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去世27周年:聽到《平凡的世界》獲茅獎,激動得想痛哭一場

2020-11-30 騰訊網

這個茅盾文學獎對他來說實在太重要了,這不簡單的是他的小說能不能獲獎的問題,關鍵在於他精心創作的小說《平凡的世界》能不能得到專家和學者的一致認可。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

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日子

文 | 航宇

時間可以追溯到 1991 年的年初。

這一年,對於每一位從事文學創作的中國實力派作家來說,是十分振奮人心的一年。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已經推遲了兩年的評選工作,在這一年的年初啟動了。

應該說,這是中國文學迎來的又一個奼紫嫣紅的春天,也是眾多作家共同關注的一個焦點和議題。每一位符合評選條件的中國作家,都希望自己的長篇小說在這次評選中能夠佔有一席之地。

當然,路遙也是中國文壇當之無愧的一位實力派作家,他創作了不少轟動全國的中篇小說,像《在困難的日子裡》《驚心動魄的一幕》和《人生》等優秀文學作品,並用六年時間創作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本書,也是影響了中國千千萬萬有志青年不懈奮鬥的一部教科書,因此他非常渴望自己創作的這部小說能夠得到評委專家和廣大讀者的一致認可,也極其希望能夠再次聽到文學界的同行為他發出一次真誠而熱烈的掌聲。

按照茅盾文學獎的評獎條例規定,他那全景式地展示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道路的百萬字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榮幸地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選送到中國作協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

茅盾文學獎初評工作開始後,這位剛強的陝北漢子,看似平靜如水,甚至表現出無所謂的樣子,而實際上他的內心卻如翻江倒海一般。那時候儘管他的《平凡的世界》是初評時保留下來的十七部長篇小說之一,可最終只能有五部小說獲獎。也就是說,在這十七部長篇小說中,將有十二部小說毫不客氣地被淘汰,可想而知競爭是多麼激烈。

在這段時間裡,路遙的心情非常複雜,他哪裡也不想去,什麼事也不想幹,懷著忐忑不安的焦慮心情,等待著北京能夠傳來他期盼的好消息。

的確,等待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情。

作家路遙就是在這樣的期盼和急切的等待中艱難地度過的,漸漸他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了。他的情緒變得起伏不定,有時候會非常糟糕,不怎麼願意跟人交流,看見任何人都覺得不順眼,一個人在院子裡默默地低著頭,一支接一支地抽菸,漫不經心地走來走去,也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在文人扎堆的陝西作協院子裡,他甚至給人留下一種「不合群」的高傲印象。即便到了中午,上班的人都回了家,他仍然一個人在院子裡心事重重地騰雲駕霧,實在有些累了,便一屁股坐在院子裡蠟梅樹下放著的一把破舊藤椅上,眯縫著眼睛,不知不覺就睡得鼾聲如雷。

作協院子裡好多人都了解路遙那種霸氣十足的男人脾氣,即便有人看見他如此隨意地歪躺在藤椅上,也沒多少人願意走到他跟前,或者主動跟他聊天,而是悄悄看上一眼,便從他身邊匆匆離開了。

唯有鄭文華的搗蛋兒子茗柳,沒有大人那麼多的想法和顧慮,他簡直就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不管路遙是多麼著名的一個作家,取得了多麼輝煌的成就,在孩子的眼裡,他就是一個普通人,所以在他跟前,孩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此時,他看見路遙在破藤椅上躺著酣睡的樣子,覺得特別好玩,便躡手躡腳地溜過去,悄悄站在他的背後,用小手偷偷抓一下他的耳朵,或在院子裡揀根樹枝,隨心所欲地挑逗似睡非睡的路遙。

敢在路遙跟前這麼吵吵嚷嚷,甚至敢在他跟前這樣「胡作非為」的還有張豔茜的女兒陶陶和其他同事家的孩子。只有這些天真的孩子們,才敢對他這麼大膽和放肆,想怎麼「欺負」就怎麼「欺負」,而他對這些孩子一點辦法也沒有。

其實,也不是路遙對這些孩子們沒辦法,他只要生起氣來,孩子們都害怕,可他不這樣,在孩子們的面前,他顯得和藹可親多了。有時孩子們看見他在院子裡一個人沉默,便紛紛圍在他的身邊,讓他哪裡也去不了,一個個把細嫩的小胳膊遞到他跟前讓他去咬,而且讓他咬了左胳膊還不行,還要讓他再咬右胳膊。此時此刻,他在沉悶中突然找到孩子般的樂趣,心情就會忽然明亮起來,甚至他還會當一個「孩子王」,跟這些搗蛋的孩子們在院子裡你追我趕地打逗一番。

一天又一天就這樣過去了,眼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最終的評選結果就要塵埃落定,路遙更是心急火燎。

這個茅盾文學獎對他來說實在太重要了,這不簡單的是他的小說能不能獲獎的問題,關鍵在於他精心創作的小說《平凡的世界》能不能得到專家和學者的一致認可。

路遙想用他的作品再一次證明自己。

然而,李金玉把電話打通,並沒有直接告訴他小說獲獎,而是故意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她裝作一本正經地說,告訴你一個非常不幸的消息,你的小說在這次評獎中沒能獲獎。

李金玉之所以要跟路遙開這樣的玩笑,是想看看一個作家到底有多大的承受力,或者說她想看她的作者會有什麼反應?

