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山裡的「博士村」火了!走出60多名博士碩士,背後故事震驚所有家長

2021-01-14 安全教育平臺登錄入口


最近,安徽的一個小村子上熱搜了。只有3000多人的逆水村,相繼走出334位大學生、34位碩士和26位博士。大學以上學歷佔全村總人口的10%,成為有名的「博士村」。


村裡一家幾個大學生,連續幾代都是大學生的,比比皆是。逆水村走出的博士,遍布世界——英國華人社區領袖、法國一級教授、世行高級財務官、中科大超導博士……




網友排隊點讚,「太厲害了!」、「知識改變命運,重視教育才有未來!」


逆水村,坐落於大別山深處,距安徽潛山縣城50多公裡。由於山勢阻隔,村裡的河水是由東向西流,所以村子就以「逆水」來命名。



逆水地處天柱山後山腹地,交通閉塞,土地貧瘠,人均耕地不到1畝,是個典型的貧困村。


窮則思變,鄉親們都認定一個樸素的道理:自古華山一條道,改變面貌靠讀書。「窮莫丟書,富莫丟豬」,也成了鄉親們的口頭禪。


在逆水村,教育總是被放在首位,孩子們不比吃穿比學習,誰家孩子學習成績好,誰家就是村民心目中的「光榮戶」。 


逆水河兩岸山頭,有的像獅子大象,有的像龍頭寶劍。村中流傳著民謠:「獅象把水口,寶劍插龍頭;讀書學習好,就能中諸侯。」以此鼓勵孩子們發奮讀書。


不少村民家中還掛著,「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的條幅。村民說,「這是專門用來激勵孩子好學上進的。家裡有人考上大學,走出門身板都挺得直直的」。


村民操龍飛說:「我們村裡出的博士很多,我的兩個孩子是研究生,我的弟弟是博士,妹妹的女兒和女婿也是博士。那時的條件比較困難,全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博士。」


逆水村委會副主任儲著年說:「我們這裡最好的房子是學校。」


逆水河畔的逆水中心小學是這裡唯一一所完全小學。村裡人都是從這兒開始他們的啟蒙教育,身處逆水中心小學,會發現它與周圍農家平房相比,這裡的操場寬闊、教學設備先進。 



在逆水村,老師是知識的象徵,老師的地位是最高的,春節前後,村民便挨家挨戶請老師吃飯,家長們把老師當做親戚看待,老師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村裡人尊師重教,老師們殫精竭慮,把愛心都傾注在學生身上。

今年83歲的老支書徐浩川說:「只有讀書,才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


近些年來,村民的口袋漸漸殷實了,在教育投入上逐年加大,很多先富起來的村民,紛紛出錢出力支持教育。


90年代初期開始,村裡的集體企業發展得很好,學生的學費都是企業承擔,企業每年承擔幾十萬元。老校搬遷時,企業也出資30萬幫助,此後每年,只要是學生上學資金出現困難。村裡都要幫著解決,民辦教師的待遇也全由企業出資。


民辦老師的工資全由企業出,老師工資是潛山縣最高的。


同時為了讓讀書成為一種風尚。學校在十幾年前就制定了獎勵制度,一直堅持到今天。「當時考上大學給300元,中專200元,考取高中也給100元」,村民儲浩川說。


如今,從逆水村走出的優秀人才,遍布世界各地。「博士村」的故事讓網友紛紛表示,「太厲害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家的支持讓這個村越來越好」

不止有一個村子頻出學霸的新聞,其實更多的還有一個寢室扎堆出學霸的新聞。


上個月,武漢一大學的學霸宿舍被各大官媒紛紛報導:同宿舍8名女生全部保研成功。她們分別被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還有本校成功錄取。


她們說宿舍濃厚的學習氛圍對保研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大學剛入學時,這幾名女生就相約要「全寢保研」。在三年多的時間裡,她們一起複習,互相鼓勵,最終讓這個夢想真的成為了現實。


而這樣神奇的事情,其實並不是個例。學霸宿舍,遠遠不止一個。


在湖南師大附中,有這樣一個「學霸寢室」,寢室的6位少年全部考上了清華、北大。


因為同樣喜歡化學奧賽,因為有著同樣遠大的理想,在「寢室公約」下,六人學習、生活步調高度一致,互相影響、互相促進


👇戳視頻,看學霸寢室是如何煉成的


還有去年的考研季,四川大學華西男2舍110寢室的6個男生,剛剛獲得包括北大、浙大在內15個名校的offer,5人順利保研,1人出國。


網友驚呼:不怕學霸多,就怕學霸住一窩!


