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吳敏參加農業科技論壇,講述傳統農耕智慧,呼籲食物可持續

2020-12-06 城市觀察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食話,ID:FoodTalk0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作者 | 食小花 出處 | 食話

食話創始人吳敏受邀參加了九三學社浙江省第二屆農業科技論壇暨2020中國·仙居楊豐山梯田豐收節。

本次活動由九三學社浙江省委主辦,社台州市委、台州市農業農村局、中共仙居縣委、縣政府共同承辦。

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中央常委、社會服務部部長徐國權,社省委副主委馬永信、葉正波,中國水稻研究所副所長李國榮,中共台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朱巧湘,社台州市委主委何曉霞,中共仙居縣委書記顏海榮等出席現場。

社省委社會服務部、中共台州市委統戰部、社台州市委、台州市農業農村局、仙居縣委縣政府相關負責人,社內農業專家、台州市農業界代表、社員代表等120餘人參加活動。

論壇以「梯田保護開發與鄉村振興」為主題,邀請多位社內外專家舉行了《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的思考》《梯田保護開發與輕簡化稻作技術》《誰知盤中餐》《農業遺產活態利用的創建方法》《鄉村文化復興解讀——探索中國新鄉村文旅建設的未來》《地質文化村建設——助力鄉村發展》等6個主題報告會研討和分享,集中展示了專家們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為推動仙居加快科技和農業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新路徑。

食話創始人、九三學社社員吳敏以《誰知盤中餐》為主題,圍繞「大米」這樣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講述了中國老祖宗幾千年來的農耕智慧與飲食文化。

「農耕社會,很多漢字直接起源于田間勞作,反應在穀物成長加工、糧食流通、飲食風俗裡。比如『豐』,像一棵根莖粗壯、籽實飽滿的農作物,它是從金文字『豐』簡化而來。這個字就是兩株『豐』放在一種叫做『豆』的器皿裡,本意是『盛滿』。古時人們會用這種方式向神靈祖先進獻,表達敬畏和感恩。」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種水稻的國家之一,谷穗甚至作為標誌出現在了我們的國徽上。勤勞智慧的中國人以米為原料,製作出了各種各樣的食物。在這個過程中,也孕育出了悠久璀璨的中國農耕文明:感知節氣,順應自然;敬畏風土,感恩惜食;創想發揮,食材百變……」

食話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動的食育正是以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一直傳承的傳統飲食文化為基礎,結合新時代科學健康的飲食理念,教育孩子們與食物建立認知和連接,重新構建自己的知食體系。

它不單是教飲食健康的課程,更是以食物為載體,以文化為核心的通識教育。

為此,食話還開發了一整套系統的食育課程,走進杭州、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多所小學。

並且在2017年發起「中國食育倡導者行動」,與政府、社區、媒體、企業、博物館、公益機構等社會各界聯動,讓食育走進更多中國家庭。

在本次分享中,吳敏老師還重點強調了食物不浪費與可持續飲食的重要性。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在世界各地,有14億公頃的土地被用來生產糧食,最終浪費的糧食麵積比中國國土面積還大。全球每年1/3人類生產的食物從未進入餐盤,都是被丟失或浪費了,這相當於13億噸食物。」

「在物質豐盛的時代,我們仍然需要關注飢餓的世界。為了讓人們牢記糧食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性,同時關注部分國家目前仍然存在糧食短缺問題。」

其實這也是我們食育推廣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食育的最終目標就是通過教育孩子們做出適合自己的、健康和愉悅的,且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可持續的飲食選擇,通過培育身心健康的個體、幸福美好的家庭,從而構建一個健康永續的生態,達成人和食物、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

提醒大家重視農業、愛惜糧食,呼籲人們攜手與飢餓和營養不良做鬥爭。

如果你也想在日常生活中為食物可持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為你準備了一個錦囊,在食話微信公眾號回復「食物不浪費」即可領取

