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無國界 一日走過五大洲九十個國家與地區

2020-12-02 北京海澱

5月19日,第十六屆世界文化節遊園會暨校園開放日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名北語青年學子,帶領萬餘名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體驗「世界脈動、聚焦北語」的精彩時刻。

世界脈動 展世界文明共榮

七彩長龍般的萬國巡遊隊伍拉開了世界文化節遊園會的帷幕。各國留學生身披各具特色的本國傳統服裝,精心的裝扮使他們別具風採,他們或手持國旗,或載歌載舞,盡展青春活力。巡遊隊伍從北語東門出發,途經梧桐大道,向操場行進。巡遊隊伍穿過隨風飄揚的萬國旗,在梧桐大道上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媽媽,快看,我好喜歡這個舞蹈啊!」張一凡興奮的拽著媽媽欣賞迎面走來的「沙卡舞」,這是非洲代表團奈及利亞學生用舞表達非洲的熱情,為了參加這個世界文化節遊園會,母子倆專門從通州趕來,「去年就聽說特別好,沒看上,今年一定不能錯過。」梧桐大道兩旁的觀眾叫好聲、鼓掌聲不斷,伴隨著巡文化節遊隊伍的行進,他們也真正感受到了「小聯合國」濃鬱的國際氛圍與兼容並蓄的情懷,體驗著「世界脈動」。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當悠揚的古箏聲傳來,現場觀眾被舞臺上亞洲留學生的精彩演奏所吸引,這是北語「中外藝術共享課」的成果之一。

在前幾日的「亞洲文化嘉年華」大型演出中,來自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柬埔寨、尼泊爾、孟加拉國等8國的北語留學生,身著本國傳統服裝,與我國戲曲界史依弘、袁慧琴、杜鎮傑、康萬生等藝術家共同完成戲曲節目《盛世梨園》,留學生們表演了《說唱臉譜》環節,展現外國學子對中國國粹的喜愛、亞洲文明的共榮。

今天,「亞洲文化嘉年華」演出中的6位亞洲留學生做國際留學生五色弦箏樂團的一員,與各國留學生一起,身著彩服,低頭撫琴,演奏了傳統曲目《茉莉花》和《碰八板》,聲聲雅韻向觀眾呈現了中國傳統音樂的迷人意境。他們表示,亞洲人民山水相依,民心相通。通過學習中國藝術更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文明如水,潤物無聲。「我們要做亞洲文明的使者,努力學習,做亞洲文化的傳承者與推動者,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美美與共 現九州學子精彩

各國留學生們在臺上盡情演繹的同時,各國展棚也創意無限,精彩紛呈,吸引著大家的視線。亞洲展區前,塔吉克斯坦留學生跳起了輕快靈巧的傳統舞蹈,活潑的節奏、明亮的服飾,極具異域色彩。泰國留學生身著民族服飾,向中外觀眾介紹本國文化的特色。一進入歐洲展區,浪漫的氣息便撲面而來,義大利小夥子用自製的相框與觀眾合影,丹麥姑娘們以有獎問答的形式向大家介紹丹麥,吸引不少人前來一探究竟。在美洲和大洋洲,熱情和笑聲不時襲來,巴西小夥子穿上了球衣,手捧冠軍獎盃頻頻與觀眾合影。加拿大、美國留學生為觀眾們準備了地道的本國美食,令人垂涎欲滴,不舍離去。非洲展區帶來的是自由、放鬆之感,同時也不乏給人美的享受。熱情的民族舞蹈,精緻的手工製品,特色鮮明的服裝都將他們的文化傳遞給了每一位在場的觀眾。

「北語零時差,步履無國界」誠哉斯言,北語是一所包容世界文化、培養國際型人才的學府。漫步北語校園,猶如穿行於世界各地;在北語求學,就是和全世界的優秀青年共同成長。

北京語言大學黃益方副校長表示,迄今為止,北語為世界上180多個國際和地區培養了20萬餘名懂漢語、熟悉中華文化的外國留學生,其中很多校友已經成為學界、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作為北語一年一度的文化交流活動,世界文化節的舉辦已經有十五年的歷史,歷屆參與的國家和地區數量都在不斷增加。

