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谿「三位一體」勾畫現代農業藍圖

2020-11-27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09月28日訊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必須破解的一個重大課題。慈谿歷來重視現代農業發展,從產業結構調整到適度規模經營、組織化程度提高、效益農業、出口創匯以及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等,都走在全國前列,創造出很多「慈谿經驗」,在全國創造了土地流轉的「慈谿探索」、家庭農場的「慈谿範本」、現代農業發展的「慈谿模式」等,相繼被評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蔬菜產業發展重點縣市、國家級出口蔬菜質量安全示範區,現代農業發展綜合水平居全國第一方陣。面對現代農業發展大市場、大流通等新的形勢,現代農業發展需要搭建一個廣大農業經營主體之間聯合和合作的平臺,進一步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增強抱團競爭能力。

  慈谿農業正在等待一場聚變反應。「農合聯」應聲而落。

  2014年,慈谿列入全省構建「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7個試點縣(市)區,探索將各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組織聯合起來,建立具有生產、供銷、信用服務功能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

  「農合聯」是黨委、政府領導下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介於政府與市場主體之間的社會服務綜合體,實行「農有、農治、農享」。組建「農合聯」可以將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農業服務組織、涉農企事業單位等聯合起來,實現抱團發展,增強話語權。結合涉農政府部門職能轉變,著力把「農合聯」培育成為涉農政府部門社會化服務職能轉移的承接主體,使「農合聯」成為「三農」公共資源配置和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渠道。

  推進農業現代化,改革是關鍵。慈谿的「三位一體」改革,有利於推進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聯合和合作,有利於促進農民在更廣範圍的區域共同體和更高層次的產業共同體框架內共建共享現代農業,有利於優化「三農」治理結構,促進公共資源配置間接化、公共服務供給中介化,使政府主導、市場決定、社會協同作用相得益彰。「農合聯」的呱呱落地,讓慈谿農業再次煥發勃勃生機。

  組織體系【聯合合作資源整合注重實效】

  2014年12月,慈谿市供銷社門口掛起了一塊簇新的牌子:慈谿市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至此,慈谿探索創新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改革邁出重要一步。寧波市首個縣(市)級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在慈谿宣告成立,這意味著慈谿10餘萬農民有了「娘家」。

  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是「農合聯」的核心和基礎,慈谿深入實施家庭農場提升、合作社提質工程,探索實施星級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全市已有家庭農場117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24家、聯合社5家,為構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實現慈谿農業發展「第二次飛躍」打下堅實基礎。

  市、鎮兩級「農合聯」是各類農業服務力量聚合、服務功能生成和運作的重要平臺。慈谿在去年底前成功組建了市「農合聯」和16家鎮級「農合聯」,市「農合聯」實行「議行分立」,理事會聘任執委會,制定「農合聯」執委會(市供銷社)「三定」方案,設立「一室五部一公司」(辦公室、財務審計部、產銷經營合作部、信用保險合作部、生產技術服務部、合作經濟發展部和資產經營公司),所有供銷社編內人員作為「農合聯」執委會的工作人員,並加快涉農政府部門社會化服務職能向「農合聯」轉移。鎮級「農合聯」實行「議行合一」,依託鎮級農業公共服務中心(站)組建。目前全市兩級「農合聯」有會員1000餘名,率先於全省形成了上下聯動的組織體系。

  以健全運行機制為核心,建立理事會、監事會側重決策、監督,執行委員會側重幹事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由供銷社投資7706萬元組建四海資產經營公司,資產經營公司運營的年度利潤提取法定公益金後,按一定比例計提農民合作基金。成立農民合作基金,首期農民合作基金規模為600萬元,在市「農合聯」財務帳戶中設立「農民合作基金專戶」,主要用於支持為農服務。