中國食物教育,我們期待更多同行者。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圓桌會:健康的餐桌,可持續的城市
    食話創始人吳敏以主持的身份,和四位科學家一起,開展了「科學家圓桌會」。圍繞「健康的餐桌,可持續的城市」話題,探討如何用科技引領健康,助力城市可持續發展。現場還有小學生和科學家當面溝通,思想碰撞。一起來回顧一下當天的精彩內容吧~①餐桌不浪費與可持續發展▼吳敏食話創始人
  • 中國傳統技藝大師吳敏:讓渾天儀重燃生命
    吳敏複製的渾天儀亮相米蘭世博會,榮獲國際傳統藝術特別金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複製出的渾天儀甫一面世,就豔驚四座。2015年9月,受中國科學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邀請,吳敏帶著他複製的渾天儀亮相米蘭世博會,並榮獲42屆米蘭世博會中國館藝術展特別金獎,在國外引起轟動。為了表彰吳敏在渾天儀複製過程涉獵的傳統工藝領域取得的顯著成績,全國商務人員職業技術考評委員會、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聯合授予他「中國傳統技藝大師」的榮譽稱號,這份行業內最高級別的榮譽對吳敏是鼓勵,也是鞭策。
  • 農業可持續發展 德稻農業經濟與政策大師課程
    《農業可持續發展》 德稻農業經濟與政策大師課程民以食為天,食物關乎於人的命與運。泱泱中國雖地大物博,卻也深受食品問題的困擾。怎樣實現食品的可持續發展?這都是需要不斷探索的民生大計。德稻農業經濟與政策大師課程《農業可持續發展》即將開課,讓我們與安泰教授一起聊聊糧食吧~課程目標 本次工作坊目標在於介紹目前中國乃至世界在食品行業及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和解決辦法,並分享中國和其他國家已取得的成功案例。
  • 科技引領未來,黑金椹創始人劉茂祥受邀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
    2020年9月19日—20日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北京舉行,以科技創新引領中國力量,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論壇今天上午9點盛大開幕,四川黑金椹陽光農業有限公司創始人、三康桑產業首創者劉茂祥研究員作為桑產業的專家代表受邀參加此次盛會,來自全國的院士、科學家、企業科學家、專家、企業家等2000餘人匯聚一堂。
  • 東方科技論壇聚焦智慧能源的低碳城市發展—新聞—科學網
    本次東方科技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趙長穎、阮昕兩位教授共同擔任大會執行主席。上海交通大學翁史烈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陶文銓院士、郭烈錦院士,以及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六十餘位專家學者共同參加了本次論壇。 全球範圍內,產業和人口的不斷聚集使人類社會工業化、城市化的速度越來越快。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正面臨由工業化、城市化所帶來的嚴峻挑戰。
  • 大咖帶你看農業遺傳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的食物體系 | 公眾科學素質與...
    大會致力於搭建科學傳播領域全球性、綜合性、高層次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世界公眾科學素質提升,更好應對科技與社會發展的全球共性問題。為追求更好的傳播效果,降低碳足跡並提升論壇參與度和影響力,中國綠髮會特在專題論壇召開前後組織數場分論壇,並全程線上直播。本次分論壇在綠會融媒平臺實時直播,活動時長近一個半小時,共有五千餘人參與此次活動。
  • 中國傳統技藝大師吳敏設計、製作《渾儀回歸紀念章》全球發行
    渾儀紀念章由「中國傳統技藝大師吳敏設計、製作」並由「沈幣造幣有限公司」鑄造面世。 正面為渾儀、古天文圖背景及主題詞;背面左為升龍,右為紀限儀、璣衡撫辰儀、天體儀及地平經儀。直徑33毫米,材質黃銅,工藝傑為考究,質量精緻。收藏界永久的增值紀念章!
  • 世界頂尖科學家和中國院士頂尖智慧大歸納
    中國科學院院士、遺傳生物學家賀林 二、未來農業沃爾夫農業獎得主戴維·齊爾伯曼:未來農業不僅僅是「吃」8月23日,在世界頂尖科學家三亞論壇之現代農業與生態產業論壇上,美國經濟學家、2019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戴維·齊爾伯曼指出:「有必要重新定義農業,未來的農業要超越歷史、超越食物
  • 智慧涼都科技農業雲成中國國際大數據博覽會六盤水分論壇一大亮點
    智慧城市體驗中心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以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帶動產業發展升級轉型,並圍繞「一網打盡、一匡天下、一勞永逸」的建設原則,打造的一個對標前沿科技信息技術、場內體驗和場外實景互動的「智慧涼都」城市數字生活體驗場。體驗中心包括序廳、慧治篇、惠民篇、興業篇、智慧展望等五個主功能區及47個智慧體驗應用系統。
  • 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雲林舉行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17日在臺灣雲林縣舉行,四川省有關部門和部分市州政府分管農業負責人、農業專家學者以及相關行業協會、企業代表,臺灣客家商會和高雄、新竹、苗慄、南投、彰化、雲林等市縣農會及企業代表等近300人參加論壇,共同探討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川臺農業合作新機遇。
