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人才該如何培養

2020-12-04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代玲玲

應用型人才該如何培養

——安徽新華學院「三個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圍繞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形成「四注重、四突出」的人才培養思路

  2000年創辦、2005年升本的安徽新華學院,是一所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時代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民辦高校。在辦學過程中,該校較早確定了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將根植地方、融入地方、服務地方,作為生存發展的基礎;將培養應用型人才,增強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作為創建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的首要任務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該校按照「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要求,提出了「四注重、四突出」的人才培養思路,即: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突出德育為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注重職業生涯教育,突出社會適應能力培養;注重分類培養和因材施教,突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努力培養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具有職業素養、創新精神和發展潛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堅持開放式辦學,構建「三個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在「四注重、四突出」的人才培養思路指導下,安徽新華學院堅持開放式辦學,構建了「三個三位一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即:「學校、企業、研究機構」三位一體的育人主體、「通識課程、專業課程、職業生涯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學、用、創」三位一體的培養方式。

  形成「學校、企業、研究機構」三位一體的育人主體。作為安徽省應用型高校聯盟的發起單位之一,該校積極促進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成立了產學研合作教育委員會,建立相應機制,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搭建合作平臺,在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合作開發應用型課程、共同建設「雙能」型師資隊伍、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培養應用型人才等方面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充分發揮了學校、企業和研究機構三方育人作用。

  構建「通識課程、專業課程、職業生涯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通識課程」旨在培養具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知識、通融識見、辯證思維、博雅情懷和高尚志趣的高素質人才;「專業課程」旨在培養在某一個專業領域具有紮實基礎和較強應用能力的專門人才;「職業生涯課程」旨在培養具有較強生涯規劃意識與技能、較高職業素養、較強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才。該校通過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及其他育人活動,將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職業生涯課程相互銜接,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構成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

  探索「學、用、創」三位一體的培養方式。「學」就是學知識、學技能、學做事、學做人,這是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該校採取多種措施,引導並要求學生在課堂學、在實驗室學、到企業學、到社會中學,培養學生端正的品行、健康的身心、紮實的基礎和較強的發展潛力。「用」就是學以致用,以用促學,以用促能,它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該校通過強化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社會實踐等環節,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創」就是創新訓練、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它是安徽新華學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舉措。該校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廣泛開展學科與科技競賽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課題研究,搭建創業孵化平臺,鼓勵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該校構建了包括「素質拓展訓練、實驗教學、實訓教學、課程設計、實習教學、畢業論文(設計)、社會實踐、應用與創新」八個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學」「用」「創」有機融合。

[責任編輯:李萍]

