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男子北大博士肄業,待業17年成五保戶,他經歷了什麼?

2020-11-29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1992年,常德張某考上北京大學研究生並繼續讀博。他在讀博的最後一學期稱自己患病,從北大肄業。之後短暫工作了一段時間。2001年回到老家常德後一直待業到現在。

&nbsp&nbsp&nbsp&nbsp10年前的2008年《法制周報》有這樣一篇報導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一名北京大學博士肄業生,在家待業7年,至今未找到工作。高校就業指導專家指出,高學歷者應及時轉變就業觀念,儘早融入社會成功就業。

&nbsp&nbsp&nbsp&nbsp一間小屋、一張木板床、一張桌子、一臺電風扇,這就是42歲的張夢(化名)的全部家當。張夢是一名北京大學博士肄業生,在家鄉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已待業7年,至今未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而他的許多同學留在全國各地大型醫院工作,成為了骨幹,不少人海外留學,事業有成。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視頻截圖)

&nbsp&nbsp&nbsp&nbsp自稱未找到「伯樂」的張夢,如今窮困潦倒,其生活僅靠開小糧油店的姐姐張麗(化名)資助,而一直對張寄予厚望的88歲老父親,還在老家等待著兒子出人頭地的好消息。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視頻截圖)

&nbsp&nbsp&nbsp&nbsp崩潰邊緣的姐姐

&nbsp&nbsp&nbsp&nbsp2008年4月27日下午5時許,湖南常德鼎城區朝陽路農貿市場。

&nbsp&nbsp&nbsp&nbsp張麗懶洋洋地趴在自家的菸酒玻璃柜上,雙眼呆滯地凝視著門前空蕩蕩的小街。她那雙手像七八十歲老婦人的手,又幹又癟,而她今年才45歲。

&nbsp&nbsp&nbsp&nbsp由於弟弟張夢沒有工作,無生活來源,張麗只能為弟弟租一間小屋,自己負擔房租和所有開支。

&nbsp&nbsp&nbsp&nbsp七年來,為了養活未能博士畢業的弟弟和上大學的兒子,她天天背著20多公斤重的米、爬數十趟樓給客戶送米,而自己丈夫在工地上做一小時才掙7元錢的苦力活。

&nbsp&nbsp&nbsp&nbsp「我活得好累,不僅是經濟上,還有精神上……」當記者談起其弟弟張夢,姐姐張麗反覆地強調著「不知道怎麼搞,頭都是亂的。」

&nbsp&nbsp&nbsp&nbsp在兒子剛上大學時,眼睛被人打傷,為了給兒子治病,花掉了數萬元,至今還欠了兩萬元的債。

&nbsp&nbsp&nbsp&nbsp每年兒子一萬多元的學費和生活費,讓張麗頭痛不已。「幸虧孩子懂事,比較節省。」如今這是讓她唯一值得欣慰的事了。

&nbsp&nbsp&nbsp&nbsp「讀這麼多書,還找不到工作。」張麗一聲嘆息道,眼神中流露出一絲無奈。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視頻截圖)

&nbsp&nbsp&nbsp&nbsp至今高不成低不就

&nbsp&nbsp&nbsp&nbsp在常德市橋南朝陽路某集市後的出租屋裡,記者見到了張夢。

&nbsp&nbsp&nbsp&nbsp對於記者的拜訪,張夢有些不耐煩。因為張一直深居簡出,不喜歡與外界聯繫,而最近一批批記者的造訪,讓其備感「騷擾」。

&nbsp&nbsp&nbsp&nbsp張夢的白皙皮膚與其姐姐張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nbsp&nbsp&nbsp&nbsp對於自己的事情,張夢不願過多談及,可一旦談起北京大學,「我們北大……」他的話就多了起來,言語間流露出無比的自豪。

&nbsp&nbsp&nbsp&nbsp「你為什麼博士沒畢業呢?」記者問道。

&nbsp&nbsp&nbsp&nbsp「這個有很多原因……」張不願過多的解釋,開始沉默起來,「你的文化程度很高,為什麼7年都找不到工作?」記者繼續追問。「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那些工作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張夢回答。

