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建庭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上了熱搜。
有媒體報導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屬的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離職」,合肥研究院指責媒體「部分誇大事實」,強調這是「正常的人員流動」。
真的「正常」嗎?
在一個200多人的研究所,今年已經有近百名博士集體辭職,而且是事業編制不要,福利房也不要。怎麼看,怎麼不正常。
合肥研究院的「正常說」,簡直是睜眼說瞎話,有點侮辱大眾智商了。
90多人集體辭職,真正原因是什麼?
待遇低?如果說少數人因為錢少離職,還讓人相信,但一下子近百人辭職,就有點不合常理了。
不受尊重?難道就因為院方「強制」為核安全所更換保安,那只能說明這90多人是玻璃心。事實上,更換保安對一線科研人員影響並不大。
更換保安,充其量只是一個導火索,深層次應該是院所之間矛盾,而且矛盾很深。所以可以看到,院方要「強制」執行,要30多名特警介入更換保安的衝突中,要「按照黨紀黨規在內部整頓」。
而引發院所矛盾的,應該是合肥研究院正在推進的改革。
今年6月份,網上就有關於「如何評價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改革舉措」的討論。多位匿名用戶表示新任院領導一上來就「大刀闊斧改革」,「扣項目經費20%,所長只有10萬元的項目經費支出審批權」,等等。
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調整,一些人難免不適應。
就拿院所權力分配來說,如果院方太集權,有可能影響下面研究所的積極性和活力;但如果太放權,則可能形成不聽指揮的「獨立王國」。
合肥研究院的改革,究竟指向哪個方向,目前不得而知,有人說阻礙科研發展,也有人說對一線科研人員並無影響,「甚至減輕了科研之外的繁雜事務」。
但不管怎樣改,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都是最重要的。
【作者】 丁建庭
叮咚快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