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不是「上等人」,應該平等對待,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

2021-01-14 筆揮江山

留學生被優待,這樣的事情在國內大學校園內屢屢被曝光!為何總是有這樣的學校,總是有這樣的新聞報導出來呢?

大陸學生到底差在了哪裡?為何大陸學生在某些學校裡,就不能和留學生平等對待呢?這個問題讓人著實搞不懂。

不要說留學生的學費貴,即便是留學生的學費貴一些,你見過那一所其它國家的世界一流學校報到出過這樣的新聞呢?

美國、英國、德國又或者其它國家的學校……

學校是最不應該發生不平等對待事情的地方,因為學校的宗旨是教書育人,是告訴所有人,眾生平等。

學校裡是不允許存在「人上人」的,都二十一世紀了,這樣的事情還發生在某些大學校園了,不得不說這就是大學的悲哀呀!

為何我們又要說起大學生被優待的事情?

這不是中國政法大學,最近幾天又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大陸學生因為進入到了留學生的浴室內洗澡,被行政老師質疑你有資格嗎?

事情起因,中國政法大學的研究生,因為實習晚歸需要洗澡,發現內地學生的B1澡堂停水後,就上了二樓的單間浴室(特設給留學生所用),後來眼鏡落在浴室,等回去取眼鏡的時候,發現有位港澳臺同學(後了解是國際教育學院管理老師)當面警告他們要去房管科投訴,並將眼鏡拿走。要求她們第二天去房管科接受調查後才可以拿回眼鏡。由於時值交論文的關鍵時刻,該研究生又是高度近視,所以就粘貼紙條說明情況。後來就發生了負責港澳臺的行政老師把這位研究生狠批了一頓,要求她們不能使用留學生特權所擁有的單獨浴室。並且稱學校有這樣的規定,一旦發現將嚴格處理。

你有資格進來嗎?

能夠問出這樣的話來,這得多有優越感呀!

一個大學當中,區區數萬人,竟然還要分留學生浴室,非留學生浴室。真的是搞不懂,為何要這樣區別對待呢?

很顯然留學生浴室的條件更好,是普通浴室不能洗了,他們才去留學生浴室的。

這種區別對待,就給了學生一種錯覺,留學生就是「上等人」,自己作為不是留學生的學生,就應該被「歧視」。

試問這樣的學校裡教出來的學生,他們日後會怎麼想呢?

是不是若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變成所謂的「上等人」,讓自己的孩子也變成留學生呢?

讓我看到這個現象後,至少我是想當一把留學生,享受一下留學生的待遇的。

還有之前山東大學報導出來的給留學生做「陪伴」的事情,吉林大學針對留學生的「叫醒」服務,江蘇某大學把好的宿舍留給留學生……。

真的是太多了!

有的時候我常常在想,某些大學之所以要優待留學生,是不是想要用這種方式來吸引更多的留學生,到他們學校呢?

若是真的是這種想法,不得不說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不管任何時候,大學都應該靠自己的教學來吸引更多的外國學生,也只有這種方式,才能打開學校的知名度。除此之外,所有的方式都是旁門左道。

