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寫作搭上性命,死後有人花10萬修墓,生命中最後一部著作被富豪潘石屹、馬雲拿來捧讀。我們可以平凡,卻可以不平庸,就像一束生長在高山之上的格桑花,雖不豔麗,卻真誠燦爛。今天給大家聊一聊《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
「我個人認為這個世界是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當然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但也是一個永遠偉大的世界,我作為這個世界裡的一名普通勞動者,將永遠把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世界當做我創作的一個神聖的上帝。」
這是路遙說過的一段話,這段話的目的就是告訴人們他為什麼要寫《平凡的世界》!
路遙出身農村,家庭非常貧困,七歲時就被父親過繼給了大伯,不過幸好大媽對他非常好,可以說路遙是大媽靠乞討養大的。
為什麼路遙的作品都是以農村為題材?因為在那個飢餓的年代,村裡人餓的皮包骨,卻願意把自己的救命糧分出一升半碗給路遙,所以,路遙對家鄉充滿了感情。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最後一個作品,這部著作可以說是路遙用生命完成的,當初他為了能跟筆下的角色感同身受,直接從城裡搬到了礦井,甚至做了很長時間的煤礦工人。
不久,路遙因為在礦井短時間吸入過多有毒氣體,患上了嚴重的肝硬化腹水,而且在寫《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路遙的病情已經從咳血變成了吐血。當時他每天要用手寫好幾千字,有時疼起來連筆都抓不穩。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路遙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3歲。
潘石屹是紀錄片《路遙》拍攝的最後一位嘉賓,面對鏡頭,潘石屹如此說道:
路遙《平凡的世界》我看了7遍,每次讀的時候都是我最困難的時候,他給我很多力量,尤其是愛的力量。我感覺路遙就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的知己;他永遠活著,並且活的很健康。
對於他來說《平凡的世界》帶給他的還有愛的力量。在路遙死後潘石屹還做過一件「瘋狂」的事情,他有天跑去延安,拉上延安大學的校長,說要去看看路遙的幕。結果到了墓地,他含淚沉默了:眼前只有簡陋和破敗。沒幾天,校長收到他的10萬匯款。
一個在北京做研究的朋友問我,《平凡的世界》都是在講窮人的事,為何馬雲、潘石屹等富豪都來捧讀呢?
馬雲曾經對家人說過這樣一句話:
你看路遙沒考上大學人家還考,我也得回去考大學。也許馬雲在路遙的小說世界裡,看到了自己的人生的影子,支持馬雲走下去的正是路遙筆下孫少平那股韌勁。
在路遙的作品中,馬雲找到了走出逆境的勇氣,潘石屹找到了力量,這就是他的作品明明是寫窮人,卻受到眾多富人追捧的原因。
中篇小說《人生》讓路遙一夜成名,通過《平凡的世界》,讓他斬獲了中國文學最高獎——茅盾獎。路遙臨終前,執意要見好友,賈平凹一面,並對好友說出最後的遺言:
「你看我現在這個樣子,你要引以為戒啊」,賈平凹聽完,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我們在《平凡的世界》裡認識了孫少平,在《人生》裡認識了高加林,他們都渺小的如我們普通人一樣。
1989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了作家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三部,跨越3個年頭,這部凝結著路遙6年辛勞汗水的一百餘萬字的長篇小說終於全部出齊。
從此,這本書深深地鐫入中國當代文學史和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儘管《平凡的世界》遭受了發表和出版的冷遇與曲折,但是30年來讀者閱讀熱情絲毫不減的事實,證明了現實主義文學經典的雋永魅力。
《平凡的世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強不息,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之中,在獻身集體事業的同時也充分實現個人價值。
正版書籍全三冊僅需79元,如果你也對這部平凡而偉大的巨作感興趣的到話,點擊下方就能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