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張芝萍 鄭俊朋 記者 陳素萍
2018年,寧大外國學院學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合作活動提供翻譯服務
11月30日,寧波大學翻譯教學產教融合實踐基地正式掛牌成立。
該基地由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與寧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三方共建,可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有助於學生發揮好專業優勢,更好對接社會需求,標誌著學校在翻譯實踐育人上又添新平臺。
多年來,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堅持「口譯與筆譯並重,理論與實踐兼善」的人才培養理念,在課程育人等常規方式之外,立足中國大地、擴展全球視野,著力寫好實踐育人這篇文章,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開展生動實踐,培養了大批飽含中國情的優秀翻譯人才。
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李建文為巴基斯坦青年媒體人士研修班提供翻譯服務
勇於擔當: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開展實踐育人
「我們能夠做些什麼?」這是疫情爆發初期,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師生在積極思考的問題。
很快,學院便組織成立了一支50餘名師生組成的戰疫志願翻譯服務隊伍,負責收集新冠肺炎疫情外貿準入影響數據和疫情國家管制信息,迄今已採集上報近三百萬字。
與此同時,學院師生不懼疫情風險,配合寧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投身涉外案件的調查和問詢現場口譯工作,發動學院公共服務口譯團隊的寧波本地學生深度參與,提供口譯服務20餘場次。
外國語學院師生還全程參與2020寧波出口商品系列網上展ZOOM「方艙展廳」的現場翻譯志願服務兼主持工作,圓滿完成約5000餘組的配對洽談。學院師生團隊長期參與建設與維護寧波市政府網站外語版,配合國家和當地政府對外信息傳播,連續六年獲得全國計劃單列市外語門戶網站第一名,還主動請纓承擔「寧波人才日」宣傳片國際版的英文翻譯工作,譯本得到了寧波市委人才辦的充分肯定。
學院充分發揮人文社科智庫平臺專業優勢,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學提供專業諮詢和建議。學院教師撰寫的調研報告《疫情背景下在甬高校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與對策建議》結合調研數據和長期從事學生工作的經驗,對復學後疫情防控的「次生問題」和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做出研判獲市領導批示。學院教師科研團隊提交了《全球疫情蔓延對寧波外貿的影響及對策建議》,就目前形勢下如何穩企業穩外貿、化危為機建言獻策。
此外,外國語學院翻譯團隊還接受著名好萊塢劇本醫生柯文思導演委託,承擔了近20萬字的武漢抗疫故事的採訪錄音轉錄與英譯,不僅以高質量的譯文贏得了英國導演及錄製團隊的讚揚,還切實承擔了對外文化傳播中守門人(gatekeeper)的擔當與職責。
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子到貴州支教
開拓創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開展實踐育人
結合國家戰略開展實踐育人工作,讓同學們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鍛鍊本領增長才幹,也是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一直堅持的育人方向。
2016年起,在教育信息化趨勢下,有著十多年外語志願服務經驗的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師生,開始探索從普通的志願服務轉向「網際網路+支教」模式的探索,「EYE無線共享課堂」應運而生。五年來,共享課堂團隊成員走進貴州、江西等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針對那裡中小學英語教育的弱勢,帶去新穎的外語學習體驗,把外面的世界講給大山裡的孩子們聽。志願者團隊通過「一師多課」的線上教學模式,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讓英語幫扶實現無限共享。2019年暑假,共享課堂在雲端把寧波、江西、貴州三地的孩子緊密連在一起,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孩子們同唱一首歌、共繪一幅畫、分享美好家鄉、共享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願。
同時,團隊還將寧大的留學生、外教以及出國交換的學生等資源集結起來,聯通了貴州—浙江—美國—澳大利亞-瑞典等地,跨越萬裡,為身處西南大山裡孩子們帶去了跨越時空、融匯中西的英語課,讓他們第一次親身感受到對話世界的快樂。共享課堂還針對不同主題錄製線上微課,在網絡平臺上,面向全社會公開成果,擴大實踐教學成果的受益群體和規模。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積累,共享課堂團隊被評為2018年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千校千項」成果「最具影響好項目」團隊。「希望通過共享課堂為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戶,讓他們的『EYE』(眼睛)通過『無線』變得『無限』」,該學院創新團隊負責人辛紅娟表示。
7.19 EYE無線共享課堂貴州冊亨縣 英文短劇《小紅帽》匯報演出
融通中外:在「優秀傳統文化雙創」中開展實踐育人
「四年的學習和比賽,在那些寶貴到讓人留戀和嫉妒的日子裡,感謝寧大讓我看到窗外那片屬於青年學子創新奮進的廣闊藍天。」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楊楠說。作為優秀學生代表,她受邀參加了學校的「建校紀念周」系列活動。
楊楠在本科時就加入了寧波大學「陽明文化海外傳播」學生團隊。這支團隊由辛紅娟教授率領和指導,其研究起點是以《傳習錄》為中心的陽明學海外傳播現狀。經過系統的梳理與分析,陽明學海外傳播面臨的困境逐漸清晰。由此,依託華裔漢學家陳榮捷教授研究成果,繪製一本通俗易懂的《傳習錄》中英雙語漫畫讀本的想法應運而生。團隊完成了近千頁《心學智慧——〈傳習錄〉中英文雙語漫畫讀本》,包含402幅漫畫。該讀本將心學智慧帶入中外讀者的日常生活,使得陽明文化有了更多人情味和親和力,也為現代人的「知行合一」提供更高境界的智慧引導。
2019年5月,團隊所完成的作品——「傳好中國文化:陽明文化對西傳播的實踐探索——基於《傳習錄》海外傳播比較研究後的優化升級」,經過層層比拼,最終斬獲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系532件入圍作品中唯一「講好中國故事」團隊,創下寧波大學建校以來人文學科在國家級挑戰杯賽事上的最好成績。
團隊的實踐成果豐富了陽明學傳播媒介,擴大了受眾群體,得到多方認可。國際著名漢學家安樂哲、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等專家高度讚賞這一成果,認為是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有效嘗試。中國外文局、孔子研究院等亦給予高度評價,指出該作品體現的是青年學子強烈的家國情懷與文化擔當,對於推動新儒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湖南省教育廳向全球第一家孔子課堂——泰國曼谷岱密中學孔子課堂推介並捐贈了《心學智慧——〈傳習錄〉中英文雙語漫畫讀本》。「陽明學是浙東文化的精髓所在,作為浙東學子,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傳承與傳播陽明學;作為外語專業學生,我們更應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肩負起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楊楠說。本科畢業後,楊楠選擇留在寧大攻讀碩士研究生,繼續「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積極投身學院研究生團隊開展的推廣「浙東唐詩」在國內外傳播的實踐中去。
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子熱汗古力為貴州省興仁市第七中學學生上復學第一課
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共享課堂走進貴州冊亨
「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們的殷切期盼,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國際傳播人才培養團隊一直牢牢記在心裡,始終將其作為人才培養的最重要行動指南,圍繞這一中心思想進行實踐育人工作,並推動全員教師廣泛參與。
在大力推進實踐育人過程中,學院人才培養頻頻取得標誌性成果:近三年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全國特等獎6項、全國一等獎18項、全國二等獎46項、全國三等獎79項;省級一等獎20項、省級二等獎92項、省級三等獎146項。本科生主持校級科研項目90項,發表論文72篇,申請專利20項。在校生註冊公司並實際運營12個,入駐學校創業園項目7個。學生團隊獲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1項、省新苗項目6項、浙江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金獎4項。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