這樣的新聞,隨手一搜就是一大把。


但每每看到這些消息,我還是真心為這些年輕人感到欣喜。同時,也感慨:好環境,不一定能保證孩子成功,但至少能一直激勵孩子努力。給孩子創設好的環境,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我也很想對自己的孩子說:孩子,你看,優秀是可以傳染的,跟對了人,你就走了人生的捷徑。


 04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人是環境的產物,你是你最密切交往的六個人的綜合體。


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對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良好的村風、家風、學風,創造了一個個精彩傳奇。


人的成長,從來都是潛移默化的。


記得一位北大才子曾說過:「在北大這種名校,最讓人震撼的不是老師多牛,同學多聰明,而是一種大家都積極努力的氛圍。」


好的環境,就是隱形的教育資源,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你才會離成功更近一些。


與你共勉!


註:文章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好內容值得轉發,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安徽「博士村」:29名博士,54名碩士,300名本科生,奧秘何在?
    安徽省潛山縣有個偏僻的小山村名叫逆水村,據說這個村莊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特殊的地形,使得河水在村旁從東向西逆向流淌而得來。和這個村莊的名字相比,逆水村更引人注目的是連續多年高得離奇的高考升學率。據統計,自從恢復高考以來,逆水村已經走出了29名博士、54名碩士、300名本科生。
  • 神奇的網紅「博士村」:出了29個博士54個碩士 河水自東向西「逆流...
    相較之下,該市還有一個以水為名的村子——逆水村,稱得上「神奇」:只有3500多人,1977年恢復高考之後,相繼走出29位博士,54位碩士,近300名本科生(均不重複計算)。外人將逆水村稱之為「博士村」。事實上,這一「封號」由來已久,多年前就有相關報導在網絡上四處流傳。
  • 「博士村群」很寶貴,需共同呵護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羅時茂周婷   五個村莊走出84名博士,成為遠近聞名的「博士村群」,吸引各方關注的同時,「博士村群」在新形勢下也面臨難言之隱。   實際上,「博士村群」並非神話,村裡的孩子也不比其他人更聰明,很多將兒女送進高等學府的家長,只是遵從著「讀書改變命運」的樸素真理。
  • 「博士村」其實沒有神話 中國鄉村教育的「逆水」樣本
    相較之下,該市還有一個以水為名的村子——逆水村,稱得上「神奇」:只有3500多人,1977年恢復高考之後,相繼走出29位博士,54位碩士,近300名本科生(均不重複計算)。外人將逆水村稱之為「博士村」。事實上,這一「封號」由來已久,多年前就有相關報導在網絡上四處流傳。
  • 「博士村」裡話教育「醉美海東·冬行河湟」系列報導之一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一個只有兩百多戶人家的偏遠小山村走出了264名大學生,其中,有6名研究生,12人獲得了博士或雙博士學位。這裡就是海東市乃至我省有名的「大學村」「博士村」——樂都區瞿曇鎮徐家臺村。沿著瞿曇河畔蜿蜒的山間公路行進,幾十公裡的路程開車花費了半個多小時。
  • 蘇州一小學有194位博士家長,一年上了60多節博士課
    我爸是博士、我媽是博士,我爸媽都是博士!在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小學,目前有博士(含博士後)家長194人,其中博士爸爸133人,博士媽媽61人,可謂是藏龍臥虎,空氣裡都瀰漫著人才的味道!12名「博士爸爸」進校開課,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 12位博士28位碩士,這是什麼「學霸村」太硬核,網友:牛
    有一個村竟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這個村位於閩西,叫福建龍巖古樓村。很多人都震驚為什麼這個村裡能走出這麼多學霸吧,難道這個村自帶學霸屬性嗎
  • 中國最「牛」小山村:人口僅2000多人,卻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小山村,被譽為中國最「牛」小山村:人口僅2000多人,卻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雖然說對於一個村子來說2000多的人口不算太少,但是這個村子最關鍵的地方在於走出了12位博士和28位碩士,這樣的輝煌成就對於一個小鎮來說都是非常了不起的。而這個小山村就是位於福建龍巖的古樓村。那麼為什麼這個小山村能出現這麼多人才呢?
  • 蘇州這所小學有194位博士家長,一年上了60多節博士課
    我爸是博士、我媽是博士我爸媽都是博士!在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小學目前有博士(含博士後)家長194人其中博士爸爸133人博士媽媽61人可謂是藏龍臥虎空氣裡都瀰漫著人才的味道!12名「博士爸爸」進校開課是種什麼樣的體驗頭頂著父愛光環的爸爸們再配上他們博士學霸的頭銜真是散發出無盡的魅力你是不是有點羨慕?12位博士爸爸給小學生授課1、《我們的科學素養》三(1)班的孩子們迎來了黃楚堯的爸爸黃啟兵博士帶來的《我們的科學素養》一課。
