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歸國潮:部分海歸水土不服 頂尖人才流失嚴重

2021-01-07 央視網
留學生歸國潮:部分海歸水土不服 頂尖人才流失嚴重

原標題:


漫畫:回歸 新華社發 徐駿 作

  參考消息網10月28日報導 20年前回國,是中國需要留學生;20年後回國,是因為留學生需要祖國——近日,美國《舊金山紀事報》在一則引發熱議的報導中稱,中國正再次迎來留學生「歸國潮」。

  的確,教育部的最新統計顯示,我國正在形成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留學人才歸國潮。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到265.11萬人,超過八成的留學人員(82.23%)學成後選擇回國發展。

  客觀而言,「歸國潮」是出國留學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的必然現象。雖然不少輿論在解讀「歸國潮」時,認為主因是國內就業吸引力增強,但除了國內發展形勢對出國留學者的吸引力之外,不能忽視我國出國留學的結構已經發生根本變化。

  留學結構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

  10年前,我國出國留學,基本上還可以界定為「精英留學」,大多數選擇出國留學者,主要是到國外攻讀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據教育部統計,2007年度,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14.4萬人,這已經是1978年以來的歷史最高值。2007年後,我國出國留學人數「井噴」:2008年達17.98萬人,2009年為22.93萬人,2010年達28.47萬人,三年間人數大幅增加。

  從2007年到現在這10年間,出國留學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出國留學群體整體質量參差不齊。既有傳統的「精英留學」,即申請到國外名校讀本科、碩士、博士;又有到國外讀一般普通院校的「大眾化留學」;在一些局部,確實也存在學力較弱的學生到國外「混文憑」的現象。

  二是出國留學低齡化。目前,到國外接受高中以及高中以下教育的學生比例接近30%。

  觀察2007年以後的出國留學數據和結構,就不難解釋為何會有「歸國潮」現象了。2007年後快速增加的出國留學學生,在2011年畢業之後開始找工作,此時相較於陷於泥潭的西方國家,中國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的勢頭對他們有很強吸引力。這其中,不乏一些競爭力偏弱的人群,也提高了回國留學比例。

中國吸引留學人員回國發展。資料圖片

  頂尖人才佔少數現象仍待改善

  真正應該關注的是,出國留學中的精英留學群體,有多少選擇回國,這對評價出國留學的價值和我國對人才的真實吸引力極為重要。對此,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的負責人曾指出:「我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到87%。」這說明,大規模「歸國潮」中,精英人才的比例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在「歸國潮」之下,還有出國留學熱。精英人才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們由於有理性的出國留學規劃和優秀的學業表現,在國際就業市場有著很強的就業競爭力。

  我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但相對於一些發達國家國際一流大學而言,我國還需進一步提高大學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在此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工作,獲得了不少成績,但也仍存在有待提升的巨大空間。

  「水土不服」折射用人方式轉變

  此外,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部分「海歸」回國後,遭遇「水土不服」。這其中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認,其中相當一批人的原因在於,在出國留學時盲目選擇,並未做好長期和科學的出國留學規劃。在我們身邊,也會有這樣的例子:有的學生是想「逃避」國內高考而選擇出國留學;有的認為只要拿到國外大學錄取通知書就可混到一張文憑;還有的在國外求學期間嚴重缺乏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規劃能力,導致畢業時缺乏競爭力。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出國留學走向大眾化,我國社會必將從原來的「學歷社會」走向「能力社會」,用人單位和社會不可能再完全按學歷和留學與否的標準評價、選拔人才,而會更加重視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質。高等教育將擺脫學歷教育導向,重視受教育者的能力培養,而每個受教育者也應該基於個體能力、素質的提升來規劃學業發展、教育選擇,而不能再僅僅追求學歷或身份。(作者/熊丙奇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延伸閱讀】英媒稱中國留學生渴望回國:憂跟不上中國速度被拋在後面

  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導 路透社10月17日刊登文章,題目為《中國年輕女子海外逐夢,但渴望回國》。文章摘編如下:

  左愛寧(音)一直在奮鬥,一直在做計劃。

  她在中國東北的長春讀的高中,由於成績優異,被北京的一所有名的經貿大學提前免試錄取。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拿到商業英語學位畢業後,她開始做下一個計劃。

