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留學生為何有超國民待遇,詳細解析國內大學招收留學生的原因

2020-12-05 崑崙後學術士

Youtube上有一個視頻,是一個外國留學生在蘭州和北京,採訪了來自兩所大學的6名中國學生和6名外國學生後拍成的,短片叫做:《一個國家,兩種宿舍》。

在她的視頻裡,國內的學生宿舍一間宿舍至少住4個人,而她所在的留學生宿舍基本是單間,最多才2人。國內學生的宿舍,得一層樓的人共用公共廁所;但是她所在的留學生宿舍不光有獨立衛生間,甚至還有寬敞明亮的廚房。當國內學生為了留出學習空間,只能把衣服塞到床底時,留學生們卻在抱怨自己的獨立衣櫥還不夠大。

類似這種住宿待遇上的巨大差異,其實只是留學生和國內學生差距中其中一小點,這在國內只是個普遍現象,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是這樣。

同樣的,在入學條件,獎學金、對待外國學生的容忍程度,等等都讓國內學生望塵莫及,這就是所謂的超國民待遇

外國留學生可以免費入學,還可以免試入學,人人可以獲得高額的獎學金,可以住得好(空調、冰箱、淋浴、獨衛等),玩的好,還隨意勾搭中國女孩(easy girl 問題會在另一篇文章中著重介紹)、可以肆意的曠課、掛科,破壞大學正常秩序,對比國內學生十年寒窗考大學、一個學院的幾百學生去爭只有幾個名額的獎學金,住六人、八人宿舍,努力學習爭取不掛科,真是太悠哉了,即使是黑人,在國內也是那麼的自信。

北師大胡必亮院長還說「「給非洲留學生一年也就10萬獎學金,其實不多。」因為他們的在竺可楨教育大樓的住宿費很高,獎學金剛好抵了住宿費。

網上還層出不窮的爆出了很多讓吃瓜群眾譁然的事件,比如清華大學在2017年公布的留學生本科招生,全面取消筆試,無需參加考試,只要提交申請材料、面試,然後等待審核通過即可。除此之外,還有一條更誇張規定:所有報考清華大學的外籍考生,均可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已經在北京就讀高中的外國留學生,可以直接向清華大學申請獎學金。

山東大學的「學伴」計劃更是火爆網絡或者說跌破眼鏡,此計劃於2016年開始實行,2017年開始為該校留學生一對一配對學伴;2018年,這一制度再升級為一對三,即一名留學生配3個學伴。網上流傳著一份山東大學的尋找學伴申請表,分類細緻,從專業、性別、性格,到交友目的(例如:結交外國異性友人)且調查表上寫到「…以便為你匹配到心意的學伴。

類似的新聞多不勝數,北京某大學校區的遊泳館區別待遇問題、某大學要求安空調卻優先留學生公寓、某大學留學生聚眾吸大麻而學校處理不當問題等。

國內有多少留學生?國內大學的外國留學生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內大學為何招收這些留學生,又為何優待留學生?

目前2019年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49萬人,按照學歷來說其中碩士和博士只有8.5萬人左右,其他為本科學歷。

其中亞洲學生29.5萬、非洲學生8.1萬、歐洲學生7.4萬、美洲、大洋洲學生4萬左右。

按照國家算的話,韓國最多,有5萬餘人、泰國2.8萬人,巴基斯坦2.8萬人,印度2.3萬人、美國2萬人、俄羅斯1.9萬人、排在前十的還有印尼、寮國、日本、哈薩克斯塔、越南、法國、孟加拉、蒙古、馬來西亞等都在1萬以上。

從獎學金角度,其中有中國政府獎學金生,約6.3萬人,其他都是自費,至於補助,不同的學校也有不同的情況,對碩士和博士的補助較多,本科生較少,雖然在補助方面沒有那麼誇張,補助總額和留學生在國內的花費劃等號,但是補助是比國內學生多是一定的。

