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綜動態】以才為楫闊江天——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以高層次...

2020-12-06 濰坊市政府門戶網站

     峽山水庫,碧波連天。

  峽山區,以湖聞名,亦以人才薈萃的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引人矚目、被寄予厚望——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惠新安在今年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暨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推進大會上指出:「要建設運營好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國際種業研發集聚區等平臺,加快建設全國『種子矽谷』。」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項目,山東省—北京大學合作成立的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落戶濰坊市,人才招聘於2019年啟動。目前已引進瓜類育種技術專家張興平博士、生物技術專家章旺根博士、小麥育種專家陳時盛博士等科學家領銜的5個高層次人才團隊,已經引進農業科研人員近30名,其中入職博士近10名,強大的人才隊伍為我市農業的創新和發展注入了無限活力和生機。




▲建設中的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

 

  2015年7月23日,世界著名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創院領導小組組長鄧興旺教授首次來濰坊,對濰坊在中國農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表現出濃厚興趣,表達了深入合作的意願。

  作為長期從事植物光形態建成和農業生物技術方面研究工作的專家,鄧興旺是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耶魯大學植物分子遺傳及農業生物技術聯合中心主任、國家作物分子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深圳市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研究院院長,他曾任美國耶魯大學植物生物學冠名終身教授(Daniel C. Eaton Professor)、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共同所長。

  2015年9月21日,鄧興旺教授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生命科學部主任丹尼爾教授專程再次來濰坊深入考察,並與時任市政府主要領導達成共識,委託中科院專家團隊啟動了可行性論證。

  2016年7月1日,時任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孫偉到我市調研。峽山區及時當好參謀,建議將共建現代農業研究院項目納入在以色列舉行的「山東省—以色列經貿洽談會」;7月10日,在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的見證下,省政府與北京大學、特拉維夫大學在以色列籤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約定三方發揮各自優勢,共建「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2016年7月20日,時任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率團到濰坊就落實《戰略合作備忘錄》進行實地考察,與省、市領導會商正式確定落地濰坊市峽山區院址;2018年6月15日,研究院正式開工建設,2019年4月1日,第一位招聘科學家全時入職……時間的年輪刻印著農業研究院落戶峽山區的鏗鏘足跡。

  發展現代農業,需要強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撐。

  北京大學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是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產出,但是這些科研成果需與地方需求對接才能成功實現轉化。研究院的定位是「理論學習在北大、科學研究在濰坊」,將建設成為現代農業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研究、成果轉化和頂尖人才培養基地。目前,研究院已引進瓜類育種技術專家張興平博士、生物技術專家章旺根博士、小麥育種專家陳時盛博士,植物基因編輯專家張華偉等科學家領銜的5個高層次人才團隊;組建了小麥育種平臺、作物育種平臺、生物技術平臺及臨時公共實驗平臺四個科研平臺,其中,小麥育種平臺已經申請了兩項國際專利。

  研究院建成後,將藉助北京大學在技術引領、技術服務、技術集聚方面的優勢,引進培育一大批高科技人才,成為濰坊市重要的人才儲備庫,為高科技產業發展輸出高端人才,提供造血功能。

  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離不開與地方產業實踐的緊密結合,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的發展,也需要濰坊市這一引領全國農業實踐的重要平臺作為其科學技術研究的保障。

  目前,研究院校園園區建設預期2020年夏基本完成,科研大樓內部國際化、高標準的精準配套建設正加快推進。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研究院將以原創農業科研作為濰坊農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原創農業科研在濰坊這個引領全國農業實踐的地方將會源遠流長,如魚得水,有的放矢。研究院科學家們將不斷汲取借鑑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強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研發人員隊伍建設,早出成果,服務濰坊與山東,服務中國農業現代化。

  「農業研究院的順利建設及發展,離不開濰坊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靠前指揮,親自推動。各級領導的重視,讓我們對研究院的科研開發和農業發展工作滿懷信心。」這是研究院入職的科學家們說得最多的話。

  濰坊成立了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建設推進領導小組,在市教育局、峽山開發區等12個成員單位抽調人員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開闢綠色通道,專班服務,以「店小二」的服務態度和推進項目發展的決心,保障研究院建設、推進、運行,保障科學家在濰坊專心研究,舒心工作。

  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市,我市承擔著探索農業現代化之路的重任,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落戶我市,結合山東省發展現代農業的優勢以及北京大學學科優勢與國際影響,聚集全球頂尖科研力量,開展現代農業科學研究,服務國家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生產高效、農民增收致富,促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為了承接展示研究院科研成果,峽山區還規劃設計了綠色智谷、農業科普公園等配套項目,計劃年內動工建設,通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項目招引落戶,全力打造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的現代農業科技「矽谷」。

