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榮,男,1986年出生於江西撫州市宜黃縣棠陰鎮,宜黃縣理科高考狀元,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飛行設計專業,肄業。這是詞條中顯示的楊仁榮的個人信息。2003年,楊仁榮以570多分的成績成為宜黃縣高考理科狀元,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2007年6月因為沒有參加物理畢業考試肄業。2009年2月,楊仁榮給家人發了一條簡訊後失聯。
2018年7月,楊仁榮的母親吳細女總是覺得腰酸肚子疼,去醫院檢查後得出的結果是子宮肌瘤,正在準備手術的時候,吳細女被檢查出是罕見血型,醫院血庫儲備不足,只能到大醫院求醫。到了南昌以後,吳細女被確診為子宮梭形細胞惡性腫瘤,即使經過手術也隨時有復發的可能,一旦復髮長則能活一年,短的只能活幾個月。
吳細女經過思考後決定不做手術了,但是她還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能夠見到失聯9年的兒子。通過媒體報導後,尋找失聯9年的江西高考狀元楊仁榮的消息傳遍了網絡,2018年9月,楊仁榮看到新聞後出現並聯繫了家人。這位「失聯狀元」9年來的經歷和心理歷程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楊仁榮說,小學一年級時,他不想上學哭著跑回了家,父親楊崇生打了他一巴掌,從此以後上學的事他沒讓父親再操過心。其實上學、看書和考試對於楊仁榮來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書是他最好的朋友。家裡的父母親戚和同齡人中,沒有一個讀書好的,從小父母就告訴他,如果想要出人頭地,想要逃離種地的命運就只能多讀書。父母沒什麼教育經驗,只能給他虛構出一個讀書考上大學以後生活會多美好的烏託邦,而他也不喜歡和同齡人交流,在他看來書比大多數同齡人有意思多了。
因為喜歡讀書,成績好,楊仁榮從小就成為大人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這讓他很自豪。其實這只是每個孩子面對誇獎後的虛榮心,但是沒有人給他任何引導,所以他繼續沉迷於讀書的世界。楊仁榮說,在高中的時候有個校花和一位學習成績特別差的人在一起了,看到他們在一塊聊天,他就感覺心裡不舒服。但是這段錯誤的感情經歷他沒有對任何人提及,也沒人能夠給他正確的心理疏導。
大學楊仁榮讀的是飛行設計專業,一進大學校門以後就知道自己以後將要在設計公司一遍一遍畫著飛機上的各種圖紙,他就像是飛機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個零件。從輝煌的縣城高考狀元到北京成為一枚微不足道的「釘子」,這樣的心理落差讓從小內向,只顧埋頭讀書的楊仁榮無法接受,他迫切希望取得成功,迫切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定,也迫切希望擺脫一枚釘子的命運。所以他沒有繼續用心讀書,反而喜歡物理的量子力學,專業課變成了為了應付考試不得不讀的書。
除了看一些非專業課程的書以外,楊仁榮開始想要嘗試創業。從小父母和老師給他構建的烏託邦中,讀了大學就是走上了人生巔峰,賺錢和生活就會變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楊仁榮天真的以外他隨便創業或者找工作就能賺到很多錢,於是開始經歷一系列的失敗。為了籌錢,他做過各種工作,也因為自大和天真,他每一份工作都只做了不到半年時間,頻繁的換工作終於將這個昔日自傲的高考狀元打擊的體無完膚。為了生活,他不得不從事不喜歡的工作,也因此厭棄學習的專業,最後物理考試也沒參加。
2008年,已經該畢業的楊仁榮面對家人的詢問選擇了逃避。10月,家人接到了楊仁榮在外貸款催還貸款的電話,震驚的楊崇生趕往北京與兒子談心,這個老實巴交的農民說:「你對得起我們嗎?如果你想我們好,就去參加工作,如果你想讓我們死……「這些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的稻草,不堪生活和家人壓力的楊仁榮最終選擇逃離,從此不再與家人聯繫。
其實楊仁榮面對的情況是很多寒門學子都要面對的,因為父母親人沒有高學歷,他們只會將自己生活中經歷的失敗全部寄希望在孩子的身上,「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就對不起我們」,「我們辛辛苦苦供你吃供你花,你只需要好好學習就行了」,「考上大學以後就能不種地,就能賺大錢比別人都有出息」。這時很多寒門學子家長都會說的話,而在偏遠地區學校裡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好好學習,也會虛構出大學生活的美好。
這時當孩子考上大學以後,忽然發現自己辛辛苦苦努力後,來到的是一個更高水平的競爭圈子,就像井底的青蛙突然跳到了井外,他們第一反應就是逃避。其實作為寒門學子,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平常心,也許你辛辛苦苦一輩子,到達的只是別人父母給孩子的起點,但是沒有誰是天生站在高臺上的,努力不是只為了改變經濟能力,更多的是改變生活方式和見識,如果能夠保持這種平常心,那努力才會真正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