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巨頭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支招一畝田新農人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19日電 近日,致力於培養鄉村一流人才的「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新農人公益培訓」首期班,正式在深圳開課。當天,遼寧、甘肅、廣東和雲南等全國近百名一畝田平臺的商戶,齊聚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課堂充電學習。開課第一天,農業巨頭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親臨現場,與首期學員分享了從個體散戶成長為農業企業的可行辦法。

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

黃田強建議,無論是從事種植業還是養殖業,要做成企業,需改變「靠天吃飯」的傳統觀念,放寬視野、培養全產業鏈意識。以種植業為例,在產前,要清楚土地狀況,合理規劃土地使用,選擇適合的好品種,並在種植前預測可能的收穫情況、從而決定投入多少。到了產中,要對種植過程幹預管理,包括使用技術將病蟲草害的風險降到最低。作物收穫後,要考慮儲存方式、儲存時間和什麼時間賣掉更賺錢。待一年忙碌結束,還要學會算帳,清楚當年的投入和回報情況。

為了讓大家透徹理解學以致用,黃田強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山東有位農戶最初只銷售玉米種子,但隨著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生意利潤越來越薄。他用心觀察後發現,如果有糧食烘乾塔就會很佔有優勢,一來烘乾的糧食比未烘乾的賣的貴,二來烘乾後可以等到價錢好的時候再賣。於是,他自建了倉庫和烘乾塔,為購買他種子的農戶提供糧食烘乾服務,到了後來,越來越多未向他買種子的農戶也花錢來烘乾糧食。在這個過程中,他意識到,烘乾的作物由於品種和用途不一樣,價格相差也很大。於是,他刻意留意並收購優質品種作物,其中一種小麥會賣給南方客戶用作加工,且加工前後差價巨大。隨後,他開始做小麥的初加工。而這期間,又有農戶問他產量不好怎麼解決,他衡量後及時與農戶達成一致,只要買他的種子,他就免費指導農藥配比和打藥時間以保證豐產。在指導打藥期間,他抓住農戶需求又組織成立了飛防隊,成為了一個飛防品牌的經銷商,生意越做越大。

在產業鏈每個環節的現狀基礎上作出嘗試和改變,就會把握住越來越多的賺錢機會。而當生意做大後,黃田強建議,要開始用經營企業的觀念來管理。

首先要制定業務計劃,包括明年針對什麼人群提供什麼服務等。計劃制定後,要開展市場分析和財務分析。農業信息相對滯後,學會從產業鏈後端分析下一年的產能和價格趨勢,能很好提升盈利能力。財務分析意識和能力則是很多新農人相對缺乏的,黃田強建議盈利百萬以上的生意,都要用財務報表來統計分析,以知道哪些花費是不必要的,做到開源節流、把錢花在刀刃上。在人員管理方面,無論和員工有無親緣關係,企業管理者都要一視同仁,規定好目標和工作量,按照完成情況真實考核。除此,還要向優秀的大公司和專家教授多交流學習,通過技術創新來改善品種、加強管理提高產能,創造更大價值。

如黃田強所說,結合生意狀況進行市場分析,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盈利更多。分析的依據從何而來?一畝田創始人兼CEO鄧錦宏在流通端給出了答案,他在《現代農業,數據為王》的演講中指出,數據與種子、化肥一樣,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生產資料。他分享到,以一位山東莒縣的紅富士蘋果種植大戶為例,通過數據可以清楚知道:一畝田平臺上希望採購山東莒縣紅富士的客商數量和所在城市。這些客商會貨比三家才下單,從看到產品信息、到電話詢單再到決定下單,不同店鋪有不同的轉化率。基於這些,科學解讀每一步的轉化數據,善用一畝田平臺的流量,能賣的更多、賣的更好。另外,還可以經由數據知道每天全國各大批發市場的蘋果行情:通貨和精品紅富士批發均價、各市場走貨速度、30天內行情走勢,和各大批發市場利潤空間等,從而科學決策發到哪些市場更賺錢。

一畝田創始人兼CEO鄧錦宏講話

除此,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首任院長、北大滙豐商學院院長海聞,也到場鼓勵在座新農人,要抓住機會努力成為新一代的農民企業家,在鄉村發展中起到帶頭模範作用。