2

1

相關焦點

  • 探索建立氣象專業學位 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李北群  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關鍵在於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結構優化的高素質氣象人才隊伍。然而,現有氣象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氣象行業實際需求之間,存在明顯脫節現象,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供需矛盾尤為突出。同時,隨著氣象服務範疇的擴大,其他行業對氣象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據中國氣象服務協會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公共氣象服務產業規模約3000億元,官方和民用的氣象服務信息化對複合型應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每年對氣象類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近4000人。  除數量外,隨著氣象事業發展,人員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越發重要,需要具備勝任複雜業務的能力。
  • 阿里巴巴跨境培養電商人才
    7月26日,阿里巴巴全球跨境電商教育聯盟成立大會在貴安新區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永久會址召開,來自中國-東協各國高校的校長、教育界專家學者就跨境電商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培養以及對學校教育的推動作用進行了分享和討論
  • 曹勝強:如果失去「匠心文化」,人才培養的高質量也就無從談起
    棗莊學院黨委書記曹勝強做主題報告。  該論壇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主辦,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山東省教育廳、棗莊市人民政府承辦,棗莊學院、北京師範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協辦。  棗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聖賢名人輩出,作為「中華科聖」墨子、「工匠祖師」魯班、「造車鼻祖」奚仲的故裡,這裡是創新創造的發源地,有著獨特的「匠心文化」歷史淵源和現實基礎。
  • 人民財評:高質量數智化人才該如何培養?
    面對新一輪的機遇與挑戰,決定勝負的關鍵是「人才」和「教育」。 數智經濟需要數智企業,產業數智化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巨變引領教育改革。11月14日,在「升級專業共建 深化產業學院—數智化人才培養創新論壇」上,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財經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國才指出,要加強數智經濟學科專業建設,要著力培養迎合數智經濟領域的急需人才,要推進數智經濟人才示範性建設;遼寧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高鴻認為,要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線,以改革為路徑,以提高質量為己任,培養高技術數智化創新人才;新道科技總裁楊曉柏建議,政、行、企、校多方力量通力合作
  • 中國海洋大學2021年MBA 「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專項計劃」(第一批...
    2、申請時間: 2020年8月1日0點---8月6日24點(申請連結僅在該時段開放)(二)提交材料1、《中國海洋大學2021年工商管理碩士(MBA)「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專項計劃」申請表》一份(附件1,請見MBA中心網站)(正反面列印,粘貼一寸彩色近照);2、有效居民身份證(正反面);3
  • 基於筆譯員勝任力的職業翻譯人才培養
    摘要:與國外相比,我國的高級翻譯人才培養還側重在語言轉換能力這一微觀層面,缺乏對翻譯行業中職業翻譯人才的深入分析。旨在為職業化翻譯人才培訓、翻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翻譯單位人才招聘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建議。關鍵詞:職業筆譯員 勝任力 職業翻譯人才培養1、引言勝任力是指在某一領域,能鑑別優秀者與普通者的某些個體特徵。
  • 【紅燭照丹心】韋熊華:潛心研究職業教育教學 培養技能型人才
    【紅燭照丹心】韋熊華:潛心研究職業教育教學 培養技能型人才 2020-09-09 1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科專業一體化: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應用型學科建設路徑選擇
    「如何更好的進行學科建設?」成為學校新的歷史時期面臨的核心問題。  近年來,學校科學判斷自身發展階段和學科建設成長的邏輯,分步驟、有重點地實施學科建設。根據產業發展、服務對象對人才需求的學科知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求的內在聯繫,圍繞專業建設完善支撐專業發展的相關學科知識體系,開展學科建設和創新性研究;構建本科人才培養專業群,使產業鏈、知識鏈、人才鏈有機銜接。
  • 補短板破題供給端困境 上海院校培養高起點、國際化康復人才
    全國康復治療的人才培養相比發達國家尚處於起步階段。世界物理治療聯盟(WCPT)的物理治療國際課程認證是提高物理治療專業教育的質量,擴大院校康復治療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如今國內高校獲得該認證者寥寥可數,另有一些院校處於考核認證階段。  東方網記者日前從上海健康醫學院獲悉,該院康復學院近日已通過WCPT的中期考核,學院副院長王紅說,首屆學生畢業時就有望同時取得國際認可的學歷證書。
  • 引育結合,惠州學院釋放人才引力波
