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楊凌農科頂天立地 現代農業展翅騰飛)
從四千多年前的教民稼穡到二十一世紀的農科示範,陝西楊凌,這個國人眼裡的農業聖地,在她不平凡的歲月裡,為中國農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很少有一座城市能像楊凌這樣對農業一往情深。
20年前,國家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成立於楊凌,寓意中國農業的新希望將從此迸發。不負光陰20載,視農業為立區之本,楊凌始終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履行國家使命的基本遵循,艱苦創業,以特立獨行的方式,銳意進取,探索創新,在從戰天鬥地的傳統農業到人定勝天的現代農業變革的關鍵時期,楊凌這個現代農業「老標杆」正在煥發「新光彩」。
一顆良種 千粒好糧
再攀現代種業新高地
在農作物育種歷史悠久的農科大地,孕育著一大批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試驗田的農業科學家,他們以隱忍的職業素養立足西北,窮盡一生書寫育種情懷,用青春和智慧撐起我國旱地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脊梁。
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小麥六次更新換代,其中四次都由楊凌主導,油菜雜種優勢利用更一直領先世界。為將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裡,成立20年以來,楊凌示範區始終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在現代農業新品種培育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憑藉強大的科研優勢以及先進的育種技術優勢,由中國「農科城」繁育出的小麥「西農979」、蘋果「瑞陽」「瑞雪」、玉米「陝單636」、「秦油2號」、「農大獼香」等「楊凌良種」正在我國大江南北開花結果,茁壯生長。王輝、趙政陽、李殿榮、薛吉全、劉佔德等楊凌農科專家的名字因此讓人耳熟能詳。
俗話說:「一顆良種,千粒好糧」。依託農業科研平臺,農科專家、農民育種家及企業育種人,通過引種繁育、雜交育種、遠緣雜交、基因工程等多種方式,初步估算累計育成動植物新品種600餘個,由楊凌育繁推的新品種增加產值超過千億元,為全面打造國家現代種業示範區奠定基礎。
種子是農作物的起點,種業是農業的基石。梳理楊凌現代農業的發展脈絡,不難看出楊凌示範區黨工委管委會對「現代種業」的深謀遠慮,也深深體味到農業部門率先突破貫徹落實的步穩蹄疾。
早在2012年,楊凌就提出將種子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產業,相繼設立種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種業發展基金,由政府率先拿出真金白銀大力支持種子產業發展。目前,已為種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品種創新、繁種制種能力建設等26個項目提供支持,專項撥款規劃建設楊凌種子產業園,通過突出區位優勢,聚焦招商引資,先後引進10餘家國內知名種子企業,努力使楊凌成為匯聚國內外種業科技成果的「窪地」、科技成果轉化的「高地」、農業科技人才的「聚集地」。
種業現代化離不開種業機械化。隨著首個國家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超市在楊凌成功建立,近年來,楊凌不斷培育農機品牌,逐步擴大旱作農業農機品牌的影響力。先後引進博通農機裝備、恆力壓縮機、金葉烘乾設備等17家專業農機企業,重點發展節水灌溉、農業設施、農產品加工設備和小型農機具等領域。據統計,「十二五」末,共完成產值28.5億元,楊凌已成為陝西重要的農機裝備製造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楊凌示範區新引進的陝西農康農業機械裝備製造有限公司以驚人的「楊凌速度」高標推進,如期實現了楊凌示範區與山東國泰集團就「年產5000臺大型輪式拖拉機項目」共同提出的「四個當年」的戰略約定。「項目建成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1.5億元,將推動陝西農機工業實現突破性發展,對楊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打造涉農工業戰略高地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該公司副總經理黃世林堅定地說。
吸引新農 提升老農
鑄就高效農業新引擎
在大西北,種了大半輩子莊稼的馬新世早已是遠近聞名的農民「科學家」。源於一份發自內心的堅守,這幾年,老馬對農業新品種和新技術的鑽研程度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從最先創辦楊凌西甜瓜蔬菜研究所到組建楊凌千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再到合辦西北最大的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半個世紀在地裡摸爬滾打,這位愛農業的老農已蛻變成「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眼下他又開始盤算著把楊凌的優質農產品通過自貿區賣到國外去。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得益於楊凌雄厚的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和利好的人才培育政策,像老馬這樣潛力大、帶動力強的新型職業農民比比皆是,他們常年活躍在田間地頭,給美麗的田野帶來無限新希望。
「新型職業農民育出美好前景,在楊凌,當農民不再是一種身份,而是一份體面的職業。」作為陝西省首批職業農民,馬新世在接受採訪時激動地說,想要真正當好職業農民,仍離不開學習充電,現在他所創辦的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田間大學」,吸引全國百餘名「準職業農民」慕名來此學習農業科技知識,有望成為農業領域創業創新的實踐骨幹。
