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9日電 近日,致力於培養鄉村一流人才的「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新農人公益培訓」首期班,正式在深圳開課。當天,遼寧、甘肅、廣東和雲南等全國近百名一畝田平臺的商戶,齊聚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課堂充電學習。開課第一天,農業巨頭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親臨現場,與首期學員分享了從個體散戶成長為農業企業的可行辦法。
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
黃田強建議,無論是從事種植業還是養殖業,要做成企業,需改變「靠天吃飯」的傳統觀念,放寬視野、培養全產業鏈意識。以種植業為例,在產前,要清楚土地狀況,合理規劃土地使用,選擇適合的好品種,並在種植前預測可能的收穫情況、從而決定投入多少。到了產中,要對種植過程幹預管理,包括使用技術將病蟲草害的風險降到最低。作物收穫後,要考慮儲存方式、儲存時間和什麼時間賣掉更賺錢。待一年忙碌結束,還要學會算帳,清楚當年的投入和回報情況。
為了讓大家透徹理解學以致用,黃田強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山東有位農戶最初只銷售玉米種子,但隨著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生意利潤越來越薄。他用心觀察後發現,如果有糧食烘乾塔就會很佔有優勢,一來烘乾的糧食比未烘乾的賣的貴,二來烘乾後可以等到價錢好的時候再賣。於是,他自建了倉庫和烘乾塔,為購買他種子的農戶提供糧食烘乾服務,到了後來,越來越多未向他買種子的農戶也花錢來烘乾糧食。在這個過程中,他意識到,烘乾的作物由於品種和用途不一樣,價格相差也很大。於是,他刻意留意並收購優質品種作物,其中一種小麥會賣給南方客戶用作加工,且加工前後差價巨大。隨後,他開始做小麥的初加工。而這期間,又有農戶問他產量不好怎麼解決,他衡量後及時與農戶達成一致,只要買他的種子,他就免費指導農藥配比和打藥時間以保證豐產。在指導打藥期間,他抓住農戶需求又組織成立了飛防隊,成為了一個飛防品牌的經銷商,生意越做越大。
在產業鏈每個環節的現狀基礎上作出嘗試和改變,就會把握住越來越多的賺錢機會。而當生意做大後,黃田強建議,要開始用經營企業的觀念來管理。
首先要制定業務計劃,包括明年針對什麼人群提供什麼服務等。計劃制定後,要開展市場分析和財務分析。農業信息相對滯後,學會從產業鏈後端分析下一年的產能和價格趨勢,能很好提升盈利能力。財務分析意識和能力則是很多新農人相對缺乏的,黃田強建議盈利百萬以上的生意,都要用財務報表來統計分析,以知道哪些花費是不必要的,做到開源節流、把錢花在刀刃上。在人員管理方面,無論和員工有無親緣關係,企業管理者都要一視同仁,規定好目標和工作量,按照完成情況真實考核。除此,還要向優秀的大公司和專家教授多交流學習,通過技術創新來改善品種、加強管理提高產能,創造更大價值。
如黃田強所說,結合生意狀況進行市場分析,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盈利更多。分析的依據從何而來?一畝田創始人兼CEO鄧錦宏在流通端給出了答案,他在《現代農業,數據為王》的演講中指出,數據與種子、化肥一樣,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生產資料。他分享到,以一位山東莒縣的紅富士蘋果種植大戶為例,通過數據可以清楚知道:一畝田平臺上希望採購山東莒縣紅富士的客商數量和所在城市。這些客商會貨比三家才下單,從看到產品信息、到電話詢單再到決定下單,不同店鋪有不同的轉化率。基於這些,科學解讀每一步的轉化數據,善用一畝田平臺的流量,能賣的更多、賣的更好。另外,還可以經由數據知道每天全國各大批發市場的蘋果行情:通貨和精品紅富士批發均價、各市場走貨速度、30天內行情走勢,和各大批發市場利潤空間等,從而科學決策發到哪些市場更賺錢。
一畝田創始人兼CEO鄧錦宏講話
除此,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首任院長、北大滙豐商學院院長海聞,也到場鼓勵在座新農人,要抓住機會努力成為新一代的農民企業家,在鄉村發展中起到帶頭模範作用。
兩天的培訓中,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EDP課程教授任壽根和張廣、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技術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楊敬華、生物飼料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鄧雪娟、綠江南食品生態鏈科技發展(廣東)有限公司創始人劉偉、供銷e家農心公司副總經理房瑜玉、幸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昌幸、中雷豬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慶等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分別授課,具體涵蓋產業鏈建設、科研前沿趨勢、品牌建設、電商營銷、商業模式等領域。
本次學習課程豐富而實用,指點了生意困惑,拓寬了思路,結交了優質同行,得到了首期學員高度認可,大家直呼沒聽過癮。
該培訓由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商界軍校」北大滙豐商學院,聯手一畝田共同舉辦。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是由袁隆平擔任名譽主席,王石、馮侖、劉永好等100名著名企業家和學者發起、由北京大學協助創辦的促進中國鄉村發展的科研教育平臺。一畝田是國內移動端用戶規模領先的農產品電商平臺,截至2019年11月,註冊用戶數超2000萬,來自全國2800餘個縣。為讓高端教育資源惠及更多鄉村人才,後續該培訓將持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