希望經過這一次事件之後,某些大學要擺正姿態,留學生不是「人上人」,不要求對內地的學生有多好,至少要做到一視同仁。

只有這樣才不負「大學」兩個字,才配得上「教書育人」這四個字。

相關焦點

  • 我們的大學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原標題:我們的大學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當前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是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自2014年起,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上海市率先發起的中國高等教育綜合體制改革,力爭使一部分中國高校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大學改革的關鍵之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培養的體系,特別是適合中國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
  • 每一雙渴望知識的眼睛,都應該被平等對待
    正因為教育成為了一種平等權利,所有人都能在教育下惠及己身,一個又一個的靈魂被喚醒,才成就了文明本身。 但不可否認,因為區域性的經濟落差,全球性的制度落差,導致部分落後區域的教育資源與發達地區仍存在巨大的差異,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維度看,教育的公平性受到了挑戰。
  • 外國留學生為何有超國民待遇,詳細解析國內大學招收留學生的原因
    Youtube上有一個視頻,是一個外國留學生在蘭州和北京,採訪了來自兩所大學的6名中國學生和6名外國學生後拍成的,短片叫做:《一個國家,兩種宿舍》。在她的視頻裡,國內的學生宿舍一間宿舍至少住4個人,而她所在的留學生宿舍基本是單間,最多才2人。
  • 考文垂大學攜手吉利培養汽車行業人才
    11月10日,英國考文垂大學與吉利控股集團籤署「考文垂-吉利俱樂部」合作備忘錄,達成一系列就產業、教育、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聯合培養具有全球視野、頂尖技能及跨文化經驗的年輕汽車製造行業人才,並在現場成立深圳校友會,並為考文垂傑出校友頒發獎項。
  • 人與人之間平等嗎?你遭遇過不公正對待嗎?
    就人格本意來說,人生來就是平等的,後期也只有高低之分,而無貴賤之別。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自由生存。沒有人生來就應該是被人奴役的,沒有人生來就不是為自己的幸福努力而所有的努力工作都是為了他人的幸福,人生來就是自由的。然而就現實狀況來說,不管處在哪個環境,處處充滿了不平等。如種族歧視。
  • 這是留學生待的地方!泳池國人不能進,山大之後又一高校火了!
    可是雖然近幾年來我們的各方面實力都有所飛躍,一些地方的腰板似乎卻是越來越低了,為了吸引國外的留學生可以說是費盡心思,讓外國留學生有著超出中國學生一大截的待遇。正如前幾天吵得不可開交的山東大學的「陪讀」行為,比例幾乎是三名中國女大學生陪讀一名外國留學生,這樣的行為讓我們都難以接受,甚至連人民日報都是看不下去了發文痛斥山東大學的行為,要求山東大學的人們挺起腰板!
  • 湖北大學:服務地方治理現代化 探索「卓越治理人才」培養模式-光明...
    作為以公共利益、公共價值為導向,為地方黨政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公共部門培養政務管理和服務人才的湖北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以服務地方治理現代化需要為宗旨,探索並實踐「1+2+3+4」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耦合和人才自我發展與滿足社會需要的共贏。
  • 看不見的「重男輕女」正在蔓延,表面上平等,實際上卻區別對待
    但是,在一些多個孩子的家庭中,父母如何平等公平地對待所有的孩子,在安足夠安心感的環境下成長,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什麼是「看不見的重男輕女」?網上出現了「看不見的男輕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其實,看不見的男人和女人,父母對兒子和女兒的態度沒什麼區別,但父母的心偏向於男孩子。小麗的母親在二胎政策開放後又生了一個弟弟。
  • 給人懺悔的機會,如果沒有平等,便談不上慈悲
    佛道求真性,尊重人的自性與本性,這也是佛家中尊重人的地方。佛重視發展人的自身潛能,主張自修自悟。同樣的道理,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應該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努力做到以眾生平等的觀點看待事物。如果沒有平等,便談不上慈悲。
