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張進生:曾是頂尖醫學人才,如今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2020-11-28 魯迅家常事

一位北大博士,通常會有怎樣的人生?也許在某所大學教書,成為大學學生和學生的引路人;也許投身於實驗室,對科學研究作出貢獻;也許出國學習,希望成為更好的人;也許走進商場,為家庭和事業不斷打拼……但是,張進生,作為一個北大博士,卻是個例外。一九六六年,張進生出生在一個條件艱苦的農村家庭,光是他這一代,就有幾口人,吃得更多,吃得更多,家境更拮据。

而張進生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從小就受到哥哥姐姐們的關愛,即使自己餓著肚子,也要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張進生,讓張進生吃飽。張進生的弟弟妹妹都沒有上過學,處於對張進生關懷之中,一家人還是勒緊褲帶送張進生上學。

張進生十分了解弟弟妹妹還有父母對他都很好,所以在學習上他也特別努力。憑藉自己的努力,他在學校的成績一直名列榜首,並於1984年考入湖南醫科大學。那時候,幾乎只上大學就意味著前程無憂,因為那時的大學生不僅是稀少的人才,而且學校還將包分配,直接讓大學生對接工作。一條龍服務下來,張進生甚至以後的工作也不用操心了。

但是張進生最初想讀土木工程專業,但是他的家人希望他成為一名醫生,工作穩定體面,收入不錯,不需要像工程師那樣天天在外面曬太陽。自幼懂事聽話的張進生,也順從了家人的心意,去讀醫。

有誰知道張進生卻有一種暈血的毛病,導致他根本無法拿手術刀,做不成主刀醫師。這一問題一直到1989年張進生畢業時才得到解決。張進生畢業後確實被分配到了一家醫院,但一直不能當主刀醫生。

看到與自己同時期的人紛紛升遷,而張進生卻一直在原地踏步,這讓他倍感焦慮。再加上他這幾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埋頭讀書,人際交往方面很不在行,性格比較孤僻,所以他即使有天分,也沒人看得見。

職業停滯不前,感情不順,幹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而家人對他卻抱有很高的期望,這讓張進生很是懊惱和痛苦。於是,張進生開始變得憂鬱、焦慮,最後他辭掉了在醫院的工作,憑藉勤奮和聰明才智考入北京大學,並獲得了北大的碩士學位,繼續攻讀博士。但是此時,張進生的憂鬱已經非常嚴重,以至於他必須休學半年專門去治療自己。一九九八年,北大給他批了半年假。但是張進生花了一年的時間,抑鬱而輕生的念頭依然無法消除,也一直沒有回到學校。

所以到了1999年,北大不得不把張進生開除出校。張進生為了活下去,2000年,懷著雄心壯志進了一家醫院工作。這時,張進生與一名護士見面,並談起了戀愛。

能不能張進生的心理問題讓他根本不能應付自己的生活,兩年過去了,他還在原地踏步。漸漸女朋友對張進生失望,最後便離開了他。那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張進生從此一蹶不振。再一次,他辭掉了工作,靠弟弟妹妹們的照顧過日子,做了17年的流浪漢。但如今,張進生已不再是北大博士的風雲人物,反而看起來像個瘋子。

至今,許多媒體都會批評張進生只埋頭於死書、紙上談兵等,但筆者卻認為,真正造成張進生悲劇的,是早年患抑鬱症的人,如果當時能好好認識和治療抑鬱症,張進生就能重新振作起來。

總之,他有手有腳,即使不當醫生,以他北大博士的學識,去做別的事,也能收穫人生的幸福。但是由於心理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導致張進生光面對自己就消耗了所有的精力,又如何再去面對外界的種種風雨?