  生產合作【抱團成鏈優勢互補提升品質】

  從慈谿市中心驅車二十幾分鐘,在一片莊稼地裡,綠色環保外牆的慈谿市長河鎮農事服務中心躍然眼前。8月3日,這裡熱鬧喜慶,農事服務中心正式成立,也成為了慈谿市成立的第一家鎮級農事服務中心。走進裡面,偌大的中廳,左手邊是辦公區域,包括農殘監測室、會議室、辦公室等;右手邊則是虛位以待的冷藏庫。據相關負責人介紹,10月20日以後,隨著新一季農產品上市,這裡將成為「綠色的海洋」。

  長河鎮農事服務中心整合了鎮域內的農業相關公益性、社會化服務職能,為本鎮「農合聯」會員以及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提供收購交易、冷藏服務、農產品安全快速檢測、植保服務、資金互助、農資供應、信息服務、農技服務等八大為農服務項目。

  慈谿市農辦負責人說,「農合聯」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動各類農業市場經營主體和農業服務組織加強聯合與合作,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從而加快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在生產合作上,慈谿市圍繞主導產業積極探索全產業鏈合作,健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合作機制,促進市場主體之間的聯合和合作,提高了農業組織化程度。積極推進土地股份合作,創新承包地作價入股、內股外租等形式和「包底+利潤」的二次分紅機制,目前全市土地流轉面積佔家庭承包面積的68%。探索建立農業公共信息服務機制,組建了市農業生產技術服務中心、農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基層農事服務中心,在市場信息、農技專家和農業市場經營主體之間搭建橋梁。提升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農業檢測戰略聯盟體系和「五統一型」糧食農機合作社等平臺,為農服務由政府主導加快向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轉變。

  如今,圍繞優勢主導產品,積極打造產業品牌,慈谿楊梅、絲瓜絡獲得國家原產地保護,慈谿楊梅、葡萄獲得證明商標和地理標誌。在省農業廳、商務廳、科技廳等5部門公布的首批全省示範性農業全產業鏈22個名單中,慈谿市蔬菜產業全產業鏈名列其中——這些都已是看得見的成效。

  供銷合作【網際網路+線上騰飛線下通達】

  9月21日凌晨4點,慈農果蔬專業合作社內就一片忙碌,「小青菜、白花菜、小白菜、辣椒、青瓜、小蔥……」合作社理事長王建青一邊清點一邊仔細記錄著配送的果蔬品種,「小青菜不夠,這幾天直銷店的銷路不錯,再加200斤。」合作社5個農戶忙碌了1個半鐘頭,將2000斤果蔬裝上了聯合社的直銷配送車,30分鐘之內,聯合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的專職工作人員就將對配送的果蔬進行農藥速檢,1小時以內,這些新鮮採摘的果蔬將擺上聯合社社區果蔬直銷門店——華裕店、天鑫店的果蔬專櫃。同時,中午11點之前,慈農果蔬專業合作社一周以來的財務資料將送到聯合社會計代理站。

  「有了聯合社,我們合作社也有『娘家』了。」王建青笑著說,「現在不但合作社的財務有了專業代理,果蔬銷售量也漲了一大截咧。」這樣的配送已經持續了8個月,而這一切的出現都是周巷鎮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帶來的喜人變化。

  而周巷只是全市的一個典型縮影。

  在供銷合作上,慈谿順應「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引導農戶、合作社進駐淘寶網等電商平臺,建立了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和易購吧電商銷售平臺,去年網上銷售額超過8000萬元。引導企業與電商物流巨頭實行戰略合作,海通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與全球物流巨頭普洛斯(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時,組織「農合聯」會員參與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等,全市現有20多家合作社與華潤萬家、家樂福、大潤發等超市和社區直接對接,農超對接基地面積近11萬畝,訂單農業面積達到30萬畝,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市內外農戶30萬戶。組建農產品經紀人協會,鼓勵和引導會員開拓市場,組織相關鎮「農合聯」、專業合作社赴寧波、杭州等地果品市場開展慈谿農產品推介活動,積極拓展外地市場,推銷農產品達7.5億元。

