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畢業的肄業博士生,曾是全村人驕傲,如今卻在家啃老18年

2021-01-12 高五梅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父母一定是驕傲不已的。但卻有有這樣一類人,即便擁有高學歷,卻依然不願意去奮鬥,一心只想依靠父母。北大畢業的博士生張建就是其中的一員。

張建出生在湖南省的常德鄉村,他們的家庭經濟條件較差。他的父母生了六個孩子,而他則是家中最小的一個,而他深受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寵愛。1992年張建考上了北京大學的醫學部的研究生,而他也因此成為了父母和全村的驕傲,在讀完研之後,他又在北大攻讀博士。

但臨近畢業時,張建卻以生病為由從北大退學,但有消息稱張建消化道出現異常,也存在著張建考上了英國某個皇家醫學院但付不起學費,所以自暴自棄。不過真正的原因到現在也無從得知。

雖然博士未畢業,但憑藉著北大研究生的畢業證,他也能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投遞了兩次簡歷,結果都不太理想。而在這之後,張建不願意再投遞簡歷找工作。而張建的姐姐只能幫他租了一間出租屋,讓他待業學習。

因為沒有經濟來源,所以他便開始"啃老",而這一"啃"就是18年。當記者詢問他為什麼找不到工作時?他認為是他"遇不到伯樂"的原因。本來家裡人都對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但現如今也只剩下失望。

01孩子成長中難免會遇到挫折

張建作為高學歷人才,所以對於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這也導致了他心理壓力過大。但他忽略了現實的因素,所以在面對兩次挫折後,就一蹶不振了。

而其實這也是對父母的一種警示,孩子所處的環境的競爭力越來越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身心壓力如果沒有及時得到緩解,那麼很容易會壓力和挫折擊垮。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所以父母要懂得採取正確的措施去引導孩子正確的面對挫折。

02"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長一個必修課程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如果沒有正確面對的態度,孩子很容易會被其"擊垮",這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是極其不利。

抗挫能力弱的原因:

1、父母的過度保護

孩子的的抗挫能力弱,跟父母從小的過度保護有關。父母擔心孩子受到傷害,所以將孩子與困難隔絕開來。這樣長大後脫離父母的保護,獨自面對困難的時候,就容易停滯不前或輕易的退卻。

2、父母期待高

孩子抗挫能力弱,跟父母的高期待有關。父母對於孩子有過多的要求,希望孩子事事初中。所以當孩子面對挫折時,內心就會產生恐懼,一方面是害怕受到父母的責怪,另一方面是覺得自己孤立無援,這個時候他們就很容易會逃避現實。

03父母需要了解的"挫折教育"

1、認同孩子的負面情緒

很多孩子遇到挫折時很容易出現喪氣、悲傷的情緒,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要去指責孩子。而是應該學會與孩子溝通,認同孩子這些負面情緒,告訴孩子每個人遇到挫折都會有同樣的情緒。而父母的認同可以讓孩子有振作起來的勇氣。

2、引導孩子去解決

孩子遇到挫折時難免會手足無措,這個時候父母除了要安撫孩子的情緒外,還要懂得引導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的經驗不足,所以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幫助孩子分析問題,並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讓孩子參考。