    該項目填補了精密設備部分潤滑材料尚未國產化的空白,惠州學院也是省內為數不多參與研發並最終獲獎的地方院校。人才「強」則學校「興」,對地方院校來說更是如此。 當前,惠州學院正全力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並且正在準備申報碩士學位授予權,對人才尤其是支撐惠州「2+1」產業集群的重點學科、專業的高層次人才需求十分迫切。該校黨委書記彭永宏表示,圍繞惠州產業發展路線圖,學校加大力度引進重點人才,力爭在新能源、新材料、化工、電子信息等學科領域建設院士團隊或高端人才團隊。
  • 湖北大學:服務地方治理現代化 探索「卓越治理人才」培養模式-光明...
    作為以公共利益、公共價值為導向,為地方黨政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公共部門培養政務管理和服務人才的湖北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以服務地方治理現代化需要為宗旨,探索並實踐「1+2+3+4」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耦合和人才自我發展與滿足社會需要的共贏。
  • 面對綜改,高校如何培養氣象人才?
    雖然官方隨即予以否認,但人才培養模式、科研經費分配的巨大懸殊、就業難等高校敏感問題引起熱議。  在這一輪改革的熱潮中,高校氣象人才培養面臨哪些問題,又是如何應對的?  擴招和重科研的負面效應  高等教育綜合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改的多是重大問題和敏感問題。
  • 新時代全球治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思考
    如何高質量地培養更多全球治理人才成為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重要課題,具有戰略性、開拓性、緊迫性意義。我國國際職員現狀及全球治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我國在聯合國的國際職員現狀。根據聯合國公布的2019年至2021年各成員國會費分攤比例預算,中國的分攤比例(12.01%)排名超過日本(8.56%),升至第二位。
  • 《人才創新的邏輯》解碼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
    當今世界,創新人才最稀缺、最珍貴。然而,我們應當怎樣認知人才?人才如何創新?創新人才怎麼培養?「錢學森之問」應怎樣繼續追問?怎樣破解創新之痛?《人才創新的邏輯》這本新著,系統研討了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問題。該書最近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為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院、南京郵電大學研究員苗成斌。
  • 氣象系統:「硬核」措施助推「天眼」人才培養
    職業導航鋪路、理論鑄魂引領、專家授課解渴、以老帶新幫帶、一人多崗強能……近日,文昌航天發射場氣象系統在緊鑼密鼓參與高密度發射任務氣象保障的同時,針對崗位和人才實際,討論制定了崗位人才培養「十項措施」,不斷強化人員能力素質,提高氣象保障能力。
  • 人才培養該如何改革?
    當然,在冷絲看來,更重要的是,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專業機構,應順應時代需求。比如,高校法學專業針對社會發展需要,斷調整教學目標和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強化基於勝任力提升為導向的模塊化就業指導教學課程體系。在保證公共課、專業課培養模塊的基礎上,高校應當強化職業能力培養模塊,著重提升法學人才職業水平和適應崗位能力。
  • 化學淺談:以就業為目的培養化學工程與工藝人才,看完長見識了!
    因而,在新形勢下,以就業為導向構建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賦予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育新的內涵,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突出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成為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育新的課題。「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
  • 黃山學院:聚力青春建設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
    、引領力、服務力和大局貢獻度,學校共青團工作和學生會工作均取得了豐碩成績,為加快建成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貢獻了青春力量。校第二次團代會以來,該校共青團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學校改革發展中心工作和上級團組織工作要求,凝心聚力,激揚青春,團結競攀,創新發展,著力推進改革攻堅,全力、全面、全方位參與到學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思想引領、從嚴治團、共青團改革、育人工作等四個方面切實做到「四個回歸」,形成了新形勢下具有時代特徵、地方特色、青年特點的共青團工作格局。回歸初心,思想引領責任田深耕細作。
  • 從四道劍橋考題看如何化解人才培養難題
    長期以來,我們抱怨中國的教育為何培養不出拔尖創新人才,但如果聽聽奧沙利文詳說的這四道題背後的理念,也許會給我們如何化解人才培養難題帶來一些啟發。 讓年輕人成功的能力是什麼?     又比如劍橋IGCSE計算機科學的教學大綱包括系統分析、算法設計和編程概念,學生將學習編寫計算機代碼,同時學習如何利用已掌握的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這些核心技能可培養學生理解如何藉助電腦解決問題,如何學以致用。
  • 「新基建」呼喚AI人才 缺口如何補上
    近日發布的一份行業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相關領域職位,總體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了42.96%,其中人工智慧等在線職位的增長超四成,高端人才緊缺。  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陣地,2019年教育部批准了全國35所大學建設首批「人工智慧」本科專業。高校興起AI熱,但能教AI的老師相對匱乏。雖然企業有AI領域的大牛,但他們又不可能全職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