相關焦點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如今失業18年靠低保度日
    「北大」、「醫學」、「博士」,從這三個關鍵詞中挑出任何一個似乎都能讓人依稀看到美好的未來——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是現在有這麼一個人,他有以上三個光環在身,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曾經月薪1000,低到被只是一個護士的女友嫌棄,別說走上人生巔峰了,官方系統都查不到這個大活人。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好在他足夠努力,從小就非常爭氣,學習成績一直也很優異,1984年在那樣的學習環境中努力了十幾年的張進生,在這一年的高考後被湖南醫科大學錄取,正式成為一名大學生。
  • 北大醫學博士啃老18年淪為低保戶:自卑,讓我痛失了精彩的人生
    最近「北大博士淪為低保戶」事件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二三十年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資源非常稀缺,不要說上過大學了,就連上過高中的,都很難得,更何況是博士生,那簡直是人中的龍鳳。然而,讓人難以想像的是,畢業於1995年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曾經的天之驕子、萬人矚目的北大博士,如今足足失業18年,只靠著國家低保生活,初聽上去有點讓人難以置信,但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張進生的個人經歷。
  • 從醫學博士到低保戶,失業21年的張進生,究竟經歷了什麼
    昨天我們說到北大才子陸步軒,靠賣豬肉走向輝煌,不僅向母校捐款9個億,還被請去做成功學演講,可謂是人生巔峰。今天要講的這位同樣來自北大,只是在學歷上,要比本科學歷的陸步軒,還要高上不少,他就是北大醫學博士生張進生。
  • 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在家啃老18年,是什麼毀掉了他的人生?
    近日,「北大博士張進生淪為低保戶」的新聞頻頻刷屏,許多人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首先都是好奇:醫學專業、北大博士任何一個身份在各個年代都是吃香的,為什麼張進生卻偏偏淪落到連普通人也比不上?要想解答這個問題,就得回顧張進生那大起大落的人生。年少得名,備受寵愛,人人誇讚張進生,湖南常德人,1966年出生,上面還有兩個姐姐。
  • 從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54歲的張進生,如今過得怎麼樣?
    1992年,張進生順利考上了中國最高學府——北京醫科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碩士畢業之後,張進生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誠然,他又繼續選擇了攻讀自己認為擅長的學科。眼看著還有一年的時間博士就畢業了,卻被一封「英國皇家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打破平靜。
  • 北大醫學博士如今成低保戶,畢業18年不找工作,高分低能多可怕
    北大醫學博士成低保戶,畢業18年不曾找工作,「高分低能」多可怕北京大學是我國最頂尖的一個高等學府之一,擁有著百年的歷史,在很多學生以及家長心中,北京大學是非常有地位的。而每年北大畢業的學生,都是各家企業爭著搶著要的,學歷更高也就代表待遇越高,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可是,卻有這樣一位北大才子,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省的一個農村,在小時候的成績就非常優異,後來,高考考進了四大學院之一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 寒門子弟考取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要靠低保生活?
    寒門子弟考取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要靠低保生活? 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
  • 寒門學子考上北大研究生,讀到博士選擇肄業,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
    比如北大博士肄業生張進生,這麼一個高學歷的人才,命運卻讓人唏噓不已。在大學裡,張進生由於家境貧寒,為了不差於其他同學,他加倍的學習。在1989年大學畢業時,憑著優秀的表現去到了天津的一所醫院,成為了一名醫生。
  •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如果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不知會羨煞多少考生和家長,更不用說考上北大了,如果能考上北大博士生,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業追求。
  • 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如今靠父母接濟!