  在慈谿市橫河鎮,「農合聯」積極發揮引導作用,農民們紛紛站上「網際網路+」的風口,實現了一次次華麗的騰飛。

  創新試水楊梅網上眾籌項目。今年全國首例楊梅網上眾籌項目——「『梅』準愛上你」。該項目推介會在杭州召開,項目落地在橫河鎮梅園村的「紫遇」農場,通過藉助網絡從產地直接到餐桌模式,最大限度去除中間環節,可在4~12個小時內實現從「枝頭到舌頭」,從而拓展了基層梅農的利潤空間。「紫遇」農場負責人孫志南今年與挑十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後,楊梅眾籌項目網銷緊俏,輕輕鬆鬆賣了2公斤裝的1000筐,2噸楊梅銷售額達10萬元(不包括物流費用)。扣除僱工採摘、包裝及合作所需的費用,所得利潤比去年銷售給水果批發商一公斤能多賺5元,並且試水成功,拓展了銷路。此外,今年更有楊梅大戶茅春苗從網上接到香港客戶的訂單1239筐計2.5噸,通過順豐包機出境銷往香港,早晨5點到達寧波機場,上午八九點飛抵香港,並在一兩個小時內配送到香港消費者手中。

  信用合作【和美互助打通「興農」關鍵一環】

  7月16日,颱風「燦鴻」剛過,慈谿市高背浦漁業專業合作社的4名會員獲得了每人20萬元的和美「互助貸」後由衷感謝:「這筆貸款真是及時雨,緩解了資金壓力,有政府撐腰支持,我們對抗災自救更有信心。」

  根據省構建「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實施意見,今年6月,慈谿市出臺《關於開展農村資金互助會試點工作的意見》,啟動農村資金互助會組建工作。7月10日,慈谿市高背浦專業合作社等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聯合會審,成為全市首批農村資金互助會試點單位。7月16日,高背浦專業合作社的4名會員就得到了實惠。這也是慈谿市農村資金互助會成立以來發放的首筆和美「互助貸」。

  「資金互助會的誕生是為了創新農村合作金融,緩解農業生產經營資金短缺矛盾,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能力,在資金互助會框架內對會員提供互助融通、優先貸款、優惠利率等服務。下一步,慈谿市將按照改革試點進程逐步推廣,努力形成具有慈谿特色的農村合作金融體系。」慈谿市「農合聯」執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在信用合作上,慈谿在堅持組織封閉、對象封閉、上限封頂的原則下和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的前提下,選擇有條件的農民合作社組建以民政登記為主要形式的農民資金互助會,每家募集資金50萬元,同時由農村商業銀行提供按1:8比例放大的配套信貸資金,為會員按基準利率予以優惠貸款。正如長河鎮綠色蔬菜專業合作社楊社長介紹的,「我們5個大戶籌集50萬放到銀行,這筆錢在平時可以去理財獲得收益,而一旦需要了就可以貸到400萬資金的量,這對於我們來說肯定是雪中送炭的好事。」

  此外,慈谿還積極探索開展全國農村保險互助試點,目前已組建9家村級保險互助社和1家鎮級保險互助聯社,推動農業「弱產業」和金融「強資本」的有效對接。

  省農辦點評:

  慈谿市「農合聯」應聲落地至少具有三個標杆意義:一是從根本上解決家庭經營局限性與規模服務社會化的矛盾,使家庭承包責任制「分」的積極性得到更加充分的釋放,「統」的優越性得到真正有效的體現。二是在體制上促進部門職能轉變邁出實質性步伐,使涉農部門的職責分工更加精確明晰,有效建立「農合聯」直接聯繫政府與農民的通道。三是在制度上加快農村金融改革真正破題的進程,通過資金互助,實現農民金融服務便捷、信貸支持強化、致富激情提升。

  有效構建「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是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的宏大事業,從頂層設計、付諸實施到結出理想的果實,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希望慈谿市在先行先試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儘早全面開花結果。

