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農業發展韌性,科迪華農業科技公布14大可持續成長目標

2021-01-09 產經圈

2020年6月2日,北京 ,科迪華農業科技正式公布其旨在強化全球食物生產體系韌性,承諾在未來10年內逐步實現的14大可持續成長目標。聚焦農民、土地、社區及經營四大板塊,該系列目標廣泛涵蓋了土壤健康改善、農業生產保障、氣候變化應對、水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供應鏈透明度和員工安全健康等多個熱點領域。

「引領全球農業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科迪華的使命。而這一使命在今天的意義,則遠勝以往,」科迪華執行長柯林斯表示,「這14大目標的推出恰逢其時。這是我們飲水思源,為保護食物生產資源,推動社區蓬勃發展而對公眾所做的堅定承諾。」

「這些目標全面反映了科迪華的規模、專業洞見、對農業的專注,以及我們與農民和耕作事業千絲萬縷的聯繫,」科迪華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可持續成長官Anne Alonzo表示,「可持續成長是科迪華所秉持的長期戰略。如何惠利農民,保護土地,繁榮社區和實現永續經營?我們將「可持續」的概念具體化為14大可量化追蹤的目標,並在今天公之於眾。」

科迪華在未來10年的承諾包括:持續為廣大農民提供相關工具和培訓,以利提升產量,優化投入產出以及加強對氣候變化的應對能力;有效改善土壤健康,強化水資源管理和提高生物多樣性;振興社區,為整個食物生產體系的所有參與者和廣大農業社區的所有成員謀福祉;大力推動可持續性創新,制定氣候戰略,在使用環保包裝的同時鼓勵公司各業務場所強化可持續成長實踐。

通過發布年度可持續成長報告(自2021年開始),科迪華期待攜手各界量化追蹤這14大目標的實現進度及成效。

14大可持續成長目標包括:

惠利農民:

· 向2500萬農民提供土壤健康、作物養分、水資源管理以及最佳生產實踐等各方面的培訓

· 累計幫助5億小型農戶提高生產力、收入和可持續種植水平

· 設計、實施並拓展管理體系,使得農民相較2020年增加20%作物產量,減少20%種植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

保護土地:

· 改善3000萬公頃土地的土壤健康狀況

· 強化全球農業水資源管理:提高全球農業用地的氮肥利用率,在減少250萬公頃採種土地及乾旱土地用水量的同時提高產量

· 通過可持續的管理實踐和生態環保措施提高生物多樣性,惠及1000多萬公頃土地

繁榮社區:

· 保障科迪華員工以及其他農業從業人員的安全

· 賦能女性,扶持青年,並且與我們所生活和工作的社區展開緊密合作

· 科迪華的員工將為全球各地社區提供累計100萬小時的志願者服務

· 利用數位化提升從農民到消費者端的供應鏈透明度,使農民能夠獲悉更多與農業市場、食物生產體系和社區相關信息,收穫額外價值

永續經營:

