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人民教師,七名學生,是她給了大山孩子一個新的希望

2020-12-05 吾童舍教育

冬天的東北大地,一片蕭索,一場小雪過後,操場上立馬就感覺被洗淨了一樣,在午後的陽光裡,梁老師一如既往的鎖好教師們,踩著自己的小單車,沿著這條路,去每個同學家裡家訪,她叫梁淑華,今年54歲,一名人民教師,七名學生,是她給了大山孩子一個新的希望。

梁老師在二道甸子鎮荒溝廟村教學點默默堅守了三四年,梁淑華自從高中畢業後,就一直留在這個教學點,延續至今,始終只有她一個人,山裡的道路很崎嶇,梁老師從家到學校有四公裡的路程,梁老師每天都需要騎行四十分鐘才能到學校,梁老師說:這個學校最多的時候有30多個學生,不過那已經是七年前的事了,因為種種原因,學校裡的學生越來越少,現在只剩下了七名,兩個學前班,五個一年級。梁老師笑著說:只要還有一個學生,我就會堅持下去。

梁老師一個人幾乎包攬了學校所有的課程,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等等,同時還要兼顧學生的安全、校園的管理、村裡的溝通等一系列問題,「只要是我知道的,只要是小學課程中有的,我都教」,梁老師幾乎用腳丈量了這條她走了三十年春夏秋冬的路,五年時間,教學地點四次搬遷,最難的時候,需要靠著火牆取暖,孩子們背詩必須得蹦蹦跳跳的,才不會冷著。

自從丈夫在2001年一場意外逝世後,梁老師一直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始終沒有再婚,婆婆現在已經有81歲高齡了,有記者問坐在門口的婆婆在幹嘛?婆婆笑著說:我在等我兒媳婦回來呀,她說會回來給我梳頭的。在梁老師的認知裡,堅守就是她唯一的信念,學校裡的孩子都是來自大山裡的和周邊村落的,山路崎嶇又難走,所以梁老師會幫孩子們拿著書包和飯盒,遇到融雪和下大雨,很難走的路都是梁老師把孩子們一個個背過去的。家長們都表示,只要有梁老師在,他們就非常放心,對於村裡的留守兒童,梁老師還會將他們帶回家,給他們做飯、洗頭、洗衣服、剪指甲和輔導功課。

梁老師從小的夢想就是能當一名老師,當一名不會走的老師,2015年的時候,學校大修改,靠電取暖,環境也是徹底的改善了,經過梁老師這麼多年的精心鑽研,梁老師學生們的成績總是居於全鎮之首,這也讓梁老師特別的驕傲,梁老師說:我希望孩子們可以踏著我的肩膀,走出這片大山。

