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9月28日訊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必須破解的一個重大課題。慈谿歷來重視現代農業發展,從產業結構調整到適度規模經營、組織化程度提高、效益農業、出口創匯以及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等,都走在全國前列,創造出很多「慈谿經驗」,在全國創造了土地流轉的「慈谿探索」、家庭農場的「慈谿範本」、現代農業發展的「慈谿模式」等,相繼被評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蔬菜產業發展重點縣市、國家級出口蔬菜質量安全示範區,現代農業發展綜合水平居全國第一方陣。面對現代農業發展大市場、大流通等新的形勢,現代農業發展需要搭建一個廣大農業經營主體之間聯合和合作的平臺,進一步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增強抱團競爭能力。
慈谿農業正在等待一場聚變反應。「農合聯」應聲而落。
2014年,慈谿列入全省構建「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7個試點縣(市)區,探索將各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組織聯合起來,建立具有生產、供銷、信用服務功能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
「農合聯」是黨委、政府領導下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介於政府與市場主體之間的社會服務綜合體,實行「農有、農治、農享」。組建「農合聯」可以將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農業服務組織、涉農企事業單位等聯合起來,實現抱團發展,增強話語權。結合涉農政府部門職能轉變,著力把「農合聯」培育成為涉農政府部門社會化服務職能轉移的承接主體,使「農合聯」成為「三農」公共資源配置和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渠道。
推進農業現代化,改革是關鍵。慈谿的「三位一體」改革,有利於推進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聯合和合作,有利於促進農民在更廣範圍的區域共同體和更高層次的產業共同體框架內共建共享現代農業,有利於優化「三農」治理結構,促進公共資源配置間接化、公共服務供給中介化,使政府主導、市場決定、社會協同作用相得益彰。「農合聯」的呱呱落地,讓慈谿農業再次煥發勃勃生機。
組織體系【聯合合作資源整合注重實效】
2014年12月,慈谿市供銷社門口掛起了一塊簇新的牌子:慈谿市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至此,慈谿探索創新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改革邁出重要一步。寧波市首個縣(市)級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在慈谿宣告成立,這意味著慈谿10餘萬農民有了「娘家」。
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是「農合聯」的核心和基礎,慈谿深入實施家庭農場提升、合作社提質工程,探索實施星級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全市已有家庭農場117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24家、聯合社5家,為構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實現慈谿農業發展「第二次飛躍」打下堅實基礎。
市、鎮兩級「農合聯」是各類農業服務力量聚合、服務功能生成和運作的重要平臺。慈谿在去年底前成功組建了市「農合聯」和16家鎮級「農合聯」,市「農合聯」實行「議行分立」,理事會聘任執委會,制定「農合聯」執委會(市供銷社)「三定」方案,設立「一室五部一公司」(辦公室、財務審計部、產銷經營合作部、信用保險合作部、生產技術服務部、合作經濟發展部和資產經營公司),所有供銷社編內人員作為「農合聯」執委會的工作人員,並加快涉農政府部門社會化服務職能向「農合聯」轉移。鎮級「農合聯」實行「議行合一」,依託鎮級農業公共服務中心(站)組建。目前全市兩級「農合聯」有會員1000餘名,率先於全省形成了上下聯動的組織體系。