· 到2025年,確保公司的每種新產品都符合可持續成長標準

· 制定1、2和3級溫室氣體排放戰略,包括在2021年6月1日前制定適當的減排目標

· 所有產品包裝都將可重複使用或可回收

· 減少浪費,進行水資源保護和增強生物多樣性,在公司所有場址推行可持續運營實踐

相關焦點

  • 科迪華農業科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籤署合作備忘錄
    2019年3月25日,中國北京—今日,科迪華農業科技,陶氏杜邦(NYSE:DWDP)農業事業部與中國農業科學院(CAAS)籤署合作備忘錄。聚焦科技興農,雙方將根據備忘錄在技術開發、田間現場應用、農藝技能提升以及打造鄉村可持續發展新模式等多個領域展開切實合作,進一步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 科迪華農業科技攜三大新品亮相雙交會 數位化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
    科迪華農業科技攜殺線蟲產品深力保、種子處理劑路明衛、小麥除草劑銳快立三款全新產品在本屆雙交會上亮相,同時科迪華還引入數位化農業發展技術和理念,賦能中國農民增產增收,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大新品首次亮相中國市場    據了解,科迪華農業科技源於陶氏杜邦農業事業部,於2019年6月1日正式完成拆分並成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是一家專注於農業領域的上市公司。  科迪華農業科技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稱,科迪華憑藉平衡且多樣化的種子、植保及數位化解決方案,積極賦能全球農戶實現生產力的最大化併力促增產增收。
  • 科迪華農業科技獲企業社會責任類獎項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龍昊)  科迪華農業科技近日在南方周末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上被大會授予「2019年度精準扶貧貢獻——鄉村振興年度貢獻企業」獎。大會評委表示,科迪華農業科技及其前身公司以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提升農民種植技術,推廣安全健康意識以及倡導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技術興農和鄉村振興提供了生動範例和有益借鑑。這也是科迪華自今年6月獨立上市以來,在中國收穫的首個企業社會責任類獎項。    「賦能中國2.6億農戶對我們的意義遠超越社會責任範疇,這是科迪華在中國的願景和工作核心。」
  • 科迪華農業科技攜手正大集團探索種植經營新模式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龍昊)在規模化經營發展趨勢以及農藥化肥「雙減」號召下,科迪華農業科技攜手正大集團在江蘇崑山開展的中國好水稻示範園項目(崑山基地),近日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科迪華農業科技亞太區總裁傅培德(PeterFord)表示:「立足崑山基地,科迪華與正大集團聯手開展的這一系列實踐,將進一步釋放我們三大核心業務的強勁實力,有效賦能正大集團種植事業的創新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希望這些圍繞種植經營新模式的探索,能更廣泛地賦能更多中國的種植者乃至整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 科迪華農業科技上市 陶氏-杜邦完成農業事務部門拆分
    當地時間6月3日,美國科迪華農業科技(Corteva,下稱「科迪華」)宣布完成從陶氏杜邦公司的拆分,獨立上市成為專注於農業科技的公司,覆蓋種子和作物保護兩大市場領域。
  • 專訪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農業科技規模化才能支持全球的需求
    現在農業整個行業都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全球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給農業造成了非常多的影響,農民要保證農產品數量和質量的供應變得越來越難。」美國科迪華農業科技(Corteva,下稱「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在近日於科迪華上海辦公室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美國科迪華農業科技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近年來,國際農化巨頭併購潮加劇。
  • 農業巨頭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支招一畝田新農人
    開課第一天,農業巨頭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親臨現場,與首期學員分享了從個體散戶成長為農業企業的可行辦法。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黃田強建議,無論是從事種植業還是養殖業,要做成企業,需改變「靠天吃飯」的傳統觀念,放寬視野、培養全產業鏈意識。以種植業為例,在產前,要清楚土地狀況,合理規劃土地使用,選擇適合的好品種,並在種植前預測可能的收穫情況、從而決定投入多少。
  • 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 投身中國數位化農業
    近日,剛剛履新的科迪華農業科技(下稱「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與市場規模,以及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最前沿數位技術的不斷突破,為數字農業在中國發展提供了廣闊想像空間。科迪華期待把握機遇,積極投身中國農業數位化進程。產業鏈多中心化趨勢顯現南方日報: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多個國家經濟受影響。
  • 農業可持續發展 德稻農業經濟與政策大師課程
    怎樣實現食品的可持續發展?這都是需要不斷探索的民生大計。德稻農業經濟與政策大師課程《農業可持續發展》即將開課,讓我們與安泰教授一起聊聊糧食吧~課程目標 本次工作坊目標在於介紹目前中國乃至世界在食品行業及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和解決辦法,並分享中國和其他國家已取得的成功案例。
  • 防控草地貪夜蛾科迪華農業科技獲肯定
    防控草地貪夜蛾科迪華農業科技獲肯定 中國經濟新聞網
  • 中國農業科學院:打造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
    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召開第四次人才工作會議,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強和「四個面向」,提出未來五年要打造一支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搶佔農業科技制高點,解決區域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和「卡脖子」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人才支撐。近年來,中國農科院科技人員圍繞農業農村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持續攻堅克難,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 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農藥企業做強做大有利於行業創新