相關焦點

  • 慈谿開展「綠色行車植樹固碳」大型公益活動
    鼓勵有車族植樹造林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慈谿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4萬餘輛,機動車突破35萬輛。持續快速增長的機動車,對慈谿大氣環境的影響已日益顯現。  而植樹固碳則是簡單易行、最低成本的固碳方式。  為此,慈谿還成立了慈谿市綠色車友協會,動員組織社會各界按自願原則加入綠色車友協會,形成人人參與綠色公益的良好氛圍。一般以直接捐贈方式參與這項活動,認捐、認種、認養樹木的數量或金額不限。參加人員需交納入會費用200元(兩棵樹木的資金),可以選擇自己種植,也可以委託協會幫忙種;之後每年需交納會費100元,用於樹木的養護。
  • 浙江慈谿開展「綠色行車植樹固碳」大型公益活動
    鼓勵有車族植樹造林據統計,截至去年底,慈谿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4萬餘輛,機動車突破35萬輛。持續快速增長的機動車,對慈谿大氣環境的影響已日益顯現。而植樹固碳則是簡單易行、最低成本的固碳方式。為此,慈谿還成立了慈谿市綠色車友協會,動員組織社會各界按自願原則加入綠色車友協會,形成人人參與綠色公益的良好氛圍。一般以直接捐贈方式參與這項活動,認捐、認種、認養樹木的數量或金額不限。參加人員需交納入會費用200元(兩棵樹木的資金),可以選擇自己種植,也可以委託協會幫忙種;之後每年需交納會費100元,用於樹木的養護。
  • 慈谿網上政務服務大廳正式在「慈谿發布」上線啦
    慈谿網上政務服務大廳正式在「慈谿發布」上線啦 2020-12-31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慈谿企業十強榜單五年變化看 供給側改革重塑「慈谿製造」
    一些傳統工業強縣由此煥發出新活力,這其中,慈谿是一個典型樣本。  在過去5年裡,慈谿的規上工業產值從2012年的1608.98億元提升到2016年的2350.2億元,增長46%。5年間,慈谿工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將新技術、新業態等新經濟元素注入慈谿老牌優勢產業,帶動慈谿經濟轉型升級。從過去5年間慈谿「十強」企業榜單的變化中,我們試圖探尋慈谿經濟轉型升級的密碼。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關係全局、關係長遠的攻堅戰。
  • 「三位一體」合作賦能黃山鄉村振興
    抱團融資造血 探索資金互助黃山市山多地少,農業以經濟作物為主,長期以來分散經營,規模效益低,再加上農業生產經營「看天吃飯」、產出周期長的屬性,讓其處於獲取融資的弱勢地位,也成為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覆蓋的盲區。「小、散、弱」一直是制約當地山區農業發展的瓶頸,而「融資難」加劇了山區農業發展遲緩的惡性循環。黟縣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海波對此感受深刻。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生態循環農業不僅能夠解決農業面臨的汙染問題,還可以優化產業結構,節約農業資源,提高產出效果。當下,我國大力推廣各類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蘊含不少商機。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生態循環農業的主要模式,以及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著力點。
  • 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2020年是生態循環農業關鍵年。生態循環農業不僅能夠解決農業面臨的汙染問題,還可以優化產業結構,節約農業資源,提高產出效果。當下,我國大力推廣各類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蘊含不少商機。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生態循環農業的主要模式,以及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著力點。
  • 寧波材料所慈谿醫工所入駐慈谿智慧谷並舉行項目推介會
    4月25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寧波工業技術研究院)慈谿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正式入駐慈谿智慧谷,並舉行了簡單的入駐儀式。慈谿市、寧波工研院的有關負責人及部門負責人,寧波地區相關企業和投資機構負責人,美敦力公司專家、醫工所全體科研骨幹100餘人參加了儀式。慈谿市副市長胡建國主持儀式。
  • 臺灣現代農業概況
    臺灣現代農業生產發達,現有耕地面積1290萬畝,農戶78萬戶,農業人口400多萬,佔臺灣總人口的19%,目前臺灣農業總產值為4000億元新臺幣,佔臺灣經濟生產總值的3.3%,在臺灣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臺灣農業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與林業四大部分。近五十年來,臺灣農業生產結構已逐漸由以種植業為主的單一傳統農業,逐步轉變為農林牧副漁綜合發展的多元化農業與商業性農業。
  • 集約化託管「託舉」現代農業