北語一直秉承多元、平等、包容的理念,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搭建展示與交流的平臺,同時也是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樹立國際化形象的重要窗口。(記者 謝晶)

相關焦點

  • 寧夏境外投資遍布五大洲30個國家和地區
    中新網銀川11月12日電(李佩珊於晶)11月12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商務廳公布2018年寧夏對外直接投資情況分析,數據顯示,2018年,寧夏積極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對外直接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在境外投資遍布全球五大洲30個國家和地區。
  • 為什麼科學無國界,而文化有國界?
    我們常說科學無國界,科學真的沒有國界嗎?從概念上看,科學是建立在客觀事物上的一套系統理論,用於解釋客觀事物的發展,以及事物間的相互作用規律,並且具有可檢驗性。科學科學沒有國界,指的是科學研究的內容、成果、研究手段等等沒有差異性,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成立,不能說某個科學理論在A國成立,但是到了B國就不成立,這樣的理論肯定是錯誤的,或者說不是真正的科學理論。
  • 科技無國界!科技公司有國界!
    真的科學無國界,那麼科學人。也應當無國界呀!美國為什麼害怕我們起來?就是因為科學無國界,是他們用來沾沾自喜,對於他們科技的自負!所謂的正義,所謂的大國霸權,我用你科學技術就是無國界,你用我科學技術就是有國界!
  • 科技真的無國界???
    真的科學無國界,那麼科學人。也應當無國界呀!美國為什麼害怕我們起來?就是因為科學無國界,是他們用來沾沾自喜,對於他們科技的自負!所謂的正義,所謂的大國霸權,我用你科學技術就是無國界,你用我科學技術就是有國界!
  • 文化無國界的說法是否正確?
    文化無國界,是否正確,是否應該支持? 一般我們也是說「藝術無國界,但是藝術家是有國籍的。」藝術屬於文化,並不能代指文化。藝術更多地是指人類在共情(親情、愛情、友情)之上的創作表達,而文化則涵蓋了脫離出生活的藝術和藝術的土壤——生活。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關鍵是搞清楚什麼是文化。
  • 科學無國界,你同意嗎?
    最近,有一個討論的十分火熱的話題,國家巨資培養的天才物理學家入了美籍,並說「科學無國界」,你認為對嗎?我認為,科學無國界 ,但科學家有國界而且別說科學家有國籍,就是科技,也是有國界的,落後就要挨打,即使是關係比較好的俄羅斯,如果哪一項科技領先了我們國家很多,我也一樣接受不了,同理適用於美國英國歐盟各國等。還有難道有人以為他是全靠他自己走到今天這步的?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是光光看個人的努力的。就算這個傢伙有超世之才,若是出生在非洲的戰亂地區,還能有今天的成就?
  • 再論「科學無國界」
    昨天我發表一篇說說,簡單說了一下不但科學有國界,技術更有國界。這個觀點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但也有網友仍然堅持「科學無國界」,只是技術有國界。我也想再次申明一下:當前技術的國界論已經有目共睹,從建國後蘇聯撤走專家到現在美國的「實體清單」,都表現出的是技術國界的制約。
  • 五大洲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
    原標題:五大洲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 作為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區域新多邊開發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5日迎來關鍵節點:來自五大洲的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首發陣容」的確立標誌著亞投行籌建步入衝刺的關鍵期。
  • 對「科學無國界」你怎麼看?怎樣認識「科學無國界」?
    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歷程,從早期的古希臘,到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以後的黃金時期,到19~20世紀的繁榮時期,一個一個的科學理論被發現,同時依據科學理論而發明的各種技術廣泛應用。科學理論是共享的,而技術是專利的,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 慘痛代價:科學無國界?網友:還在繼續?
    因此,在西方,「科學無國界」就是一句笑話:它們尤其是美國,將自己的「科學技術」套上了各種專利,利用所謂的「智慧財產權」不斷盤剝沒有「科學技術」的國家,這難道是「科學無國界」?二是來自西方「科技強國」勒索的挑戰。在如今,國家的競爭往往體現在科技實力的競爭。
  • 留學生說科學無國界,然後不回國
