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大肄業博士生,18年前一氣之下退學,現在靠低保維持生活

2021-01-09 趣觀歷史

引言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曾說:「紙上談兵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說即使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也要進行切身實踐,畢竟紙上所學是單一且膚淺的。實際上,該詩引用了戰國時期的著名典故「紙上談兵」,典故的主人翁正是趙國大將趙括。趙括出生名門,是名將趙奢之子,自小熟讀兵書。

公元260年,趙國大將廉頗以年邁之體,率領大軍抵禦秦軍,因廉頗面對秦軍,堅守營壘,並不出兵,而趙國君主孝成王卻急於求勝,於是孝成王聽信小人建議,讓趙括代替廉頗出戰。故事的結局顯而易見,缺乏實踐經驗,不懂靈活應變的趙括領兵大敗,四十萬趙軍被坑殺於長平,趙括本人也被秦軍亂箭射死。因不知變通,而獻上寶貴的生命,這是得不償失的。無論歷史如何發展,這樣的悲劇總會時常發生。在當代社會,就有一位北大的肄業博士,固執己見,最終淪為低保戶。

▲趙括劇照

01

張進生,湖南常德人,父母都是當地的農民,家庭條件並不優越,但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父母對張進生很是疼愛,也積極地支持孩子讀書。在他們看來,讀書是改變家中困境的唯一方式,好在張進生也十分爭氣,求學之旅幾乎未曾有過坎坷。18歲時,張進生不負家人期望,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醫科大學,並在這裡進行了五年的專業知識學習。在大學期間,張進生依然勤奮刻苦的學習,在他看來只要肯讀書,將來就能擺脫貧窮的處境。張進生在校期間,專業成績位於班級前茅,在畢業時就被分配到天津一家醫院工作,就此成為了一名醫生。

▲北京大學校門

02

然而就在家人以張進生為驕傲的時候,他卻做出了一項決定:從醫院辭職,繼續深造自己的專業知識。要知道,張進生工作僅有三年,家人對張進生的做法不理解的同時,也願意支持孩子繼續讀書,將來能有更好的平臺。經過認真複習後,張進生考取到北京大學的醫學碩士研究生。1995年,張進生拿到碩士學位後,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在他看來,讀書可比工作要容易得多。在讀博的最後一年,張進生獲得人生中千載難逢的機遇,英國一家皇家醫學院向他發出錄取通知書,然而張進生最終卻沒能前往英國。

▲張進生近照

原因還要從張進生本科畢業後,參加工作時說起。由於初出社會,張進生與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同事們相處十分困難,覺得自己與他們格格不入。不僅如此,即使他擁有醫科大學本科學歷,怕血的張進生卻不敢為病人開刀做手術,在醫院的三年裡,他仍然只是一個普通的住院醫師。同事們對張進生不夠了解,認為他是一個性格孤僻的人,不會與人打交道,像個悶葫蘆一樣。而張進生也常常因為社交關係感到恐懼,在醫院幾乎無所事事,失去了很多次去國外進修的機會,因此在醫院的三年裡,他認真讀書,希望能考取碩士學位,再次回到校園。

▲張進生碩士畢業證明書

後面就到了前面提到的英國留學時間。當時前往英國需要繳納20萬保證金,這對於張進生來說可是個世紀難題,自己根本沒有這麼多積蓄,又沒有什麼朋友,無奈之下張進生只得放棄這難得一遇的機會。一氣之下,張進生從學校退學,而這一年他已經32歲。作為而立之年的醫學高端人才,張進生空有名牌光環,卻沒有實際經驗,許多用人單位都拒絕聘用他。最終是一家位於蘭州的醫院給了張進生就業的機會,月薪1000元,而張進生博士生期間的月薪有5000。

▲張進生近照

對此,張進生並不在意,在醫院時還和一名小護士談起了戀愛。可生活的拮据無時無刻不在刁難著兩個年輕人,最終女友實在不堪所負,提出分手,受到感情挫折的張進生也辭掉了工作。2001年,張進生開始到處找工作,可惜再也沒有單位聘用他,就這樣張進生開始了長達18年的「閉關生活」,依靠家中貧困的姐姐生活,自己再也不外出工作。在假期間,張進生覺得多年的認真學習根本無用,索性連書也不看了,將以前所學的知識忘了個乾淨。最終,還是當地民政部門幫他辦理了農村特困救助,他的生活才逐漸穩定下來。

