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的華語紀錄片,值得寒門學子反思,上學真的是唯一出路嗎

2021-01-09 最愛酷電影

在中國,很多人都覺得考上大學就能擺脫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現狀,但有那麼一部紀錄片告訴我,教育真的是脫貧的途徑嗎?真正是那種看完有如《熔爐》一樣的沉重心情,歇斯底裡的想哭,想怒,卻不知道能怪誰?

這恐怕是今年看過的「最恐怖,最壓抑」的紀錄片——《出路》!

影片信息:

片名:《出路》

導演: 陳為軍上映日期: 2012-11-28(美國)片長: 59分鐘豆瓣評分:8.9

關於導演

陳為軍

去年小影和大家分享過一部記錄國內4個產婦在極端情況下在醫院生產過程的紀錄片《生門》,小影印象挺深刻,而這部《出路》,正是《生門》導演所拍。

陳為軍拍攝過很多紀錄片,《好死不如賴活著》獲得多項國際大獎,《請為我投票》入圍08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還有《世界最大的中國餐館》、《日出日落》、《生門》等作品。

關於電影

丹麥國際非盈利組織、英國BBC以及丹麥DR合作過一部以全球「為什麼貧窮」為主題的系列紀錄片。

而《出路》就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作品,這部在全球70多個電視臺播放的電影。

電影大致內容

影片主要陳述了三個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年輕人的故事。

王振祥

一所教育學院的招生人員,表面是為高考落榜,但又希望讀大學的學生謀福,實際是成人自考的培訓公司。

將學生弄進來交錢,再想辦法弄走,完美的一套招生騙局。

可能有人會說,上大學這事,誰會相信他們這樣的騙子?

但在偏遠落後的農村,很多人對三本、專科、本科的意識都很模糊,對教育騙子,更是毫無免疫力(小影當年就差點上當了)。

考得好的學生自然能進入國家財政支持的公立大學,但落榜的,大多只能選擇高學費的民辦學校,或終止學業。

在「只有讀大學才有未來」的風潮裡,招生變成中國的暴利行業之首。

王盼

王盼是一個湖北考生,388分只能上專科,學費和生活費一年將近七八萬,這是她的家庭不可能支付的。

她的母親天生手指殘疾,靠搬磚養家,父親痴呆,只能幹粗活。

典型的農村家庭,所以期盼獨生女王盼能考上好大學改變家庭現狀,但這個夢破碎了。

沒錯,這樣的家庭就是騙子王振祥們的對象,在聽過「招生宣講會」,一家人吵了起來。

而面對這樣的家庭,王振祥也知道傷天害理,但沒有辦法。

萬超

一所民辦三本院校的畢業生,畢業後他開始找工作,不是名校也沒有出色的簡歷,為找到工作,加班和工資低他都一再退讓。

最後他得到一份實習1500的工作,但最終因Excel不過關被辭退。

一直到紀錄片拍攝結束他也沒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要麼工資實在低,要麼試用期後就沒機會留下來了。

一點看法

《出路》的切入點那麼現實和殘忍,我們以為上了大學就能出人頭地,但其實,即使上了大學也未必能活下來,更別提回報父母。

不難想像,王盼可能會變成之後的萬超,而萬超也有可能變成「王振祥」,利用「教育」手段欺騙王盼這樣的家庭,以此死循環,毫無盡頭,毫無出路。

而這背後,是很多被騙的父母與家庭,是為了供孩子上學欠下巨債的窮困家庭。

也不難想像,學生在「畢業即失業」的社會裡,一面經受現實的殘酷打磨,一面承受著對家人的虧欠和愧疚。

人的幸福感,何處尋?

