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月15日報導: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康復醫學的概念出現於20世紀中期,與預防醫學、保健醫學、臨床醫學並稱為「四大醫學」,它是一門以消除和減輕人的功能障礙,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設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醫學學科。在發達國家,康復醫學在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在中國,康復醫學卻始終是醫學發展中一個令人難以迴避的短板。
中國人口多,老齡人口、殘疾人口及慢性病患者數量正逐年遞增,康復醫療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與潛在的康復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供給端的相對慘澹。全國康復治療的人才培養相比發達國家尚處於起步階段。世界物理治療聯盟(WCPT)的物理治療國際課程認證是提高物理治療專業教育的質量,擴大院校康復治療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如今國內高校獲得該認證者寥寥可數,另有一些院校處於考核認證階段。
東方網記者日前從上海健康醫學院獲悉,該院康復學院近日已通過WCPT的中期考核,學院副院長王紅說,首屆學生畢業時就有望同時取得國際認可的學歷證書。如果認證通過,學院的物理治療專業會得到國際的認可,學生出國留學率將會增加,也將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學生來華,這將大大提升中國康復治療人員在社會的地位和認可。
「像外科醫生一樣理解解剖」,「醫生治療後剩下的事情就交給我們」,「立志做中國最優秀的臨床康復治療師!」2015年,上海健康醫學院康復治療學本科專業(物理治療方向)正式成立,專業課程體系對接世界物理治療聯盟(WCPT)的教育準入標準,旨在提高物理治療專業教育質量,培養對接國際標準、臨床緊缺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創新能力的高水平應用型康復專業人才。
「國際上的物理治療師大都是博士,專業技能和臨床思維比較縝密,行業準入門檻極其苛刻。而國內一些所謂的康復師其實只經歷過幾個月甚至幾周的培養,差距之大可見一斑。」王紅說,「我們希望培養的是國際化視野的高起點康復人才,因此學院引入世界物理治療聯盟(WCPT)教育標準。」
將來去哪裡工作?如何為不同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從大一開始,康復專業的學生就要通過學習對未來職業有基本的認識。「我們為學生開設了1學分的課程《物理治療導論》,讓學生一進學校就知道我們的專業是做什麼的,這樣才能讓他們有針對性去地學習。」王紅說。事實上,據記者了解,除了通識課程和基礎學科,學院將專業課程儘可能地前移,讓學生能更早地接觸到臨床環境。
從大一第二學期開始,學生就要開始接受臨床實訓。目前,學院建有兩個校內康復實訓中心,並在華山、華東、瑞金等30餘家醫療機構、康復中心、大型康復醫療器械和輔助器具生產企業建有實訓、實習基地。「第一次實習我去了周浦醫院,一開始感覺是『好玩』!但漸漸我就對自己選擇的專業有了更清楚的認識,知道將來我是要去幫助哪些人,如何去幫助他們。」康復治療學大三學生黃騫淳說。
「剛進入這個專業的時候,家人也不太理解這個專業將來畢業要做什麼的,我告訴他們,醫生治療後的事都是我們的。」康復治療學大三學生吳怡說,「很多重症病人在手術24小時給予康復幹預,能很大程度地減少後遺症,儘早恢復自理能力。醫生幫他們切除生理上的疾病,我們幫助他們回歸社會。」正是「吃透」了專業的精髓,更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與合格的國際康復師之間的差距和不足。
而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國際視野,來自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的醫學院和醫學教授們走進學校,成為學生們的專業老師,幫助他們拓展思維。記者採訪注意到,康復專業的不少學生都表示,畢業後還將繼續考研或出國生造。上海的高起點康復人才隊伍有望不斷壯實,在不久的將來,在各級綜合醫院康復科、康復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機構,專業康復治療師質量將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