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大學:「懂農愛職、五維一體」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

2020-12-05 中國文明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而目前「下得去農村,留得住農村,服務得了農村」的人才匱乏。作為新時代鄉村各類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農村中等職業學校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其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質量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因素。

  湖南農業大學教育學院從1986年開始面向農村中職學校對口招收師範生,先後開辦農學教育、農業機械化教育等二十餘個師範本科專業。作為國家教育部門較早的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之一,學院將培養與培訓結合,形成了對口招生—過程培養—職後培訓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曾受到教育部門領導的高度評價。學院以博士點和碩士點支撐本科專業,教育學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協同人才培養和課程開發,注重學生師範技能、專業技能的提升和教育情懷的培育,成為湖南省農村中職學校師資的主要來源,被譽為「南方職教師資的搖籃」。在多年培養實踐中探索的「懂農愛職、五維一體」的農村中職師範生人才培養體系育人成效顯著,形成了良好的學校聲譽和社會影響。

  確立「懂農愛職」的人才培養理念

  學院針對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現狀,結合學院絕大部分生源來自於中等職業學校,其中90%來自於農村家庭的實際,提出了中職師範生要有對農村教育事業的深切認同感,有紮根農村的堅定意志,有為農村中職教育服務的理想信念與責任擔當,還要有服務農村的知識基礎和專業技能。學院通過每年年初全院師生共同學習「中央一號文件」、「油菜院士」官春雲教授主講開學第一課、農村中職學校骨幹教師成長經歷分享等主題教育活動,農業生產過程實習、農村實地調研、「三下鄉」社會實踐等培養環節以及對偏遠地區支教和赴農村就業的學生的表彰獎勵,將「懂農愛職」教育理念貫穿於育人全過程。近5年來,學院共培養了農村中職師範生近2000名,80名學生畢業後即赴農村中職學校工作,培養了農村特崗教師69名。近兩年6名畢業生赴新疆、西藏農村偏遠地區支教。2015年至今,為中等職業學校訂單式培養農村中職公費師範生237人。

  構建「德知技並重」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學院以中職師範生的全面發展為導向,以農村職業教育為特色,構建了職業素養類課程、學科專業類課程、師範教育類課程、技能類課程、通識教育類課程等五大課程模塊。開發了「中職卓越教師專題」「中職學校課堂管理的方法與藝術」「農業職教概論」「職業教育課程研發」等特色品牌課程,其中、「中職學校課堂管理的方法與藝術」入選中國大學MOOC課程。

  完善「理實一體」的人才培養過程

  學院依據《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結合農村中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和本校中職師範生人才培養實際,構建了「一基兩技三訓」的人才培養過程,「一基」即掌握中職教師崗位需求的基本理論知識,「兩技」即具備學科專業技能和教育教學技能,「三訓」即開展課程設計訓練、生產實習訓練和教育實習訓練,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通合一、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對接合一、實習實訓與定崗工作學做合一的「理實一體」的人才培養過程。近5年來,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數位化教育應用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等國家級別學科競賽獎勵共22人次。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創新性實驗項目14項、科創基金27項。2014年以來,學院組建了36個創新創業團隊,其中「外婆家食品」項目獲得2018全國「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銅獎。

  探索「六藝並舉」的素質提升途徑

  2004年至今連續15年舉辦了具有職教師範特色的園丁工程系列活動,以「園丁文」「園丁辯」「園丁頌」「園丁藝」「園丁書」「園丁秀」六大板塊為主題,開展各類專業文化活動。活動主題鮮明,目標明確,設計新穎,形式多樣,提升了師範生的專業能力和師範素養。每年吸引全校500餘名學生參加,每年有近40人次獲得表彰。近5年來,學生獲得教育教學國家級別獎勵17人次;選送學生參加省級徵文大賽、演講比賽、藝術巡展等文化藝術大賽,撰寫大學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2100份;培養了398名「專業精,師技高,能力強」的「雙師」型人才進入教育行業。