  左愛寧夢想出國留學,她申請去美國的喬治·華盛頓大學讀書。她的父親是一名會計師,母親是一名電子設備技術員。

  她被錄取了,並且最後獲得了會計碩士學位,在華盛頓獲得了一份稅務顧問的工作。

  她計劃留在美國,但是由於沒有連續兩年獲得渴望得到的美國工作籤證,她當時的這個計劃岌岌可危。

  好在去年,她最終獲得了工作籤證。

  不過,實現了夢想後,這個女孩卻嚮往祖國了。

  她一直有明確的職業目標,但是對祖國有強烈的自豪感。

  而現在,她驕傲地目睹著中國在崛起,想著是不是該回去了。

  她說:「中國很多行業發展很快,有朝一日,中國在技術和市場方面可能超過美國。」

  今年秋天,她回國辦一些正式文件。在北京一家公園休息時,左愛寧說,她在中國看到的變化讓她非常驚訝。

  例如,金融技術的進步,迅速讓中國城市變得不用現金,這讓人感到意外。在中國城市無處不有的共享單車等現象也讓她驚訝不已。新的東西開始困擾她。

  她說:「這次回中國,我感覺有一個擔心,那就是如果我返回美國,就會很容易被(新事物)拋在後面。」

  她說,這可能會讓她調整自己的計劃。

  她若有所思地說:「我現在的生活是5年前計劃的。如果有一個更好的平臺和機會,能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會毫不猶豫地回國。」(編譯/劉宗亞)