結語

值得一提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博士研究生十分罕見,張進生擁有這樣高的學歷卻泯然眾人,讓人難以理解。這也從另一方面顯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終將會被時代所拋棄。

參考資料: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

相關焦點

  •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如果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不知會羨煞多少考生和家長,更不用說考上北大了,如果能考上北大博士生,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業追求。
  • 寒門子弟考取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要靠低保生活?
    寒門子弟考取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要靠低保生活? 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如今失業18年靠低保度日
    「北大」、「醫學」、「博士」,從這三個關鍵詞中挑出任何一個似乎都能讓人依稀看到美好的未來——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是現在有這麼一個人,他有以上三個光環在身,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曾經月薪1000,低到被只是一個護士的女友嫌棄,別說走上人生巔峰了,官方系統都查不到這個大活人。
  • 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如今靠父母接濟!
    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甚囂塵上,寒門能走出一位大學生,已實屬不易,寒門大學生能考取北大博士,更是十分珍貴難得。本來,寒門貴子應該肩負起帶領家人脫貧,跳出貧困階層的任務,而今天介紹的這位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叫張進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依靠接濟生活,不僅沒有成為全家的光榮,反而成為沉重負擔。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省一個普通村莊,父母都是地道農民。從小,天資聰穎的張進生身上寄託著全家人,甚至是全鄉父老鄉親的希望。他也十分爭氣,高考時一舉考上湖南醫科大學,並且選擇當時最有前途的醫學專業。
  • 他曾是北大高材生,受邀留學英國皇家醫學院,最後卻靠低保生活
    受邀留學英國皇家醫學院 1995年,張進生從北大畢業,後決定繼續讀博。同樣,他再次順利地在北大讀博。而就在他讀博期間,這位北大的高材生收到了一家英國皇家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邀請他到英國留學。 然而,正當他準備到英國留學時,卻被告知要繳納20萬元的保證金。
  • 寒門學子考上北大研究生,讀到博士選擇肄業,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
    ▲醫生形象但是這麼一點成就並沒有讓他止步於現在,三年後,他又考上了北大的碩士研究生,而且在1995年碩士畢業後繼續攻讀了博士學位,進入最高學府學習已經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了,但是令人詫異的是,他還收到了英國一份皇家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 北大醫學博士啃老18年淪為低保戶:自卑,讓我痛失了精彩的人生
    然而,讓人難以想像的是,畢業於1995年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曾經的天之驕子、萬人矚目的北大博士,如今足足失業18年,只靠著國家低保生活,初聽上去有點讓人難以置信,但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張進生的個人經歷。
  • 他從211逆襲為北大博士,卻因抑鬱症肄業,失業近20年靠救濟生活
    雖然有人吐槽如今大學生遍地,高學歷不再吃香,但事實卻擺在面前的是博士生佔比依然很少,每年我國畢業的博士生依然十分搶手,所以對於正在求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如果自己能力確實強還是建議一直讀到博士,未來的競爭力會更大。 但讀博雖然很好卻潛在了這樣的一種風險,那就是讀博難畢業,特別是在近些年來我國對博士畢業門檻的提高更是加大了難度。
  • 「北京大學」肄業博士,20年來,為什麼一直「待業」在家
    1989年,張某從湖南醫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天津一所醫院工作,並成為了一名血液科醫生。不過,張某並沒有滿足於現狀,工作後的他積極備考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想繼續深造。考研成功,被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張某果然不負眾望,參加工作3年後,如願考上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家裡得知這一消息後,哥哥姐姐都以有這樣優秀的弟弟引以為榮,全家人的希望之火越燃越旺。
  • 那個北大畢業的肄業博士,十多年未工作,如今怎麼樣了?
