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雙渴望知識的眼睛,都應該被平等對待

2021-01-14 騰訊網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有一個行業貫穿了文明的從始至終,這就是教育。現代文明的典型特徵之一,就是教育的普及,作為社會文明的基石,教育既傳承了過去,又創造了未來,是人類文明進化的重要動力。

正因為教育成為了一種平等權利,所有人都能在教育下惠及己身,一個又一個的靈魂被喚醒,才成就了文明本身。

但不可否認,因為區域性的經濟落差,全球性的制度落差,導致部分落後區域的教育資源與發達地區仍存在巨大的差異,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維度看,教育的公平性受到了挑戰。

201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教育的未來」(The Futures of Education)倡議,展望2050年及更遠的將來。該倡議提出,在世界日益複雜多元、不確定和不穩定的背景下,從氣候變化到日趨嚴重的不平等,知識和學習將會塑造人類的未來。

為了促進公平優質教育,創造一個更美好和永續的未來,華為TECH4ALL數字包容倡議提出,用科技促進教育普惠。

筆者注意到華為最近推出的非常有科技溫度的動畫主題視頻,視頻一開始,就展示了對普惠教育的關注:讓我們共同打造一個美好的家園,所有人都能享用公平的教育權利和優質的教育資源。

教育公平性存在巨大落差

託馬斯·弗裡德曼在暢銷書《世界是平的》當中描述了當代世界發生的重大變化:科技和通信領域如閃電般迅速的進步,使全世界的人們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對一部分人來說,世界的確是平的,但對教育來說,這個「平行」的世界當中,還有許多「晦暗」的角落。

相關數據顯示:世界上有1/5的適齡兒童沒有機會入學,即使在歐洲,仍有43%的歐盟公民缺乏基本數字素養與技能。同時,數字智能社會的加速到來,進一步加大了全社會對ICT人才的需求缺口,2020年,中國ICT領域從業人員缺口達到1246萬。因為全球性的教育資源不平均,複合型ICT人才匱乏,嚴重阻礙人們的進步與發展。

實際上,這種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引發的教育落差,在任何國家都客觀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讓優質教育資源在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分布差異越發明顯。

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更是加劇了全球教育的缺失。2020年8月,聯合國發布的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世界上190個國家有16億人處於無法接受教育的狀況,這是人類進入現代文明後,史上最大的教育系統混亂,讓如此多的孩子失去了教育的機會。

2020年6月23日,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在全球教育在線論壇上表示,「我們相信,每個地方的每個人都應該擁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並享有平等的發展機會。作為一家科技企業,華為希望從聯接、應用與技能三個方面提供幫助,聯接學校與數字技能培訓是兩個重要途徑。」

華為也的確在踐行著,通過ICT技術的使能,讓教育做到公平和普惠。

TECH4ALL始終踐行教育平等性

最基本的一種教育落差是由於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決定。而ICT技術可以聯接每一所學校和每一個班級,使農村的孩子也能跟大城市裡的孩子們一樣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縮小了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差距和數字鴻溝。

在四川蓬安縣,正在發生這樣一個故事,這座四川東北部的小縣城,就是典型的偏遠鄉鎮,面臨著基礎教育資源缺失和師資力量不足的難題,同時因為地理區位和經濟情況的雙重限制,短時間解決教育系統的升級並不現實。

在華為的幫助下,蓬安縣建成了「全光校園網絡」,為全縣80所鄉村學校提供「萬兆出局、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的高速寬帶聯接。「1+1+X的幫扶機制」,直接讓相隔60公裡的兩所截然不同的縣城小學與農村小學實現了結對幫扶,快速提高了偏遠小學的教學素養。這個新的模式,讓鄉村學校的課表和師資都常態化同步城區學校,與城區學校共享同一套資源,讓均衡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針對偏遠地區的教師能力提升,華為還支持了「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簡稱「青椒計劃」,以偏遠貧困地區的青年教師、特崗教師為服務對象,以網際網路課程為基礎,為入職1-3年的鄉村青年教師提供為期一年的系統性培訓,助力實現鄉村青年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據悉,從2017 年到2020年,青椒計劃共培訓了來自23個省級行政單位、426個區縣、16738所學校的約79965名鄉村青年教師。2020年,「青椒計劃」還攜手WeLink,共同助力鄉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

除了天然地理位置帶來了的教育不平等之外,另外一種教育不平等則來源於人們自身的缺陷,很多先天受到生理障礙影響的孩子,也無法享受到與普通正常孩子同等的教育資源。而這也是TECH4ALL要重點解決的難題之一。