就像有人說的,這是一部關於教育和貧窮的「驚悚片」,而我們每個人都曾或正在參演。

相關焦點

  • 寒門出貴子?紀錄片《出路》展現的卻是這樣血淋淋的真相!
    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紀錄片《出路》拍攝於2009年—2015年,導演用7年時間跟拍了3個不同階層孩子在社會上的掙扎。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好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而這好像就是他們的出路。2015年導演回訪的時候,16歲的馬百絹已經嫁給了表哥,在影片裡可以看到馬百絹和同村的一起在曬著太陽,比誰的肚子大。
  • 有文憑就有出路嗎?紀錄片《出路》發出靈魂拷問
    「有文憑就有出路嗎?」紀錄片《出路》開篇就拋出兩個看似簡單、實則難答的問題。「在中國,高考是每位學生命運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它決定了考生一生的出路。」紀錄片是2012年拍的,但是這句話放在今天來看依然有著很大的準確性。
  • 從「天才」到平庸:江西高考狀元失聯9年後反思 寒門學子如何成才
    楊仁榮說,小學一年級時,他不想上學哭著跑回了家,父親楊崇生打了他一巴掌,從此以後上學的事他沒讓父親再操過心。其實上學、看書和考試對於楊仁榮來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書是他最好的朋友。家裡的父母親戚和同齡人中,沒有一個讀書好的,從小父母就告訴他,如果想要出人頭地,想要逃離種地的命運就只能多讀書。
  • 紀錄片《出路》帶給了父母怎樣的思考?父母不努力,孩子沒出路!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火了,它叫《出路》。該部紀錄片的震撼之處在於導演鄭瓊用6年時間記錄了3個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孩子在社會中的掙扎。紀錄片記錄了三個小孩,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擁有不同的家庭,每個人都要去找自己的出路。因為導演的鏡頭,三個本不可能有交集的孩子有了交集。第一個孩子叫馬百娟,是一個山溝溝的小姑娘,來自甘肅會寧,第一次拍攝的時候她12歲,在一個只有5個學生2個老師的小學上小學二年級,家裡住著窯洞,全家的開銷一年不超過50塊錢。
  • 豆瓣8.6,這部紀錄片意外走紅的背後,揭露了「瀕危物種」的困境
    小編初次見到這部電影時,其評分高達9.0,雖然現在評分已降至8.6分,但這部影片也是一部名副其實的高分之作,更是一部值得看一看的紀錄片。導演此番獨特的送片行為,一時間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也因此,網友們才順勢把《礦民、馬夫、塵肺病》頂到了豆瓣實時熱門第一。正如豆瓣上的一段短評所說,沒人看、難上映、沒錢賺,這些都是中國獨立紀錄片所處的困境。
  • 寒門學子成功考入清華,父親每天為他挑200擔沙,現在怎樣了
    湖南男孩674分考入清華,父親為籌學費每天挑200擔沙,現怎樣從古至今都不缺少寒門狀元得故事,在古代寒門和達官貴人分的更是清清楚楚,達官貴人家的後代要是想要謀的一官半職非常輕鬆,畢竟自己的父親就是在朝堂任職,但是寒門學子要想走上仕途,那就是難上加難了
  • 60年了為何路遙筆下寒門學子孫蘭香工地搬磚的梗每年高考都會上演
    我說是被「慫恿」,主要是因為我被書中的處情節所打動,一是孫少平在黃原攬工時,那樣艱苦的環境下,他依舊沒有放下書本,這讓他的精神世界無比強大,故而他一直十分的自信;二是孫蘭香,那個孫家最小的女兒,她非常幸運,因為她有支持她上學的二位哥哥,在書中令我感覺詫異的是她能放下一個高中女生的矜持去工地提沙袋,自食其力為自己置辦了夏天的一件短袖衫以及畢業季需要互贈禮物的錢。
  • 張穎:是誰搶了「寒門學子」的「高招扶貧」?
    原標題:張穎:是誰搶了「寒門學子」的「高招扶貧」?  在高考改革大幕開啟的背景下,各地重點高校通過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實施農村學生專項自主招生等政策向「寒門學子」傾斜,成效明顯且獲得各界好評。但實施中衍生出的一些問題還有待破解。
  • 一定要推薦的10部豆瓣高分紀錄片(建議收藏)
    那就跟鐵木君一起看紀錄片啊!在消遣時間的同時學習知識,一舉兩得不香嗎?作為「高標準紀錄片收藏家」,鐵木君今天就把10部製作超級精良、內容獨樹一幟、畫面無敵震撼的高分紀錄片分享給大家,快快收藏好!《航拍中國》(豆瓣評分9.2,共3季)你真的了解家鄉嗎?現在就讓我帶你看看從未見過的中國樣貌。
  • 2019評分高電影華語影片 豆瓣評分最高的動畫片盤點
    2019評分高電影華語影片 豆瓣評分最高的動畫片盤點  2019年不管是國產電影還是國產電視劇,可以說都算了爭了一口氣了,佳作還是很多的,特別是國產動畫片,在2019年更是話題不斷。  2019評分最高華語電影  2019年年度電影榜單出爐,這個榜單是豆瓣出的,值得注意的是,榜單排名也不是完全按照豆瓣評分來排高低的,還加入了打分人數、影響力等其他參數進行綜合性評比。