    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甚囂塵上,寒門能走出一位大學生,已實屬不易,寒門大學生能考取北大博士,更是十分珍貴難得。本來,寒門貴子應該肩負起帶領家人脫貧,跳出貧困階層的任務,而今天介紹的這位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叫張進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依靠接濟生活,不僅沒有成為全家的光榮,反而成為沉重負擔。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省一個普通村莊,父母都是地道農民。從小,天資聰穎的張進生身上寄託著全家人,甚至是全鄉父老鄉親的希望。他也十分爭氣,高考時一舉考上湖南醫科大學,並且選擇當時最有前途的醫學專業。
  • 他從211逆襲為北大博士,卻因抑鬱症肄業,失業近20年靠救濟生活
    不過拿到博士學位後,就業前景還是十分廣闊的,博士作為學歷當中最高等級,在如今的社會中人才依然是寥寥數幾的存在 但要指出的是博士也有一些人高學歷而低能力導致最終一事無成案例的存在,但這樣的例子很少很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曾就讀211高校,後來逆襲考上北大碩博的60後學霸,曾有著廣闊的未來,但在讀博期間因抑鬱症休學,至今沒有拿到博士學位證書,甚至淪為了一名拿低保過活的普通人讓人感到十分的惋惜,他就是張進生。
  • 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因天生暈血上不了手術臺,如今卻靠低保度日
    「我命由我不由天」一話曾激勵了無數年輕人,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我們需要的是不懈堅持、堅定的信念,以及敢於反抗的勇氣和努力,但愛迪生也說過: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 他是北大肄業博士生,18年前一氣之下退學,現在靠低保維持生活
    在當代社會,就有一位北大的肄業博士,固執己見,最終淪為低保戶。要知道,張進生工作僅有三年,家人對張進生的做法不理解的同時,也願意支持孩子繼續讀書,將來能有更好的平臺。經過認真複習後,張進生考取到北京大學的醫學碩士研究生。1995年,張進生拿到碩士學位後,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在他看來,讀書可比工作要容易得多。在讀博的最後一年,張進生獲得人生中千載難逢的機遇,英國一家皇家醫學院向他發出錄取通知書,然而張進生最終卻沒能前往英國。
  • 他曾是北大醫學博士,放棄醫生工作也要留學,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現在人們對於人才的思考已經不再是之前的成績好就行了,除了成績好之外還要學會適應環境才行。這麼多年以來出現了很多高智商的天才學生,但是畢業之後卻因為適應不了社會而選擇逃避。比如「北大才子」陸步軒。不過他比較幸運的是最後找到了人生的定位重新崛起。
  • 紅星深度丨北大肄業博士:從專攻白血病研究到寄居鄉野十幾年
    迪夫的二姐張文華卻還是希望報導中能提提他的本名——張進生,因為這些年來,當地政府(尤其是民政部門)、張進生從高中到博士階段的同學,都先後給予過他莫大的幫助,「沒必要隱瞞」。張進生的祖父曾是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鎮德橋鎮楓樹口村的一名甲長,算得上是張家「有頭臉」的人物。
  • 他曾是北大高材生,受邀留學英國皇家醫學院,最後卻靠低保生活
    農民兒子考入北大 張進生出生於一個湖南的小鄉村,從家境貧寒,父母為了能夠讓他走出農村,用盡心力支持他上學。他也不負眾望,最終在18歲時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成為了村裡面第一個大學生。在學校期間,他仍然刻苦讀書,成績優異,多次獲得獎學金。五年之後,他成功從湖南醫科大學畢業。
  • 他是北大高材生,留學英國皇家醫學院,卻與曾經大相逕庭
    農民子弟北大夢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的一個小村,家境貧寒的他,從小就立志於走出農村,去往更高處。他的父母十分支持他的學習,並儘自己的全力培養他。張進生自己也不負眾望,在18歲那一年,他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他是村裡唯一的大學生。在攻讀大學期間,他也十分刻苦,成績也十分優秀,並且多次獲得獎學金。5年的學習時光結束,張進生從湖南醫科大學畢業。
  • 北大畢業的肄業博士生,曾是全村人驕傲,如今卻在家啃老18年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父母一定是驕傲不已的。但卻有有這樣一類人,即便擁有高學歷,卻依然不願意去奮鬥,一心只想依靠父母。北大畢業的博士生張建就是其中的一員。張建出生在湖南省的常德鄉村,他們的家庭經濟條件較差。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天才,50歲淪為低保戶,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
    說到劉漢青可能很多小夥伴都不熟悉,他曾經16歲考上哈工大,是村民口中的金鳳凰,也是同學和老師眼中的天才,如今劉漢青已經年過50,非但沒有成為一位人才,反而淪為低保戶,真是令人唏噓,大家都非常好奇,從一位天才到低保戶,劉漢青到底經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