以健全運行機制為核心,建立理事會、監事會側重決策、監督,執行委員會側重幹事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由供銷社投資7706萬元組建四海資產經營公司,資產經營公司運營的年度利潤提取法定公益金後,按一定比例計提農民合作基金。成立農民合作基金,首期農民合作基金規模為600萬元,在市「農合聯」財務帳戶中設立「農民合作基金專戶」,主要用於支持為農服務。
生產合作【抱團成鏈優勢互補提升品質】
從慈谿市中心驅車二十幾分鐘,在一片莊稼地裡,綠色環保外牆的慈谿市長河鎮農事服務中心躍然眼前。8月3日,這裡熱鬧喜慶,農事服務中心正式成立,也成為了慈谿市成立的第一家鎮級農事服務中心。走進裡面,偌大的中廳,左手邊是辦公區域,包括農殘監測室、會議室、辦公室等;右手邊則是虛位以待的冷藏庫。據相關負責人介紹,10月20日以後,隨著新一季農產品上市,這裡將成為「綠色的海洋」。
長河鎮農事服務中心整合了鎮域內的農業相關公益性、社會化服務職能,為本鎮「農合聯」會員以及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提供收購交易、冷藏服務、農產品安全快速檢測、植保服務、資金互助、農資供應、信息服務、農技服務等八大為農服務項目。
慈谿市農辦負責人說,「農合聯」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動各類農業市場經營主體和農業服務組織加強聯合與合作,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從而加快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在生產合作上,慈谿市圍繞主導產業積極探索全產業鏈合作,健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合作機制,促進市場主體之間的聯合和合作,提高了農業組織化程度。積極推進土地股份合作,創新承包地作價入股、內股外租等形式和「包底+利潤」的二次分紅機制,目前全市土地流轉面積佔家庭承包面積的68%。探索建立農業公共信息服務機制,組建了市農業生產技術服務中心、農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基層農事服務中心,在市場信息、農技專家和農業市場經營主體之間搭建橋梁。提升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農業檢測戰略聯盟體系和「五統一型」糧食農機合作社等平臺,為農服務由政府主導加快向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轉變。
如今,圍繞優勢主導產品,積極打造產業品牌,慈谿楊梅、絲瓜絡獲得國家原產地保護,慈谿楊梅、葡萄獲得證明商標和地理標誌。在省農業廳、商務廳、科技廳等5部門公布的首批全省示範性農業全產業鏈22個名單中,慈谿市蔬菜產業全產業鏈名列其中——這些都已是看得見的成效。
供銷合作【網際網路+線上騰飛線下通達】
9月21日凌晨4點,慈農果蔬專業合作社內就一片忙碌,「小青菜、白花菜、小白菜、辣椒、青瓜、小蔥……」合作社理事長王建青一邊清點一邊仔細記錄著配送的果蔬品種,「小青菜不夠,這幾天直銷店的銷路不錯,再加200斤。」合作社5個農戶忙碌了1個半鐘頭,將2000斤果蔬裝上了聯合社的直銷配送車,30分鐘之內,聯合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的專職工作人員就將對配送的果蔬進行農藥速檢,1小時以內,這些新鮮採摘的果蔬將擺上聯合社社區果蔬直銷門店——華裕店、天鑫店的果蔬專櫃。同時,中午11點之前,慈農果蔬專業合作社一周以來的財務資料將送到聯合社會計代理站。
「有了聯合社,我們合作社也有『娘家』了。」王建青笑著說,「現在不但合作社的財務有了專業代理,果蔬銷售量也漲了一大截咧。」這樣的配送已經持續了8個月,而這一切的出現都是周巷鎮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帶來的喜人變化。
而周巷只是全市的一個典型縮影。
在供銷合作上,慈谿順應「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引導農戶、合作社進駐淘寶網等電商平臺,建立了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和易購吧電商銷售平臺,去年網上銷售額超過8000萬元。引導企業與電商物流巨頭實行戰略合作,海通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與全球物流巨頭普洛斯(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時,組織「農合聯」會員參與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等,全市現有20多家合作社與華潤萬家、家樂福、大潤發等超市和社區直接對接,農超對接基地面積近11萬畝,訂單農業面積達到30萬畝,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市內外農戶30萬戶。組建農產品經紀人協會,鼓勵和引導會員開拓市場,組織相關鎮「農合聯」、專業合作社赴寧波、杭州等地果品市場開展慈谿農產品推介活動,積極拓展外地市場,推銷農產品達7.5億元。