  人才是一個城市最大的動能, 是城市發展最深厚的底蘊。

  「濰坊農業歷史悠久,研究院所在的峽山區,有著獨特的水利條件、優渥的土地資源、優美的自然風光、便捷的區位交通優勢,非常適於科研。」研究院作物育種平臺主任張興平博士說。

  張興平博士歷任先正達、海亮集團首席科學家及研究院院長等職,主要研究瓜類育種。「這是新培育的西瓜品種,長勢很好。」張興平指著實驗室裡新培育的西瓜品種介紹。張興平在瓜類作物特別是西瓜種質創新、品種選育和基因組學技術應用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是14個美國專利和11個美國PVP的核心發明人。曾獲中國專利發明獎金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先正達科學技術獎,2018年在美國召開的國際葫蘆科學術大會授予張興平博士「終身成就獎」,成為首次獲此榮譽的亞洲科學家。他策劃發起和領導了世界第一個西瓜全基因組測序,用新一代測序技術獲得大量西瓜SNP,育成了的戰略性重組自交系群體,以及綜合西瓜遺傳多樣性擴展及改良群體,為世界西瓜遺傳改良提供全新的資源和技術平臺。

  放棄國外優厚的條件,回國搞農業技術研發,只為濃厚的「鄉土情結」。對於張興平來說,來到峽山致力於農業技術研發,培養更多的農業技術專業人才,提升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是自己對農業研發初心的堅守,也是對祖國的一份回報。

  「土地之於農民,就像樹的根。」出生農門的章旺根博士骨子裡對土地總有一種眷戀。他說:「自己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對土地更有著特別的情懷。」

  作為農業研究院引入的生物技術專家,章旺根和農業研發工作打了近四十年的交道,和農業研發已經融為一體。作為研究院生物技術平臺主任,他是湖北省引進人才,研究領域重點在於玉米、大豆、小麥生物技術與設計育種。2010年入職中國種子集團擔任首席科學家、作物轉基因育種總監。從1987年開始從事作物轉基因研發至今已逾30年,在玉米、大豆、小麥的轉基因研究領域具備資深經驗。2018年獲中化農業創造獎,研發的抗蟲抗除草劑玉米成功完成了農業農村部安全評價生產性試驗。

  章旺根說:「目前,以『小麥第三代雜交育種體系的創新』項目為例,該項目如今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研究。研究院建成後,項目將在這裡,通過生物技術平臺、育種平臺,培育出新品種,最終轉化成農民田裡的種植成果。」

  ……

  人才興,事業興;人才活,全局活。

  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實驗室和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已克隆基因的分子機制和調控網絡的小麥育種專家陳時盛等一個個農業科學家的加入,託起了農業發展的明天,他們將研發之夢撒在濰坊大地,用愛躬身耕耘農業,用歲月種下一片情懷、一片鄉愁。他們在濰坊這片土地上,攻堅克難,填補國內外空白,為我市農業的發展積蓄著磅礴力量,確保濰坊繼續引領中國農業甚至世界農業。

