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出臺新農科建設大別山行動方案 提升涉農高校大學生專業技能

2020-12-04 中原網視臺

為深化高等農林教育教學改革,加快推進河南省新農科建設,近日,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聯合印發《河南省新農科建設大別山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紮根中原沃土,弘揚大別山精神,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文明建設和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實施新農科建設八大行動。到2025年,形成河南特色、國內一流的新農科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流農林人才,為建設大別山幸福革命老區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方案》明確,實施涉農高校課程思政「雙百」工程,未來5年建設100門左右課程思政示範課程,選樹100名左右課程思政優秀教師,形成專業課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緊密結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要科學制定定向培養招生計劃,統籌做好定向培養招生錄取工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定向培養經費保障機制,健全定向培養生就業辦法,規範定向培養生履約管理,支持定向培養生專業發展,為大別山革命老區定向培養基層農技推廣人才。

《方案》強調,全面啟動新農科建設,力爭在農業產業工程、畜牧產業工程、林業信息工程、森林康養、休閒農業、農業人工智慧、農業大數據、美麗鄉村建設及生態修復等方向上有所突破,培育、申報和建設20個左右的新興涉農專業,調整淘汰不能適應農林產業發展和社會需求變化的老舊專業。整合河南省農林高校優質教學資源,共同打造一流課程合作和交流平臺,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一流農林學科課程和課程群。推動校際在線課程共享與應用,探索跨校課程合作教學模式,推行跨校選課及學分互認,形成優質課程共建共享機制。

《方案》要求,健全合作共贏、開放共享的實踐育人機制,鼓勵各涉農高校與行業部門、兄弟院校、龍頭企業等合作建設一批農林類校內外實踐教學示範基地,搭建區域性共享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充分發揮實踐育人功能,培養農林高校大學生知農、愛農、為農素養,不斷提升涉農高校大學生專業技能。(文/李瑞)

