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安徽省教育廳獲悉,目前,有1718名留學生在我省學習,他們分別來自各大洲121個國家。那麼,這些留學生都來自哪些國家?在哪些學校就讀?他們在合肥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數據
1718名在皖留學生來自121個國家
我省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接收留學生來皖學習。截至目前共有18所高等院校接收留學生,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安徽農業大學、黃山學院、合肥學院等八所高校獲批為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招收資格學校。2014年,安徽大學被教育部確立為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目前,有1718名留學生在我省學習,主要分為學歷生(含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非學歷生(含高級進修生、普通進修生、短期生)。他們分別來自各大洲121個國家,主要來自於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法國、德國、南非、韓國、日本、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土庫曼斯坦、越南、亞塞拜然、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故事
Matt來自美國猶他州,「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來合肥了,第一次是在2007年,那次在合肥生活了一年半,在中國科技大學當英文老師。」Matt告訴記者。
今年35歲的Matt於2013年再次來到中國合肥,現在身份是中科大MBA碩士研究生:「回國之後,中國的好朋友一直在喊我再回來,所以,我又回來了。」
Matt的愛好比較廣泛,包括旅遊、閱讀、音樂和美食等等。業餘時間裡,他經常和朋友們一起去聚餐、唱歌。
當記者詢問他都去過中國哪些地方時,他的回答讓記者自愧不如,「北上廣」自然不必說,南京、蘇州、重慶、武漢、青島等大城市,全都去過,安徽的其他地市,他也基本都去過。
「最大的問題還是語言障礙,因為我不懂中文,有時像付電話費這樣的小事,做起來都很麻煩,」Matt說,「前一段時間出門時很難找到計程車,因為別人都用『滴滴』和『快的』,我不懂中文,沒法用。」
Matt的學習時間還有一年半,關於畢業之後的規劃,Matt告訴記者:「可能會回美國,也可能去其他國家,但合肥有我很多朋友,我會經常回來。」
陳麗蓉是記者採訪的這位泰國姑娘給自己取的中國名字,她來自泰國曼谷南方的一個城市。
「我能夠來到合肥,是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陳麗蓉告訴記者,之前她甚至沒聽說過合肥。本科畢業後,在選擇留學目的地的時候,她在網上搜索發現了合肥,看到了科大。此後,她又認識了一位合肥的網友,是安徽中醫藥大學的一名學生。網友強烈推薦她來合肥,於是她最終來到了科大。現在,她們仍然保持聯繫,偶爾還會見面一起聚會。
來到中科大以後,陳麗蓉很開心,「中科大是非常好的大學,非常有名,能夠來到這裡學習,我非常高興。」
陳麗蓉完全可以用中文與記者進行交流,「我雖然以前沒有來過中國,但是我在大學本科階段讀的是文學學院中文專業!」
「畢業以後我可能會回泰國,」陳麗蓉說,「因為感覺這裡發展變化很快,工作節奏也很緊張,競爭壓力很大,想要找一個好工作,可能並不容易,回國的話,可能會好一些。」
你可能在網上看過很多中文說得特別順溜的外國人,沙力的中文水平雖然還沒有達到那種地步,但也差不了多少。而「沙力」,是這個葉門小夥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他已經在中國生活了8年。
沙力在高中畢業時得到了國家全額獎學金,隨後就來到了中國合肥,進入中科大進行本科階段的學習。
4年之後,沙力從中科大畢業去了深圳,進入一家軟體公司工作。但他覺得自己並不適合那份工作,於是在工作的同時考研並成功。8個月後,他又回到科大校園,讀碩士研究生。201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他留校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沙力說:「合肥的發展很快,這裡雖然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城市,但生活非常舒適,我從深圳回合肥,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畢業以後,我希望能夠留在中國工作和生活,最好能自己創業,我想註冊一個公司,可能是信息科技方面,我有很多中國小夥伴,可以和他們一起創業。」
Mona是一個文靜漂亮的姑娘,她不會中文,但這卻並不妨礙她與記者的交流,因為她有一個中文很棒的哥哥。沒錯,她是沙力的妹妹。
應該說,Mona來到中國安徽留學,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哥哥的影響。2014年9月,Mona在國內讀完本科課程後,來到中科大讀MPA。
「我對合肥的印象很好,這裡的人們都很友善,但因為來的時間不長,現在還在慢慢習慣這裡的生活,我會在這裡呆三年。」Mona告訴記者。
「Mona的學習很好,就是你們說的『學霸』。」沙力告訴記者。
「畢業後我可能會繼續讀博,如果讀博的話應該也是在中科大。但不管是否讀博,我都希望畢業後能夠在這裡找一份工作,留在這裡生活。」Mona說,她已經打算在安大報名參加中文輔導班,學習漢語。 (記者 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