相關焦點

  • 中國的人才流失有多嚴重
    印度:我們有三分之二的人才去了美國!清華:我們有20萬學生去了美國,只有3000回來!美國:清華是我們出錢建的,不信你去看看歷史!美國校長:如果我們能吸引中國留學生,我們就能控制住他們的發展。 以上是網上的一個段子。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員「出走」國內人才流失值得反思
    辭職的科研人員大部分是博士畢業,屬於頂尖人才,而且大部分是中科大畢業的。按理來說這樣的人去哪都是很搶手的,但是研究所恰恰相反,研究所最不缺的就是高學歷的求職者,每年都有很多研究生博士擠破了頭想去研究所,原因就是待遇很好。
  • 遼寧出國留學生52.9%讀碩士 海歸同樣遭遇就業難
    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海歸」一族是否有就業優勢?答案有些難如人意,海外留學回國的留學生們同樣遭遇「就業難」。12月4日,遼寧省就業和人才服務局召開了「開展留學回國人員服務工作」會議,透露目前遼寧省出國留學人員一半以上是攻讀碩士,留學國家為赴日最多。但留學回國就業創業難的問題已有所顯現。
  • 中國大批科研人才流失,大多加入美籍,原因何在?專家:立即整改
    大家都清楚,一個國家的快速發展和強大根本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最近幾年,很多人都發現了這樣的現象,那就是人才流失嚴重。就拿清華和北大來舉例子,這兩座學府都是國內最高級別地位的存在,可以說能來到這樣的學校學習,都是國內省市高考狀元,或者競賽保送的天才。
  • 人才流失到底該怎麼解決?
    其中清華北大這兩所頂尖學府,據統計每年的畢業生有超過20%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加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比例實際更高。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在世界的人才資源是豐富的,黃種人並不落後西方和歐美人,只要有機會和平臺,照樣能屹立世界。
  • 【海歸就業報告解讀】留學生的就業前景竟如此廣闊?
    調查還顯示,72%的留學生都認為收益達到預期,其中評價「收穫遠大於預期」的佔比50%以上,可見出國留學讓很多學生如願以償,是自己人生發展的道路尤為關鍵的一步
  • 年薪50萬吸引'海歸'四川12單位組團北美攬才
    記者昨日從省人事廳獲悉,我省近日派出強大招聘陣容遠赴北美,與北京、上海和湖北等11省市一道,參加第五屆北美中國留學人員人才交流大會,力爭以優厚的待遇吸引「海歸」人才來川創業。據悉,這是我省首次組團赴海外招聘人才。
  • 美國人才流失嚴重?中國撿漏大批尖銳科學家,來華不是因為賺錢?
    引言如今美國因為一些特殊事情,也導致本國的人才流失十分嚴重,然而在這期間我們國家也是直接撿漏了大量的尖銳科學家,但是他們來華的目的並不是因為賺錢,而是嚮往自由!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美國人才流失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現在有著十分嚴重的問題
  • 中國山東省:人口人才流失嚴重,GDP有所下跌
    你可能會說北京上海這幾年人口也在流失,為什麼只提到山東?主要是山東省的高學歷人才大量外流,而北上由於人口限制,低學歷低收入人才大量外流,而且這不是隨便說的,是山東省人口研究基地專家的研究發現,其主要原因是其他各省允許學歷落戶後,高學歷的山東人當然不會留在這個省了。
  • 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哪裡?
    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哪裡?我們大家都知道清華、北大是國內最高學府,而每一年清華、北大都有一批優秀的學生往美國跑呢?現在就有部分人嘲諷清華、北大是美國大學的學前班,專門為美國大學培養人才。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到底在哪裡呢?
  • 大量外國科學家湧入中國,日美首當其衝,為何優秀人才願意來中國
    近些年來,關於中國科學家前往外國的報導越來越多,很多人都在感慨中國留不住人才,大量人才外流。但是,其實人才外流不僅僅只是中國的問題,外國也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問題,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才「流失」到了中國。尤其是近些年來,大量的外國科學家湧入中國,其中日本和美國的科學家數量眾多。
  • 清華留學生81%都不回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有話說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相信所有人都曾有過一個夢想,那就是考入清華大學,從小家長和老師也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入名校,而清華北大則是我們的目標,從小老師也向我們灌輸這樣的思想,考入清華將來報效祖國,但是當我們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清華大學的學生有很多都會選擇出國留學,而且出國的學生有81%將會留在發達國家繼續工作,而不會選擇回國,那麼每年有這麼多的人才選擇留在了國外,我國人才流失為何會如此嚴重呢
  • 「張小平離職」背後:航天等領域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文章中還暗示其離職是因薪酬低、不受重視,而加入民營航天公司後卻是年薪百萬的待遇,直指國企研究院人才機制低效的問題,並且批評了航天國企內的人才激勵機制存在問題,導致「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幹不得已離職。文章引發了關於航空航天以及相關領域研究所、國企人才機制和效能問題的討論。
  • 日媒:中國憂航天人才流失 超2萬人為美服務
    日本媒體稱,據中國一家智庫調查,當今中國留學需求依舊旺盛,科學和工程領域人才選擇留在美國等國研究機構及企業的「滯留率」升至87%。報導稱,2011年在美中國留學生中,已經在中國取得了博士學位的就有約3.38萬人,佔在美持外國國籍擁有博士學位者的三成,特別是科技領域人員的外流已呈不可遏止的趨勢。
  • 張小平跳槽背後:航天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兩三年換一波
    9月27日,一份蓋有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章《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的文件引發關注,《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一文在朋友圈刷屏,該文批評了航天國企人才激勵機制存在問題,導致「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幹不得已離職。為此,《中國科學報》記者聯繫多名航天領域專家,均稱「太敏感」婉拒了採訪。不過,航天領域國企骨幹人才流失已成不爭事實。
  • 「人才流失」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人才流失,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brain drain 人才外流,人才流失Britain suffered a considerable brain drain to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 港風水土不服,票房暴死嚴重!
    一是因為它水土不服,二是因為它票房暴死。 二、《麥兜》主打港風,但水土不服 《麥兜》動畫系列一直主打港風,但近些年它水土不服的症狀越來越嚴重。
  • 反思人才流失,顏寧、許晨陽回國成為學術帶頭人,為何又跑路?
    在中國有很多領域的學者,在中國待了一段時間後都選擇去往美國發展,這樣的行為對於中國來說都是一種損失,因為現在人才對於時代的價值不可估量,而想要培養一個人才需要耗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並且不是每個人生來都可以成為人才,所以能力對於一個人,甚至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一直很重要。
  • 揭秘留學生秘密:僱人代學 一門課開價1500-2500美元
    原標題:揭秘留學生秘密:僱人代學 一門課開價1500-2500美元   重新回爐   留學生趁假期回國,專門報英語強化班   昨日,天府早報記者從成都多個語言培訓機構了解到,留學生假期回國,報名培訓班補習英語現象並不少見。
  •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
    清華大學是所有中學生最嚮往的學術殿堂之一,這裡齊聚我國最優秀的學術人才,擁有我國最雄厚的師資力量和最先進的教學設備。除此之外,清華大學的校園環境裝扮得十分漂亮,走在校園的林蔭小道上,整個人都神清氣爽。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清華大學都是我們學生最理想的校園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