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農業科技規模化才能支持全球的需求

2021-01-09 澎湃新聞

「近幾年外部市場產生了諸多變化,農化行業的整合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孕育的。現在農業整個行業都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全球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給農業造成了非常多的影響,農民要保證農產品數量和質量的供應變得越來越難。」美國科迪華農業科技(Corteva,下稱「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在近日於科迪華上海辦公室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美國科迪華農業科技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

近年來,國際農化巨頭併購潮加劇。2017年6月,中國化工集團宣布完成對瑞士先正達公司的收購。2017年9月,陶氏化學公司與杜邦公司宣布完成對等合併。2018年6月,德國拜耳公司(Bayer)花費了約63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生物技術巨頭孟山都(Monsanto)。

在2015年陶氏化學和杜邦決定合併之後,拆分重組過程歷經三年半。2018年2月,陶氏-杜邦確定,農業板塊為科迪華,材料科學板塊為陶氏,特種產品板塊為杜邦。隨著今年4月和6月陶氏化學與科迪華先後完成獨立分拆上市,這一農化巨頭的拆分重組終於塵埃落定。

今年6月科迪華獨立上市成為專注於農業科技的公司。結合了杜邦先鋒、杜邦植物保護和陶氏益農的優勢,科迪華目前主營種子、植物保護和數位化服務。2018年,科迪華淨銷售額為140億美元。

黃田強表示,目前在種子和農化產品的開發上,投入的時間、人力和資金變得越來越多,需要不斷推出新的化合物來應對不同的病蟲草害,而開發一個單一的化合物往往都要七八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投入的資金達到幾億美元的規模。種子的研發也同樣面臨著非常繁重的時間、資金、人力和智慧的投入。

「農民和最終端的消費者需要現代化的解決方案,也需要一定的規模支持。我想這也是引起這個行業一些變化的原因之一。」黃田強表示。

藉助於此前打下的雄厚基礎,目前科迪華的業務覆蓋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農業領域,每一個國家的耕作方式、天氣條件、土壤、水資源的水平都不一樣,積累了對不同農業操作模式的經驗。黃田強介紹,如果科迪華注意到中國出現了一個農業難題,就有能力從其他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尋找可能存在的解決方案,甚至可以對已有的解決方案進行優化再提供給本地市場,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南方地區爆發的草地貪夜蛾災害就是一個例子。

提前半年準備應對草地貪夜蛾

今年1月,一種名為「草地貪夜蛾」的病蟲害進入中國南方地區並對玉米田造成了極大危害。黃田強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對於中國來講,大家今年是第一年看到這個蟲子,大部分農民還不太了解或者從沒看到過這種蟲子。但它原產自於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實在美洲已經危害作物很多年了。科迪華位於美洲的事業部對其非常熟悉。

黃田強介紹,草地貪夜蛾是一種遷飛性害蟲,遷飛的能力非常快,專家估計每晚最快可以飛100公裡,所以它的名字叫貪夜蛾。它有另外一個俗名叫行軍蟲。這種蟲子從南美洲不斷擴散至非洲大陸,直到整個非洲大陸淪陷。

2018年年中,科迪華團隊發出預報提出蟲害在印度發生,離中國越來越近。去年8月聯合國糧農組織也向中國通報草地貪夜蛾在葉門、印度等亞洲國家發生。

「去年年中蟲害到印度的時候,我們都已經看到了這個蟲是什麼樣子的,它的習性有沒有一些什麼樣子的改變,它對農業造成多大的危害。」黃田強向記者回憶到,彼時科迪華亦收到內部的專家預警,蟲害再往前擴散的話,2019年中國大陸就會面臨草地貪夜蛾的蟲害危機。因此,去年年底開始,科迪華內部進行了幾輪跨國培訓,並開始預測草地貪夜蛾蔓延的路徑;同時科迪華跟西南地區的地方政府合作,進行蟲害的預防準備。

「到今年1月份我們就看到第一例草地貪夜蛾蟲害在雲南發生了。我相信這對於當地的農民來講是一件非常吃驚的事情,但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已經做好了技術和心理上的準備。」黃田強表示,春節過後科迪華就在最早受到草地貪夜蛾侵害的省份裡組織了田間試驗,並驗證了相對有效的預案。