在所有先天生理障礙當中,聽障兒童的人口基數非常之大,全球有3,200萬聽障兒童,他們無法靠發音學習閱讀,無法接受最為普通的校園教育。為了給聽障兒童打開書籍世界的大門,改變培養他們閱讀能力的方式,華為藉助人工智慧的力量開發了StorySign應用。

該應用是針對6歲以下聽障兒童家庭開發,利用創新的移動AI技術將熱門兒童讀物翻譯成手語。客觀地說,這是筆者最為感動的項目,科技可以普惠大眾,但實際上面對特殊群體的教育資源非常稀少,這部分人群長期處於被忽視的角落。TECH4ALL的「公平主義」不僅喚醒了我們對特殊人群的關注,也拿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之道。

當然,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教育的不平等源自某些風俗或是制度。比如在孟加拉國,農村女性往往無法獲得與男性同等的權利和自由,因此導致農村女性缺乏必要的數字技能,而通過接受教育和技能培訓,農村地區的女性不僅能變得更加獨立,還能為孟加拉國的數字經濟作出更大的貢獻。

2017年,華為與孟加拉政府ICT部門及運營商Robi Axiata合作,共同推出數字培訓巴士項目。該項目提供了六輛定製的巴士,數字巴士為每位學員提供筆記本電腦、LED大屏、音響系統、Wi-Fi和專用軟體,讓偏遠地區無法前往大城市接受培訓的女性有機會參與到數字世界的發展中來。

據了解,華為數字培訓巴士比在偏遠地區建立和運營固定培訓中心,截至2019年12月,已讓來自64個地區的6,3000多名婦女和女童接受了培訓 ,預計到2023年,還將新增 166,000名女童和婦女受益人。

照亮現在,映射未來

北宋教育家胡瑗在《松滋縣學記》中寫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意思是說,治理好天下要靠人才,培養人才要靠教育。人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以更高的視野來看這句話,教育的公平性,就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

任正非也曾表示,「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完成的。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靈魂在於文化、在於哲學、在於教育。」

這也是華為通過TECH4ALL推動教育公平性的意義。華為始終相信:知識和技能是社會進步的基石。教育讓我們更易平等地獲取知識和技能,讓更多人更好地提升自己和釋放潛能,獲取就業機會,改善生活和生存環境,並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華為希望與更多合作夥伴攜手,通過創新的ICT技術,為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人們提供平等優質的教育機會,促進人類社會的整體健康發展。

如今華為的智慧教育已服務全球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高職教領域,幫助中國,阿聯等國的高校實現從傳統校園網建設到「雲中大學」的數位化模式轉變,在基礎教育,助力西班牙、土耳其等國家改善教育基礎網絡,促進教育公平。

華為已與UNESCO籤署三年Open Schools項目合作協議,旨在利用無線聯接、遠程協作等數位技術手段,面向偏遠區域學生促進公平優質教育,目標在未來三年在埃及、埃塞爾比亞、加納三個國家完成落地。

同時,在2020年這個極為特殊的年份,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產生了巨大的蝴蝶效應,也影響了教育的延續性。為此,華為ICT學院於4月初發起「Learn ON」計劃,針對全球ICT學院抗疫教育挑戰,攜手全球高校合作夥伴共同支持疫情下ICT人才的學習需求,包括提供院校合作激勵資金用於開展在線課程、在線實驗和在線考試等,並免費開放130多門慕課(MOOC)資源,涵蓋人工智慧、大數據、5G、物聯網等前沿技術領域。

賦能教育的本質還是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推動科技創新,進而推動整個社會向創新型社會進行轉型,這也是華為TECH4ALL的深層價值。