國內對留學生的負面情緒除了待遇方面之外,其實也分不同的國家的,主要對巴基斯坦、非洲、歐美留學生的意見。比如隨意搭訕騷擾國內女大學生的問題、成績非常差的問題、素質非常差的問題等。

其實這些問題確實存在,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和國內大部分學生一樣,好的大學生都窩在宿舍、教室學習呢,平時都是看不見的,而總有一部分素質差的學生在外面,反而代表了這些留學生。至於成績好壞的問題,相信語言大學的學生可以很好的解釋這個問題,尤其是北京語言大學擁有9000多的外國留學生,在這裡的留學生,大部分學生的學生成績還都是非常不錯的。

對於巴基斯坦、非洲、歐美的一些留學生,也只是一部分有著「洋垃圾」的素質,這個在哪裡都有這種情況,比如浙江大學的努某某,也不是什麼好人,像這樣的中國學生也不是一個兩個,浙大留校察看的還有吸毒的呢。

國內大學招收這些留學生有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學校層面,是為了學校榮譽,在世界大學的評比中,國際留學生的數量是評價標準之一,而大學管理者想要在QS世界大學排名、THE世界排名和USNews全球大學排名上提高自己的排位,就必須廣泛吸引外國留學生,而憑什麼去吸引外國留學生呢,靠排名嗎?某排行榜清華第45名,北大第57名,浙大第67名,更不用說其他985、211了,甚至二本學校了,只能靠獎學金、待遇、補助了,就像現在的大學招全國高考狀元一樣,學校也希望招收到更好的學生,更何況從國外去招生。

第二、國家層面,讓世界了解中國,留學生在中國的幾年是了解中國的幾年,通過留學生對中國的了解,加強這個國家對中國的了解。只有更好的相互了解,才能在未來進行更好的合作。

第三、人才層面,吸引人才,在國內國外有大量的公司企業需要國外的人才,缺口很大,而從國外招募人才是很困難的,但是如果是留學生,留下來的概率就相對較高,即使他們回到了自己的國家,也可以進入中國的企業,即使不進入中國的公司也會有好處,比如某德國學生在我國留學過,經過大學的培養,回到德國之後在某公司做到了一定的位置,當此公司有合作的選擇時,作為培養學生的中國將獲得一定的優勢,當然這個有點遠了。

第四、經濟層面 和國內的學生出國留學一樣,很多留學生都是自費,中國有66萬留學生在國外,有一半以上的都是自費的,而這部分學生的消費量是非常大的,同樣的,在我國的留學生在國內的消費也會促進國內的經濟。

當然很多人質疑,這學校的世界排名是不是真的那麼重要,不可否認有些學校的做法是有些崇洋媚外的觀感,學校的世界排名真的很重要,仿佛是一個良性循環一樣,好的人才永遠希望往好的學校去扎堆,學校上升一個名詞,這高考的錄取分數就可能不是一個層次,這點不可否認。

