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723分上清華,物化生都是滿分,2個好習慣成就好成績

2021-01-07 錦春育兒經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沒有人告訴你在任何一個國家裡,教育都是用來實現社會分層的!——人大教授儲殷

是啊!如今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難出現「寒門貴子」了!我看過一本哈佛教授羅伯特·帕特南的書籍,針對107個出身工人階層和中上階層年輕人,進行數年的跟蹤調查。

讓我看到了一個真相,階層對下一代的影響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中上階層的社會關係網、父母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安全感,還有教育和學識上的眼界,確實印證了寒門難出貴子這個殘忍的事實。

正因如此,我更喜歡研究那些寒門學子逆襲的故事,想了解究竟什麼特質能讓這些孩子突破階級的壁壘,一躍成為貴子,而王雷捷就是其中之一,王雷捷家在農村,家裡以織布為生。

在2017年的高考,王雷捷考出了723分的高分進入清華,語文132、數學147、英語144、物理、化學、生物都考了100分滿分,成為浙江的狀元!那他逆襲的秘訣是什麼呢?

2個好習慣成就好成績

一、多做筆記

王雷捷認為多做筆記對於提高成績有著重要作用。拿語文學習來說,他的筆記本居然有6個!相信很多孩子都不認為語文學習需要記筆記。

而王雷捷將這6本筆記,分為字音、字形、詞語、病句、作文素材、答題模板!也正是這種對待語文如此認真的態度,讓這位理科生,在語文上也有傲人的成績。

他寫過一篇《穿梭在布裡的時光》就是取材與幫助媽媽折布時的感悟,而這篇作文也獲得了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浙江賽區的第一名。

可見這6本筆記其實是在做積累,積累得足夠多才會有爆發的那天。王雷捷的作文也一直被當成範文來讓同學學習。

在他旁徵博引的文字裡你能感受到他讀過多少書,在他細膩的文字裡也能感受到他的真情實意。

二、龐大的閱讀量,尤其愛讀科普書

王雷捷雖然家在農村,但是王雷捷的媽媽並不像大多數家長那樣平時喜歡打麻將,她更喜歡讀書,這讓王雷捷看在眼裡,開始好奇書裡面究竟有什麼有趣的東西。

從此王雷捷與閱讀有了不解之緣,而王媽媽對於孩子讀書方面也特別慷慨,給王雷捷和他的姐姐買了不少經典讀物。

王媽媽給這姐弟倆買了很多哲學、文學的書籍,其中科普類的書籍王雷捷非常喜歡。也正是因為從小看科普書長大,為王雷捷高考時生物化三科滿分打下了基礎。

王雷捷坦誠因為從小的閱讀習慣,造就了他認真專注的學習態度,讓他更加自律。同時在科普書籍的見聞,擴充了他的知識面,同時養成了自己愛思考的習慣。

其實很多狀元、學霸都有從小看科普書籍的習慣,廣西省高考狀元楊晨煜,從小就看科普書和喜歡科普紀錄片,最後進入了清華智班!

在《加油向未來》這檔節目中一人大戰23人科學團隊勝利的陳鯤羽,三歲開始就看科普雜誌,一個伴著科普知識長大的孩子,積累了全方面的知識儲備,才能一戰成名被封為「鯤神」!

可見,讓孩子從小去閱讀科普書籍,是家長們不應該忽視的一個好習慣。其實作為家長,我也知道讓孩子從小了解科普知識的好處。

但是大多數科普書籍給成年人的感覺都是「望而生畏」,因為裡面太多專業的詞彙、密密麻麻的文字,讀起來仿佛「天書」一樣,所以很多家庭中什麼百科全書都是用來裝飾書架的,而非讀的!

直到我在書店看到《爆笑科學漫畫書》這套專門為小學生設計的科普漫畫,瞬間像找到了「武林秘籍」一樣開心,用漫畫的方式講述科學,這想法太贊了。

小學生首先在識字量上有限,用漫畫的方式表述更能抓住他們的眼球,其次將專業但有些枯燥的科學知識,用故事的方式講述出來,孩子能夠理解得更深、也更容易記憶!

裡面科普知識的專業度毋庸置疑,是由專業團隊歷時數年傾心打造的。整套書一共有8冊,包含8大科學板塊。

分為《古怪的錄音》、《時間怪圈》、《人體揭秘》、《阿瑟的賭約》、《峽谷裡的摩爾斯電碼》、《保險箱裡的瓶子》、《缺失的藏寶圖》、《狄克的守護神》。

通過一個個有趣的、驚心動魄的探險故事,抓住孩子的眼球,在孩子心跳加快的同時,還會穿插一些有趣的情節,讓孩子捧腹大笑,在快樂中了解這個大千世界!