&nbsp&nbsp&nbsp&nbsp在張夢的事情被婁底某媒體報導後,曾經有一家藥房登門邀請他去上班,但被他婉言謝絕了。

&nbsp&nbsp&nbsp&nbsp「我是沒有遇到伯樂,愛因斯坦就是比較幸運的。」在談話中,張夢多次將自己與愛因斯坦進行比較,最後他得出的結論是「沒有遇到伯樂」。

&nbsp&nbsp&nbsp&nbsp記者將張麗目前的困境以及年邁父親的期望告知張夢,希望他理解眾人的苦衷,「我只要把書讀好,一定會找到好工作的。」張說,如果民辦大學招聘數學教師,他會考慮的,但苦於一直無人上門「求才」。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視頻截圖)

&nbsp&nbsp&nbsp&nbsp從農村娃到博士生

&nbsp&nbsp&nbsp&nbsp「他是靠自己努力走出去的,他一直是我們家的驕傲。」張麗介紹,張家共有6兄妹,張夢是老六。

&nbsp&nbsp&nbsp&nbsp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由於家境困難,大點的孩子沒讀多少書,全家人將希望寄托在了張夢身上。

&nbsp&nbsp&nbsp&nbsp在家中,張夢一直都受到哥哥姐姐們的寵愛,所有的讀書費用都是哥哥姐姐們湊的。

&nbsp&nbsp&nbsp&nbsp而張夢也很爭氣,經常得第一,學校常敲鑼打鼓送其回家。從小學到高中,張夢一直順風順水,可在高考的時候,沒發揮好,與所報考的學校相差了幾分。

&nbsp&nbsp&nbsp&nbsp「農村沒什麼出路,你還是繼續讀書吧!」當時,張父語重心長地對高考失利的張夢說。經過一年的復讀,張夢考取了湖南醫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天津一所醫院,成為了一名血液科醫生。

&nbsp&nbsp&nbsp&nbsp在工作期間,張夢一邊上班,一邊自學。3年後,他考上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畢業後,他又決定繼續攻讀博士。

&nbsp&nbsp&nbsp&nbsp當時,張夢讀博,對於張家而言,憂慮大過歡喜。因經濟困難,父母已經無能力供其讀書,而張的兄弟姐妹家境都不好,還要供孩子上大學。他們希望張夢能早點畢業,找份工作補貼家用,而非繼續深造。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視頻截圖)

&nbsp&nbsp&nbsp&nbsp張夢的命運拐點

&nbsp&nbsp&nbsp&nbsp如果張夢能完成學業,畢業後定能有一番作為,當時眾人心中都懷著這樣的憧憬。但天有不測風雲,不幸降臨到了張夢的頭上。

&nbsp&nbsp&nbsp&nbsp在讀博的最後一個學期,張夢突然生病了。當時,傳出張夢「消化道方面出現嚴重問題,無法堅持,還有非常厭倦醫學」等原因;但有另外一種傳言:當時張考取了英國某皇家醫學院,但是要交20萬元的保證金。對於家庭窮困的張夢來說,20萬元無疑是個天文數字,見機會失之交臂,無奈的張急出了心病。

&nbsp&nbsp&nbsp&nbsp「他說總是失眠,有病,但具體不知道是什麼病。」張麗回憶。事後,有知情人透露,張夢由於壓力過大,患上了抑鬱症。

&nbsp&nbsp&nbsp&nbsp當時,張夢在美國留學的同學給其寄來了2000元錢,北京的數名同學也寄來了數千元錢。此事一度成為張夢的談資,證明自己「在北方有個自己的圈子」。但之後,再也沒有同學來常德探望他。

&nbsp&nbsp&nbsp&nbsp2001年,回到常德的張夢,性格大變,以前還喜歡與朋友們攀談的他,卻變得異常沉默。天天將自己關在出租屋內,埋頭讀書,偶爾外出上網,發電子郵件給「北方知識界」的朋友。