6月下旬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曾表示「由於前期防控及時有力,擴散速度有所放緩」。到9月中旬,根據農業農村部通報的數據,今年全國已有25個省份發現草地貪夜蛾,見蟲面積為1500多萬畝,主要發生在西南地區。其中雲南有930萬畝,佔全國見蟲面積的60%。相比於6月時的通報,由於南方玉米大面積收穫,北方玉米灌漿成熟即將收穫,草地貪夜蛾危害期已過,對玉米主產區的威脅全面解除。

除了與政府合作之外,黃田強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與農戶面對面的交流和培訓是最重要的,上周其本人還在山東參加了一場玉米田地裡的關於草地貪夜蛾的現場培訓。

「中國農業跟全球其他很多地方有非常大的不一樣,中國是以小戶種植為主的,不是大農場。與此同時,我們的小農戶也非常分散,並不集中。此外,我們現在的農村人口結構決定了這些小農戶更多是年長的農民,可能學習能力相對比較低,專業水平也比較落後,所以作為企業,我們面臨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是如何可以

深入到基層接觸到這些農民並把知識傳授給到他們,這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情。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通過非常大的投入與經年累月的積累。」黃田強這樣說道。

希望更多年輕人意識到農業也很酷

自1970年陶氏農業產品進入中國市場,2004年陶氏益農大中華區的總部在上海成立,科迪華的「前世今生」與已在中國深深紮根。黃田強告訴記者,許多研發和解決方案也開始在中國誕生,為其全球解決方案提供,包括針對水稻的低毒高效的除草劑。

科迪華在中國有兩個研發中心,其中種子業務的研發中心坐落於北京,不斷地開發培育新的種子品種。黃田強提到,科迪華擁有全球品種最齊全的種質庫。同時,也有種子研發團隊專攻農業領域適用最廣泛的基因編輯技術和相關的賦能技術。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了解,目前北京的種子研發主要是通過雜交育種的手段,培育更高產抗蟲的玉米品種。在上海的研發機構則主要針對農藥業務,包括測試農藥性狀的機構和設備均在上海,目前農藥的兩大研發驅動點分別為化合物研發以及天然成分提取。

針對在農業上應用較多但又比較受爭議的生物技術,黃田強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科迪華對於轉基因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都秉持謹慎和負責的態度,尊重中國針對這些新技術採取非常嚴格的審核過程。轉基因技術在全球的農業界已經被廣泛地採納,尤其是美洲市場。轉基因技術是也只是為人類面對巨大的需求變化和氣候變化所提供的一種技術解決方案和一種選擇的可能性。

目前科迪華的種子業務在與基因技術有關的研發方面,主要是投入在基因編輯上,包括基因片段的刪除、移動等等,暫未考慮在作物的遺傳片斷中引入新物種和外來物種的DNA,且目前還未有進行田間實驗的品種。

從2004年7月加入杜邦至今,黃田強感受到自己對農業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是在城市裡長大的,在做農業之前對於農業知道得很少,也有很多對農業常見的誤解,覺得農業可能是相對低端的產業。但投身其中他發現,農業其實也是高科技產業,包括在生物科技上的應用,基因編輯、化合物研發等等,都是實打實的技術活,而且每一樣東西都有大數據的應用,這些大數據可能是地裡的,也可能是天上的,包括衛星數據、無人機數據等等。

「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覺得農業是非常有意思的,加入這個行業是因為他們看到了農業是一個非常有趣、科技含量高、未來發展空間很大的產業。」黃田強表示。

