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件讓人心酸的故事:
2003年,來自農村家庭的楊仁榮,以570多分的成績成為江西宜黃縣高考理科第一名,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成為家庭的驕傲!
2007年6月,楊仁榮給父親楊崇生說,想考北京大學的研究生。楊崇生給他打了5000塊錢,讓他認真備考。
一年後,楊崇生卻得到消息:楊仁榮沒考研,也沒參加工作。 楊崇生妻子吳細女,立刻前往北京找到兒子。並發現他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肄業證。
隨後,楊崇生接到多家銀行的催還貸款電話,楊崇生震怒,趕往北京。還掉了所有的貸款,然後便一直與兒子談心。兒子保證一定會去工作。
2009年,楊仁榮給楊父留下簡訊「我在北京挺好的,不要擔心」,便從此失蹤,杳無音訊。
楊家夫妻幾進北京,尋找楊仁榮。二人多年尋子,幾近崩潰。
今年7月,吳細女被確診為子宮梭形細胞惡性腫瘤。媽媽吳細女最大的心願,就是再看一眼自己的兒子。
這件事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關注,9月3日,失聯9年的楊仁榮終於聯繫家人,自稱人在西安上班,在外面過得不好,很對不起父母。
楊父說:「他回來就好,肯定原諒他」!
事情終於有了一個讓人欣慰的結果,希望在外漂泊的楊仁榮早日回到父母的身邊,也希望媽媽吳細女的病早日康復。
一位網友說:過得不好就是拋棄父母的理由嗎?我總覺得即使自己過得再不好父母都會原諒你,一家人之間能有多深的矛盾呢?父親最後那句只要回來就原諒他看完淚奔。哪個做父母的不是這樣呢?
想起一句話:別人只在意你飛的高不高,只有父母在意你飛的累不累?
這一件事情,讓我們有太多的想法:
第一,家庭方面:鄉村家庭培養出一名大學生,容易嗎?近年來,人們一直在討論,寒門難再出貴子。楊仁榮成為當年的高考狀元,走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大門,為什麼沒有讀完?這裡面,是不是有太多家庭方面的原因?父母放鬆了監管,放任了孩子?還是經濟的原因,讓孩子有了其他的選擇?
第二,個人方面:從大學出來的楊仁榮這些年都做了什麼?做為一個成年人,有再多的困難,有再多的不如意,也要和父母聯繫,溝通。大家一起面對,還能有什麼過不去的坎?自己不再是小孩子,怎麼能放得下父母?
第三,教育方面:教育不只是讓學生學到知識,還要學生學會做人,所謂的教書育人。能夠考上這麼的大學生,成為高考狀元,智力水平一定不會低,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難道只是個人或者家庭的原因,教育方面不應該反思些什麼?
有讀者認為:這是心理狀態要調整的問題。很多農村娃很單純,以為考上名牌大學後就是跳龍門了,實際上是新的開始,很多農村家長對於這樣的孩子期望太多,而當現實打破孩子幻想時,家長又無法去理解、幫助、關心他們。
這樣的事情,是個人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也是社會的不幸。
鼓起信心和勇氣好好生活,相信一切都會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