通過王雷捷的故事讓我看到了,想要實現階層的逆襲,如果我們不能給孩子更好的資源和教育條件,那就請給孩子培養出好習慣。

相關焦點

  • 寒門學子成功考入清華,父親每天為他挑200擔沙,現在怎樣了
    湖南男孩674分考入清華,父親為籌學費每天挑200擔沙,現怎樣從古至今都不缺少寒門狀元得故事,在古代寒門和達官貴人分的更是清清楚楚,達官貴人家的後代要是想要謀的一官半職非常輕鬆,畢竟自己的父親就是在朝堂任職,但是寒門學子要想走上仕途,那就是難上加難了
  • 「寒門難出貴子」?看完清華北大學生的家境後,網友無法淡定
    寒門難出貴子是真的嗎?看看清華北大的學生,個個家境優渥 「寒門是否能出貴子」這個話題一直是大家熱議的對象。 很多人不相信寒門再難出貴子,先說說紀錄片《人生七年》,BBC從1964年開始跟拍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從他們的7歲拍到63歲。結果我們可以看到,階層壁壘有多難打破:從小看《金融時報》的富裕家庭孩子,成長後依然會走上精英之路,下一代也按照這個軌跡前進,壟斷社會上的優質資源;貧窮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重蹈父輩命運,為活下去竭盡全力。
  • 「大滿貫」學霸,清華四大力學全部滿分第一人!北大還沒有
    學霸、學神,個個都是為人所敬仰和羨慕的對象。他們憑藉超乎常人的天賦智力、成百倍的拼搏付出,最終不斷刷新一個個傲人成績,成為我們眼中「不可超越」的存在。在清華,這所我國一流的至高學府,更是遍地學霸林立、傳奇學生層出不窮,而今天要說的這位清華學霸,卻從無數天之驕子中脫穎而出,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於「學神」的認知。
  • 寒門學子高考729分進清華,博士畢業後回到西安
    或許有很多人都會好奇,當年那些叱吒風雲的高考狀元,現在都去了什麼地方?尤其是那些通過努力而成為了寒門狀元的孩子。今天就說說一位理科狀元,他出生於陝西省長武縣亭口鎮,家境貧寒,2005年以729分的高考成績成為陝西省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 這位狀元就是馮宇寧。
  • 他是我國第2位四大力學滿分大學生,創造清華歷史記錄,讓人膜拜
    導讀:他是清華絕無僅有的學霸,創造清華力學成績全滿貫的記錄,很傳奇 說到天才從古至今一直都不缺乏,但是天才能夠一直在自己的光環之中走下來的卻不在多數,比如古代有傷仲永的案例。
  • 「最帥院士」王德民:高考成績近乎滿分,卻未被清華、北大錄取
    1955年,他迎來了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高考,以各門近乎滿分的成績出線,其中數學100分,物理98分,化學96分。那個是100分制的年代,這樣的成績,考入清華本應該沒問題。而他本人也這麼認為,很自信地報考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 5年13億 泛海助學行動照亮27萬寒門學子
    從7歲開始,她和姐姐每天天不亮便趕去遠在8公裡之外的八陽村小學,8公裡的崎嶇山路,每天來回要走2小時。寒來暑往,上坡下坡,風來雨去,向雪華就像一隻涅槃的鳳凰,醞釀著飛出大山的力量。  2018年,向雪華以701分的成績名列全省第7名,考上了北京大學。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向家成為十裡八鄉矚目的焦點。可並不算高昂的學費,仍然讓向家難以承擔。
  • 清華物理系最厲害的學霸,四大力學獲得滿分,成為學校的傳奇
    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智商都是非常的高,每個人都曾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這群頂尖的學生都匯聚在清華北大,互相進行競爭,會使得很多的學生提升得更快,能力變得更強。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一位清華大學物理系的超級學霸。
  • 「最帥院士」王德民,成績近乎滿分無緣清華,最後成就一名石油人
    然而他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擾,那就是從小都被當做外國人。30年代,人民的思想還是相對比較保守,對於這種中外聯姻的觀念還是無法接受。作為一個混血兒,王德民院士在學校中也是得不到小夥伴們的待見,別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甚至疏遠他。雖然在學校飽受冷眼,但他是一個積極又有主見的人,對於未來有著明確的目標,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 14歲參加高考,以滿分考入清華的何碧玉,現狀讓很多人感到可惜