  創設「三位協同」的人才培養機制

  依託「三基地四平臺」,三基地指教育部門批准的全國職教師資培訓基地、與企業共建的生產實習基地、與中職學校共建的教育實習基地,四平臺指學院的湖南省農村兒童青少年健康促進研究中心、職業教育研究所、現代技工教育科學研究中心、教師專業發展促進與研究中心,實現了政校企共定專業發展方向、共建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訓基地,做到了專業設置對接農村產業發展需求,人才培養目標對接農村中職教師能力標準,課程內容對接農村中職教師崗位勝任的素質要求,實踐教學環節對接生產過程的政、校、企「三位協同」人才培養機制。學院先後與嶽陽臨湘市政府部門、株洲市教育部門等籤訂教育發展合作框架協議。與農村中等職業學校共建了36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近5年來,每年派出近20名實習帶隊教師,帶領350餘名師範生赴實習基地開展教育見習與教育實習。與「大北農」集團公司、佳和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了16個生產實習基地。(湖南農業大學教育學院 郭麗君)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
    「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全國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還有7個學科進入A類學科,這些都是建設新農科的底氣所在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偉「宏農學,揚國光」,華中農業大學(下稱「華中農大」)因農而生,視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和研發高水平科技成果為初心和本分,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設新農科,培養契合新農科內涵的一流創新人才
  • 瞭望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李召虎:強農興農培養新農科人才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偉    「宏農學,揚國光」,華中農業大學(下稱「華中農大」)因農而生,視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和研發高水平科技成果為初心和本分,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設新農科,培養契合新農科內涵的一流創新人才
  • 面向國防重大需求 「五維一體」的國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
    > 成果完成人:王海燕 張衛紅 李 勇 李春科 晁小榮 郭喜平 李玉龍 林歡歡 李 聖 謝發勤 侯 俊「五維一體」人才培養體系以培育研究生解決國防重大科技問題的綜合能力為導向,總結了研究生能力培養的五個要素,構建了理想構築工程、翱翔學術平臺、一論三品鏈路、三創一特平臺和多元協同機制五個維度的能力培養抓手,通過鑄魂、提素、育能、實戰和協同的途徑,最終實現培育國防科技創新人才的目標。
  • 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構建「四位一體」創新創業培育體系
    中新網湖南新聞10月9日電 (王昊昊 解景)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8日透露,該學院教育教學成果「立德樹人導向的社會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研究與實踐:砥礪探索15年」「以學生為中心的『四位一體』創新創業培育體系的研究與實踐」日前被評為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這是該學院積極探索構建「四位一體」創新創業培育體系的一個縮影。
  • 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加入「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並成為...
    【消息來源:植物科學學院】11月29日,由多家國內綜合性大學涉農學院聯合發起成立的全國性高校合作組織「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在浙江成立,34所綜合性大學的涉農學院加入聯盟。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加入「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並成為副理事長單位,植物科學學院院長都興林教授當選為聯盟副理事長。
  • 安徽師範大學:「五維一體」培養新時代「雙創」人才
    安徽師範大學:「五維一體」培養新時代「雙創」人才 2019-08-21 11:30:34   來源:安青網
  • 河南省出臺新農科建設大別山行動方案 提升涉農高校大學生專業技能
    到2025年,形成河南特色、國內一流的新農科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流農林人才,為建設大別山幸福革命老區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方案》明確,實施涉農高校課程思政「雙百」工程,未來5年建設100門左右課程思政示範課程,選樹100名左右課程思政優秀教師,形成專業課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緊密結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 「四位一體」培養食品類專業人才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傅兵說,近年來,學院堅持以賽促教、賽教融通的理念,先後與好利來、85度C、新希望六和等知名企業建立合作,支持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並實施「學校企業深度融合、專業產業無縫對接、教師師傅結對互聘、校企文化元素交融」四位一體協同育人模式,讓高素質食品類人才大有可為。 校企深度合作,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做好「頂層設計」。
  • 新中國監獄學人才培養體系的形成及展望
    這些教材、專著基本配套,是對多年監獄工作豐富實踐和成功經驗的初步總結和探索,在本科領域內具有開拓性,表明監獄學的研究從經驗開始轉向理論型,不僅填補了教材建設的空白,滿足了教學需要,而且對理論體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奠基作用。3.監獄學教學與科研活動的逐步展開20世紀80年代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院校先後開設了勞動改造學課程。
  •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召開人才培養方案研製工作推進會