兩天的培訓中,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EDP課程教授任壽根和張廣、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技術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楊敬華、生物飼料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鄧雪娟、綠江南食品生態鏈科技發展(廣東)有限公司創始人劉偉、供銷e家農心公司副總經理房瑜玉、幸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昌幸、中雷豬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慶等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分別授課,具體涵蓋產業鏈建設、科研前沿趨勢、品牌建設、電商營銷、商業模式等領域。

本次學習課程豐富而實用,指點了生意困惑,拓寬了思路,結交了優質同行,得到了首期學員高度認可,大家直呼沒聽過癮。

該培訓由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商界軍校」北大滙豐商學院,聯手一畝田共同舉辦。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是由袁隆平擔任名譽主席,王石、馮侖、劉永好等100名著名企業家和學者發起、由北京大學協助創辦的促進中國鄉村發展的科研教育平臺。一畝田是國內移動端用戶規模領先的農產品電商平臺,截至2019年11月,註冊用戶數超2000萬,來自全國2800餘個縣。為讓高端教育資源惠及更多鄉村人才,後續該培訓將持續開展。

相關焦點

  • 專訪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農業科技規模化才能支持全球的需求
    現在農業整個行業都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全球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給農業造成了非常多的影響,農民要保證農產品數量和質量的供應變得越來越難。」美國科迪華農業科技(Corteva,下稱「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在近日於科迪華上海辦公室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美國科迪華農業科技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近年來,國際農化巨頭併購潮加劇。
  • 專訪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小型農戶最大挑戰是如何獲取新技術
    來源:澎湃新聞專訪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小型農戶最大挑戰是如何獲取新技術「和傳統工業不同,農業一直以來都是非常本地化的行業,我們的觀點就是要紮根中國,服務中國的農民,讓更多的本地消費者得到更多更優質的農產品供應,我們在中國的投入基本上都是以此為目標的。」
  • 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農藥企業做強做大有利於行業創新
    在近日召開的第36屆中國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機械交易會(以下簡稱雙交會)上,科迪華農業科技(以下簡稱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科迪華樂見業內企業的兼併乃至強強聯合,這有利於行業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作為國際農業巨頭,科迪華去年6月從陶氏杜邦拆分而來。
  • 科迪華農業科技獲企業社會責任類獎項
    大會評委表示,科迪華農業科技及其前身公司以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提升農民種植技術,推廣安全健康意識以及倡導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技術興農和鄉村振興提供了生動範例和有益借鑑。這也是科迪華自今年6月獨立上市以來,在中國收穫的首個企業社會責任類獎項。    「賦能中國2.6億農戶對我們的意義遠超越社會責任範疇,這是科迪華在中國的願景和工作核心。」
  • 科迪華農業科技攜手正大集團探索種植經營新模式
    在崑山基地,科迪華農業科技與正大集團聯合打造了因地制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在充分滿足基地特定需求並助力增產增收的同時,也積極探索了種植經營新模式,助力中國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    科迪華農業科技亞太區總裁傅培德(PeterFord)表示:「立足崑山基地,科迪華與正大集團聯手開展的這一系列實踐,將進一步釋放我們三大核心業務的強勁實力,有效賦能正大集團種植事業的創新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希望這些圍繞種植經營新模式的探索,能更廣泛地賦能更多中國的種植者乃至整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 科迪華農業科技攜三大新品亮相雙交會 數位化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
    科迪華農業科技攜殺線蟲產品深力保、種子處理劑路明衛、小麥除草劑銳快立三款全新產品在本屆雙交會上亮相,同時科迪華還引入數位化農業發展技術和理念,賦能中國農民增產增收,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大新品首次亮相中國市場    據了解,科迪華農業科技源於陶氏杜邦農業事業部,於2019年6月1日正式完成拆分並成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是一家專注於農業領域的上市公司。  科迪華農業科技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稱,科迪華憑藉平衡且多樣化的種子、植保及數位化解決方案,積極賦能全球農戶實現生產力的最大化併力促增產增收。