只是希望中國的這些大學別再做一些讓國民大跌眼鏡、感覺丟人的事情。

相關焦點

  • 給予外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現在還合適嗎
    一段時間,來華留學生發生了一系列熱點事件,山東大學學伴事件,山東財經大學等高校讓國內學生給留學生騰宿舍事件,江南大學國內學生六七人住一個宿舍留學生住單人宿舍事件,以上種種無不顯示外國來華留學生的地位優於國內學生,享受著超國民待遇。
  • 新規定頒布後,外國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是否會改變?
    兩會期間,教育部明確表示,不盲目追求留學生規模、國際指標和留學生規模;不斷完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嚴格招生審核,建立過程管理和評價體系,建立規範化的管理體系和工作流程。外國國際學生的超國民待遇會改變嗎?
  • 朱妙寬:應立即取消外國留學生的一切超國民待遇
    在早期,為了吸引國外留學生到中國就讀,提高中國大學的國際化程度,增強中國大學的國際競爭力,中國對於所有的國外留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待遇,甚至是超國民待遇,並且一直延續至今。針對近年來網上所報導的多起超國民待遇事件,嚴重的引起了國人的不滿,他們認為在中國的領土上,為什麼要給予外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國外給予我們中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了嗎?
  • 留學生超國民待遇何時休?一留學生,北大7年給47萬獎學金
    近日,一個名叫朱妙寬的學者發聲,稱:「應立即取消外國留學生的一切超國民待遇」。朱妙寬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高等學府舉世聞名,中國的大學已不需要通過給予外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來吸引他們來中國留學。一味地給予留學生超國民待遇只會對中國的高等教育有損,並且對本國的學生是一種極大的心理損傷,不符合當下中國國情。」留學生享受超國民待遇,那麼我們呢?
  • 俞敏洪是否提議取消外國學生的超級國民待遇,你同意嗎?
    一、外國國際學生的超國民待遇是什麼?外國學生的錄取標準低於中國學生,但他們的獎金高於中國學生,他們住的房子比中國學生的房子大,外國學生住豪華公寓,甚至有單人公寓、空調、專屬食堂等特殊待遇,因為獎學金很高,在中國有些外國學生作弊和糟蹋女學生學生的獎學金甚至比中國的還要多。
  • 留學生那事,山東大學道歉了!但請停止蕩婦羞辱!
    而不僅是山東大學,在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官網上確實均能查到留學生「學伴項目」的相關內容,同時也都類似山東大學,對交往尺度有嚴格的規定。 不合時宜的「超國民待遇」 那麼,針對這種國際通行做法,一些網友的憤怒就毫無道理了嗎?也未必。 首先,山大「以便為你匹配到心儀的學伴」的表述確實有讓人誤入了婚戀網站的感覺。
  • 全國的眾多高校中,哪些大學的外國留學生比較多?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以及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越來越有重量。我國的很多高校,也一直都在招收外國留學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來我們國家的大學上學。今天,小編要和大家探討的就是,全國的眾多高校中,哪些大學的外國留學生比較多?我國對於教育的發展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在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的當今世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育也是一個交流的好途徑。
  • 俄遠東聯邦大學希望招收更多中國留學生
    新華社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7月12日電(記者劉洋 石昊)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副校長維多利亞·帕諾娃11日在符拉迪沃斯託克說,該校希望招收更多中國留學生,以便為不斷擴大的俄中合作提供人才保障。  帕諾娃11日在接受新華社等媒體採訪時說,遠東聯邦大學已與眾多中國高校開展交流合作,該校的中國留學生目前已超過1400人,該校計劃繼續招收更多中國留學生。  帕諾娃說,與傳統俄羅斯高校相比,遠東聯邦大學的特色在於可為師生提供更多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機會,並重視創業培訓,校辦企業孵化器可幫助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所有學生創業。
  • 這是留學生待的地方!泳池國人不能進,山大之後又一高校火了!
    可是雖然近幾年來我們的各方面實力都有所飛躍,一些地方的腰板似乎卻是越來越低了,為了吸引國外的留學生可以說是費盡心思,讓外國留學生有著超出中國學生一大截的待遇。正如前幾天吵得不可開交的山東大學的「陪讀」行為,比例幾乎是三名中國女大學生陪讀一名外國留學生,這樣的行為讓我們都難以接受,甚至連人民日報都是看不下去了發文痛斥山東大學的行為,要求山東大學的人們挺起腰板!