相關焦點

  • 專訪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小型農戶最大挑戰是如何獲取新技術
    來源:澎湃新聞專訪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小型農戶最大挑戰是如何獲取新技術「和傳統工業不同,農業一直以來都是非常本地化的行業,我們的觀點就是要紮根中國,服務中國的農民,讓更多的本地消費者得到更多更優質的農產品供應,我們在中國的投入基本上都是以此為目標的。」
  • 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農藥企業做強做大有利於行業創新
    在近日召開的第36屆中國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機械交易會(以下簡稱雙交會)上,科迪華農業科技(以下簡稱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科迪華樂見業內企業的兼併乃至強強聯合,這有利於行業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作為國際農業巨頭,科迪華去年6月從陶氏杜邦拆分而來。
  • 科迪華農業科技攜三大新品亮相雙交會 數位化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
    科迪華農業科技攜殺線蟲產品深力保、種子處理劑路明衛、小麥除草劑銳快立三款全新產品在本屆雙交會上亮相,同時科迪華還引入數位化農業發展技術和理念,賦能中國農民增產增收,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大新品首次亮相中國市場    據了解,科迪華農業科技源於陶氏杜邦農業事業部,於2019年6月1日正式完成拆分並成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是一家專注於農業領域的上市公司。  科迪華農業科技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稱,科迪華憑藉平衡且多樣化的種子、植保及數位化解決方案,積極賦能全球農戶實現生產力的最大化併力促增產增收。
  • 農業巨頭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支招一畝田新農人
    開課第一天,農業巨頭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親臨現場,與首期學員分享了從個體散戶成長為農業企業的可行辦法。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黃田強建議,無論是從事種植業還是養殖業,要做成企業,需改變「靠天吃飯」的傳統觀念,放寬視野、培養全產業鏈意識。以種植業為例,在產前,要清楚土地狀況,合理規劃土地使用,選擇適合的好品種,並在種植前預測可能的收穫情況、從而決定投入多少。
  • 科迪華農業科技獲企業社會責任類獎項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龍昊)  科迪華農業科技近日在南方周末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上被大會授予「2019年度精準扶貧貢獻——鄉村振興年度貢獻企業」獎。大會評委表示,科迪華農業科技及其前身公司以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提升農民種植技術,推廣安全健康意識以及倡導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技術興農和鄉村振興提供了生動範例和有益借鑑。這也是科迪華自今年6月獨立上市以來,在中國收穫的首個企業社會責任類獎項。    「賦能中國2.6億農戶對我們的意義遠超越社會責任範疇,這是科迪華在中國的願景和工作核心。」
  • 科迪華農業科技攜手正大集團探索種植經營新模式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龍昊)在規模化經營發展趨勢以及農藥化肥「雙減」號召下,科迪華農業科技攜手正大集團在江蘇崑山開展的中國好水稻示範園項目(崑山基地),近日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在崑山基地,科迪華農業科技與正大集團聯合打造了因地制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在充分滿足基地特定需求並助力增產增收的同時,也積極探索了種植經營新模式,助力中國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
  • 科迪華農業科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籤署合作備忘錄
    就備忘錄的籤署,科迪華農業科技執行長詹姆士·柯林斯(James Collins)表示:「科迪華農業科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之間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將有效推動中國農業創新和人才培養,實現互利共贏。豐富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生活並推進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是科迪華農業科技對中國的堅定承諾,此次與農科院再次達成的合作,是我們深入履行該承諾的又一關鍵舉措。」