&nbsp&nbsp&nbsp&nbsp即使這樣,當時張夢還是一心想找份理想的工作。當年,在參加長沙某大型醫院副院長組織的招聘會中,張頗受好評。

&nbsp&nbsp&nbsp&nbsp不料在院長親自參加的面試會上,遭受冷落。為此,他懊惱了好一陣子。

&nbsp&nbsp&nbsp&nbsp不久,張夢又將簡歷投向了廣東某醫院,並很快得到了要求面試的回信。懷揣著從姐姐張麗手中借來的1000多元路費,自信滿滿的張夢南下開始尋夢,但最終卻失望而歸。

&nbsp&nbsp&nbsp&nbsp「前面兩次找工作碰壁,對他打擊很大。」張麗表示,從小學習比較順利的弟弟,遇到了人生中兩次重大挫折後,心灰意冷,變得更加自閉了。

&nbsp&nbsp&nbsp&nbsp自此,張夢開始放棄找工作,專心讀書。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希望中的等待

&nbsp&nbsp&nbsp&nbsp張夢居住的出租屋與自己老家不過數十公裡,但七年中,他只在家中待了一年。

&nbsp&nbsp&nbsp&nbsp張夢不喜歡住在鄉下,他對記者說「農村沒有機會,只能住在城市,這裡有我將來的希望。」

&nbsp&nbsp&nbsp&nbsp已是年近90高齡的張父,雙耳失聰,仍然住在那間經歷了40多年風雨的土房,面臨隨時可能倒塌的危險。

&nbsp&nbsp&nbsp&nbsp「如果請心理學專家給你弟弟治療怎麼樣?」記者表示,願意聯繫有關專家對張夢進行免費治療,但被張麗婉言謝絕了。「他不會跟你去的,不會承認自己有病。」她無奈地說。

&nbsp&nbsp&nbsp&nbsp前些年,張麗還能將20多公斤重的大米送上7樓,如今卻倍感吃力。「將來你老了,你弟弟怎麼辦?」由於張麗沒有「社保」、「醫保」,當記者如此追問時,她一下沉默了,轉過身去凝視夕陽下的炫麗天空,眼眶卻紅了。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視頻截圖)

&nbsp&nbsp&nbsp&nbsp「只希望他早點明白我們的心意,找個工作。」沉默片刻後,張麗終於吃力地說出了這句話。

&nbsp&nbsp&nbsp&nbsp高校就業指導專家馮教授指出,隨著高校不斷擴招,每年碩士生、博士生畢業人數大幅增加,部分領域已超過用人市場的需求量,高學歷者找不到工作很正常,再加上如今的用人單位招人更趨務實,更注重實際動手能力,那些只懂理論的高學歷人員自然難以受到用工單位青睞。

&nbsp&nbsp&nbsp&nbsp馮教授稱,高學歷者應及時轉變就業觀念,儘早融入社會成功就業。

&nbsp&nbsp&nbsp&nbsp湖南省愛心心理諮詢中心張姓諮詢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由於張夢從小一直處於順境,沒有遭遇挫折,後來在讀博中遇到了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內心受到沉重打擊,最終導致患上抑鬱症。

&nbsp&nbsp&nbsp&nbsp張老師還說,作為高學歷的人才,卻7年都未找到工作,是因為長期心理壓力的積累。

&nbsp&nbsp&nbsp&nbsp像張夢這樣的一些高學歷者,對自己往往有著比一般人更高更完善的標準,同時他們又處於一種競爭激烈的環境之中。

&nbsp&nbsp&nbsp&nbsp當他們一旦遇到某種挫折,就意味著對自己那種「高標準、嚴要求」目標的否定,而此時所處的高位,又使他們難以找到可以傾訴和求援的知心朋友,負面情緒難以排解,更容易發生心理危機。