  • 這所大學深受留學生喜愛,近3分之1的外國人,在校都用英語交流
    在國內的高校中,很多學生讀完本科之後就會選擇出國留學,等他們在國外讀了幾年書之後再回到國內,那麼他們的身價和待遇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在很多人眼裡,出國留學其實就是給自己「鍍金」。不過出國留學也並不是中國才有的現象,很多外國人,哪怕是發達的國家也有留學生在外面,包括中國都有很多。
  • 永居條例:「超國民待遇」憂慮下的中國綠卡之爭
    還有網友質疑,中國勞動力不足為何不進一步放開「計劃生育」政策,降低門檻吸納移民是本末倒置。 擔憂「超國民待遇」 新條例讓不少人回憶起了以往外國人在中國獲得的特別優待。 經常被提起的是武漢警方為一名日本人找單車的故事。2012年2月,準備騎自行車環遊世界的河源啟一郎在武漢丟失自行車,不到三天武漢警方就為他找回了車。
  • 留學生不是「上等人」,應該平等對待,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
    留學生被優待,這樣的事情在國內大學校園內屢屢被曝光!為何總是有這樣的學校,總是有這樣的新聞報導出來呢?大陸學生到底差在了哪裡?為何大陸學生在某些學校裡,就不能和留學生平等對待呢?這個問題讓人著實搞不懂。
  • 清華留學生81%都不回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有話說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相信所有人都曾有過一個夢想,那就是考入清華大學,從小家長和老師也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入名校,而清華北大則是我們的目標,從小老師也向我們灌輸這樣的思想,考入清華將來報效祖國,但是當我們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清華大學的學生有很多都會選擇出國留學,而且出國的學生有81%將會留在發達國家繼續工作,而不會選擇回國,那麼每年有這麼多的人才選擇留在了國外,我國人才流失為何會如此嚴重呢
  • 留學生猥褻女學生被遣送回國,稱前途被毀
    高昂的學費,和國內脫節的課程,來自父母的殷殷期盼,都成為了他們在異國他鄉求學上進的動力。與之相反,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卻開始喜歡到中國來留學。除了入學門檻相對較低之外,國內的高校對留學生一般會持以歡迎和照顧的態度,不但給留學生配備條件更好的公寓,某些高校甚至還會為留學生配備伴讀,幫助留學生迅速的融入生活和學習當中。但是隨著擴招,也帶來了不少問題。
  • 中國學生人數居韓國首爾大學外國留學生之首
    中國學生人數居韓國首爾大學外國留學生之首   據韓國廣播公司(KBS)報導,首爾大學匯總的統計數據顯示,近3年來,就讀於首爾大學的外國留學生增長了21%,特別是來自中國、美國和日本的留學生,幾乎佔留學生總數的一半。
  • 為何81%清華留學生會選擇不回國?施一公:中國學生有一致命問題
    比如我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清華大學,在它今年年初發布一個關於學生未來就業報告中顯示,清華大學有超過81%的留學生在去往了美國留學之後,都選擇留在了美國以及其它發達國家工作,就是不回來。這讓大家在感到非常可惜的同時,也覺得有些憤。國家每年大筆的教育經費都是給到這些名校,但它們卻是在為外國培養人才。
  • 半數留學生肄業 調查稱中國學生留學德國需謹慎
    德國大學向來本著「進門容易出門難」的標準,造成了許多外國學生未能順利畢業的現象也越發顯著。近日德國一項調查或許給準備選擇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敲響警鐘,調查顯示,德國大學裡每兩位外國學生中就有一位不能順利畢業。此調查表明,中國留學生在選擇德國作為留學地需謹慎。  近日德國明鏡周刊網站教育頻道請來了德國教育學家烏裡希·豪雅博蘭為讀者解析了這一問題。
  • 為何超過八成的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學生有「通病」
    在生活中,所有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責任,一份擔當。你的每一步選擇,其實都是自由的,然而很多人的選擇只安於現狀,進入了這個舒適圈就不想出來了。81%的清華留學生不回國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背叛?還是其他原因。
  • 81%的清華留學生選擇定居國外,施一公:我們的學生都很「聰明」
    說正經的,國外的發達國家給我們清華留學生的待遇確實是比國內給的高出一大截,讀書奮鬥這麼多年,不就是為了功成名就嗎?與其回國內碌碌無為,鑽研人際關係,還不如在國外安心發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其實不管怎麼說,留學還是不留學,回國發展還是定居國外,都是個人的選擇。選擇留在國外的留學生,也不能說他做錯了,只能說成年人都比較現實,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偏向個人利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