相關焦點

  • 瞭望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李召虎:強農興農培養新農科人才
    ◇建設新農科,需要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科,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提供全域支撐◇華中農大目前已有生物學    擘畫新農科藍圖    《瞭望》:2018年8月,中辦、國辦聯合發布文件提出發展新農科,華中農大作為全國屈指可數的高水平農林類大學之一,當仁不讓承擔著建設新農科的重任。你怎麼理解新農科建設在當下的時代背景?請談談華中農大在新農科建設上有哪些特殊優勢。
  • ...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
    「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全國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還有7個學科進入A類學科,這些都是建設新農科的底氣所在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偉「宏農學,揚國光」,華中農業大學(下稱「華中農大」)因農而生,視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和研發高水平科技成果為初心和本分,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設新農科,培養契合新農科內涵的一流創新人才
  • 七大行動!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要這麼做
    (三)能力建設提升行動瞄準農業農村現代化需求,圍繞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以科技創新基地和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為抓手,加強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能力建設。 ——加強農業農村領域重大條件平臺建設。支持高校加強農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涉農學科與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社會科學的深度融合,升級改造現有涉農學科專業。進一步加強交叉學科和新興涉農專業建設,加快建設生物技術、智慧農業、智能裝備、農業遺產、休閒農業、共享農業、航天農業、網際網路農業以及農業新能源與新材料等新興學科,發展新興涉農專業。——強化人才培養。
  • 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高中學生和家長必須知道!
    現如今,人才需求的變化要求考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必須關注新興方向和變化趨勢,本文整理教育部推廣的新興專業和相關院校,供家長和考生參考。 2019年4月,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發布「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主張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推動全國高校掀起一場「質量革命」。
  • 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加入「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並成為...
    【消息來源:植物科學學院】11月29日,由多家國內綜合性大學涉農學院聯合發起成立的全國性高校合作組織「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在浙江成立,34所綜合性大學的涉農學院加入聯盟。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加入「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並成為副理事長單位,植物科學學院院長都興林教授當選為聯盟副理事長。
  • 凝心聚力 共謀發展 我校召開「新農科」建設和學校發展願景戰略...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新農科」的專業體系、學科建設、發展理念、人才培養、人才隊伍、未來規劃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研討,為學校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他強調,「新農科」建設涉及到學校的人才培養、學科布局、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科技創新等各方面的事業發展,要有緊迫感、危機感和使命感,要有「變」的準備、方案、行動和保障,要圍繞建設中國特色、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把握當前重要戰略機遇,謀劃長遠,整體布局。
  • 冷門專業真實面貌大揭秘
    該校招生辦主任王戎介紹,步入人工智慧時代後,人們發現法律、倫理等層面也開始受到技術的挑戰和衝擊,甚至會產生全新形式的刑事犯罪,這就要求高校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高層次法律人才。而在具體的培養方案上,除了傳統的法學主幹課程,心理學、網絡空間安全、電子證據法學等課程將是這個全新專業學生的必修課。
  • 我市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出臺
    我市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出臺 2020-11-28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南出臺方案推進瓊臺交流合作助力自貿港建設
    海南出臺方案推進瓊臺交流合作助力自貿港建設 2020-07-18 17:31: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 第六屆河南省大學生建築模型大賽圓滿結束
    11月21日至22日,第六屆河南省大學生建築模型大賽在河南大學舉行河南省土木建築學會副理事長、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原副校長解偉表示,河南省大學生建築模型大賽能激發高校學生創新潛能,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同時提升BIM技術在河南高校的推廣率和應用度。希望同學們學以致用、學以實用,並預祝大賽圓滿成功。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闞雲超致辭。
  •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
    推進實施「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布局建設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等,以組織模式創新帶動工程教育全方位深層次變革。二是新醫科融合發展。將醫學教育定位於「大國計、大民生、大學科、大專業」,將醫學發展理念拓展為預防、診療和康養,服務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三是新農科高位推進。
  • 全國68所高校動物醫學學子齊聚蓉城專業技能大比拼
    330餘名動物醫學專業學子,齊聚四川農業大學,開展上述三個項目的專業技能比拼。始於2010年,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全國大學生動物醫學專業技能大賽,代表著全國本科動物醫學專業技能的最高水平。  比賽期間,68支參賽隊伍都需完成山羊瘤胃切開術、禽的病理剖檢、病原菌檢查與血凝試驗3個比賽項目,比拼專業素質及操作能力,並按3個項目的總得分一決高下。
  • 市大學生發展基金會2020年度專業技能獎項申請啟動
    記者近日從有關方面獲悉,由團市委指導,市大學生發展基金會主辦的2020年度專業技能獎項申請現已全面啟動,截止時間為2021年1月20日。據悉,專業技能獎項是市大學生發展基金會繼勵志獎學金後新增的公益項目。
  • 產學深度融合新工科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社會結構通過制度關係及規則限制來制約著人們的社會行動,同時,人們在自己的社會行動中將不斷產生新的需求並以此來影響、規範和調整自身的行為規則以及社會制度,進而使社會結構發生變化。當前,我國大學生存在著創新精神不夠和創業意願不足等問題,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在於創新創業的社會結構未能內化成為大學生的行動結構,屬於社會結構的客觀制約性問題。
  • ...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圖文直播] - 中華人民...
    一是新工科全面深化。推進實施「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布局建設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等,以組織模式創新帶動工程教育全方位深層次變革。二是新醫科融合發展。將醫學教育定位於「大國計、大民生、大學科、大專業」,將醫學發展理念拓展為預防、診療和康養,服務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三是新農科高位推進。
  • 集體經濟村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基於高校大學生赴南街...
    其意義在於:有利於高校大學生辯證分析我國農業合作化歷史;有利於高校大學生積極思考我國當前的「三農」問題;有利於高校大學生堅定弘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有利於營造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輿論氛圍;有利於明確深化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改革方向;有利於凝聚全面建成農村小康社會的後備人才。
  • 保障生產不誤農時 涉農企業吹響「春耕」號角
    戰疫情,搶農時。不僅是種業,農機、養殖、化肥等行業均已進入春耕備戰狀態。上證報記者採訪得知,不少涉農企業已開始有序復工復產,部分企業更是表態:拼盡全力也要保障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耕作業。排除萬難確保種子供應作為農業生產的源頭,種業為糧食種植提供生產資料的重要環節。特殊時期下,能否有效保證春種期間的種子供給,成為外界關注的熱點。
  • 教育部發文,新規定出臺,大力發展
    同時,實施農科教協同育人工程,支持一省一所農林高校與本省農(林)科院開展戰略合作,建設30個左右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示範基地。 對農林教師隊伍,計劃則要求探索實施「雙證」上講臺制度(依法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和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培訓合格證書),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 河南省商務廳 河南省財政廳關於印發《河南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
    示範縣(市)根據擬定的工作方案,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通過政府招標採購或專家評審等辦法遴選相關項目承辦企業,按有關要求在縣(市)政府網站等媒體向社會公示項目及其承辦企業,公示無異議後組織實施。省轄市商務局、財政局及示範縣(市)政府應加強對項目跟蹤督導檢查,積極推進項目加快建設,確保項目建設質量。   (二)項目驗收。
  • 華南農業大學16個專業入選2020年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蠶學 所在學院:動物科學學院培養適合我國「新農科」建設需要,具有現代蠶業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具備創新思維、國際視野和知農愛農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環境工程的專業特色是以農科院校為背景,立足於「三農」。以解決「三農」、「三廢」問題為學科特色。學生畢業後,在農村農業環境的規劃與評價,三農三廢的汙染防治方面較其他非農科高校畢業生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