    人人都覺得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一定能夠前程似錦,但現實生活中,永遠存在讓人意想不到的個例。有這樣一位北大學生,待業十多年,一直靠著低保維持生活。作為國內的頂尖高校,北京大學擁有一流的教學資源,是培養社會各界人才的搖籃。但是,其超高的錄取條件也成了很多人仰望的地方。能夠進入北京大學絕非易事,對於農村孩子來說,這更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 北大直博生第五年退學,只拿到肄業證書。這人是傻,還是另有追求
    近日,知乎上有位90後,今年9月,從北大退學。他不是本科退學,是讀北大計算機圖形直博,而且是直博第5年退學。而整個學制不過是5年。直博退學的後果有多嚴重?直博退學意味著5年白讀,連個碩士畢業證書也沒有,只有一個蓋章的肄業證書。帖子一出,大家驚呆了,這是什麼操作?一共5年的學制,4年堅持下來了,在最後一年退學,這人是傻還是怎麼回事?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好在他足夠努力,從小就非常爭氣,學習成績一直也很優異,1984年在那樣的學習環境中努力了十幾年的張進生,在這一年的高考後被湖南醫科大學錄取,正式成為一名大學生。
  • 北大畢業的肄業博士生,曾是全村人驕傲,如今卻在家啃老18年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父母一定是驕傲不已的。但卻有有這樣一類人,即便擁有高學歷,卻依然不願意去奮鬥,一心只想依靠父母。北大畢業的博士生張建就是其中的一員。張建出生在湖南省的常德鄉村,他們的家庭經濟條件較差。
  • 高材生因痴迷數學慘遭退學,苦心鑽研30年無果,現靠400元低保生活
    1973年,陳景潤在《中國科學》發表了「1+2」詳細證明,被公認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劉漢清覺得陳景潤能研究出來,他也可以,於是他一頭扎進了「數論」中,每天專心研究,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連飯都不吃。
  • 他是北大高材生,留學英國皇家醫學院,卻與曾經大相逕庭
    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在畢業後可能一事無成淪落成普通人,甚至不如他們。農民子弟北大夢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的一個小村,家境貧寒的他,從小就立志於走出農村,去往更高處。他的父母十分支持他的學習,並儘自己的全力培養他。張進生自己也不負眾望,在18歲那一年,他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他是村裡唯一的大學生。在攻讀大學期間,他也十分刻苦,成績也十分優秀,並且多次獲得獎學金。
  • 讀博實在扛不住就退學吧,真沒什麼大不了的……
    2019 年 1 月 20 日,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胡某在宿舍休克;2019 年 1 月 31 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化學專業博士生劉某失聯,遺體被發現後疑似自溺身亡;2019 年 2 月 11 日,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王某在實驗室內自縊身亡……無論國內國外,讀博士的壓力都超乎常人想像的大!為何不退學?
  • 英國留學生退學肄業,本科未畢業應該怎麼解決?
    英國留學生退學肄業,本科未畢業應該怎麼解決? 隨著人們經濟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在子女的教育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不少學生從高中開始就到國外留學,接受異國文化的薰陶。不過對於很多留學生來說,早早離開父母來到異國他鄉求學並不都是一帆風順,遇到的困難挫折總是和留學生活如影隨形。
  • 從哈工大退學,靠400元低保過活,數學天才劉漢清到底經歷了啥?
    但是有一個人,他30年前考上了哈工大,如今卻蝸居在農村家中,靠400元低保過活。而這個人,正是「數學痴漢」——劉漢清。1978年,一篇名為《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文學,席捲了全國。該報告文學,介紹了民間數學家陳景潤數十年如一日,破解世界級難題——哥德巴赫猜想的過程,一時間激起了千層浪花。而陳景潤也由默默無聞,變得名震全國,成為了科學的化身,也成了所有有志青年的偶像。
  • 他曾是北大醫學博士,放棄醫生工作也要留學,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現在人們對於人才的思考已經不再是之前的成績好就行了,除了成績好之外還要學會適應環境才行。這麼多年以來出現了很多高智商的天才學生,但是畢業之後卻因為適應不了社會而選擇逃避。比如「北大才子」陸步軒。不過他比較幸運的是最後找到了人生的定位重新崛起。
  • 江蘇男子痴迷數學半生 如今肄業回鄉每月領低保
    1985年,他不得已肄業回到了家鄉。此後,他便開始了一個和人們預設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沒有娶妻、沒有工作、拿著400元的低保,住在一個漏風漏雨的破屋子裡,身患焦慮症、高血壓,每次都要靠七八片安眠藥入睡的他,最後成了村裡一個默默無聞的中年男人。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丹  6月8日,高考結束的日子。江蘇泰州市戴南鎮,慶祝的鞭炮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