  • 科迪華農業科技上市 陶氏-杜邦完成農業事務部門拆分
    當地時間6月3日,美國科迪華農業科技(Corteva,下稱「科迪華」)宣布完成從陶氏杜邦公司的拆分,獨立上市成為專注於農業科技的公司,覆蓋種子和作物保護兩大市場領域。
  • 科迪華農業科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籤署合作備忘錄
    2019年3月25日,中國北京—今日,科迪華農業科技,陶氏杜邦(NYSE:DWDP)農業事業部與中國農業科學院(CAAS)籤署合作備忘錄。聚焦科技興農,雙方將根據備忘錄在技術開發、田間現場應用、農藝技能提升以及打造鄉村可持續發展新模式等多個領域展開切實合作,進一步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 防控草地貪夜蛾科迪華農業科技獲肯定
    防控草地貪夜蛾科迪華農業科技獲肯定 中國經濟新聞網
  • 強化農業發展韌性,科迪華農業科技公布14大可持續成長目標
    2020年6月2日,北京 ,科迪華農業科技正式公布其旨在強化全球食物生產體系韌性,承諾在未來10年內逐步實現的14大可持續成長目標。聚焦農民、土地、社區及經營四大板塊,該系列目標廣泛涵蓋了土壤健康改善、農業生產保障、氣候變化應對、水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供應鏈透明度和員工安全健康等多個熱點領域。「引領全球農業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科迪華的使命。而這一使命在今天的意義,則遠勝以往,」科迪華執行長柯林斯表示,「這14大目標的推出恰逢其時。
  • 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 投身中國數位化農業
    近日,剛剛履新的科迪華農業科技(下稱「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與市場規模,以及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最前沿數位技術的不斷突破,為數字農業在中國發展提供了廣闊想像空間。科迪華期待把握機遇,積極投身中國農業數位化進程。產業鏈多中心化趨勢顯現南方日報: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多個國家經濟受影響。
  • 美國EMC公司大中華區總裁 葉成輝
    葉成輝先生於2006年7月加入EMC,任大中華區總裁,負責EMC在中國大陸、香港及臺灣地區的整體業務運營,向EMC亞太及日本區總裁Steven Leonard先生匯報。豐富的業界經驗幫助他在大中華區加強了合作夥伴和渠道關係,擴充了銷售和服務團隊,拓寬了區域覆蓋範圍,加強了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開發。2007年3月,葉成輝提出了EMC中國業務發展的五年計劃,強調EMC要在中國保持信息基礎架構解決方案市場的第一。
  • 菲利普-王作為大中華區的新任總裁加入Vasayo
    舉報   猶他州普萊森特格羅夫2020年11月23日 /美通社/ -- Vasayo很高興地宣布菲利普·王成為其在大中華區的新任總裁
  • 農業天地 大有可為!一畝田登央視新聞招聘 簡歷爆箱
    用螺絲釘的精神鍛鍊技能,用主人翁的意識向上成長,這也是一畝田所倡導的人才觀。作為農業領域創業9年的企業,歷經輝煌與燦爛,也曾承受艱難與荊棘,從2011年的1間小民房,到如今農業B2B網際網路賽道的「大哥」,其中最大的經驗和收穫就是重視人的價值,重視員工的價值。「員工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是一畝田不斷迭代和創新的內生動力。
  • 碳酸飲料失寵逼迫轉型 百事大中華區換帥重用營銷派
    原標題:碳酸飲料失寵逼迫轉型 百事大中華區換帥重用營銷派 摘要 【碳酸飲料失寵逼迫轉型 百事大中華區換帥重用營銷派】全球快消巨頭百事大中華區又換帥了,這次接棒者的上一份職位是百事公司全球沃爾瑪業務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的
  • 四川眉山一鄉村蟲子泛濫成災 農業專家現場支招
    四川眉山一鄉村蟲子泛濫成災 農業專家現場支招 2017-08-03 08:55: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成都8月3日消息(記者劉濤
  • 百事公司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柯睿楠:百事繼續看好中國市場
    會上,百事公司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柯睿楠(Ram Krishnan)接受了新華網的採訪。「改革開放後,我們的產品自1981年進入中國。在過去10多年裡, 百事攜手業務合作夥伴在華投資已超過480億元人民幣,為超過10萬人提供了直接和間接的就業機會。」柯睿楠表示。
  • 德國卡赫大中華區總裁做客上海交通廣播,探討後疫情時代常態消殺方案
    11月7日,德國卡赫大中華區總裁唐曉東先生做客上海交通廣播「進寶FM」,在直播期間,唐曉東先生與上海市疾控中心消毒與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義探討了後疫情時代常態殺菌消毒方案 —— 物理消殺技術可以避免消毒劑殘留。
  • 中國兩大化工巨頭合併如箭在弦,外企在拆分,國企在合併,why?
    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是中國化工行業的兩大巨頭,兩者均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在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化集團位列第109位,中國化工位於第164位。從規模上看,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的體量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