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如今靠父母接濟!

2021-01-12 教育導向

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甚囂塵上,寒門能走出一位大學生,已實屬不易,寒門大學生能考取北大博士,更是十分珍貴難得。

本來,寒門貴子應該肩負起帶領家人脫貧,跳出貧困階層的任務,而今天介紹的這位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叫張進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依靠接濟生活,不僅沒有成為全家的光榮,反而成為沉重負擔。

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省一個普通村莊,父母都是地道農民。從小,天資聰穎的張進生身上寄託著全家人,甚至是全鄉父老鄉親的希望。他也十分爭氣,高考時一舉考上湖南醫科大學,並且選擇當時最有前途的醫學專業。

出身貧寒的張進生深知「知識改變命運」,大學五年裡時刻不敢鬆懈。畢業時,成績名列前茅的張進生被分配到天津一所醫院工作。

在醫院工作三年後,張進生看到太多病人的生離死別,對於很多病人產生深深的無力感。同時,由於他暈血,不敢做手術,一直是一名普通醫師。同期進入醫院工作的同事,有人已經高升,有人成為業務骨幹,他內心也產生了極大不平衡 。

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辭掉工作,回到校園深造,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考取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碩士畢業後,不願離開校園的張進生選擇攻讀博士。博士最後一年,張進生成功收到一所皇家學院的錄取通知。

但是,該來的問題總是要面對的,張進生在醫院工作時偏執的性格沒有改變,他對於未來的設想讓他焦慮不安,就這樣,他患上嚴重的抑鬱症,不得不休學。

休學期滿,他的狀況沒有改變,32歲的張進生被北京大學做退學處理。退學後,年紀偏大的張進生,又不具備外科醫生的做手術能力,找工作屢屢碰壁。

後來,張進生找過幾份醫院的工作,但是由於性格問題都做不長久。就這樣,心灰意冷的張進生便不再找工作,開始了長達18年的無業生涯,全靠父母和姐姐的救濟生活。

如今,政府為張進生辦理低保,渾渾噩噩的他已經忘記了專業知識,忘記了自己曾經要救死扶傷的理想。如果當初他能及時調整自己,如今也許早已成為一方名醫。

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學校的學霸,走到社會上未必能夠成功。學生畢業後,一定要及時轉變學生思維,要將理論知識放到實踐中運用,不斷積累社會經驗。

學校和社會畢竟有不同,有心理落差是正常的,關鍵是要不斷適應社會,只有這樣才能在工作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價值。