  • 「寒門難出貴子」?看完清華北大學生的家境後,網友無法淡定
    寒門難出貴子是真的嗎?看看清華北大的學生,個個家境優渥 「寒門是否能出貴子」這個話題一直是大家熱議的對象。雖然有許多寒門出貴子的實例,在《我是演說家》裡北大才女劉媛媛「寒門難出貴子」的演講引起許多人的共鳴,那句"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也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但這也改變不了寒門出貴子只是少數人的故事。
  • 這部豆瓣評分8.8分的紀錄片,揭露了上大學的騙局
    《出路》是陳為軍導演的紀錄片,在豆瓣評分高達8.8。此片僅有40分鐘,通過3個主人公的故事。揭露了中國因讀致貧的現象。這期間什麼事都不用幹,不用上課和考試,也不用管他們的出路,從始至終就是一場生意。王振祥的言談對於城市中的大學生來說,簡直就是一派胡言,荒謬可笑。他們一眼就能看穿百度圖片的「招生PPT」,如果在網上搜索「弘博」,馬上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可是對於那些一貧如洗的農村孩子,他們連「三本」與「大專」都搞不懂。只知道埋頭學習,從未接觸過電腦,更不知網絡是什麼東西。
  • 大唐三門峽發電公司:讓「金秋助學」活動惠及更多寒門學子
    「十分感謝大唐的叔叔阿姨,幫助我們圓了大學夢......」又是一年開學季,9月25日,地處豫西深山的河南盧氏縣範裡鎮碾子溝村一片歡聲笑語,6位考上大學的貧困學子收到了來自大唐三門峽發電公司的金秋助學金
  • 豆瓣8.9,這部韓劇值得這樣的高分
    豆瓣8.9分。隨著觀眾的品味越來越高,這部雙商都在線的男女主,魅力無限,劇情不拖拉,情節推動很快。非常值得一看。主要講述患有過剩記憶症候群的男主李政勳(金東旭飾)和失去人生重要記憶的女主汝和珍(文佳英飾),因為失去同一個人感到悲傷,然後互相愛慕。01.男主的「超能力」男主金東旭在這部劇裡真是太讓人驚豔了。
  • 豆瓣私信連結後,獨立電影又找到了新的「出路」
    兩年內,有兩萬四千人參加了紀錄片《出·路》的線下點映。導演鄭瓊借了 25 萬做後期,目前還欠著 15 萬,她希望能夠通過線上宣發,帶來一些票房的回收,幫她還掉剩下的欠款。《礦民、馬夫、塵肺病》可能是近一個月被討論最多的紀錄片之一。這部原本不太起眼的電影走紅,始於 3 月中旬導演蔣能傑在豆瓣私信片源,隨後意外因網友的一句「獨立電影人太慘了」而獲得關注。
  • 這部國產優質紀錄片告訴你:跳出現有貧窮階層的出路在哪?
    而近年來由於多個社會事件的出現,引發了大家對於「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探討。去年高考期間,北京市一位考生的採訪火遍網絡,他說:我小學、初中、高中讀的都是北京最好的學校,我的父母也有能力為我提供資金支持去報各種補習班,所以,考上清華北大,這是理所當然的。聽著這話有些拉仇恨,但他的坦誠也迎來八方點讚。
  • 豆瓣9.3分紀錄片帶來的反思,有些動物被保護,有些就活該被吃?
    究竟該不該吃狗肉的這個問題,就和今天介紹的這部紀錄片一樣,值得人們反思。不過,不管吃不吃狗肉,至少文明養狗要從我們自身做起,我喜歡狗,但是很討厭那些遛狗不牽繩、不清理狗狗大小便的人。貓狗可愛不能吃,那豬牛羊就不可愛麼?難道不可愛就活該被吃?
  • 5年13億 泛海助學行動照亮27萬寒門學子
    向雪華的案例只是一個縮影,在全國範圍內還有成千上萬的寒門學子,受惠於泛海助學行動圓夢象牙塔。  5年13.4億元  點亮近27萬名寒門學子夢想  自國家發出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令後,泛海董事長盧志強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帶領企業投入脫貧攻堅戰的行列,撥出專項資金,啟動「泛海助學行動」在10省區對當年考入大學的建檔立卡大學生每人資助5000元。
  • 2018年豆瓣八分以上的華語電影:第三部「禁播」五年後終於上映
    爛片還是大行其道圈走不少票房,不過對於觀影經歷越來越豐富的中國觀眾,也開始正用自己的票錢去支持好電影,今天我們只聊「喜」,看一看豆瓣8分以上的國產華語電影。1、《我不是藥神》 豆瓣9.0分《我不是藥神》的票房成績是近30億票房,其實比起票房數字,電影對於現實的觀察和思考才是華語電影值得學習的地方。
  • 紀錄片《出路》揭露殘酷現實: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新華字典》1998年修訂本P673最近有部片子很火,鄭瓊導演的《出路》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三個出身不同,階層不同的青少年從學校到步入社會的成長經歷,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都用自己的方式尋找自己「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