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博士李明亮、「寄生蟲」碩士大衛,告訴家長一個教育真相

2021-01-09 教子有方

一個家庭裡出一個博士,是相當令人驕傲的事,甚至可以稱得上光宗耀祖。

但是在江西,卻有這樣一個博士,不去工作,長時間待在家裡「啃老」,讓父母十分絕望悲痛。

這個博士生名叫李明亮,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湖南一所大學,後來考上了四川一所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但是讀了幾年之後,他突然帶著一大袋書,回到家閉門不出。

想想當初兒子考上博士的時候,家裡人還為他大擺酒席,如今卻落得這樣的結局,讓一家人都被村裡人指指點點,李明亮的父母既丟了臉面,也丟了對兒子寄予的厚望。

幾年間,他們對兒子勸說過,爭吵過,也報過警,但是都無濟於事。

李明亮對記者說,自己的身體有問題,睡眠不好,經常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他找了很多中醫為自己診斷,也進行了長時間的調理,但是都沒有解決問題。

但是在李明亮父母的眼裡,李明亮吃飯正常,身體也看不出有什麼毛病,但是就是不肯幹活不肯外出工作,說白了就是懶。

李明亮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之前因為供李明亮讀書,家庭條件已經非常拮据。不光是李明亮的父母,他的妹妹也給哥哥幫了很大的忙,據妹妹說,在李明亮讀書期間,只要李明亮沒錢了,自己就會給李明亮打錢,這導致妹妹到現在還欠著許多外債。

如今在村裡,家家戶戶都修了新房,唯獨李明亮的家還是過去的舊房子,而且李明亮的父親還搬到了一個小的破屋居住,甚至連買床的錢都拿不出。看著實在讓人心酸。

面對父親的責罵,李明亮說我現在只能是一個死人。他對父母完全沒有耐心,還說自己的父親一天到晚的說一些鬼話,每天就關心讓自己出去賺錢,就算是有人給我再多的錢,再好的工作,我也活不下去。

李明亮的父親還講了一件小事,讓我印象深刻:他曾經在外勞動時暈倒在田裡,被鄰居送到家,當時李明亮袖手旁觀,都沒有上前扶一把。

一位博士高材生,一個被父母辛辛苦苦培育出來的驕傲,竟淪落為父母的寄生蟲,靠啃老苟且度日,這不禁讓人反思,我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其實近年來,類似李明亮的例子不少。

現年48歲的大衛,自小成績優異,於同濟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拿到了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的工程碩士學位。

但誰也沒想到,6年前,大衛畢業後回國,竟一直宅在家裡睡覺、打遊戲,不肯工作,靠著年邁又身患尿毒症的母親接濟生活,逼得母親一紙訴狀將兒子告上法庭。

這位母親聲淚俱下,後悔自己從小對兒子的包辦式教育,把兒子變成了一個巨嬰。

不管是博士李明亮,還是碩士大衛,似乎都在告訴家長一個道理:學習成績好不代表孩子將來就能成功,父母對於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培養,應當比學習更為重要。