相關焦點

  •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如果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不知會羨煞多少考生和家長,更不用說考上北大了,如果能考上北大博士生,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業追求。
  • 寒門子弟考取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要靠低保生活?
    寒門子弟考取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要靠低保生活? 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如今失業18年靠低保度日
    「北大」、「醫學」、「博士」,從這三個關鍵詞中挑出任何一個似乎都能讓人依稀看到美好的未來——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是現在有這麼一個人,他有以上三個光環在身,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曾經月薪1000,低到被只是一個護士的女友嫌棄,別說走上人生巔峰了,官方系統都查不到這個大活人。
  • 寒門學子考上北大研究生,讀到博士選擇肄業,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
    比如北大博士肄業生張進生,這麼一個高學歷的人才,命運卻讓人唏噓不已。▲追尋理想張進生出生於湖南常德的一個農村家庭,18歲的他成為了家鄉的第一個大學生,即使家境貧寒但是依然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在湖南醫科大學完成了五年的本科生涯。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好在他足夠努力,從小就非常爭氣,學習成績一直也很優異,1984年在那樣的學習環境中努力了十幾年的張進生,在這一年的高考後被湖南醫科大學錄取,正式成為一名大學生。
  • 他從211逆襲為北大博士,卻因抑鬱症肄業,失業近20年靠救濟生活
    雖然有人吐槽如今大學生遍地,高學歷不再吃香,但事實卻擺在面前的是博士生佔比依然很少,每年我國畢業的博士生依然十分搶手,所以對於正在求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如果自己能力確實強還是建議一直讀到博士,未來的競爭力會更大。 但讀博雖然很好卻潛在了這樣的一種風險,那就是讀博難畢業,特別是在近些年來我國對博士畢業門檻的提高更是加大了難度。
  • 北大博士張進生:曾是頂尖醫學人才,如今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一位北大博士,通常會有怎樣的人生?也許在某所大學教書,成為大學學生和學生的引路人;也許投身於實驗室,對科學研究作出貢獻;也許出國學習,希望成為更好的人;也許走進商場,為家庭和事業不斷打拼……但是,張進生,作為一個北大博士,卻是個例外。
  • 從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54歲的張進生,如今過得怎麼樣?
    1984年,18歲的張進生順利考上了湖南醫科大學,成為了當時他們村裡第一個走出去的大學生,引得人人豔羨。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是「祖墳上冒了青煙。」學習對於他來說可謂是手到擒來,大學又是他的另一個大展身手的地方。
  • 北大醫學博士啃老18年淪為低保戶:自卑,讓我痛失了精彩的人生
    然而,讓人難以想像的是,畢業於1995年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曾經的天之驕子、萬人矚目的北大博士,如今足足失業18年,只靠著國家低保生活,初聽上去有點讓人難以置信,但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張進生的個人經歷。
  • 他曾是北大高材生,受邀留學英國皇家醫學院,最後卻靠低保生活
    農民兒子考入北大 張進生出生於一個湖南的小鄉村,從家境貧寒,父母為了能夠讓他走出農村,用盡心力支持他上學。他也不負眾望,最終在18歲時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成為了村裡面第一個大學生。在學校期間,他仍然刻苦讀書,成績優異,多次獲得獎學金。五年之後,他成功從湖南醫科大學畢業。
  • 他是北大肄業博士生,18年前一氣之下退學,現在靠低保維持生活
    在當代社會,就有一位北大的肄業博士,固執己見,最終淪為低保戶。▲趙括劇照01張進生,湖南常德人,父母都是當地的農民,家庭條件並不優越,但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父母對張進生很是疼愛,也積極地支持孩子讀書。1995年,張進生拿到碩士學位後,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在他看來,讀書可比工作要容易得多。在讀博的最後一年,張進生獲得人生中千載難逢的機遇,英國一家皇家醫學院向他發出錄取通知書,然而張進生最終卻沒能前往英國。
  • 「北京大學」肄業博士,20年來,為什麼一直「待業」在家
    考研成功,被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張某果然不負眾望,參加工作3年後,如願考上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家裡得知這一消息後,哥哥姐姐都以有這樣優秀的弟弟引以為榮,全家人的希望之火越燃越旺。張某帶著全家人的殷切希望,走進了我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從張某考上北大研究生來看,他還是十分了不起的。那時,有考研意識的大學生並不多,一般本科畢業就參加工作了。
  • 那個北大畢業的肄業博士,十多年未工作,如今怎麼樣了?
    有這樣一位北大學生,待業十多年,一直靠著低保維持生活。作為國內的頂尖高校,北京大學擁有一流的教學資源,是培養社會各界人才的搖籃。但是,其超高的錄取條件也成了很多人仰望的地方。能夠進入北京大學絕非易事,對於農村孩子來說,這更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 北大醫學博士如今成低保戶,畢業18年不找工作,高分低能多可怕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大學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是我們改變人生的一個地方,是讓我們從幼稚變得成熟的一個地方。如今,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學生都已經從家裡面出發,去自己嚮往的大學,希望自己在大學期間能夠好好的生活和發展。
  • 北大畢業的肄業博士生,曾是全村人驕傲,如今卻在家啃老18年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父母一定是驕傲不已的。但卻有有這樣一類人,即便擁有高學歷,卻依然不願意去奮鬥,一心只想依靠父母。北大畢業的博士生張建就是其中的一員。張建出生在湖南省的常德鄉村,他們的家庭經濟條件較差。
  • 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在家啃老18年,是什麼毀掉了他的人生?
    近日,「北大博士張進生淪為低保戶」的新聞頻頻刷屏,許多人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首先都是好奇:醫學專業、北大博士任何一個身份在各個年代都是吃香的,為什麼張進生卻偏偏淪落到連普通人也比不上?年少得名,備受寵愛,人人誇讚張進生,湖南常德人,1966年出生,上面還有兩個姐姐。那時,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比較嚴重的,張進生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備受父母疼愛,雖然家境貧寒,但父母有什麼好的都先緊著他,在學習上,也不遺餘力地為他創造好的環境,兩個姐姐更是因此早早的輟學打工,全家供他一人讀書。
  • 他是北大高材生,留學英國皇家醫學院,卻與曾經大相逕庭
    農民子弟北大夢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的一個小村,家境貧寒的他,從小就立志於走出農村,去往更高處。他的父母十分支持他的學習,並儘自己的全力培養他。張進生自己也不負眾望,在18歲那一年,他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他是村裡唯一的大學生。在攻讀大學期間,他也十分刻苦,成績也十分優秀,並且多次獲得獎學金。5年的學習時光結束,張進生從湖南醫科大學畢業。
  • 從醫學博士到低保戶,失業21年的張進生,究竟經歷了什麼
    昨天我們說到北大才子陸步軒,靠賣豬肉走向輝煌,不僅向母校捐款9個億,還被請去做成功學演講,可謂是人生巔峰。今天要講的這位同樣來自北大,只是在學歷上,要比本科學歷的陸步軒,還要高上不少,他就是北大醫學博士生張進生。
  • 他曾是北大醫學博士,放棄醫生工作也要留學,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比如「北大才子」陸步軒。不過他比較幸運的是最後找到了人生的定位重新崛起。但是也有一些人受到挫折之後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從此一蹶不振。我們幾天要說的這個主人公叫做張進生,曾經是北大的醫學博士,憑藉優異的成績想要出國留學,結果因為拿不出學費留學失敗,而因為這個事情導致出現了抑鬱症,最後的現狀讓人唏噓。
  • 湖南男子北大博士肄業,待業17年成五保戶,他經歷了什麼?
    &nbsp&nbsp&nbsp&nbsp1992年,常德張某考上北京大學研究生並繼續讀博。他在讀博的最後一學期稱自己患病,從北大肄業。之後短暫工作了一段時間。2001年回到老家常德後一直待業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