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是在高考後的第二個星期去工地打工的,真實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我讀過的一本書,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雖然我出生的年代晚於書中所寫的年代,但是農村人的生活有一些似乎一直沒有什麼改變過,早出晚歸,面朝黃土背朝天。我是在緊張的高中學習期間讀完《平凡的世界》的,對學生而言,上高中了還在讀小說似乎不務正業,但是我非常榮幸我能讀到這本書,而這本書也成功的「慫恿」了我在高考後去了工地搬磚,因為我想體驗一下生活。
而我之後的人生對高中在工地打的那段時間的經歷一直記憶猶新,因為只有在那時,我才親身體會到社會最底層人的生活,而那時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在以後的人生中,不管我遇到何種挫敗、何種艱難的工作,我從不去吐槽,因為相比在工地打工的那段歲月相比,這些都算什麼呢?
我說是被「慫恿」,主要是因為我被書中的處情節所打動,一是孫少平在黃原攬工時,那樣艱苦的環境下,他依舊沒有放下書本,這讓他的精神世界無比強大,故而他一直十分的自信;二是孫蘭香,那個孫家最小的女兒,她非常幸運,因為她有支持她上學的二位哥哥,在書中令我感覺詫異的是她能放下一個高中女生的矜持去工地提沙袋,自食其力為自己置辦了夏天的一件短袖衫以及畢業季需要互贈禮物的錢。
說起來也不怕人笑話,那時我就想我高考後也一定要去工地打工,我要帶上一本書,在夜深人靜時,舒展著疲憊的身軀,在微弱的蠟燭火焰下遨遊在精神的海洋當中。我以為只有我這樣想,後來我才知道當年有無數的「傻子」在效仿孫少平,去工地攬工、下礦井挖煤……
而我也是這些「傻子」之一。我原以為去工地「搬磚」是我一時的衝動,結果最終我真的實現了這個不大不小的「夢想」。而我深知這夢想成真的背後有我的效仿之心,但更多的是身為出身寒門的不幸,從根源上看,這與孫蘭花去工地提沙袋的誘因是一致的。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寫的背景是1975年至1985年,這段背景距離今天已有快60年的時間,路遙是寒門中的貴子、孫蘭香亦之,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路遙最熱衷寫實,他在寫這部作品時花了一年的時間讀書、讀報收集資料,所以孫蘭香這個寒門中優秀的學子在工地「搬磚」應該在當時是真實存在的。60年過去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早已不同往日,但是奇怪的是,建設工地上卻依舊還有寒門學子的身影。
2018年7月,一份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從祖國的心臟搭乘著綠色的郵車被送進了雲南曲靖市的一處工地,工地上一名灰頭灰臉的男孩在收件人處籤下了自己的名字:崔慶濤,當年他考了669分;還有,2019年7月,同樣來自於祖國心臟的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郵寄到了寧夏,而收件人單小龍也正在工地搬磚、扛鋼管……當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在我們老家,長輩常教訓不愛學習的晚輩時都會說這樣一句話:不好好學習,將來帶你去工地提水泥桶。一開始我也以為這是一句「恐嚇」的話,後來我才知道,這其中有長輩的警告,更有他們的無奈。而這無奈其實更像是一個階層的無奈。上述的二名被我國最高學府錄取的優秀畢業生都是出身寒門,所以他們同屬於一個階層,而這個階層其實更屬於他們的父母,在這個階層裡,基本上都是外出務工的人,而在這些農村務工者當中,要數在工地打工者居多,故而這些寒門的學子不管是出於找工掙錢、還是體驗生活的目的,去建築工地搬磚似乎才了首要選擇。
工地體力勞動很累,生活很苦,但為生活而奮鬥並不丟人,並不低賤!我相信今年的高考過後,依舊還會有寒門考生在工地收到高校錄取通知書的新聞,但是我也相信,他們在工地上經歷的那短短的一二個月的生活也一定會是他們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並為他們今後的人生源源不斷的輸送前進的動力。
因為只有真正體驗一個階層的苦,才能有足夠的毅力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