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層幹部證實,近期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此事已經引起了領導的注意,目前正在調查離職風波背後的原因。此次辭職的90餘名科研人員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在中科院系統內和社會均引起了廣泛關注。
辭職說法眾說紛紜,是科研毫無進展還是失望日積月累
6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更換了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的保安,現場引發了眾多科研人員的強烈不滿,表示更換保安並未徵求他們意見。有人會說,不就是換保安麼?為何反應如此強烈?細心網友卻發現了其中端倪,其實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官網域名之前是單獨的後綴,近期改成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統一後綴,由此可見不滿更換保安引發的衝突可能只是一個爆發點,更深層次的問題可能是院方與核所本身早已積怨已久的矛盾。
據小編收集了解,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原本只是一個針對核材料的研究室,之後隨著科研項目數量和規模的增加擴張成研究所,還攬下了幾個國家級別的科研項目。科研人員最高峰的時候有500人,但是由於近兩年科研工作遇到瓶頸,申請不到足夠的科研資金導致人才大量流失,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每年離職率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裡最高的,去年就只有200個人了,這次又有90多個人辭職,如今研究所就剩100人左右了。
研究院整體科研人才同樣大量流失,工作和待遇只能二選一?
除了此次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近100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2019年裁掉了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先進位造技術研究所和應用技術研究所3個研究所。一下關閉3個研究所說明科研項目急劇減少,收支不匹配讓科研院所不得不放棄部分人才,在職的科研人員只能保障基本的收入,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主要接納場所,隨著科研項目和科研收入的減少,科研人才出走甚至外流也是必然。而此時國外和民營企業的高昂誘惑就顯得十分誘人,因此加劇了科研人才的流失。
海外留學不歸國內頻頻出走,科研人才要以科研為導向
近些年不僅是國內科研人員的「出逃」成為趨勢,人才海外流失同樣成為中國科研的「傷疤」。我國對於科學研究的發展和進步向來十分重視,重金+各種福利待遇聘請高學歷人才已逐漸成為常態,但是人才流失這一問題卻依舊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國外留學生不歸國」已讓我國科研教育頭疼不已,其中清華81%的留學生都選擇不回國,如今國內科研人員也開始頻頻辭職,科研人員要注重科研質量不要成為高薪導向,輕易被高薪所動搖的頻繁變動對於自身科研發展和成果都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如今科研人才的流失不僅給我國科研環境及發展敲響了警鐘,更是對整個科研體系的強烈警告!希望高校院所能夠儘快做出相應調整,緩解科研項目面臨的窘境!針對此次近百名科研人員出走,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也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說法解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