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潛山縣有個偏僻的小山村名叫逆水村,據說這個村莊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特殊的地形,使得河水在村旁從東向西逆向流淌而得來。和這個村莊的名字相比,逆水村更引人注目的是連續多年高得離奇的高考升學率。
據統計,自從恢復高考以來,逆水村已經走出了29名博士、54名碩士、300名本科生。對於一個人口3000多人、位置極其偏僻的小山村來說,這確實是一個令人震撼的奇蹟。是逆水村的孩子們特別熱愛學習?還是這裡的教學條件特別的優越?也許兼而有之吧。
不過,根據近年來眾多媒體的採訪報導,我們不難發現,逆水村之所以成為遠近聞名的「博士村」,根本原因只有四個字:尊師重教。
據了解,逆水村成為「博士村」和現在年逾八旬的老支書儲浩川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上個世紀80年代,具有初中文憑的儲浩川因為是村子裡少有的「文化人」被推舉擔任村支書。逆水村距離縣城60公裡,位置偏僻,儲浩川為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帶頭承包荒山積極種樹。後來他又牽頭成立了村辦林業企業,帶領全村人過上了富裕生活。
儲浩川在企業經營中走南闖北,越來越發現學知識的重要性,於是他決心大力興辦教育,讓全村的孩子都能好好讀書考上大學。為了重建新學校,儲浩川捐款30萬元,為了減輕孩子上學的經濟負擔,他決定鄉村小學學生的學費、雜費、教育附加費等全部由村企業買單。另外,所有民辦教師的工資均有村辦企業支付,工資標準全縣最高。
為了鼓勵孩子學習,儲浩川個人出資設立獎學金,在上個世紀90年代,村裡的孩子考取大學獎勵300元,考取中專獎勵200元,考上高中獎勵100元。另外,對於教學成績突出的老師,還將由學校和村辦企業共同出資獎勵。據村小學校長儲昭益回憶,在1995年多數教師工資100元左右的時候,有的老師獲得的教學獎金竟然高達1000元。
據說,在逆水村,老師的地位是最高的。不僅村民結婚、建房等重大場合邀請老師做客,而且在家族議事、調解糾紛等重要的事情上,教師也具有最高的「話語權」。
正是這種濃厚的尊師重教的氛圍,讓逆水村大人小孩都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性,都充滿了對知識的嚮往,所以才有了這個小山村變成「博士村」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