回首楊凌著力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現代農莊集群的順勢崛起彰顯了楊凌創新發展的新智慧。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內,30座烙印著「楊凌元素」的現代農莊的蓬勃興起,給這座青春洋溢的「農科城」注入了休閒農業的新內涵。
在眾多現代農莊中,位於楊凌小湋河之畔的快活林農莊可謂是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這裡除了人們熟悉的林下養雞外,遊客在「名雞園」觀光區還能欣賞到國內外60多種名雞風姿,蛋雕、繪畫,美味餐飲和天然無雕飾的莊園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在「農莊主」黨顯茹的智慧經營下,林下養殖生態雞產下的土雞蛋每年供不應求,利用蛋殼雕琢的蛋雕工藝品讓遊客在潛移默化的娛樂中體味蛋雕藝術的無窮魅力,打出了一套集養殖、加工、銷售、旅遊「三產」融合發展的「組合拳」,整個農莊將將現代養殖與休閒農業「玩」出了新高度。
砥礪奮進的20年,楊凌不斷激發新型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農業部門以農村經濟組織為平臺,依託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土地流轉,吸引「新農」,提升「老農」,培養造就了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經營主體隊伍。這些持續發展壯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成為打造現代農業的新引擎和脫貧攻堅「主攻手」。
新型經營主體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主力軍,不僅為農業生產帶來了一股新鮮血液,也為「三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示範與帶動作用,使楊凌闊步踏上「大農業」的發展之路。截至目前,楊凌共培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40家,合作社累計171家,家庭農場75家,現代農莊30家,這支隊伍勢必「挺起」現代農業。
創新為「犁」高標看齊
打造綠色農業新範本
作為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經過20年的發展,楊凌興起一批現代涉農企業。這些企業採用新的裝備、技術、經營方式、組織方式和新型職業農民,使得農業生產生態化、安全化和質量可控化,加之陝西省農產品加工貿易園區核心區的推進建設,楊凌食品已成為綠色、安全、健康的知名品牌。
在陝西(楊凌)農產品加工貿易示範園區,聚集了紐西蘭環球園藝、新特軟食品、華潤五豐、來富油脂、本香集團、李華葡萄酒、眾興菌業等一批飲品生產、肉製品加工、葡萄酒釀造、蔬菜加工等260餘家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運營如火如荼。自這些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入園發展以來,國家對農業的傾斜扶持政策、西部大開發的各項優惠政策及陝西省政府在資金支持、土地供給、企業服務、政府扶持、條件保障等方面特有的一系列政策紅利,讓企業家們對楊凌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從規劃建設以來,陝西(楊凌)農產品加工貿易示範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近5.2億元,在佔地1萬畝的楊凌核心園區,重點培育和發展食品生物製造、食品功能保健因子製造、工業化餐飲主劑製造和食品安全產品製造等四大高端食品生物製造產業集群,配套建設冷鏈物流、質量安全、檢測認證、協同創新、專業孵化等公共服務平臺。其中,在武功縣、扶風縣重點布局農產品產後加工和循環加工產業,形成了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統籌聯動的「一核兩翼」發展格局。
秋日的農科新城透露著別樣的韻味。步入塔吊林立機車轟鳴的陝西果業高新技術產業園項目建設基地,建設者們揮汗如雨建設地基工程的場面有力地詮釋了這座城市的發展進程。據了解,這個總投資6.5億元的涉農大項目主要建設果品採後分選研發基地、果樹科學院、良種展示展銷區及其他附屬設施。項目建成後,將使陝西省果品分選率達25~30%,價格提高25%,工程年產值達到3000~5000萬元,引進推廣研發新品種、新技術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組培、快繁及自主經營苗木,年每畝純收益提高20%。「項目達產後,預計果品分選及果品分選機械銷售效益地方稅收將達5700萬元,為我省乃至全國探索發展現代農業新模式。」項目負責人介紹說。
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產業,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在不久以後,一座集「產、學、研、企、管、農」科研一體化機制的高標準果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將在楊凌這片沃土誕生,屆時將進一步規範種苗市場監管體系,培育果業技術人才,提高果品採後商品化處理率,帶動農民致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陝西果業轉型升級,引領陝西果業大變樣。
二十年矢志不渝,楊凌以創新為「犁」,奮勇開拓,以科技為支撐,不斷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始終走在現代農業改革創新的前列。面向未來,楊凌在現代農業的徵程上仍將匯聚接續奮鬥更上層樓的決心勇氣,強化使命擔當,展現更大作為。 汶威承 程立珍/文 本版圖片
(原標題:楊凌農科頂天立地 現代農業展翅騰飛)
本文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