  • 防控草地貪夜蛾科迪華農業科技獲肯定
    防控草地貪夜蛾科迪華農業科技獲肯定 中國經濟新聞網
  • 科迪華農業科技上市 陶氏-杜邦完成農業事務部門拆分
    當地時間6月3日,美國科迪華農業科技(Corteva,下稱「科迪華」)宣布完成從陶氏杜邦公司的拆分,獨立上市成為專注於農業科技的公司,覆蓋種子和作物保護兩大市場領域。
  • 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 投身中國數位化農業
    近日,剛剛履新的科迪華農業科技(下稱「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與市場規模,以及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最前沿數位技術的不斷突破,為數字農業在中國發展提供了廣闊想像空間。科迪華期待把握機遇,積極投身中國農業數位化進程。產業鏈多中心化趨勢顯現南方日報: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多個國家經濟受影響。
  • 強化農業發展韌性,科迪華農業科技公布14大可持續成長目標
    2020年6月2日,北京 ,科迪華農業科技正式公布其旨在強化全球食物生產體系韌性,承諾在未來10年內逐步實現的14大可持續成長目標。聚焦農民、土地、社區及經營四大板塊,該系列目標廣泛涵蓋了土壤健康改善、農業生產保障、氣候變化應對、水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供應鏈透明度和員工安全健康等多個熱點領域。「引領全球農業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科迪華的使命。而這一使命在今天的意義,則遠勝以往,」科迪華執行長柯林斯表示,「這14大目標的推出恰逢其時。
  • 專訪Unity 大中華區總裁:你所不知道的 Unity
    專訪 Unity 大中華區總裁:你所不知道的 Unity 如果你是一名遊戲玩家,那很有可能聽過 Unity 這個名字。
  • 美國EMC公司大中華區總裁 葉成輝
    葉成輝先生於2006年7月加入EMC,任大中華區總裁,負責EMC在中國大陸、香港及臺灣地區的整體業務運營,向EMC亞太及日本區總裁Steven Leonard先生匯報。豐富的業界經驗幫助他在大中華區加強了合作夥伴和渠道關係,擴充了銷售和服務團隊,拓寬了區域覆蓋範圍,加強了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開發。2007年3月,葉成輝提出了EMC中國業務發展的五年計劃,強調EMC要在中國保持信息基礎架構解決方案市場的第一。
  • ...Unity大中華區總裁張俊波:我們讓虛擬世界無限趨近於現實
    不僅深受暴雪、EA、育碧、騰訊、網易等國內外知名大廠的青睞,還坐攬全球超2000萬的中小企業及個人開發者。數據顯示,全球每天都有300款用Unity創作的遊戲誕生;作為世界手遊第一大國的中國,從2019年至今,有76%的新手遊都是用Unity開發的;不僅如此,全世界60%的AR/VR內容都是用Unity創作的。
  • ...的面紗——訪安捷倫科技大中華區液相色譜與液質聯用技術支持團隊
    各大儀器廠商在研發推出儀器的同時,對應用技術支持的重視程度也在攀升,相繼加強了應用技術支持部門的建設,以期更好的全方位服務於用戶。  針對目前應用支持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儀器信息網編輯專程採訪了安捷倫科技大中華區液相色譜與液質聯用技術支持團隊。
  • CACLP專訪|珀金埃爾默大中華區診斷事業部總經理徐曄
    在2020年8月於南昌舉辦的第17屆CACLP博覽會上,珀金埃爾默大中華區診斷事業部總經理徐曄女士接受了CACLP小編的專訪。提到未來5年珀金埃爾默的市場布局方面,徐曄表示,從2019年年底開始爆發的新冠疫情推動了IVD領域的深刻變化,分子診斷、快速診斷及家用診斷產品將迎來更快的增長。珀金埃爾默也將順應這個趨勢,未來將在分子診斷這條路徑上持續發力。
  • 從安捷倫剝離後的Keysight——專訪是德科技(上)
    ICCSZ訊  6月7日上午10點,是德科技網絡基礎設施測試部市場經理杜吉偉先生接受了訊石的電話專訪。本次專訪訊石對是德科技目前的經營狀況,以及400G技術、5G等通信熱點進行了提問。杜總認真詳細的回答了我們的問題,帶領我們更深入的了解是德科技發展現狀和動向,以及講述了他個人對目前通信趨勢和市場的看法。
  • ...區總裁薛茂根博士正式加入勞氏全球船舶及海工業務最高領導者團隊
    近日,英國勞氏船級社宣布,英國勞氏船級社大中華區總裁薛茂根博士正式加入勞氏全球船舶及海工業務最高領導者團隊
  • 漢高任命榮傑博士為大中華區總裁;沃爾瑪中國2021屆校招正式啟動 | 美通企業日報
    今日看點漢高任命榮傑博士為漢高大中華區總裁。Rajat Agarwal)為大中華區總裁,全面負責漢高在大中華區的業務運營,自2020年7月1日起生效。此外,榮傑博士還將延續他自2019年起所擔任的職務,繼續負責漢高粘合劑技術全球家居與運動時尚業務。榮傑於1997年加入漢高。他曾在美國和德國的漢高粘合劑技術業務部擔任多個創新和產品開發相關職位,為汽車、金屬、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客戶提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