教育就像是一部時光機,照亮的是現在,但卻映射出未來的光芒。也許TECH4ALL的意義在當下只是螢火之光,但長期持續的投入與堅持,必將照亮教育普惠的整個天空。

相關焦點

  • 留學生不是「上等人」,應該平等對待,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
    為何大陸學生在某些學校裡,就不能和留學生平等對待呢?這個問題讓人著實搞不懂。不要說留學生的學費貴,即便是留學生的學費貴一些,你見過那一所其它國家的世界一流學校報到出過這樣的新聞呢?美國、英國、德國又或者其它國家的學校……學校是最不應該發生不平等對待事情的地方,因為學校的宗旨是教書育人,是告訴所有人,眾生平等。
  • 平等對待一切,你才不會輸
    因為這都是外在。道德經曾說,醜即美,大即小。我們很容易被在外的事物所綁架。真正開悟的人應該明白。順其自然,再好的人也有缺點。我們應該用平等的心態去對待。也許你會蔑視一隻螞蟻,然而,它卻能搬起身體數倍的重物。這不僅讓我們慚探大自然的力量呀。所以說,我們所謂的小又是真正的小呢。
  • 要是人人都有一顆「人人平等」對待的心,那麼社會就會更加美好!
    在我的思維中,他應該永遠都和我一樣,怎麼可能會比我混的好呢,怎麼會比我先上岸呢!別人擁有的,自己沒有,心裡便會不舒服,不痛快。有些人放在心裡嫉妒一下就算了,而有些人則會使絆子,嘴上說的挺好聽,背地裡搗鬼。
  • 以大朋友的身份平等對待孩子,給他選擇的機會和解釋的權利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不經意間,孩子已上四年級了,在家庭教育中,我認為適時給孩子鼓勵、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良好學習習慣,學會溝通和平等對待是很重要的。學習是一件艱苦的事。有時會聽他說:這麼難、我學不會、我做不好……我就問他長大了想做什麼,他說:「我想做個科學家。」
  • 看不見的「重男輕女」正在蔓延,表面上平等,實際上卻區別對待
    但是,在一些多個孩子的家庭中,父母如何平等公平地對待所有的孩子,在安足夠安心感的環境下成長,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什麼是「看不見的重男輕女」?網上出現了「看不見的男輕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其實,看不見的男人和女人,父母對兒子和女兒的態度沒什麼區別,但父母的心偏向於男孩子。小麗的母親在二胎政策開放後又生了一個弟弟。
  • 平等對待孩子,溝通事半功倍
    從理論上來說,很多父母都知道應該尊重孩子。但是從感情上來說,很多父母覺得孩子不夠成熟,對孩子總是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導致孩子與父母在一起很壓抑,也無法真正敞開心扉,吐露心聲。在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裡,親子關係都是非常重要的關係。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來說,親子關係也屬於普通人際關係的一種,也要符合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一切的人際交往,都要建立在尊重和真誠的基礎上,父母儘管生養了孩子,卻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更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而是要把孩子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去對待。
  • 楊笠疑似涉嫌性別歧視被舉報,黃奕為其發聲:無論男女,平等對待
    今天下午,黃奕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為楊笠發聲,她表示:「段子是段子、態度是態度,等有一天我們不再討論男女,才是真正的平等」。 不管再怎麼表達,普通又自信的人永遠存在,就是希望智者再多一點。黃奕姐姐三觀真的很正,無論男女,我們都應該平等對待,不應該因為性別而區別對待。
  • 平等對待外地企業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尤婷婷基本案情盛鑫公司因建設工程合同糾紛,而成為天幕新疆分公司債務人,在執行程序中,雙方達成執行和解協議,約定盛鑫公司以蘭州新區綜合市場C10地塊上的地上建築物抵償(2015)蘭民一初字第
  • 薇婭因會面坐姿引熱議,尊重每個為夢想努力的女性,平等對待!
    一、坐姿引發熱議在11月28日晚上的時候,有一個非常讓大家覺得嚴肅的新聞播出來了,但是這個播出來一個消息非常的讓大家感到驚訝,因為是現在大家都非常熟知的帶貨一姐薇婭回到了她的家鄉合肥,當然,作為河北省的新聞聯播播出來,這一則消息肯定是以時正式的新聞為主要方式的,消息出來之後就引起了網友們的紛紛議論
  • 「平等」概念:中英文差異及其生成
    在西方,亞里斯多德明確提出「對同類事物要同等對待」的平等原則;17、18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並將「自由、平等、博愛」作為革命的目標和口號。然而,「平等」概念在中英文中的不同含義和用法,似乎被大多數國內研究者所忽略,因此有必要加以澄清。