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要做的不是把他們保護起來,而是要讓孩子親身去經歷,並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抗挫能力是需要父母有意識進行培養的,而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能力。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豐雨講育兒,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在家啃老18年,是什麼毀掉了他的人生?
    近日,「北大博士張進生淪為低保戶」的新聞頻頻刷屏,許多人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首先都是好奇:醫學專業、北大博士任何一個身份在各個年代都是吃香的,為什麼張進生卻偏偏淪落到連普通人也比不上?張進生也爭氣,在1984年考上湖南醫科大學,成為是全村人的驕傲。五年後畢業,被分配到天津一家醫院做醫生,可謂是那個時代的「天之驕子」。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如今失業18年靠低保度日
    「北大」、「醫學」、「博士」,從這三個關鍵詞中挑出任何一個似乎都能讓人依稀看到美好的未來——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是現在有這麼一個人,他有以上三個光環在身,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曾經月薪1000,低到被只是一個護士的女友嫌棄,別說走上人生巔峰了,官方系統都查不到這個大活人。
  • 北大醫學博士啃老18年淪為低保戶:自卑,讓我痛失了精彩的人生
    然而,讓人難以想像的是,畢業於1995年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曾經的天之驕子、萬人矚目的北大博士,如今足足失業18年,只靠著國家低保生活,初聽上去有點讓人難以置信,但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張進生的個人經歷。
  • 他是北大肄業博士生,18年前一氣之下退學,現在靠低保維持生活
    在當代社會,就有一位北大的肄業博士,固執己見,最終淪為低保戶。18歲時,張進生不負家人期望,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醫科大學,並在這裡進行了五年的專業知識學習。在大學期間,張進生依然勤奮刻苦的學習,在他看來只要肯讀書,將來就能擺脫貧窮的處境。張進生在校期間,專業成績位於班級前茅,在畢業時就被分配到天津一家醫院工作,就此成為了一名醫生。
  •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如果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不知會羨煞多少考生和家長,更不用說考上北大了,如果能考上北大博士生,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業追求。
  • 他從211逆襲為北大博士,卻因抑鬱症肄業,失業近20年靠救濟生活
    雖然有人吐槽如今大學生遍地,高學歷不再吃香,但事實卻擺在面前的是博士生佔比依然很少,每年我國畢業的博士生依然十分搶手,所以對於正在求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如果自己能力確實強還是建議一直讀到博士,未來的競爭力會更大。 但讀博雖然很好卻潛在了這樣的一種風險,那就是讀博難畢業,特別是在近些年來我國對博士畢業門檻的提高更是加大了難度。
  • 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如今靠父母接濟!
    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甚囂塵上,寒門能走出一位大學生,已實屬不易,寒門大學生能考取北大博士,更是十分珍貴難得。本來,寒門貴子應該肩負起帶領家人脫貧,跳出貧困階層的任務,而今天介紹的這位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叫張進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依靠接濟生活,不僅沒有成為全家的光榮,反而成為沉重負擔。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省一個普通村莊,父母都是地道農民。從小,天資聰穎的張進生身上寄託著全家人,甚至是全鄉父老鄉親的希望。他也十分爭氣,高考時一舉考上湖南醫科大學,並且選擇當時最有前途的醫學專業。
  • 寒門子弟考取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要靠低保生活?
    寒門子弟考取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要靠低保生活? 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
  • 寒門學子考上北大研究生,讀到博士選擇肄業,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