&nbsp&nbsp&nbsp&nbsp防患於未然最重要,要善於釋放、轉移壓力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肄業博士,20年來,為什麼一直「待業」在家
    我們非常清楚,北大在各省市的招生名額並不多,競爭異常激烈,考生想要搭上北大這班車,真是太難了。當然,高考沒有機會上北大,日後還可以通過努力,考取北大的研究生或者博士,如果能夠考上同樣也是了不起。他是家中老么,一家人的希望張某出生於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的農村,兄妹6人中他是老么。他上學讀書後,學習成績一直不錯,挺有上進心,但性格內向,不愛說話。
  •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如果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不知會羨煞多少考生和家長,更不用說考上北大了,如果能考上北大博士生,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業追求。
  • 肄業北大博士待業7年續:據稱患深度抑鬱症(圖)
    那似乎能證明他的身份。  記者了解到的關於張建的資料就是——他是一個北京大學博士肄業生,卻在家鄉常德市鼎城區待業7年,還未找到工作。  他不想與周圍鄰居交流  不是張建的姐姐張文華帶著記者,左穿右鑽過巷子,記者根本無法找到張建。  常德市橋南朝陽路某集市後,偌大一個院子裡沒有一個人認識張建。
  • 他從211逆襲為北大博士,卻因抑鬱症肄業,失業近20年靠救濟生活
    但要指出的是博士也有一些人高學歷而低能力導致最終一事無成案例的存在,但這樣的例子很少很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曾就讀211高校,後來逆襲考上北大碩博的60後學霸,曾有著廣闊的未來,但在讀博期間因抑鬱症休學,至今沒有拿到博士學位證書,甚至淪為了一名拿低保過活的普通人讓人感到十分的惋惜,他就是張進生。
  • 寒門子弟考取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要靠低保生活?
    如果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不知會羨煞多少考生和家長,更不用說考上北大了,如果能考上北大博士生,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業追求。但是如果告訴你有一位北大的博士生,卻在家待業十幾年,只能靠低保生活,你一定無法相信。
  • 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在家啃老18年,是什麼毀掉了他的人生?
    年少得名,備受寵愛,人人誇讚張進生,湖南常德人,1966年出生,上面還有兩個姐姐。那時,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比較嚴重的,張進生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備受父母疼愛,雖然家境貧寒,但父母有什麼好的都先緊著他,在學習上,也不遺餘力地為他創造好的環境,兩個姐姐更是因此早早的輟學打工,全家供他一人讀書。
  • 寒門學子考上北大研究生,讀到博士選擇肄業,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
    但是理想和夢想的區別是什麼呢?因為理想具有實現的可能性,比夢想更容易實現。比如北大博士肄業生張進生,這麼一個高學歷的人才,命運卻讓人唏噓不已。▲追尋理想張進生出生於湖南常德的一個農村家庭,18歲的他成為了家鄉的第一個大學生,即使家境貧寒但是依然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在湖南醫科大學完成了五年的本科生涯。
  • 那個北大畢業的肄業博士,十多年未工作,如今怎麼樣了?
    有這樣一位北大學生,待業十多年,一直靠著低保維持生活。作為國內的頂尖高校,北京大學擁有一流的教學資源,是培養社會各界人才的搖籃。但是,其超高的錄取條件也成了很多人仰望的地方。能夠進入北京大學絕非易事,對於農村孩子來說,這更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如今失業18年靠低保度日
    「北大」、「醫學」、「博士」,從這三個關鍵詞中挑出任何一個似乎都能讓人依稀看到美好的未來——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是現在有這麼一個人,他有以上三個光環在身,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曾經月薪1000,低到被只是一個護士的女友嫌棄,別說走上人生巔峰了,官方系統都查不到這個大活人。
  • 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如今靠父母接濟!