    關於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性,彭校長強調做到「五個務必」:第一、人才培養方案承載著一所大學的辦學理念,是反應一所大學辦學定位最完整、最系統、最直接的「教學法典」,務必高度重視;第二、人才培養方案是各專業辦學的最高頂層設計,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第一步,務必全力投入;第三、人才培養方案是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根本遵循,務必精準科學;第四、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教育教學體系的重塑和再造,不能在其他學校的方案上打補丁
  • 【農綜動態】以才為楫闊江天——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以高層次...
    發展現代農業,需要強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撐。  北京大學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是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產出,但是這些科研成果需與地方需求對接才能成功實現轉化。研究院的定位是「理論學習在北大、科學研究在濰坊」,將建設成為現代農業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研究、成果轉化和頂尖人才培養基地。
  • 大廠探索「五維一體」訴源治理新路徑
    從源頭破題 降低訴訟增量大廠探索「五維一體」訴源治理新路徑截至2020年12月31日,大廠回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大廠法院)共新收訴訟案件3221件,同比下降9.11%,結案3135件,結案率97.33%,這是2014年以來6年間首次實現訴訟案件負增長。
  • 中國農業大學公布2020年強基計劃,生物科學專業招生30人
    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根據《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等文件,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中國農業大學近日發布了《中國農業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旨在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
  • 華南農業大學16個專業入選2020年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蠶學 所在學院:動物科學學院培養適合我國「新農科」建設需要,具有現代蠶業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具備創新思維、國際視野和知農愛農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按照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需要,突出立德樹人,強調應用性,培養農業和農村領域需要的知農愛農新型應用型、複合型基層管理人才。擁有優勢明顯的教學科研團隊和穩紮穩打的實踐教學。立足鄉村振興需求,讓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同學參與到實踐教育中去,先後建立了 10 家籤約實習基地。
  • 《農村電商人才報告》:2025年人才缺口將達350萬 拼多多正在成為...
    「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在推動農產品上行,孕育興農電商人才方面激發出一場真正的變革,拼多多正在成為中國最大的人才興農平臺和農產品電商的黃埔軍校」,2020年6月10日,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發布《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現狀與發展報告》(下稱「《報告》」),詳細分析政府、企業在推動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並對未來農產品上行電商人才需求作出預估
  • 新時代全球治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思考
    我國全球治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人才培養並非一蹴而就,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完善的國家教育機制和人才保障機制。近年來,國內從部委層面到高校層面均開展了國際化、多語種、跨學科的眾多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首先是部委及社會組織全球治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 新時代公民培養的五維空間
    摘 要:通過對新時代公民培養模式的一到五維空間的步步探索,突出強調公民培養的基礎性、整體性和完整性,尤其是公民教育中的生命維度不容忽視,否則公民培養的整體性和完整性就無所適從。現代公民培養的關鍵環節,在於對道德以及道德本質的追問。
  • 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教務部(處)長聯席會在中國農業大學召開
    11月20日,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教務部(處)長聯席會在中國農業大學涿州教學實驗場(農業科技園)召開。副校長兼本科生院院長林萬龍、北京理工大學教務部部長慄蘋、中央音樂學院教務處處長湯瓊、中央美術學院教務處處長孫韜、中央戲劇學院教務處處長蔣瑛、中央民族大學教務處處長馮金朝、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李向前、延安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董慶來、中國農業大學本科生院培養處處長何志巍等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成員單位領導出席會議。會議由慄蘋主持。
  • 「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需要怎樣的質量評價觀?
    要正確認識並引導好高等教育評價的導向問題,最終還需要深入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與核心理念,研究和理解現代大學有關知識的創新、傳播與轉移之間的本質關係,掌握現代研究型大學中「科研-教學-學習聯結體」雙螺旋群體的作用機制,並藉此契機探索構建合乎中國國情學情的科學的高等教育質量評價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