    當前,隨著高新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物聯網農業、現代農機具、現代農業科技關鍵技術等已經打響農業現代化第一槍,栽植果樹用上了挖坑機,打藥用上了無人植保機,農田澆水用上了自動噴灌,農產品營銷走上網絡銷售。以分散經營的小農戶農業經濟,已經難以適應當前農業經濟發展態勢,集約化託管的全新模式呼之欲出。集約化託管,引領小農戶向現代農業發展。
  • 浙江慈谿企業逃廢債「借屍還魂」記
    記者查詢啟信寶另獲悉,康鑫化纖有16條限制高消費記錄,其中12條直指沈定康本人,自2016年起申請人包括工行慈谿分行、交行慈谿支行、農行杭州灣新區支行、上海銀行慈谿支行、工行杭州灣新區支行、興業銀行寧波分行、寧波銀行慈谿支行、杭州銀行寧波分行、光大銀行寧波分行等。
  • 德豐富硒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項目開工 助力通江現代農業發展
    位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的德豐富硒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項目於8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巴中市副市長王毅出席在通江縣原至誠園藝場舉行的開工儀式並宣布項目開工。通江縣委書記孫輝在儀式上表示,德瑞集團通江總部經濟建設項目,作為通江農業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楊梅時節慈谿喜迎四方客,寧波電視臺知名主持人來發來啦!
    2020-06-04 18:06 |慈谿發布
  • 慈谿坎墩大學生農創園火了
    他的父親多年來向大型農業公司批發蔬菜。自他接班後,全新的育苗流水線培養出水果玉米、西甜瓜、西蘭花等10餘個緊俏品種,自動播種機、物理防蟲技術等高科技元素更是幫助農場入選首批「浙江省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  擊中消費痛點,撬動供給側「槓桿」  「街道全力支持大學生農創客,不是為了趕時髦搞噱頭,而是因勢利導。」
  • 農業生產躍上新臺階 現代農業擘畫新藍圖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農業實現了由單一以種植業為主的傳統農業向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的現代農業轉變,農業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農業發展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農村土地流轉有力地推動了農業規模化發展,充分發揮適度規模經營在規模、資金、技術、信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引領和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 慈谿毛絨產業已基本形成集群態勢
    但在浙江省慈谿市,毛絨產業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初步形成產業集聚態勢,成為慈谿的優勢產業,讓人重新認識到了它的發展前景與潛力。    「慈谿毛絨行業從上世紀80年代初起步。
  • 現代農業這樣在各地蓬勃發展
    核心提示傳統農業粗放的生產方式被現代農業高效、低耗的生產方式所取代,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初步建立,綠色農業、循環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農業蓬勃發展,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產業支撐。河北柏鄉縣龍華鄉後渤海農業公園內樹林中養殖的鴨子。
  • 張正斌:創建生物技術型現代農業
    目前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環境安全、經濟安全等問題,生物技術有望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國內外提出了各種農業發展模式,如石油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都市農業、設施農業、精準農業和現代農業等等,但都沒有將生物技術和現代農業進行統籌考慮,也沒有形成真正的現代農業模式。
  • 寧波材料所所屬慈谿醫工所開園
    寧波材料所所屬慈谿醫工所開園 2019-09-20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活動中,寧波材料所與慈谿市政府籤署《關於共建慈谿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長期戰略協議書》,推動雙方深化合作。  學術委員會一屆一次會議聽取了各團隊在腫瘤精準診治材料與技術、PNA分子探針、基因檢測、眼科醫學影像和康復機器人等方向的情況匯報。
  • 淺談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原標題:淺談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現代農業是一個動態和歷史的概念,它不是一個抽象的東西,而是一個具體的事物,它是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