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祁雪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十三五」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其定位為國家級國際航空的樞紐、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等級最高的航空港。新機場建成後將擔負成都出港的全部國際航線,機場建設以「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為目標。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位於簡陽市,毗鄰國家級新區——天府新區,距離成都市中心約50公裡。自2016年正式開工至今,成都新機場歷經4年建設期,航站樓、跑道、塔臺等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預計將於2021年7月投入運營。屆時,成都將成為中國大陸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主體由2座航站樓組成,其建築設計猶如一隻蟄伏的「太陽神鳥」。這隻具有地方特色的「太陽神鳥」,象徵著三千年以來古蜀文明在成都這片神奇土地上的傳承和生長,也象徵著成都新機場將以獨有的自信和高昂的精神面貌面向世界展翅騰飛,這與新機場的發展大局、放眼全球的戰略理念十分吻合。
「人文、智慧、綠色」的建設理念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一大亮點。新機場的定位不僅是大型交通樞紐,還將是一個配套設施全面的綠色、開放的城市空間。新機場的建設和配套措施將其建設理念貫徹得淋漓盡致。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中運用了許多先進的現代技術。如機場中即時航班動態通知、個人定位系統、RFID行李追蹤、自助登機、自助行李託運、生物技術識別、個人城市交通系統(PRT)、無人駕駛智能小車等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運用等,不僅體現了新機場的自動化與智能化,也為旅客提供了智能化一站式服務和方便快捷的乘機體驗。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按照綠色建築目前最高標準設計進行建設,辦公區和輔助設施工程均獲得了國家綠色建築三星設計標識的認證,綠色機場的理念貫穿在整個建設過程中。
新機場建設採用海綿城市的設計,利用機場跑道、樓頂等區域收集雨水經過處理後循環再利用,利用新材料進行光伏發電,最大限度實現了機場內部的低碳節能和可持續發展。另外,通過在航站樓地下安裝大型「地暖設備」,實現了夏季製冷、冬季供暖的功能。
新機場還運用下沉式垃圾處理站,這種垃圾處理方式從「地上」轉為「地下」,不僅能夠更加高效地處理機場垃圾,避免垃圾的二次汙染,還能夠在垃圾處理站的上方修建公園等生態景觀。
另外,為有效提高土地的生態利用價值,與綠色機場的理念相貼合,新機場附近的蓮花水庫也被納入機場的規劃中。設計者們計劃將原來的220畝水域面積擴建打造成一個佔地面積約500畝的綠色生態公園湖區。在湖泊周邊加入景觀園林綠化設施,以及跑道、觀光棧道、釣魚、划船等娛樂項目,充分賦予其城市綜合體的功能。
「神鳥比翼,蜀道不難」,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後將會成為西南地區乃至國際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其綠色的建設理念賦予了機場更智能、完善的內涵,也為未來國內綠色建築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