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合肥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員「出走」國內人才流失值得反思

2020-12-05 儀器信息網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其中大部分是博士畢業。辭職的90名科研人員均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職工。核所所在的合肥研究院曾創造出「人造小太陽」等研究成果。

據了解,本次事件的導火索據說是因為院方強制為核所更換了保安,導致院方與研究所發生衝突,6月15日保安交接時幾十個科研人員衝過來說不尊重他們,沒有事先詢求他們的意見,甚至爆發了言語衝突,最後晚上11點30名特警趕來才結束。一名疑似核所職工的用戶在知乎上寫道:「院方不在任何提前溝通情況下拆門禁,還有不少保安巡邏,把研究所前後門鎖住,對科研人員沒有一點尊重,有些女同事都驚恐哭了。」

不過,上述科學島中層幹部解釋稱:「我們6月15日去給核所換保安,交接時,幾十個科研人員衝過來,說不尊重他們,沒提前徵求他們每個人的意見。實際上,核所之前聘請的保安到期了,也不給人家續籤、不付錢。院長約談核所領導班子之後,說好6月15日更換,而且由院方付錢。」

需要注意的是,核所的域名後綴為「cas.cn」,目前與科學島官網一致。該中層幹部說,這是此次改革強制核所改用的,之前的後綴為「fds.org.cn」。

在衝突現場拍攝的視頻有對話表示,核所與院方的對話有「這是我的管轄範圍內的。」可能衝突不僅僅是更換保安的問題,更深層次的是院方與核所本身存在矛盾。

辭職的科研人員大部分是博士畢業,屬於頂尖人才,而且大部分是中科大畢業的。按理來說這樣的人去哪都是很搶手的,但是研究所恰恰相反,研究所最不缺的就是高學歷的求職者,每年都有很多研究生博士擠破了頭想去研究所,原因就是待遇很好。

一般進了研究所大部分會有編制,同時安家費安置房也會有,工資一個月一萬多。是的沒錯,工資一個月只有一萬多,一般大學和研究所越好工資也就越低。

但是工資不是最重要的,對於科研人員來說,最主要的是能夠提供好的研究環境和項目,專利和研究成果是可以變現的,這也是主要收入之一。中科院這樣的地方,絕對可以算得上是環境較好的。

據了解,核所最高峰的時候有500人,這幾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開始只有200個人了。這下90多個人辭職,現在就剩100人左右。」

至於人才流失的原因,科學島中層幹部解釋稱:「核所原先是一個搞核材料的研究室,之後擴張成一個研究所,攬下國家的幾個大項目。但這兩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核所每年離職率是我們院最高的。」

馬雲說過「人才流失無非就是錢沒給夠,或者幹的不爽。」此前也是剛剛爆出中國天才少年尹希24歲成哈佛教授已加入美籍。一份調查顯示,1978年到2018年12月份,我國出國留學的人數達到585.71萬人,其中432.32萬人已完成學業,這些留學生在畢業之後,有79.4%的博士生打算留在美國繼續發展,而這份數據調查的真實性是非常高的,報告是出自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下屬的科學工程、醫學衛生、人文基金等權威機構的調研。很多人看完教育部的數據以及施一公教授的演講,都在為我國的人才流失感到可惜。也對學生留學之後是否應該回來,產生巨大的分歧,一部分人認為留學生不回國,是對我國教育資源的浪費,我國的教育果實被人輕易採摘,甚至有人認為留在國外是一種忘恩負義的行為。