    文|秘籍君一直以來,高考都被人們認為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如果哪位學子考出了高分,我們也常常帶著羨慕的眼光看他們,覺得他們的人生應該從此以後走向高峰。但是,出於對命運無常的敬畏。時隔多年後,很多人也會想知道,昔日的高考贏家,他們至今身處何方?
  • 中國最帥院士王德民,高考成績近乎全滿分,卻未被清華北大錄取!
    王德民是中瑞混血兒,一直隨父母生活在河北省,但是到了適齡年紀,他發現並沒有多少人願意同他一起玩耍,因為他的長相實在太突兀了,其他同學都很好奇他究竟是哪國人,因此對他也常懷著一份莫名的戒備。童年的孤獨卻也成全了王德民的專注和自由,他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自己喜歡的學業上面,成績在學校裡一直都遙遙領先。
  • 上交寒門學子:從「特別不自信」到榮獲美國名校直博全額獎學金
    本文來源:輔導員娘親 昨天晚上在看《人民日報》清華畢業典禮發言寒門女孩的故事的時候,收到了大四畢業生小輝的「離校告別微信」。他是我到物理與天文學院帶的第一屆學生。
  • 他是清華物理系學霸,創造「四大力學」滿分奇蹟,未來值得期待
    結果,他創造出了一個讓人咋舌的奇蹟,成為了清華歷史上第一位四大力學全滿分的「學神」,更獲得了清華本科生最高榮譽——特等獎學金。 也正是因為這樣,胡耀文的成績一直非常優秀,理科表現尤為亮眼。 可在他參加高考那年,理科錄取分數線卻比往年都要高,清華錄取分數線達到了691分,胡耀文是「踩線」進入清華物理系的,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強手相比,他在入學時就顯得不太突出了。
  • 他是傳奇「大滿貫」學霸,清華四大力學第一,物理系神秘「耀神」
    學霸、學神,個個都是為人所敬仰和羨慕的對象。他們憑藉超乎常人的天賦智力、成百倍的拼搏付出,最終不斷刷新一個個傲人成績,成為我們眼中「不可超越」的存在。就讀清華大學物理系,三年績點位於專業第一、平均成績94,大三一年的績點更是達到97.7的超高水平;大學期間所修的16們物理專業課,沒有一門成績低於94分;並且在物理必修、出了名高難度的「四大力學」奪得大滿貫——全部滿分。分析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統計力學,這被視為物理系最難必修課的四門學科,不知是多少學子感到焦頭爛額、叫苦連天的「噩夢」。
  • 清華歷史上,第一位「四大力學」獲得滿分的學生,被稱為「學神」
    能夠考上清華的學生,基本上都是每個省份的頂尖學霸。在清華的校園裡面,學霸們的競爭也是非常的激烈。為了能夠讓自己排名更高,將來有更好的發展前途,許多學霸都是熬夜學習。而清華的教授都是各個領域的頂級專家,布置的作業或者是期末考試的命題,都是非常的有難度。
  • 高考全科近乎滿分,卻被清華北大拒絕的王德民,後來怎樣
    比如著名高級工程師王德民,在高考全科幾乎考滿分的情況下,卻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拒絕了。高考全科近乎滿分,卻被清華北大拒絕的王德民,後來怎樣 被清華北大拒收,只因是混血兒 王德民在1955年的時候參加高考,在高考後,他數學考了100分,化學考了96分,物理考了98分,所以他的高考選科幾乎滿分
  • 從「天才」到平庸:江西高考狀元失聯9年後反思 寒門學子如何成才
    2003年,楊仁榮以570多分的成績成為宜黃縣高考理科狀元,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2007年6月因為沒有參加物理畢業考試肄業。2009年2月,楊仁榮給家人發了一條簡訊後失聯。2018年7月,楊仁榮的母親吳細女總是覺得腰酸肚子疼,去醫院檢查後得出的結果是子宮肌瘤,正在準備手術的時候,吳細女被檢查出是罕見血型,醫院血庫儲備不足,只能到大醫院求醫。
  • 他差點沒考上清華,卻如願獲得清華特等獎學金,並完成一考試神跡
    他幾乎沒能進入清華,但他獲得了清華大學的特別獎學金,並完成了一次奇蹟般的考試。2014年,中關村中學三年級11班的胡耀文參加了高考。當年,聖母院高考理科成績比往年有所提高,首批清華大學錄取分數線達到691分。胡耀文最終在清華的成績和財富的贊助下進入了他夢想中的大學。
  • 他高考成績滿分卻因顏值被清華拒收,最帥院士王德民,現狀如何
    導語:高考就和古代的科舉一樣,學子們寒窗苦讀,為的都是金榜題名,以後奔個錦繡前程。正所謂:寒窗苦讀十二載 金榜題名一朝時。古代形容一個男子好看,便會說這個人貌似潘安,但如果在才高八鬥,在也很注重顏值的古代,那會將是眾星捧月一般。
  • 高考接近滿分,被清華、北大拒受的學霸王德民,後來去哪上學了?
    到了中學的時候,他的各門成績都是優異的!即便是4年級開始學的漢語,短短幾年的時間,他的成績照樣可以脫穎而出!這就是所謂的學霸吧!很顯然王德民是有一顆聰明的腦袋的,精通了英語和漢語,之後在學習任何知識時,幾乎都難不倒他了。因此,他各門優異的成績也就一直保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