    在政策推動以及行業競爭加劇情況下,企業兼併重組以及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成為我國農藥行業近年來發展的關鍵詞。在近日召開的第36屆中國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機械交易會(以下簡稱雙交會)上,科迪華農業科技(以下簡稱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科迪華樂見業內企業的兼併乃至強強聯合,這有利於行業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
  • 專訪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小型農戶最大挑戰是如何獲取新技術
    來源:澎湃新聞專訪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小型農戶最大挑戰是如何獲取新技術「和傳統工業不同,農業一直以來都是非常本地化的行業,我們的觀點就是要紮根中國,服務中國的農民,讓更多的本地消費者得到更多更優質的農產品供應,我們在中國的投入基本上都是以此為目標的。」
  • 創始人吳敏參加農業科技論壇,講述傳統農耕智慧,呼籲食物可持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食話,ID:FoodTalk0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作者 | 食小花 出處 | 食話▼食話創始人吳敏受邀參加了九三學社浙江省第二屆農業科技論壇暨論壇以「梯田保護開發與鄉村振興」為主題,邀請多位社內外專家舉行了《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的思考》《梯田保護開發與輕簡化稻作技術》《誰知盤中餐》《農業遺產活態利用的創建方法》《鄉村文化復興解讀——探索中國新鄉村文旅建設的未來》《地質文化村建設——助力鄉村發展》等6個主題報告會研討和分享,集中展示了專家們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為推動仙居加快科技和農業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
  • 關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更好滿足人民對綠色生態農業的需要,為建設美麗新疆、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全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加強對全區綠色農業發展的整體設計,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放在優先位置,以落實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為基本要求,以保障綠色農產品供給能力、開展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面源汙染治理為重點,推進農業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全區農業發展由滿足數量供應向更加注重品質轉變,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向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轉變。
  • ...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溫室氣體與減排固碳團隊招聘公告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溫室氣體與減排固碳團隊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連續十餘年開展了高寒草地生態與氣候變化以及草地固碳減排相關的大量研究工作,先後開展了西藏自治區合作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課題、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共計十餘項,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 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
    10月14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國農學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聯合在南寧舉辦2020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宣傳活動,進一步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外來生物入侵是全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危害形勢日益嚴峻,據專家評估我國外來入侵物種已達600多種。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農業農村部作為外來入侵物種的牽頭部門,加快推動外來入侵物種管理立法,不斷完善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著力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風險評估、監測預警與綜合防治,採取集中滅除、示範推廣和廣泛宣傳各種防控技術,著力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危害。
  • 「專家視角」從問題到解決方案:土壤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建立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所取得的成就之上,適用於所有國家,包含經濟增長、社會包容和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三個維度,致力於進一步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其中 13 項目標直接或間接與土壤有關,土壤生態系統服務勢必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關鍵保障。
  • 【祥雲杯】科技下鄉助力農業發展,種植英雄選出最美臍橙!
    為整合優勢品類和優勢產地,推動種植業高質量發展,由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主辦、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支持、湖北祥雲(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農媒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及河北高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祥雲杯」農業科技下鄉暨種植英雄挑戰賽於11月23日在江西瑞金榮譽國際酒店隆重開幕,本次活動特邀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會長陳生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肥料質量監測處處長田有國、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互助
  • 海南推動科技支撐天然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供圖中新網儋州12月3日電 (記者 王子謙)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3日發布《科技支撐海南省天然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行動方案》(簡稱《方案》),將進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切實提高產業發展水平,推動海南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