  • 校長讓1600名女孩走出大山,消防員頭擋三刀|澎友圈周報
    馬邊縣紀委通報,吉壽堅桑在工作時間發朋友圈,先後有7名公職人員在上班時間點讚或評論,8人違反了工作紀律,分別被書面誡勉等。#如何看涼茶添加西藥6月30日,多家媒體發布報導:廣州市番禺區11家經營涼茶的店鋪,因涼茶中非法添加西藥成分被查封。
  • 中國科大2020年共錄取碩士研究生6500多名、博士研究生2300多名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讓孩子們走出大山看世界 東航「為愛飛行一小時」連接大山與夢想
    可是爸爸說我是螞蟻,想穿大皮鞋,這個夢想就從我的心中漸漸消失了,可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這個夢想就像被挖掘出來的文物,又一次從我的心中湧現出來。」這篇日記來自於一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五年級的彝族學生楊爾布,而「這個機會」源於東航2020年8月下旬開展的「為愛飛行1小時 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活動。
  • 一名人民教師,七名學生,是她給了大山孩子一個新的希望
    冬天的東北大地,一片蕭索,一場小雪過後,操場上立馬就感覺被洗淨了一樣,在午後的陽光裡,梁老師一如既往的鎖好教師們,踩著自己的小單車,沿著這條路,去每個同學家裡家訪,她叫梁淑華,今年54歲,一名人民教師,七名學生,是她給了大山孩子一個新的希望。
  • 692篇「扶貧日記」背後的故事
    過去兩年多,28歲的駱胤成一直在雲貴高原的大山深處,陪著小涼山上的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鄉親一起,與貧困作別。碩士研究生畢業那年,脫貧攻堅決戰的號角在全國吹響,駱胤成的母校天津大學用代代傳承的「家國情懷」向年輕學子發出號召,時代的鼓點敲擊著這位年輕人的心,他一頭扎進蜿蜒在祖國西南叢山峻岭中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決心「為社會和國家做點實事」。
  • 東航「為愛飛行一小時」帶孩子們走出大山看世界
    可是爸爸說我是螞蟻,想穿大皮鞋,這個夢想就從我的心中漸漸消失了,可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這個夢想就像被挖掘出來的文物,又一次從我的心中湧現出來。」這篇日記來自於一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五年級的彝族學生楊爾布,而「這個機會」源於東航2020年8月下旬開展的「為愛飛行1小時 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活動。
  • 「啃老」博士李明亮、「寄生蟲」碩士大衛,告訴家長一個教育真相
    一個家庭裡出一個博士,是相當令人驕傲的事,甚至可以稱得上光宗耀祖。但是在江西,卻有這樣一個博士,不去工作,長時間待在家裡「啃老」,讓父母十分絕望悲痛。這個博士生名叫李明亮,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湖南一所大學,後來考上了四川一所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但是讀了幾年之後,他突然帶著一大袋書,回到家閉門不出。想想當初兒子考上博士的時候,家裡人還為他大擺酒席,如今卻落得這樣的結局,讓一家人都被村裡人指指點點,李明亮的父母既丟了臉面,也丟了對兒子寄予的厚望。幾年間,他們對兒子勸說過,爭吵過,也報過警,但是都無濟於事。
  • 黑暗流爽文:道家門徒周鳳塵,會畫符,會念咒……走出大山闖都市
    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到我是一個甜甜寶寶的小說世界,本期我是一個甜甜寶寶推薦給大家的是四本黑暗流爽文,看看哪一本才是你的菜:道家門徒周鳳塵,會畫符,會念咒……走出大山闖都市!想要閱讀更多的精彩內容,朋友們可點擊下方小說進行閱讀。
  • 震驚於武漢大學法學院300名碩士就業難
    其中有一段寫道:「武漢大學法學院300多名碩士畢業生差不多全部報考了公務員,最後被錄取的只有五六個人,這幾位『成功人士』成為年級裡的傳奇人物。」名牌大學的法學碩士就業也這樣難令人震驚。  法學碩士就業選擇當公務員,可以說不論從專業意向還是社會發展需求來講,都是順理成章的。
  • 這個碩士讀得值,連博士學位都要破格「贈送」了?他真厲害
    這個碩士讀得值,連博士學位都要破格「贈送」了?他真厲害! 隨著大學的擴招,學生上大學的概率大大提高,學生考700分可以上大學,考一百五六十分也可以上大學。如今大學生越來越多,學歷也越來越不「值錢」。
  • 「薦讀」一小學194個博士家長!空氣裡瀰漫著人才的味道
    ……江蘇蘇州一個小學的同班同學是這樣介紹自己爸媽的在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小學目前有博士(含博士後)家長194人其中博士爸爸133人博士媽媽61人可謂是藏龍臥虎空氣裡都瀰漫著人才的味道!神奇的實驗董楒諾爸爸董彬博士的課堂從「大」事物和「小」事物引入,展示了「會漂浮的鉛筆」等各種神奇的實驗,引領孩子進一步探索生物的奧秘。夏銘成爸爸夏強博士帶來了一大筐的瓶瓶罐罐,跟孩子們講述了水和油的神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