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醫學」、「博士」,從這三個關鍵詞中挑出任何一個似乎都能讓人依稀看到美好的未來——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是現在有這麼一個人,他有以上三個光環在身,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曾經月薪1000,低到被只是一個護士的女友嫌棄,別說走上人生巔峰了,官方系統都查不到這個大活人。
他便是張進生,一個北大肄業的醫學博士,一個人們說「讀書讀傻了」的高端人才,一個人生的失敗者。
村裡的驕傲,見不了血的醫生
張進生是湖南常德人,出生於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他是家裡的小兒子,學習成績也一直優異,家裡人自然舉全家之力供養他上學。1984年,在18歲成人之際,張進生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他是家鄉第一個大學生,可以說是全村的驕傲,是父老鄉親以之為榜樣教育自家不成器孩子的那種存在。
讀大學時,張進生依然秉承著「學習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的信念,終日發奮苦讀,在五年內掌握了很多醫學方面的專業知識。那個時候大學生畢業,國家還分配工作。1989年,成績優異的張進生被分配到天津的一個醫院做醫生。
能吃上大鍋飯,這是張進生的幸運。因為他雖然學醫,可見不了血,開不了刀,真靠著自己找工作還真有些危險。他的性格也不夠圓滑,甚至有些孤僻和不切實際,不懂「沒人能活成一座孤島」的道理,和周圍顯得格格不入。他鄙夷科室主任的貪婪,還很傻地表現出來了,因此處處被穿小鞋。他自恃不凡,爭強好勝,還幹預同事個人愛好,自然不得別人待見。
同事關係處不好,工作就會讓人難以忍受。再加上見不了血的特性,他待在醫院三年也只能無所事事,甚至還被降薪降職,與很多進修機會失之交臂。彼時的張進生感到萬分痛苦和挫敗,他決定繼續深造,為自己帶來更多的機會,也脫離這個泥沼。於是,張進生發憤圖強埋頭讀書,終於考上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
工作太苦了,不過讀書這件事他擅長。留在大學教書是很多人夢想中的生活,教書需要學歷,他只要一直讀就好了,反正家裡人願意供。於是,1995年張進生在北大讀完研後,又繼續在北大讀博。甚至讀博的最後一年,他還收到了一所英國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若事無意外,到海外所謂「鍍金」後,張進生就可以輕輕鬆鬆地留校任教了,即使不夠格留在北大,也多得是大學爭著搶他。但世間之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個意外還是發生了,也使得張進生的人生軌跡急轉直下。
人生巔峰的水中倒影
此前講明,張進生家裡並不富裕,供他讀到博士已經是砸鍋賣鐵,可留學便實在供不起了。1998年,因為交不起去英國留學的20萬保證金,再加上一些別的原因,張進生抑鬱了。休學申請時限為半年,但他一年多還沒回來繼續自己的學業。於是,北大對張進生進行了退學處理,還按規定將其戶籍重新落到天津。
這個時候國家不包分配了,此時32歲,有著光輝的北大研究生學歷,但怕見血的張進生就這樣被投入了人才市場,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可能他實在不喜歡曾在此工作過的天津,後來他來到了蘭州的一所醫院裡工作,月薪1000元和其讀博期間的月薪5000完全比不了,不過他還是接受了。
期間,張進生和一名小護士有了戀情,一度振奮。但相戀的人也很容易起口角,情緒一上來就肆無忌憚地攻擊彼此。女友的話脫口而出。她嫌棄張進生的工資還沒有有錢人的零花錢多,嘲笑其博士肄業,嘲笑其只能大材小用跑到這種地方上班。這樁樁件件均踩準了張進生的死穴。於是,他惱羞成怒,真正意義上的打了女友的臉,而後奪門而出。
2001年,張進生辭職回家。緊接著又找了幾份工作。可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不會處關係的人在哪都會過得很艱難,這些工作也不順心,給了張進生很多打擊。後來,他索性不再上班,做了18年的無業游民,沒有成家,生活也困難,每天就在屋裡讀他最擅長的書,希望能去大學教書。這期間全賴經濟並不寬裕的姐姐供養。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此後張進生甚至弄丟了戶口本、身份證等能證明其存在的證件,到政府官方系統也查不到他的戶口。不過事情總得解決,後來當地政府「特事特辦」,幫他補辦了戶口,還辦了低保。他姐姐的生活壓力才得到減輕。
低保學霸之我看
寒門學子升至巔峰再到低谷,張進生的事例可謂是賺足了眼球。不說別的,單單一個《震驚!他是北大醫學碩士,政府竟然查無此人》便值得大眾報導一番。有關張進生的報導其實並不鮮見,人們從中也能受到很多方面的啟迪,筆者在此拋磚引玉一番。
一、北大曾出具關於張進生的說明,點明其是因為抑鬱症休學。低保戶一般人也不是想辦就能辦的,張進生明明有著高學歷卻能辦成功,很可能仍然深受著抑鬱症的困擾。從張進生休學後的幾次嘗試工作和嘗試戀情來看,他並非沒有過抵抗。雖然「啃姐」18年,但這未嘗是其本意。
二、張進生的遭遇和他死讀書的方式脫不開關係。大學考上醫學專業,發現自己開不了刀,當時便該思考之後的出路。若仍有懸壺濟世的心,讀中醫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若說他的大學轉不了專業,那工作後考上研究生時呢?再不濟讀博時?
三、工作時綜合能力很重要,包括實際的工作能力,還有社交能力等。張進生開不了刀,又從事著醫學工作,本就處於弱勢,還不理智地得罪上司、觸怒同事。只能說他若不有意提升社交能力,即使如願以償地成為一名大學老師,也基本處不好和周圍人的關係。他讀書時的成績不可謂不優秀,不過社會更多是看能力,「高分低能」和只擅長讀書絕對不可取。
總之,張進生作為一名寒門學子靠著自己的努力考到博士,不可謂不優秀。但後來他生生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只能讓人哀其不幸、恨其不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