  • 人與人之間平等嗎?你遭遇過不公正對待嗎?
    就人格本意來說,人生來就是平等的,後期也只有高低之分,而無貴賤之別。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自由生存。沒有人生來就應該是被人奴役的,沒有人生來就不是為自己的幸福努力而所有的努力工作都是為了他人的幸福,人生來就是自由的。然而就現實狀況來說,不管處在哪個環境,處處充滿了不平等。如種族歧視。
  • 眼睛都長到頭頂上的三大生肖,瞧不起人
    在十二生肖中,有幾個生肖的人也一樣,他們性情高傲,瞧不起人,眼睛幾乎長到頭頂上了。  屬虎:家世顯赫  老虎是萬獸之王,很多屬虎的人身上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霸氣。不少屬虎的人出身富貴,他們大多數都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所以不少屬虎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高傲,甚至會看不起身邊那些出身平凡的人。雖然是這樣,但是屬虎的人對待自己的工作與學習還是十分認真的。
  • 男女真的平等嗎?
    性別平等通常是一種簡稱,或者說簡明表達,意思是說:女性和男性應該被平等對待——並且這種平等對待是正當合理的。平等對待男女,與平等對待健康與不健康的人,道理是一樣的。為男性篩查宮頸癌或為女性篩查前列腺癌,都是荒唐的行為,都只是在提醒我們:對不同性別的人區別對待是合情合理的。 這裡的難題是:到底是什麼促成了性別平等的需求?到底什麼才是合理的平等需求?或者,我們換種問法,換成一個普遍問題和一個特殊問題:男女之間的哪些差別應當被保留?為平衡男女的平均預期壽命,是否應該優待男性?
  • 《地球上的星星》:每顆星星都應該閃爍
    或許正如劇中伊夏爸爸以及老師說的那樣,班上那麼多學生,哪能都顧全過來。顯而易見培養一個如約翰一樣的聽話懂事的聰明孩子要比悉心培養一個伊夏一樣的天才要輕鬆得多。所以伊夏這種不平凡的孩子首先就被老師潛意識裡放棄了。我認為惻隱之心使每個人都具有的,但是在偏見面前,一切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 給人懺悔的機會,如果沒有平等,便談不上慈悲
    同樣的道理,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應該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努力做到以眾生平等的觀點看待事物。如果沒有平等,便談不上慈悲。正如一個高高在上的有錢人施捨一點殘羹冷炙給乞丐,這不是善良,而是憐憫。佛法中的慈悲與善良,是站在與眾生平等的位置上,即無分別。凡事能懷著待己之心來對待他人,平等對待世間事物,這是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也是一種同理心的表現。
  • 玩手機時,警惕那一雙偷瞄屏幕的小眼睛
    按理說,回家之後,應該接管過看孩子的事。但是,都拿著手機,幾乎這孩子不是親生的。心裡這樣想,但嘴上又不能說。畢竟,老人也是醫院的老職工,知道醫療工作的辛苦。尤其是現在,不僅要承擔繁重的臨床工作,更要面對複雜的患者。因此,吃過飯之後,老人繼續看管著外孫。 這孩子也夠省事的,不哭不鬧,早早就能聽懂大人的說話。
  • 他有一雙灰色眼睛.
    他有一雙灰色的眼睛。這是她很喜歡的。但是現在那雙灰色的眼睛裡什麼都沒有剩,就只剩恐懼了。真沒內容。她偏了一下頭。她對於他臨死前的表現非常不滿意。「那就,再見咯。」她扣動了扳機。男人靠在牆壁上顫抖著,那句求饒的話還沒說出口。「碰」的一聲槍響在隧道牆壁上反覆碰撞、舞蹈,但最終沒有活著走出這條潮溼的隧道。像他。她把拿著槍的手放下。
  • 皮爾斯:我們只是希望能被平等對待,希望球員繼續發聲
    虎撲8月28日訊 NBA名宿保羅-皮爾斯在一檔節目中談到了球員罷賽一事。皮爾斯說道:「他們造成的影響超出預期。他們最初去園區想的只是好好打球,讓外界聽到他們的聲音。昨天的事情,那是他們能發出的最大的聲音,同時他們也展示了球員們能夠擁有多麼大的力量。NBA是最有影響力的聯盟之一。你也看到了,其他聯盟紛紛效仿我們。
  • 變性人是否應該被平等對待
    金星變性前後對比金星可謂是充滿矛盾的一個人,世人一方面驚訝於他的才華,另一方面又難以接受其變性人的身份,金星是軍人家庭出生,父母是很傳統的一輩人,金星的變性在他們看來,不易於走火入魔,甚至有有一段時間傳聞,父子兩關係變得十分僵硬,一直到現在,都一直有隔閡存在
  • 美國科學家:為什麼人們更喜歡不平等的社會?
    比如,一項研究發現,「人們普遍渴望薪資平等」,還有的研究稱,「人類存在平等的動機」、「年輕兒童身上體現了平等主義」以及「平等比互惠更重要」。用谷歌學術搜索查找「不平等厭惡」,能找到一萬多篇關於這一話題的論文。 當實驗研究的對象被要求在互不相關的個體中劃分資源時,他們傾向於平均分配。如果之前已經存在不平等的現象,人們為了糾正或儘可能減少這種不平等,就不再會平均分配資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