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興當選美國杜克大學首位外國校董
【南京日報報導】 (通訊員 羅靜 記者 談潔 實習生 施小宇)
在美國杜克大學近日剛剛結束的一年一度的校董選舉中,南京大學畢業生、27歲的中國留學生宗興當選,成為杜克大學歷史上第一位外國校董。
同時他也是第二位成為美國一流大學校董的中國學生。
現任校董會主席是美國副財長
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期刊最近一次全美大學綜合排名中,杜克大學名列第八。杜克大學與中國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它歷史上的第一位國際學生是來自中國的宋嘉樹——宋氏三姐妹的父親,而在1972年,一位杜克畢業生跨過太平洋,開啟了中美塵封的大門,他就是美國總統尼克森。
杜克大學校董會共有36人。現任主席是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羅伯特·斯蒂爾。校董會是美國大學的最高權力機構。所有學校重大決策包括校長任命均需通過校董會批准。校董會中有3個席位分配給本科生,兩個席位分配給研究生。
勝出得益於5分鐘精彩演講
據介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校董人選均需通過選舉產生。任何在校註冊的研究生均可報名。在第一輪筆試之後,留下約20人。每個人需要提交一份詳盡報告,談自己個人經歷及對於學校長遠發展的想法。篩選小組再選出5名學生進行面試。3名學生最終成為候選人,每人發表5分鐘演講並接受提問。最後由60名研究生會委員投票表決。
2003年畢業於南大物理系的宗興當年8月到杜克大學攻讀博士,2005年擔任杜克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提起這次競選,宗興在電子郵件中告訴南京日報記者,自己能夠勝出得益於他的5分鐘演講。
「我的演講以自己名字開頭,『興』是興旺發達意思,而美國馬路人行橫道標誌是『Xing』,所以我說剛來美國,發現滿大街都是我的名字,我想美國人對我真友好,後來發現是公路的標誌。發言一下子引得全場大笑,就先聲奪人了。隨後我說,我在杜克5年生活下來,發現研究生們一直在為3件事掙扎:掙扎在難度很高的課程中取得A,掙扎著如何獲得籃球賽入場券,掙扎著找到停車位。大家在笑聲中,產生了共鳴。接著我提出3個主張:開放的校園,開放的資源,開放的思想。最後我提出希望:我希望成為你們的校董,我希望存儲你們的有用信息,我希望和你們保持及時通訊,我希望我的國際化視野幫助杜克更好地提升全球知名度。」
長遠目標是「一定回國」
宗興是第二個成為美國一流大學校董的中國學生。2006年,中國留學生葉茂在康奈爾大學校董選舉中脫穎而出。
「我覺得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能夠很主動地走出實驗室、辦公室和美國人交流。『融入美國主流社會』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作為新時代的留學生,重要的是有一種積極的、不卑不亢的心態,學習精華,最大程度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現在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報效祖國——不論是進科研院所,還是進國家機關,還是自己創業。從長遠來說,我的目標一定是回國。」宗興說。
(責任編輯: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