但是同樣有一部分人認為,高學歷人才選擇留在待遇更好,發展更好的地方是人之常情,我們的古話有雲,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對於每個人的選擇我們不要道德綁架。雖然很難分出孰對孰錯,不過我們需要認真思考人才流失的原因。時下的中國流傳著一句口號:「人才是21世紀最寶貴的資源。」雖然每年中國海歸數量大幅提升,但是真正含金量高的海歸博士畢業生依舊數量稀少,全球材料科學影響力最高的十大科學家,有6名是在美的華人,更有5名是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高端人才流失嚴重,是否應該反思人才流失的問題所在?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
    來源:中國經營網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坐落在一個美麗的半島上,得名「科學島」。在這裡,數千名科研人員創造出「人造小太陽」等實驗成果,屢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他們為什麼辭職?6月28日晚,科學島一名中層幹部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證實,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均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職工。這名幹部表示,此事已經引起了領導的注意,目前正在調查離職風波背後的原因。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出走」
    本報記者 郝嘉奇 合肥報導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坐落在一個美麗的半島上,得名「科學島」。在這裡,數千名科研人員創造出「人造小太陽」等實驗成果,屢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他們為什麼辭職?
  • 中科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是什麼激怒了「老實人」?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
  • 中科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貓膩背後的正面意義
    文/咖啡最近,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消息一出,立馬刷爆各個平臺,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對於這一罕見的現象,該科學院的人事部就此事回復是正常人員流動,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可能是有人挖「牆角」。根據知情人稱,其實這所科學院最近幾年人才流失非常嚴重,最高峰的時候竟然有500人,2019年時,該科學院只有200人,最近90多人集體辭職後,也就剩下100人左右了。
  •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
    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赴合肥調研「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事件回顧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坐落在一個美麗的半島上,得名「科學島」。在這裡,數千名科研人員創造出「人造小太陽」等實驗成果,屢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6月28日晚,科學島一名中層幹部證實,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均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職工。
  • 能夠導致90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這下子不火都難
    能夠導致90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這下子不火都難。90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不是小事,也只有人才儲備特別豐厚的合肥研究院才有如此的魄力。其實多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是社會資源重組的表現,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 中科院多名科研人員出走引起關注,科學家外流事件為何屢屢發生?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的消息引爆了朋友圈,吸引了無數的眼球。這幾年科學家的移動和流失幾乎每天都在發生,但這次和以往的不同之處在於規模較大、專業敏感且原因離奇。90多位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集體出走,僅僅是因為更換保安?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 馬上評丨是什麼讓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
    馬上評丨是什麼讓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 2020-07-16 13:05 來源:澎湃新聞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到底經歷了什麼?
    7月15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層幹部證實,近期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此事已經引起了領導的注意,目前正在調查離職風波背後的原因。此次辭職的90餘名科研人員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在中科院系統內和社會均引起了廣泛關注。
  • 合肥中科院:如何看待核安全所 90 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
    根據中國經營報報導,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且擁有事業編制,這些出走的人員都屬於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從6月前後到現在,大概已經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這些科研人員都是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職工。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90多人辭職,究竟為何?
    近期一則消息引起人們的關注,就是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由於該所員工大部分是博士畢業且擁有事業編制,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為什麼他們要辭職。目前已知的是有90多名科研人員辭職,都屬於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該所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轄研究所。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員辭職, 網友熱議:越是學歷高的單位...
    虎撲7月16日訊 7月16日,有媒體報導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90餘名科研人員離職。新聞發出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中科院合肥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員辭職#【#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回應近百人離職#:正常流動】16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回應記者稱,此前媒體報導今年以來「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離職一事,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工作人員稱「這種人員流動一直存在,辭職人員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和去向。」
  • 中科院合肥核所「人才流失」背後的那些事
    中科院合肥核所「人才流失」背後的那些事 前段時間發生的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超90人離職事件到現在仍然是公眾關注的焦點。至於為何會有這麼多高學歷的科研人員集體離職,就目前公布出來的信息,大家已經基本有了猜測。
  • 是什麼讓科研人員放棄事業編、福利房!誰一次性挖走中科院90多人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於2017年1月10日正式獲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批覆,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共建,合肥研究院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建設單位之一。7月16日,表態中提及的合肥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即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的消息刷爆各個媒體平臺。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 90 多人集體辭職後續:哀莫大於心死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在職科研人員集體辭職時間雖然已過去一個多月,但是對相關職能單位的影響還很深遠。現有在職人員約 500 人,包括逾 20 名研究員,和一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2019 年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吳宜燦教授。集體辭職事件的九十多位科研人員,據悉都是基層科研人員,與上述二十餘人並無關係。
  • 中科院某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原因是領導上任就降工資?
    7月15日,有媒體報導,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設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安全所」)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引起廣泛關注。 多人辭職 上述科學島中層幹部告訴記者:「核所最高峰的時候有500人,這幾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開始只有200個人了。這下90多個人辭職,現在就剩100人左右。」
  • 中科院合肥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多為博士畢業,有事業編制
    來源:澎湃新聞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在網絡上也引起熱議。據《中國經營報》報導,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均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職工。有中層幹部解釋稱:「(核所)這兩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另據了解,集體辭職事件的導火索,是院方強制為核所更換保安,核所科研人員認為自身權益被侵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放棄事業編制、福利分房,中科院30多歲的科研人員為何敢集體辭職
    技術人員大面積辭職,「換保安」只是導火索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所的90多名技術人員集體辭職引發轟動,但該所對外卻聲稱離職是「正常的人員流動」,這些員工是主動離職的。據核能所網頁介紹,該所最高峰時有500多人,但近些年人員不斷流失,近期在僅有200多人的情況下,走失了近一半的人員。這麼大面積的人員流動顯然不正常,也不知後面的科研工作應該如何正常開展?
  • 中科院近百名科研人員離職,中美科技博弈之際,為何留不住人才?
    近日據媒體報導,中科院合肥物質科技研究院近百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不管任何單位人員流動算作正常現象,可是一下近百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就顯然有些不正常了,在這中美科技博弈的特殊時期下,為何留不住人才呢?提到中科院,在小編眼裡非常的高大上,中科院全稱為中國科學院,可以說是中國科技領域的最高殿堂,根據2018年中科院官網顯示,中科院擁有12個院,100多家科學院所以及3所科技大學。而合肥物質科技研究院算作其中之一。在天下無賊的電影中有句話說得好,21世紀什麼最貴?那就是人才。那麼為什麼中科院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叮咚快評|中科院90多名科研人員辭職,改革動了誰的奶酪?
    文|丁建庭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上了熱搜。有媒體報導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屬的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離職」,合肥研究院指責媒體「部分誇大事實」,強調這是「正常的人員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