生的家境後,網友無法淡定
    寒門難出貴子是真的嗎?看看清華北大的學生,個個家境優渥 「寒門是否能出貴子」這個話題一直是大家熱議的對象。雖然有許多寒門出貴子的實例,在《我是演說家》裡北大才女劉媛媛「寒門難出貴子」的演講引起許多人的共鳴,那句"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也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但這也改變不了寒門出貴子只是少數人的故事。
  • 紀錄片《出路》帶給了父母怎樣的思考?父母不努力,孩子沒出路!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火了,它叫《出路》。該部紀錄片的震撼之處在於導演鄭瓊用6年時間記錄了3個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孩子在社會中的掙扎。就是這樣三個孩子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總會有不同階層,不同階層過著不同的生活,都在為自己尋找著出路。影片直白地向我們展示著一種社會現實,一種可以刺痛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的沉重。再來看一看影片的結局。
  • 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溺愛成就了寒門難貴子
    山區網絡曾流行,寒門難貴子的言論。寒門子弟養成紈絝子弟的習氣。曾聽過一篇文章,男子是家裡唯一的男孩兒,父母將其寵溺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裡所有的農活都由父母來處理,男孩兒上學都是父親徒步背送。這時男孩兒對母親說,若不是您在我小時候偷東西後不僅沒有教育我而是鼓勵我這樣做,我也不會有今天的下場。還有個男孩兒套大餅的故事。男孩兒從小被母親寵溺的從不走路,什麼事都是母親代勞。有次母親出遠門,怕男孩兒餓著,就做了塊特大的餅套在男孩兒脖子上,讓他餓的時候吃。可等母親回到家,男孩兒餓死了。男孩兒只是把自己嘴邊的餅吃了,其他餅都邦邦硬。
  • 寒門難出貴子越來越成為事實,但階級通道仍然沒有關閉!
    「寒門難出貴子」越來越成為事實無論你怎麼否認,寒門出貴子變得越來越難。這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等因素共同決定的,在任何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出現階級固化的現象,中國的階段固化也逐漸形成。1.經濟實力等綜合實力強的家庭,給到孩子在教育方面的支持明顯會比寒門更多、也更好。
  • 不是寒門再難出貴子,而是這4種打雞血方式,會讓貧窮代代相傳
    但隨著時代發展,階級固化的現象日益嚴重,於是有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但不可否認,儘管競爭如此激烈,仍然有不少寒門出身的父母,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孩子跳出了階層限制,成就了孩子精彩的人生。01劉媛媛:從貧苦差生到女企業家,她的父母為底層家庭教育樹立了榜樣網上一直有一個很火的視頻,就是北大法學院的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總決賽上的演講《寒門貴子》,據說已經有了上億的點擊量,直到今天,熱度仍然不減。
  • 這部國產優質紀錄片告訴你:跳出現有貧窮階層的出路在哪?
    而近年來由於多個社會事件的出現,引發了大家對於「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探討。去年高考期間,北京市一位考生的採訪火遍網絡,他說:我小學、初中、高中讀的都是北京最好的學校,我的父母也有能力為我提供資金支持去報各種補習班,所以,考上清華北大,這是理所當然的。聽著這話有些拉仇恨,但他的坦誠也迎來八方點讚。
  • 《富蘭克林自傳》:寒門貴子的逆襲人生
    富蘭克林的成功,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說,可以稱得上是寒門出貴子,他出身貧寒,家裡兄妹眾多,父母不堪重負,只讓他念過兩年書,他通過自身刻苦自學,堅持不謝的努力奮鬥,他成為了美國歷史上一位非常傑出而又功勳卓著的人物,作為政治家,美國18世紀下半葉的每一件大家幾乎都在他推動之下進行的。同時,他還是科學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會實業家。
  • 寒門子弟躍的過龍門,卻難跳出現實,所謂貴子實則都是一個個孝子
    都說高考是人生的一道坎,無數的家長將高考視為孩子化龍成鳳的「龍門」,簡單地認為只要跳過這「龍門」,孩子今後的人生就會改變,真的是這樣嗎?殊不知「寒門難出貴子」這句話,也是廣泛流傳於普通大眾口中,相比寄希望於未來的發展,當下的困境卻是如此的真實。何為寒門?
  • 寒門還能出貴子嗎?窮搞IT,富搞金融!