  • 第339期東方科技論壇「基於智慧能源的低碳城市發展前沿戰略學術...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主辦、上海交通大學承辦的第339期東方科技論壇「基於智慧能源的低碳城市發展前沿學術研討會」於10月31日~11月1日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本次東方科技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趙長穎、阮昕兩位教授共同擔任本次大會執行主席。
  • 強化農業發展韌性,科迪華農業科技公布14大可持續成長目標
    2020年6月2日,北京 ,科迪華農業科技正式公布其旨在強化全球食物生產體系韌性,承諾在未來10年內逐步實現的14大可持續成長目標。聚焦農民、土地、社區及經營四大板塊,該系列目標廣泛涵蓋了土壤健康改善、農業生產保障、氣候變化應對、水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供應鏈透明度和員工安全健康等多個熱點領域。「引領全球農業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科迪華的使命。而這一使命在今天的意義,則遠勝以往,」科迪華執行長柯林斯表示,「這14大目標的推出恰逢其時。
  • 歐美同學會主題論壇|崔海信:讓納米技術助推農業綠色發展
    齊魯網·閃電新聞濟南11月6日訊 6日上午,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論壇、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論壇、醫療康養與生物醫藥產業論壇、高效生態農業產業論壇在山東大廈同時舉行。平行主題論壇是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本屆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歐美同學會的嘉賓和各產業集聚區負責人、企業代表參加了論壇。
  • 吳敏:金屬3D列印異見者
    深圳升華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升華三維」)CEO吳敏正是其中一位主流金屬3D列印技術外的異見者。職業生涯的「救命稻草」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被譽為國內粉末冶金專業的「黃埔軍校」。在此完成本碩連讀學業的吳敏,2013年畢業後直接進入深圳富士康工作,被應聘進入材料研發部門進行跟碩士研究方向一致的新材料開發。
  • 未來農業科技三個突破點:植物工廠、智慧農業、功能食品
    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是人們對農業的印象。傳統農業是一種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但科技的發展,特別是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物流業的飛速發展,正讓農業擺脫水土等資源和勞動力的束縛。那麼,未來農業什麼樣?新華社發植物工廠土地是傳統農業的載體和根本。但人口的持續增長、土地資源的枯竭、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發,已經使傳統農業的發展到了「瓶頸期」。因此,科學家們提出了「垂直農業」的概念,也就是利用先進的種植技術,把農業向上延伸,而不是向外擴展。
  • 山東舉辦首屆新零售高峰論壇 奇想科技應運而生
    山東舉辦首屆新零售高峰論壇 奇想科技應運而生來源:聯商網2018-04-28 09:43聯商網消息:4月26日到27日,山東省新零售高峰論壇在濟南舉行,本屆論壇以「擁抱新零售、共創新未來」為主題,來自山東100多家零售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參加本屆論壇
  • 中國國際農業遙感應用技術高峰論壇
    在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打造一批智慧農業示範基地。加強農業遙感基礎設施建設。」、河北省航天遙感信息處理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領將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承辦,將發展成為優秀行業專家和企業家代表參與的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農業遙感大會。
  • 中水匯創始人王成秋出席中國科學家論壇,獲十大科技創新人物獎
    中水匯創始人王成秋受邀出席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獲「2020中國十大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獎論壇創辦以來得到了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原國防科工委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數十所高等學校的大力支持,截止到今年,大會已成功舉辦十七屆。
  • 「量子+」蓄勢待發 東方智慧恭候多時
    量子   ——中國首屆泰山量子應用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圖為參加論壇部分嘉賓合影   2016年12月21-22日,「第一屆泰山量子應用高峰論壇」在山東泰山隆重舉行,原衛生部副秘書長、全國三農推廣發展中心高級顧問
  • 2020智慧經濟發展高峰論壇暨年度經濟人物頒獎盛典在淄博舉辦
    論壇以探討智慧經濟發展模式、賦能傳統產業創新升級為宗旨,雲集了政經權威、科技專家、商界領袖、經濟學者、投資大咖等不同領域的智慧嘉賓。分享中,嘉賓們立足經濟發展與企業升級創新,對新經濟時代下智慧經濟如何賦能傳統產業、如何孕育和孵化新動能展開了闡述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