    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甚囂塵上,寒門能走出一位大學生,已實屬不易,寒門大學生能考取北大博士,更是十分珍貴難得。本來,寒門貴子應該肩負起帶領家人脫貧,跳出貧困階層的任務,而今天介紹的這位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叫張進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依靠接濟生活,不僅沒有成為全家的光榮,反而成為沉重負擔。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省一個普通村莊,父母都是地道農民。從小,天資聰穎的張進生身上寄託著全家人,甚至是全鄉父老鄉親的希望。他也十分爭氣,高考時一舉考上湖南醫科大學,並且選擇當時最有前途的醫學專業。
  • 他是北大肄業博士生,18年前一氣之下退學,現在靠低保維持生活
    在當代社會,就有一位北大的肄業博士,固執己見,最終淪為低保戶。18歲時,張進生不負家人期望,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醫科大學,並在這裡進行了五年的專業知識學習。在大學期間,張進生依然勤奮刻苦的學習,在他看來只要肯讀書,將來就能擺脫貧窮的處境。張進生在校期間,專業成績位於班級前茅,在畢業時就被分配到天津一家醫院工作,就此成為了一名醫生。
  • 北大醫學博士啃老18年淪為低保戶:自卑,讓我痛失了精彩的人生
    然而,讓人難以想像的是,畢業於1995年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曾經的天之驕子、萬人矚目的北大博士,如今足足失業18年,只靠著國家低保生活,初聽上去有點讓人難以置信,但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張進生的個人經歷。
  • 他是北大高材生,留學英國皇家醫學院,卻與曾經大相逕庭
    農民子弟北大夢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的一個小村,家境貧寒的他,從小就立志於走出農村,去往更高處。他的父母十分支持他的學習,並儘自己的全力培養他。張進生自己也不負眾望,在18歲那一年,他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他是村裡唯一的大學生。在攻讀大學期間,他也十分刻苦,成績也十分優秀,並且多次獲得獎學金。5年的學習時光結束,張進生從湖南醫科大學畢業。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隨後在湖南醫科大學學習的五年裡,張進生仍然努力學習,並且成績優異。在畢業時,被學校分配到了天津的一家大醫院做醫生。 寒門出貴子,這樣的描述很適合這時候的張進生。從一個貧寒的家庭中考上大學,並且最終取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此時,張進生應該是意氣風發的,他走出了家鄉,並且即將擁有和很多家鄉人不一樣的生活經歷。
  • 他曾是北大高材生,受邀留學英國皇家醫學院,最後卻靠低保生活
    農民兒子考入北大 張進生出生於一個湖南的小鄉村,從家境貧寒,父母為了能夠讓他走出農村,用盡心力支持他上學。他也不負眾望,最終在18歲時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成為了村裡面第一個大學生。在學校期間,他仍然刻苦讀書,成績優異,多次獲得獎學金。五年之後,他成功從湖南醫科大學畢業。
  • 紅星深度丨北大肄業博士:從專攻白血病研究到寄居鄉野十幾年
    張進生說,爺爺給他取名「進生」,是希望他能「victory,從勝利走向勝利」,但張進生覺得,這個名字「多少有些科舉應試的封建思想」。張進生說著一口濃重湖南口音的普通話,但對湖南這個地方,他談不上不喜歡。他查過祖籍,祖上是江浙一帶人,家族的名豪早遍布天下,「生意做到了香港」。和鄉下姐姐張保華家這種雞鴨成群的村野生活相比,「我更嚮往蘇州那種江南水鄉。」
  • 12歲考入科大少年班,17歲哈佛博士,尹希4年成全球頂級大學教授
    作為我國的頂尖高校,中科大在對科學技術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在物理、數學方面感興趣的學生們來說,其在我國高校中的排名,甚至與北大、清華之間,都沒有什麼差距。而中科大的少年班,每年所招收的都是天才級別的少年學霸。
  • 北大畢業的肄業博士生,曾是全村人驕傲,如今卻在家啃老18年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父母一定是驕傲不已的。但卻有有這樣一類人,即便擁有高學歷,卻依然不願意去奮鬥,一心只想依靠父母。北大畢業的博士生張建就是其中的一員。張建出生在湖南省的常德鄉村,他們的家庭經濟條件較差。
  • 北大直博生第五年退學,只拿到肄業證書。這人是傻,還是另有追求
    近日,知乎上有位90後,今年9月,從北大退學。他不是本科退學,是讀北大計算機圖形直博,而且是直博第5年退學。而整個學制不過是5年。直博退學的後果有多嚴重?直博退學意味著5年白讀,連個碩士畢業證書也沒有,只有一個蓋章的肄業證書。帖子一出,大家驚呆了,這是什麼操作?一共5年的學制,4年堅持下來了,在最後一年退學,這人是傻還是怎麼回事?
  • 肄業是什麼意思? - 畢業研究生就業政策問答 --就業頻道--中國教育...
    1、什麼是畢業生?   畢業生,是指具有學籍的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及必修環節,成績合格,完成畢業論文並通過答辯,德體合格者,畢業生由培養單位頒發教育部統一印製的畢業證書。  2、什麼是結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