相關焦點

  • 《3M家庭教育圖譜》為您解讀背後真相!
    有一個觀點很能說明問題,現代中國人被稱為巨嬰。何為巨嬰? 《巨嬰國》作者武志紅認為,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這樣的國家,是巨嬰國。
  • 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在家啃老18年,是什麼毀掉了他的人生?
    近日,「北大博士張進生淪為低保戶」的新聞頻頻刷屏,許多人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首先都是好奇:醫學專業、北大博士任何一個身份在各個年代都是吃香的,為什麼張進生卻偏偏淪落到連普通人也比不上?3年後他考研北大,博士畢業後,他的暈血症並沒有好轉,他也沒有積極去治療、克服,所以即使博士畢業,進入醫院後,他依然無法成為主治醫師,只能在醫院打雜,掙著一月2000多的薪水。
  • 簡單圖示:終於明白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學歷的區別了
    素質教育不在乎學什麼專業。例如,家長們對子女找配偶的要求是要找個大學生,而不是要求找學某種專業的。家長們未必能解釋為什麼,但他們知道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基本上不動手打配偶。本科教育是培養做人的品格和修養的過程。研究生教育不是素質教育,是專業教育。這就是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最主要區別。這個區別決定了你們應注重學習什麼的問題。
  • 國外孩子啃老方式更新穎?想從根源上避免,從小給娃立好三個規矩
    相比之下,想必很多中國家長都羨慕不已,但這真的是事實的真相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國外孩子「啃老」方式更新穎1、日本「啃老族」規模強大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啃老」這一詞,最早源於日本,早在20年前就出現了年輕人整日在家無所事事,不參加工作,選擇「啃老」的現象。
  • 老人苦心教育送出1博士2碩士2本科(圖)
    孫子 劉振華:從山西大學本科畢業後,考入上海一所大學讀碩士研究生,去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同時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和法國一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2010年9月,他已赴法國讀博。孫女 劉幸:從哈爾濱醫科大學畢業後,考入上海藥物研究所讀碩士研究生。孫女 劉豔:從成都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進入重慶市電力電網中心工作。
  • 人民日報:一張圖告訴你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
    這幾天,演員、北影博士翟天臨被「學術打假」,除了衝在第一線捍衛學術公平的諸多碩士生、博士生外,還有許多人想搞清楚本科、碩士、博士的論文到底有何區別。此外,還有一大批正在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同學回憶起了自己的「辛酸」往事,一大批正在思考要不要讀研的學生則變得更加糾結。  小編就以一盤兒紅燒肉告訴你,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區別。
  • 8大專業就業難:生物科學碩士在家啃老一年
    生物科學專業碩士在家啃老一年  江蘇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的同學李萌(化名)最近剛剛擺脫了「啃老族」的身份。「我高考那會兒,生物被看作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前途光明。」就在這錯覺中,李萌選擇了生物科學。  「當時生物號稱和畜牧、農業、工業都有聯繫,應用廣泛。
  • 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破格」有何不可?
    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洪捷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對於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有重要的著作、發明、發現或發展者,經有關專家推薦,學位授予單位同意,可以免除考試,直接參加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對於通過論文答辯者,授予博士學位」。 現實中,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先例並不是沒有,只是少之又少。
  • 走出60多名博士碩士,背後故事震驚所有家長
    最近,安徽的一個小村子上熱搜了。只有3000多人的逆水村,相繼走出334位大學生、34位碩士和26位博士。大學以上學歷佔全村總人口的10%,成為有名的「博士村」。村裡一家幾個大學生,連續幾代都是大學生的,比比皆是。
  • 《三十而已》透露的真相:孩子的教育歷程,就是家長的一場修行
    孩子的教育歷程,就是家長的一場修行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怎樣呈現給大眾因為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家長的鏡子,反饋著整個家庭的教養。能把孩子教養好,這樣的家長也是一個三觀很正的人。顧佳就是這樣的人。
  • 教育專家:教育沒有捷徑,得狠抓小學階段
    姥爺是哈工大碩士、大舅是清華碩士、父親是建大碩士、姑姑是西北大學中文碩士、姑父是數學碩士、姐姐金融博士、姐夫能源博士、妹妹和妹夫如今博士在讀、表妹是德州大學碩士、張女士和丈夫也都是碩士。
  • 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破格」有何不可?—新聞—科學網
    有網友指出,獲得博士學位除了論文要求,還需要學籍,沒有博士學籍直接授予學位並不合適。 那麼,碩士生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是否符合教育部相關規定? 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洪捷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對於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有重要的著作、發明、發現或發展者,經有關專家推薦,學位授予單位同意,可以免除考試,直接參加博士學位論文答辯。
  • 《寄生蟲》:這部坎城金棕櫚告訴我們的人生真相(內含劇透,非看勿點)
    講好一個故事,一定是衡量一部電影是否上乘的核心標準。從《殺人回憶》、《母親》、《江漢怪物》、《雪國列車》到《寄生蟲》,商業片外殼裡包進一個好故事且兼具對社會議題的深刻思考,一直是奉俊昊所擅長的。如果說最迷人的地方,還是節奏緊湊的敘事中層層遞進的各種反轉,以及背後令人細思極恐的深意。
  • 12位博士28位碩士,這是什麼「學霸村」太硬核,網友:牛
    有一個村竟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這個村位於閩西,叫福建龍巖古樓村。很多人都震驚為什麼這個村裡能走出這麼多學霸吧,難道這個村自帶學霸屬性嗎
  • 北大教授道出殘酷真相:教育是為了讓社會分層,這一代家長很失敗
    2020年末,相信很多家長都被清華教授的「毒雞湯」洗滌過心靈,認為:與其讓孩子負重前行,不如放下包袱,讓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這個清華教授叫劉瑜,在歲末年尾之際,她做了一篇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在這次演講中,她以自己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名普通人」為例,給家長們傳遞一個「如果一個人選擇放棄成功,也未必是壞事」的價值觀。
  • 高中生提前了解: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是什麼?
    碩士,老師告訴學生:「森林裡有隻老虎,具體位置不知道,不過肯定是有的。你自己想辦法找到那隻老虎幹掉它。你可以自己去買一把獵槍,或者用其他的方法。」 博士,老師告訴學生:「給你一堆小樹苗,你去種一片森林,然後看看能吸引過來什麼動物,等動物長肥了再捕獵回來……愣著幹什麼,還不快去種樹。」
  • 小學數學「陰影題」,北大碩士無可奈何?家長:學位證可以撕了!
    不是說家長不會做,而是說我們做的方式孩子們可能又聽不懂。不要因為給媽媽帶了一個「碩士」的帽子,她就「無所不能」,大部分的碩博都只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有超乎常人的理解,又不是每個碩博都是數學博士,人文學科考研都不考高數!
  • 重慶申報120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資源與環境博士、生物與醫藥博士、獸醫博士;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能源動力專業學位、土木水利、圖書情報碩士。重慶師範大學1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地理學、生物學、光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美術學;專業學位授權點:教育博士、資源與環境碩士。
  • 復旦博士郭威PK清華碩士李永樂,這是最客觀的分析
    李永樂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擁有千萬級粉絲的網絡大V,其科普視頻受到網友的熱捧。雖然他現在只是人大附中的一名教師,但教育背景驚人:高中時他以物理奧賽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到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時獲得北大物理和經濟雙學士,然後放棄本校保研,考取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碩士。
  • 幼兒園給昆蟲辦葬禮,家長覺得沒必要,老師說「死亡教育」要儘早
    在將皮球蟲火化,給它舉辦葬禮的這堂生命教育課後,有個大班小朋友說:「我感受到了皮球蟲也是有生命的。還有我們大家、昆蟲等小動物們也都是有生命的。我們大家要珍惜生命,珍惜和爸爸媽媽過的每一天。」另一個小朋友告訴大家:「我明白了人只能活一次,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天,和爸爸媽媽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