在慈谿市橫河鎮,「農合聯」積極發揮引導作用,農民們紛紛站上「網際網路+」的風口,實現了一次次華麗的騰飛。
創新試水楊梅網上眾籌項目。今年全國首例楊梅網上眾籌項目——「『梅』準愛上你」。該項目推介會在杭州召開,項目落地在橫河鎮梅園村的「紫遇」農場,通過藉助網絡從產地直接到餐桌模式,最大限度去除中間環節,可在4~12個小時內實現從「枝頭到舌頭」,從而拓展了基層梅農的利潤空間。「紫遇」農場負責人孫志南今年與挑十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後,楊梅眾籌項目網銷緊俏,輕輕鬆鬆賣了2公斤裝的1000筐,2噸楊梅銷售額達10萬元(不包括物流費用)。扣除僱工採摘、包裝及合作所需的費用,所得利潤比去年銷售給水果批發商一公斤能多賺5元,並且試水成功,拓展了銷路。此外,今年更有楊梅大戶茅春苗從網上接到香港客戶的訂單1239筐計2.5噸,通過順豐包機出境銷往香港,早晨5點到達寧波機場,上午八九點飛抵香港,並在一兩個小時內配送到香港消費者手中。
信用合作【和美互助打通「興農」關鍵一環】
7月16日,颱風「燦鴻」剛過,慈谿市高背浦漁業專業合作社的4名會員獲得了每人20萬元的和美「互助貸」後由衷感謝:「這筆貸款真是及時雨,緩解了資金壓力,有政府撐腰支持,我們對抗災自救更有信心。」
根據省構建「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實施意見,今年6月,慈谿市出臺《關於開展農村資金互助會試點工作的意見》,啟動農村資金互助會組建工作。7月10日,慈谿市高背浦專業合作社等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聯合會審,成為全市首批農村資金互助會試點單位。7月16日,高背浦專業合作社的4名會員就得到了實惠。這也是慈谿市農村資金互助會成立以來發放的首筆和美「互助貸」。
「資金互助會的誕生是為了創新農村合作金融,緩解農業生產經營資金短缺矛盾,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能力,在資金互助會框架內對會員提供互助融通、優先貸款、優惠利率等服務。下一步,慈谿市將按照改革試點進程逐步推廣,努力形成具有慈谿特色的農村合作金融體系。」慈谿市「農合聯」執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在信用合作上,慈谿在堅持組織封閉、對象封閉、上限封頂的原則下和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的前提下,選擇有條件的農民合作社組建以民政登記為主要形式的農民資金互助會,每家募集資金50萬元,同時由農村商業銀行提供按1:8比例放大的配套信貸資金,為會員按基準利率予以優惠貸款。正如長河鎮綠色蔬菜專業合作社楊社長介紹的,「我們5個大戶籌集50萬放到銀行,這筆錢在平時可以去理財獲得收益,而一旦需要了就可以貸到400萬資金的量,這對於我們來說肯定是雪中送炭的好事。」
此外,慈谿還積極探索開展全國農村保險互助試點,目前已組建9家村級保險互助社和1家鎮級保險互助聯社,推動農業「弱產業」和金融「強資本」的有效對接。
省農辦點評:
慈谿市「農合聯」應聲落地至少具有三個標杆意義:一是從根本上解決家庭經營局限性與規模服務社會化的矛盾,使家庭承包責任制「分」的積極性得到更加充分的釋放,「統」的優越性得到真正有效的體現。二是在體制上促進部門職能轉變邁出實質性步伐,使涉農部門的職責分工更加精確明晰,有效建立「農合聯」直接聯繫政府與農民的通道。三是在制度上加快農村金融改革真正破題的進程,通過資金互助,實現農民金融服務便捷、信貸支持強化、致富激情提升。
有效構建「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是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的宏大事業,從頂層設計、付諸實施到結出理想的果實,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希望慈谿市在先行先試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儘早全面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