    有些人被我國精心培養岀來後,轉投他國懷抱,以科學無國界的說法安慰自己。有人反駁:科學無國界,錢學森想回國都被關了三年多!有人辯解:那叫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科學真沒有國界嗎?在軍事競爭中,新技術在國家間擴散,所有國家都擁有科技後,科學技術便可稱作無國屇。但這科學無國界,也是在科學有國界的前提下勉強成立的。科學無國界的說法,有利於科技的擴散。科技後進的國家,為了取得新科技,支持這種說法。而科技先進國家,為了阻止科技擴散,維持自己先進地位,反對科學無國界的說法。或者表面支持科學無國界的囗號,從其它國家收割科學人才,實際上做的還是科學有國界這一套。
  • 音樂無國界,谷村新司星光無限!
    谷村自己也笑稱「也許上輩子就是個中國人」,這個前世的故鄉讓他創作出經典歌曲,隨後,《星》被改編成不同語言的版本在亞洲流傳,關正杰的《星》(鄭國江填詞)和鄧麗君的日、粵兩個版本在華語區尤其知名。他珍惜這首歌,「《星》是打開全亞洲大門的鑰匙,能把所有人聯繫在一起。」
  •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錢學森如何突破艱難險阻報效祖國的
    錢學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可是真正的國之棟梁、國家功勳、民族英雄,一生都貢獻在我國的國防建設上。不過對於錢老,還有一個點是我們不會忘記的,那就是他在美國留學結束後,想要回國,卻橫遭美國幹涉的事。在美國留學期間,錢老學習的是物理等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且名列前茅,不管是他的導師還是美國政要,都極想把他留在美國發展,美國政府更是公開表示錢學森一個人能頂五個師用,他們是不會冒險放他回國的。
  • 科學真的無國界嗎?
    美國目前對於所有返回中國的研究人員都窮追猛查,來時無國界,回國可就有國界了。 最近,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已經變本加厲。科學無國界?真是好笑!
  • 科學無國界是一個事實,還是故意誤導我們的麻醉劑?
    一些在中國土生土長的精英學生,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大力培養,當他們學有所成應該為培養他們的國土和人民作出回報時,他們卻以「科學無國界」為名,投身外國的「建設事業」,此類事例非常之多,而且說出「科學無國界」之人又非常之理直氣壯,姿態高貴,仿佛我等無知草民,不理解甚至沒資格理解此等高尚的「真理」。
  • 科學無國界是一個事實,還是故意誤導我們的麻醉劑?
    一些在中國土生土長的精英學生,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大力培養,當他們學有所成應該為培養他們的國土和人民作出回報時,他們卻以「科學無國界」為名,投身外國的「建設事業」,此類事例非常之多,而且說出「科學無國界」之人又非常之理直氣壯,姿態高貴,仿佛我等無知草民,不理解甚至沒資格理解此等高尚的「真理」。
  • 「網紅」教授鄭強演講走紅:科學無國界,這是最大的笑話
    以前總覺得人有國界,但是科學沒有國界,直到木木前段時間聽到「網紅」鄭強教授的演講。鄭強教授在演講中,振聾發聵的質問:科學無國界,這是一件特別好笑的事情。從來就沒有這個說法,科學從來就是有國界的。想想看,當年錢學森教授為什麼不能安全回國?把科學定為沒有國界,就是最大的謊言。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重申科學無國界精神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重申科學無國界精神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閉幕。論壇採用線上視頻與線下出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吸引了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分布在四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40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200餘位優秀青年科學家參加。當今世界面臨哪些共性問題,如何集聚全球頂尖科技力量,讓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人類?「最強大腦」齊聚上海,帶來怎樣的科技創新新動能?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規模最大的科學界盛會。
  • 科學真的無國界?
    今天看到新聞,說國家花巨資培養出國深造的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籍,並成為哈佛終身教授。他曾說:科學是無國界的。內容大概是這樣子的。看到這則新聞,我突然想到鄭強教授(人送愛稱我強哥)在某次演講時候的講話,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界的。
  • 科學無國界?不要再自欺欺人了!看看美國議員這段話,你就明白了
    我們精心培育出來的優秀人才,最後轉投他國懷抱,並以「科學無國界」作為藉口,安慰自己。科學無國界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科學成果可以由全人類無國界的分享;二是指無論某種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最初屬於是東方科學或西方科學,全人類科學界都可以無國界地學習效仿。但是, 科學真的無國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