相關焦點

  • 福建援寧女教師楊明:「超長待機」播撒希望火種
    福建省莆田海峽職業中專學校的女教師楊明,用「超長待機」的援寧支教,為寧夏西海固山區的孩子點亮走出大山、走出貧困的希望之路。2014年,楊明懷揣「做件讓自己一輩子難忘事情」的憧憬和對祖國大西北的嚮往,報名成為第16批福建赴寧夏支教教師。
  • 原來是她!鄉村教師方平爾
    今天我們就特別邀請到了一位紮根山區「支教」近40年的鄉村教師,也是《最後一課》中,範偉飾演的鄉村支教老師的原型,方平爾老師來到我們演播室,和我們聊一聊鄉村教師的故事。1985年8月,方平爾離開任教兩年的富陽高橋鄉中心小學,隻身來到淳安大山裡。那時的方老師是學校的年輕幹部培養對象,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年輕的方平爾卻偏偏選擇了陪伴在大山孩子們的身邊。
  • 在遙遠的大山深處,有一所海軍希望小學
    在遙遠的大山深處,有一所海軍希望小學 跨越山海,情誼相連 在青海省大通縣的大山深處 矗立著一所海軍希望小學 青海省大通縣下鮑學校
  • 一堂作文課揭開學生內心秘密 她花盡心思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雷鳴老師和學生們在一起□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俊華 通訊員 劉超學生的父母一線抗疫,她網上擔起媽媽的責任;一堂作文課,班上一名男生整節課都沒有動筆,她意識到學生心裡肯定有個待解的結……宜昌市實驗小學教師雷鳴,總是習慣將心思多放在班上那些特殊的學生身上。
  • 她為183名學生製作專屬書籤!還曾跨年夜在高架飛馳!
    從學生時代起,她就想做一名輔導員;正式工作後,她更想做好一名輔導員。如何七年如一日地堅持?她說:「工作的源動力,是我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心中有愛,愛在華政!」「學生時代,我非常幸運地遇到了很優秀的輔導員,他們的言傳身教和以身作則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想要接過這根接力棒,像他們一樣用愛散發光芒。」時光飛逝,她從一名畢業生變成了一名普通教師。「在角色的轉變中,我慢慢學會用敬業和奉獻收穫汗水與快樂,用真誠和付出收穫學生的喜愛和認可,用智慧和汗水描繪青春的美麗詩篇。」
  • 感動中國十大教師人物故事
    頒獎辭:如果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裡,他讓我們淚流滿面。從繁華的城市,他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於他的責任。也許一個人的力量還不能讓孩子眼睛鋪滿陽光,愛,被期待著。徐本禹點亮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 人民老師連續10年入選《感動中國》,細數這些動人事跡,致敬感恩
    海峽再深,擋不住人民追求福祉的路。,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2016年感動中國頒獎詞: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 唯愛與信任不可負 天七教師傾情陪伴學生「不打折」
    中國網4月20日訊(王宋玲)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春節的「步伐」,人們被迫「宅」在家裡,學校延期開學,為響應「停課不停學」號召,人民教師紛紛當起了「主播」。「昔日的書聲琅琅餘音繞梁,三尺講臺諄諄教誨,正以另一種方式上演。」
  • 昌都市芒康縣小學教師曲海超獲馬雲鄉村教師獎
    今年獲獎的100位鄉村教師共來自全國24個省份,平均年齡39歲,最小的只有23歲,昌都市芒康縣朱巴龍鄉第二小學教師曲海超獲獎。從獎項發起至今,馬雲鄉村教師獎累計直接資助鄉村教師人數已經達到500位,他們像一顆顆希望的種子,播撒在中國鄉村,點亮著一批又一批的鄉村孩子。
  • 馬鞍山各界慶祝第三十一個教師節
    親愛的孩子,我想對你說   50後教師:張啟保   市第四中學初三教師,在三尺講臺堅守了近四十載   從1975年踏上三尺講臺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年近六十的市第四中學張啟保老師已不記得自己送走了多少批學生了
  • 通訊:一名坦尚尼亞教師的中文情緣
    新華社三蘭港1月4日電通訊:一名坦尚尼亞教師的中文情緣新華社記者高竹 李斯博「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座無虛席的教室裡,略顯羞澀的坦尚尼亞姑娘伊馬妮·哈吉站在講臺上,用熟練的中文唱著她最喜歡的歌曲,贏得臺下學生們的陣陣掌聲。
  • 上海援青教師趙興洲:願把音樂帶來的快樂分享給學生
    在將要退休之際,選擇從平均海拔2.19米的上海,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教書,趙興洲有兩方面考慮:一是想去採風,追尋「西部歌王」王洛賓的足跡,尋找創作靈感;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生物老師,他希望通過此行圓一個心心念念的夢——當一名音樂老師。 一年援青時間飛快過去,趙興洲預期計劃基本實現。
  • 重慶全善學校英語教師李翠鳳:包容與接納 讓每一個學生綻開笑臉
    這句話用在重慶市全善學校英語教師、重慶市優秀班主任李翠鳳身上恰到好處。因為,她在接受採訪時說,作為一名老師,要時時刻刻擁有一顆包容心,接納學生的短處,才能讓學生綻開笑臉。包容與接納是一個人的涵養,是人生的真諦。你能夠包容別人,別人才能接納你。這也是生活的辯證法和哲理。長著一張娃娃臉的李翠鳳,已從教10年,當了8年半的班主任。
  • 人民教師夫婦為血癌兒子發起輕鬆籌:還有希望,我們不甘放棄!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本應站在三尺講臺,教書育人,傳授知識。但可能是為了報復我多年來一直把精力放在學生身上而忽略了我的孩子,所以,厄運就這樣降臨在了我可憐的兒子身上……」小兒子不幸罹患白血病,無奈走上抗白路孫茜(化名)和丈夫都是是湖南永州工貿學校的普通教師,2006年,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兒。
  • 【致敬鄉村教師】鄉村教師郭雲濤: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高奇發)郭雲濤是一位生長在秦嶺大山深處的農家子弟,畢業後他選擇回到家鄉的母校灞塬初中任教。十八年來,他精心培育,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畢業生。
  • 全校唯一的鄉村英語教師,希望能有外教給「留守兒童」上堂課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31歲的曹瑞是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中心學校唯一一名英語老師。全校3至6年級,大約80個孩子的英語課都要她來上,加上兼代計算機課,每周至少要上16節課,如果算上自習課,一周代課量還要更多。「基本上,每天上午後兩節課一直到放學,都有課。」
  • 「你好,志願者」郝禹:願我的青春之火,能點亮山裡娃娃希望!
    郝禹近照在這種意識的召喚下,她於2016年考入復旦大學後,便積極投身各類公益活動,並在暑假裡參加支教。這段經歷,一方面讓她明白支教地師資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則是認識到許多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並未意識到教育對脫貧的重要性,因此缺乏學習動力。
  • 洛陽「最美教師」周青娥:「我是一群孩子的媽」
    在自己眼中,她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化學教師;在學生眼中,她是最美最善良的老師;在同事眼中,她是個從不向困難低頭的女人;在腦癱的兒子眼中,她是全世界最好的媽媽。作為我市2016年「最美教師」之一,洛陽市八中教師周青娥的人生經歷,令人動容、落淚。
  • 做好昂揚奮進的學生引路人 劉延東教師節前親切看望師生
    當得知這些農村校長將在北京參加為期近一個月的培訓後,劉延東欣慰地說:「這是難得的機會!希望大家珍惜機會,做一顆傳播知識的種子,回到家鄉傳播知識,做『四有』好老師,做好青少年的四個引路人,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小康社會建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向你們也請你們代為轉達對學校教師的節日問候!」「當教師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同時教書育人的責任很大,要依靠教師的不斷學習。
  • 湖北省羅田縣鄉村教師李蔓莉教過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多門...
    李蔓莉帶著金某回到學校,幫她墊付了學費,帶著孩子一起吃住,一直到小學畢業。進入初中後,李蔓莉又多方奔走,為她爭取援助,在各方幫助下,金某考上縣一中。金某的遭遇只是大山裡的一個縮影。為了不讓孩子們失學,教師們常常自掏腰包給學生墊付學費。學生的家境苦,教師們也是「泥菩薩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