    寒門還能出貴子嗎?這句話是最近和很多中小學家長探討最多的話題。筆者還是那句話:如果你不通過小升初、中考、高考,不斷得通過學習超越其他家庭實力雄厚的家庭,一旦進入了社會,各種因素導致的「不公平」都會顯現出來。
  • 鄭瓊《出路》每一種生命都在尋找自己的出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去參加城市讀書會組織的一個電影點映活動,所以有機會看到了鄭瓊導演的這部紀錄片《出路》——關於三個不同生長環境裡的小孩,在6年時間裡的變化和成長的記錄,影片結束後的第一感受就是心情比較複雜,同時也會有一絲慶幸。
  • 王中林:從農村娃到世界頂尖科學家,他用實力打敗寒門難出貴子論
    有些人生於寒門,一懂事就要為生計發愁,整日為了填飽肚子而奔波不休。也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現在的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但是有些人出生就在"終點線"。這些人擁有著普羅大眾終其一生不可得的財富、權利、地位等資源。即使如此,仍然有許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 王中林:從農村娃到世界頂尖科學家,他以實力打敗寒門難出貴子論
    有些人生於寒門,一懂事就要為生計發愁,整日為了填飽肚子而奔波不休。也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現在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但是有些人出生就在"終點線"。這些人擁有著普羅大眾終其一生不可得的財富、權利、地位等資源。即使如此,仍然有許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寫了自己的人生。王中林就是憑自己的努力改變人生的成功者之一。
  •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DNA似乎可以告訴你答案
    關於「寒門是否能出貴子」的爭論近年來一直都存在,大家普遍討論的核心在於,兒童的受教育水平似乎和家庭經濟條件的關聯越來越緊密。這個觀點似乎默認了一個孩子會取得怎樣的教育水平大部分取決於後天的教育條件。事實真的如此嗎?現代生物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DNA可以預測我們的疾病風險,是否也可以預測我們的教育成就呢?
  • 浙大鄭強教授談「寒門難出貴子」和「自主招生」,現實殘酷
    在現在我們社會有一種明顯的現象,重點高校裡,來自貧困地區的孩子越來越少,「寒門難出貴子」這個話題在一段時間也引起人們的熱議。實際上很明顯的就是,我們就用本省的經濟發達的城市和落後些的小縣城對比,在往年高考中,這些小縣城能出多少清華北大,能有多少上985、211學校,可能幾個小縣城學校加起來才能比得上城市裡的一個學校。教育追求公平,但實際上沒法絕對公平。
  • 豆瓣8.9的華語紀錄片,值得寒門學子反思,上學真的是唯一出路嗎
    在中國,很多人都覺得考上大學就能擺脫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現狀,但有那麼一部紀錄片告訴我,教育真的是脫貧的途徑嗎?真正是那種看完有如《熔爐》一樣的沉重心情,歇斯底裡的想哭,想怒,卻不知道能怪誰?這恐怕是今年看過的「最恐怖,最壓抑」的紀錄片——《出路》!
  • purplekiss單曲預告公開,五代裡人氣墊底,寒門能再出貴子嗎?
    就比如MAMAMOO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歌唱能力十分強,每次演出都開麥還有即興表演,這樣MAMAMOO即使是小公司出身也有了現在的成績。這也就說明了有著強大的實力和特點,繼續努力拼搏,小公司女團也還是有著一席之地的。
  • 寒門難出貴子?李子染一路走來,留給我們的除了驚嘆,還有什麼?
    誰家孩子不想在爸媽懷裡撒嬌,享受父母的愛,可6歲的李子染已經沒這樣的機會了。奶奶撫養到14歲,無能為力。別無選擇的李子染便開始了8年城市漂泊,後來證明很不如意。結束8年漂泊後,李子染又嘗試開淘寶店,做點小生意,也是慘慘澹淡。也許那個時候,她的所有的願望,就是活下來,好好過日子,可是生活偏偏不能如她所願。一路走來,她經歷了我們沒有經歷的太多苦,承受了太多太多的委屈。
  • 寒門難出貴子,未必,莊子告訴你智慧的力量你想像不到
    最近看了一遍文章,主題是講寒門難出貴子,網友們也討論得非常激烈。我卻認為,現在的中國是最好的時代,國家太平,人人有飯吃,有衣穿,出行方面,各方面都在穩步向前發展。只要你肯努力,培養自己的智慧,那麼你必將會有一番成就。同樣的東西,不同的思考方法,結果就完全不同。
  • 寒門學子723分上清華,物化生都是滿分,2個好習慣成就好成績
    如今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難出現「寒門貴子」了!我看過一本哈佛教授羅伯特·帕特南的書籍,針對107個出身工人階層和中上階層年輕人,進行數年的跟蹤調查。讓我看到了一個真相,階層對下一代的影響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中上階層的社會關係網、父母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安全感,還有教育和學識上的眼界,確實印證了寒門難出貴子這個殘忍的事實。
  • 有文憑就有出路嗎?紀錄片《出路》發出靈魂拷問
    「有文憑就有出路嗎?」紀錄片《出路》開篇就拋出兩個看似簡單、實則難答的問題。「在中國,高考是每位學生命運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它決定了考生一生的出路。」紀錄片是2012年拍的,但是這句話放在今天來看依然有著很大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