  • 清華留學生81%都不回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有話說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我國是教育強國,我國擁有眾多的優質大學和國際名校,這些高校每年向世界輸送眾多的人才,其中清華大學是我國高中生心中最嚮往的大學之一,清華大學匯集著我國最優秀的人才和最優質的教學環境和設備,而且清華大學也是我國最美的大學之一,校園環境可以說是我國大學當中名列前茅的,因此許多成績優越學生都夢想能夠考入清華大學。
  • 平等對待一切,你才不會輸
    作為一個修道的人,根本無所謂外在的輸和贏。因為這都是外在。道德經曾說,醜即美,大即小。我們很容易被在外的事物所綁架。真正開悟的人應該明白。順其自然,再好的人也有缺點。我們應該用平等的心態去對待。當我們用平等的心態去對待,身邊事物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成長。感謝身邊的事物,不要總是拘束外在的對和錯。錯誤也許是一種更好的認識。失敗也許是一種更好的成長。放平心態,迎接更好的未來。認識更深刻的我。
  • 留學生歸國潮:部分海歸水土不服 頂尖人才流失嚴重
    留學生歸國潮:部分海歸水土不服 頂尖人才流失嚴重 原標題: 資料圖片  頂尖人才佔少數現象仍待改善  真正應該關注的是,出國留學中的精英留學群體,有多少選擇回國,這對評價出國留學的價值和我國對人才的真實吸引力極為重要。對此,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的負責人曾指出:「我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到87%。」
  • 童志鋒:以地方需求為導向培養「非訴」法律人才
    成立於2002年的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導向,積極回應社會需求,專門設置了「非訴法律人才實驗班」,有針對性地開展「非訴」法律人才培養,取得了顯著成效。     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於2002年成立。
  • 我們的教育需要培養德才兼備之人
    近期,「許可馨事件「「黃嘉毅事件」在網絡上得到了熱議,對於該事件筆者不再過多的進行介紹,作為一名國家培養出來的留學生,為何會如此出言不遜,辱沒國家形象,傷害國人感情。留學生本來是一個常年都不是特別被關注的群體,但最近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國外國內的環境差異,對於留學生群體的影響是最為直接和明顯的。 留學生學問是高,但關鍵德行卻沒有跟上,公然發出那樣的言論,讓人憤恨不已。雖然說國外言論自由,但也不能對培育和養育自己的國家人民出言不遜,這真的可以說是三觀不正。
  • 從法國反對大學改革談對平等自由的理解
    學生運動日前,法國政府宣布將調高歐盟之外留學生學費,在法國掀起軒然大波,很多學生上街抗議,表示對於對歐盟學生和其他學生區別對待違反了法國的自由精神。對於在多年前還把遊行簡單定義為「鬧事」的國人來說,的確應該驚嘆於法國對於遊行的容忍度,而其實我們更改關注的是法國學生對於加給「外人」的不公平能有如此的反應,很是難能可貴。
  • 寧波大學:在實踐育人中培養飽含中國情的翻譯人才
    多年來,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堅持「口譯與筆譯並重,理論與實踐兼善」的人才培養理念,在課程育人等常規方式之外,立足中國大地、擴展全球視野,著力寫好實踐育人這篇文章,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開展生動實踐,培養了大批飽含中國情的優秀翻譯人才。
  • 科學網—日本早稻田大學校長:培養有自主獨立精神的國民
    大學簡介 早稻田大學於1882年創立,創始人為曾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的大隈重信,其建校宗旨是為日本的現代化培養人才。早稻田大學創立之初校名為東京專門學校,1902年改為「早稻田大學」,現已發展成為具有13個院系、22個研究生院、擁有5.3萬名學生的綜合大學。
  • 席南華:我們志在培養頂尖人才,而非「一流大學」
    攝影/本刊記者 董結旭我們志在培養頂尖人才,而非「一流大學」——專訪中科院院士、國科大本科生培養委員會主任席南華「我們不是和別的學校爭什麼,也不是為了辦成國內另一所所謂的一流大學。我們只是探索培養出最高端的科技人才。」
  • 美國網羅全球人才?僅矽谷就2萬清華畢業生,在為別人培養?
    美國從全世界收割人才,到底憑什麼?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還是世界人才的聚集地,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海外人才前往美國。我國清華、北大等名校很多本科畢業生都會選擇前往美國繼續深造,而且在畢業後,其中一部分都選擇了繼續留在美國企業工作或進行科研。僅矽谷就有近2萬清華畢業生?
  • 留學生超國民待遇何時休?一留學生,北大7年給47萬獎學金
    學生的政策這個假期成為了飽受爭議的熱點話題,各種不同的聲音撞擊著,讓人有些目不暇接。近日,一個名叫朱妙寬的學者發聲,稱:「應立即取消外國留學生的一切超國民待遇」。朱妙寬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高等學府舉世聞名,中國的大學已不需要通過給予外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來吸引他們來中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