    比如北大博士肄業生張進生,這麼一個高學歷的人才,命運卻讓人唏噓不已。在1989年大學畢業時,憑著優秀的表現去到了天津的一所醫院,成為了一名醫生。▲理想支離破碎最終他去了蘭州的一個醫院就職,月薪只有1000,遠遠地低於當時博士生的平均5000的工資水平。這只是為了當時退學肄業的結果買單,所以他只能接受。
  • 「北京大學」肄業博士,20年來,為什麼一直「待業」在家
    1984年,張某從鼎城一中考上湖南醫科大學,也就是現在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也是久負盛名的老校,實力非同一般。張某能夠考上這所大學,可見學習成績確實很好。1989年,張某從湖南醫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天津一所醫院工作,並成為了一名血液科醫生。不過,張某並沒有滿足於現狀,工作後的他積極備考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想繼續深造。
  • 「啃老」博士李明亮、「寄生蟲」碩士大衛,告訴家長一個教育真相
    一個家庭裡出一個博士,是相當令人驕傲的事,甚至可以稱得上光宗耀祖。但是在江西,卻有這樣一個博士,不去工作,長時間待在家裡「啃老」,讓父母十分絕望悲痛。這個博士生名叫李明亮,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湖南一所大學,後來考上了四川一所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但是讀了幾年之後,他突然帶著一大袋書,回到家閉門不出。想想當初兒子考上博士的時候,家裡人還為他大擺酒席,如今卻落得這樣的結局,讓一家人都被村裡人指指點點,李明亮的父母既丟了臉面,也丟了對兒子寄予的厚望。幾年間,他們對兒子勸說過,爭吵過,也報過警,但是都無濟於事。
  • 肄業北大博士待業7年續:據稱患深度抑鬱症(圖)
    「要我像早幾年媒體報導過的北京大學生陸步軒賣豬肉,打死我也不可能做的,我做那樣的事情,對不起這些書。」他指著桌子上的一堆書,最上面的是《數學分析新講(第三冊)》,「那是我們學校博士生導師張築生編著的。」  但是,張文華供養弟弟生活7年,期間,也沒有聽到過張建提到一句找工作的事。  張建個子很小,從小體弱多病。張文華說,他確實不可能出賣勞力賺錢。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好在他足夠努力,從小就非常爭氣,學習成績一直也很優異,1984年在那樣的學習環境中努力了十幾年的張進生,在這一年的高考後被湖南醫科大學錄取,正式成為一名大學生。
  • 那個北大畢業的肄業博士,十多年未工作,如今怎麼樣了?
    人人都覺得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一定能夠前程似錦,但現實生活中,永遠存在讓人意想不到的個例。有這樣一位北大學生,待業十多年,一直靠著低保維持生活。作為國內的頂尖高校,北京大學擁有一流的教學資源,是培養社會各界人才的搖籃。但是,其超高的錄取條件也成了很多人仰望的地方。能夠進入北京大學絕非易事,對於農村孩子來說,這更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 北大數學系四大天才,曾是母校驕傲卻全部留美,如今過得如何?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我國最強的數學專業不在中央直管高校清華,也不在世界一流的復旦,而是在北大。北大有專門的數學學院,作為學校的二級學院,在這裡培養出了很多競賽金牌選手。這麼多年了,奔著北大數學系去的學生不計其數,要說最出名的還是北大數學系的「黃金一代」。
  • 北大醫學博士如今成低保戶,畢業18年不找工作,高分低能多可怕
    如今,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學生都已經從家裡面出發,去自己嚮往的大學,希望自己在大學期間能夠好好的生活和發展。不過,在孩子們爭相「飛往」新學校的時候,家長們也會有些擔心,畢竟,很多孩子長這麼大都是第一次離開家,父母一定會有些擔心孩子是否能夠適應大學生活,自己一個人能不能照顧好自己等等。
  • 湖南男子北大博士肄業,待業17年成五保戶,他經歷了什麼?
    &nbsp&nbsp&nbsp&nbsp1992年,常德張某考上北京大學研究生並繼續讀博。他在讀博的最後一學期稱自己患病,從北大肄業。之後短暫工作了一段時間。2001年回到老家常德後一直待業到現在。
  • 9年了,從北大畢業,赴萊斯大學讀博的山東男孩,如今怎樣
    曾經在9年前從北大畢業,赴美國萊斯大學讀博的山東男孩宮勇吉,在史丹福大學做博士後工作之後,於2017年便歸國效力,成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還獲得300萬元的科研經費,以及一套價值千萬的北京房子。宮勇吉是誰?
  • 初中肄業,幾人公司,清華北大才子甘願效命,黃光裕這項技能太牛
    1998年之後幾年,黃光裕專注於地產,衝在國美家電前面的就是這2人,當時國美主要事務、重大活動,都由這2人主持,2人曾先後任國美總經理或代理總經理,直到2002年中黃光裕重回國美電器任總經理,而2004年,他就第一次登頂中國富豪榜,成為中國首富。 這2人為什麼這麼厲害?
  • 北大直博生第五年退學,只拿到肄業證書。這人是傻,還是另有追求
    近日,知乎上有位90後,今年9月,從北大退學。他不是本科退學,是讀北大計算機圖形直博,而且是直博第5年退學。而整個學制不過是5年。直博退學的後果有多嚴重?直博退學意味著5年白讀,連個碩士畢業證書也沒有,只有一個蓋章的肄業證書。帖子一出,大家驚呆了,這是什麼操作?一共5年的學制,4年堅持下來了,在最後一年退學,這人是傻還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