相關焦點

  • 重大項目巡禮|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金鳳凰」落地引人才 推動...
    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項目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項目、濰坊市三大國際級農業平臺之一,該項目建成後,將藉助北京大學在技術引領、技術服務、技術集聚方面的優勢,引進培育一大批高科技人才,成為濰坊市重要的人才儲備庫,為高科技產業發展輸出高端人才,提供造血功能。
  • 惠新安到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調研
    惠新安到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調研 2020-08-13 1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今年將建成投用
    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是我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項目,目前,園區建設已基本完成,育種和生物技術兩大平臺已初步搭建,並逐步啟動運行。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項目是我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項目、我省三大國際級農業平臺之一,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學合作共建,佔地面積300畝,建築面積7.1萬平方米,總投資6.78億元,目前園區建設已基本完成,科研大樓內部國際化高標準的精準配套正加快推進。
  • 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鄧興旺來濰坊學院調研交流
    鄧興旺教授一行與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部分教師代表進行座談交流。 馮濱魯熱烈歡迎鄧興旺院士一行來訪。他說,作為國際植物生物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鄧院士科研成就卓著,愛國情懷令人敬佩,率領的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科研團隊實力雄厚、理念先進,是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中當之無愧的引領者。他介紹了濰坊學院的基本情況以及學校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產學研結合服務地方的做法。他希望雙方緊密對接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找準合作切入點和著力點,開展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濰坊學院更好地向國際一流大學學習借鑑提供重要平臺。
  • 惠新安到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調研時強調—構建靈活高效機制 聚...
    8月12日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惠新安到峽山區對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進行現場調研。
  • 北京大學任命現代農學院新一任院長
    6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院長調整任命宣布會在英傑交流中心第二會議室召開。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原校長許智宏、副校長張平文出席會議,現代農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參加會議。會議由黨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霍曉丹主持。
  • 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在上師大成立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1月28日報導:集聚長三角農業科技創新資源,響應「菜籃子」「米袋子」和「美麗城市」工程,上海師範大學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27日正式成立。中科院院士許智宏、上海市農委副主任陸崢嶸、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吳平與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 上海師大與三省一市農科院共建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
    今天(11月27日)下午,上海師範大學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正式揭牌該研究院由上海師範大學與浙江、江蘇、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四所農科院共建,共同開展現代農業方面的科學研究與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國內業界專家學者以及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副院長參加揭牌儀式。
  • 鄧興旺:我為何回國辦現代農學?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近期我參訪了一趟北京大學校史館。陳列櫃裡一件件舊物,一張張照片,都展現了北京大學歷經的風風雨雨和不平凡歲月。1898年,北京大學創辦,最初名為京師大學堂。1905年開辦農科大學,到1910年已開辦有經科、文科、農科、工科、商科、法政科及格致科等共七科大學。至此,中國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初具規模。自創辦以來,北京大學一直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
  • 北京大學成立現代農學院 許智宏成為首任院長
    2018年1月31日訊,北京大學日前宣布正式成立現代農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成為首任院長。許智宏是我國著名植物學家、生物學家,此前曾任北京大學校長職務長達9年。1905年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創建;1949年,北京大學農學院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專業最全、師資力量最雄厚的農學院。1950年初,北大農學院、清華農學院與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組建中國農業大學的前身之一北京農業大學。根據規劃,北大現代農學院為該校獨立建制的教學科研實體單位,下設四個學科方向:作物遺傳與發育生物學、農業生物技術科學、農業經濟與管理學、食品安全與營養學。
  • 劉春明出任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第二任院長、許智宏任名譽院長
    6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院長調整任命宣布會在英傑交流中心召開。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副校長張平文、黨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霍曉丹、副部長劉雨龍等出席會議,現代農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參加會議。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20種典型模式
    江蘇省泗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桃果全程機械化生產 江蘇省泗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結合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在園內推進桃果全程機械化生產,購買各類桃果農機具400臺(套),為桃農提供打藥、施肥、除草、剪枝、摘果等服務,節約了 60% 的生產成本。
  • 瞭望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李召虎:強農興農培養新農科人才
    ◇建設新農科,需要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科,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提供全域支撐◇華中農大目前已有生物學    在具體建設方面,我們一方面著力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優勢特色學科,促進農理、農工等交叉融合,發展生物醫學與健康、信息科技與智慧農業、生態環境與綠色發展等新興交叉學科。另一方面著力實行農科人才本碩博貫通培養和創新創業教育分類培養,大力培養美麗鄉村規劃、農產品深加工、特色產業發展、現代鄉村治理等鄉村振興人才。
  • ...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建設新農科,需要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科,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提供全域支撐華中農大目前已有生物學、園藝學和作物學學科群、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5個學科(群)入選國家
  • 現代農業產業園拉動效應
    遼寧省東港市是農業大縣,擁有沿海、沿江、沿邊地理優勢,逐步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草莓生產出口基地。東港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圍繞草莓優勢特色產業,以搶建現代農業「橋頭堡」為主攻方向,以規模種植基地為依託,以產業化龍頭企業為牽引,持續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和鄉村產業振興。
  • 新農創集團總裁張龍來我區調研
    新農創集團總裁張龍來我區調研 2021-01-12 2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現代農學院舉行2020年教學科研研討會
    2020年教學科研研討會,學院領導班子、全體教職員工及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團隊代表共同參會。學術委員會主任鄧興旺回顧了現代農學院2019年農業生物技術學科建設成果及現代農業研究院進展情況。隨著新引進人才的陸續到位,農業生物技術學科力量得到了進一步增強;落戶濰坊的現代農業研究院已經封頂,育種和生物技術兩大平臺也已初步搭建,並逐步啟動運行。鄧興旺作報告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介紹了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建設發展情況。
  • 農業巨頭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支招一畝田新農人
    中新網1月19日電 近日,致力於培養鄉村一流人才的「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新農人公益培訓」首期班,正式在深圳開課。當天,遼寧、甘肅、廣東和雲南等全國近百名一畝田平臺的商戶,齊聚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課堂充電學習。
  • 吉林農業大學2020年十件大事揭曉!
    3.學校牽頭的「新農科」建設工作取得重要進展2020年1月12日,新農科建設協同育人工作列入2020年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6月13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新農科建設意見》,支持吉林農業大學與吉林省農業科學院開展新農科協同育人工作。
  • 楊凌農科頂天立地 現代農業展翅騰飛
    可以說,很少有一座城市能像楊凌這樣對農業一往情深。   20年前,國家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成立於楊凌,寓意中國農業的新希望將從此迸發。不負光陰20載,視農業為立區之本,楊凌始終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履行國家使命的基本遵循,艱苦創業,以特立獨行的方式,銳意進取,探索創新,在從戰天鬥地的傳統農業到人定勝天的現代農業變革的關鍵時期,楊凌這個現代農業「老標杆」正在煥發「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