那時,路遙並不知道李金玉是跟他開玩笑,以為那是千真萬確的事。因此,他那一顆熱騰騰的心,頓時涼得像塊冰一樣,甚至感覺到有人在他頭上狠狠敲了一棒子,瞬間天旋地轉一般。然而他仍然表現出一個男子漢的堅強,裝成無所謂的樣子,漫不經心地對李金玉說,沒獲獎就算了。

李金玉是聰明人,她聽到路遙的話鋒有些不對,甚至能感覺到他說話的聲調都變了,意識到自己隨便的一句玩笑,竟深深地刺激了路遙。因此李金玉急忙笑著對他說,我是跟你開玩笑,恭喜你啊,你的《平凡的世界》不僅獲獎了,還排名第一。

這消息對於路遙來說,簡直像坐過山車,反差實在太大了。所以當他聽到自己小說獲獎,激動得差點在作協辦公室大喊大叫起來。

六年呀,整整六年時間,他以生命為代價創作完成的這部長篇小說,終於收穫了應有的碩果。他用顫抖的手慢慢放下電話,突然覺得一下失去了一個正常人的思維能力,不知道該到哪裡去。

在此之前,對於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能不能獲得茅盾文學獎,他確實一點把握也沒有,而且種種跡象表明,他的小說在這次茅盾文學獎評選中會遇到一定麻煩。首先是一些評論家對這部長篇小說一直不是很看好,甚至表現出冷漠的態度;再就是有關他的負面消息傳得到處都是,尤其在北京,傳得最多的是他被抓起來了。

這樣的傳說,可以從著名導演潘欣欣同路遙的通信中看出端倪。

那是 1988 年,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正緊鑼密鼓地拍攝路遙小說同名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執導這部電視連續劇的是中央電視臺著名導演潘欣欣。在拍攝《平凡的世界》的整個過程中,可謂多災多難,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審查,有好多非常精彩的故事情節,被毫不客氣地刪掉了。因此對於這部電視連續劇,不僅路遙不滿意,覺得沒能夠表達出小說應有的意境和高度,就是導演潘欣欣,也覺得留下了許多遺憾。可是不管怎樣,《平凡的世界》電視連續劇還是在 1989 年 9 月底拍攝完成了。對於小說作者和電視劇導演來說,雖然有些意猶未盡,然而只要能完成,還是值得慶賀的。這年 10 月上旬,潘欣欣懷著喜悅的心情,給路遙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平凡的世界》電視連續劇拍攝完成的消息。可信發出後就石沉大海了。潘導演心裡非常緊張 , 心想《平凡的世界》的作者也被抓起來了,那麼這個電視連續劇能否按計劃在電視臺正常播出,恐怕就是一個未知數了。

那些日子,對於潘導演來說,簡直度日如年。

1990 年 1 月 7 日,潘導演在無比焦急中,終於盼來了路遙的回信,路遙並不像傳說那樣因在西安鬧事而被抓起來。因此潘導演急忙給路遙回了信,告訴了自己的擔心。同時他還告訴路遙,《平凡的世界》再不擔什麼「政治風險」了,對電視劇三番五次的審查已經結束,《平凡的世界》是面向「改革」、面向「工農」、面向「老少邊」類型的正能量作品。遺憾的是,他不得不砍掉劇中許多非常好的所謂「雜戲」,使有些非孫少安和孫少平線索的戲,不得已變成現在這樣。

潘導演還在信中說,終於快完成了,前天剛剛錄完電視劇的音樂,由毛阿敏、範琳琳和孫國慶唱的主題歌和插曲,我非常滿意,音樂帶一出棚,就有不少音樂出版社的人來訂盒帶,據電視劇的作曲者和不少行家說,主題歌肯定能唱「火」。

十四集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的主題歌《就戀這把土》的歌詞是這樣:

就是這一溜溜溝溝,

就是這一道道坎坎,就是這一片片黃土,

就是這一座座禿山;

就是這一星星綠,

就是這一滴滴泉。

就是這一眼眼風沙,

就是這一聲聲嘶喊;

哦……這一聲聲嘶喊……

攥住我的心,

扯著我的肝,

記著我的憂慮,

壯著我的膽。

……

就戀這一排排窯洞,

就戀這一縷縷炊煙;

就戀這一把把黃土,

就盼有一汪汪泉;

盼不到滿眼的風沙,

聽不到這震天的呼喊。

潘導演還告訴路遙,《文藝報》刊登說《平凡的世界》電視連續劇新年前後播出的消息有誤,關鍵是把新年和春節搞混了。準確地說,整個電視劇大概可以在 1 月 17 或者 18 日全部製作完成,春節後的初五至十五這段黃金時間播出。而事實上,根據路遙小說改編的十四集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在 1990 年 3 月份才開始在中央電視臺的一二套節目中播出。

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拍攝的路遙小說同名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經歷了一波三折,甚至三番五次地被反覆審查,那麼競爭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結果最終會如何呢?

因此李金玉在電話裡跟他開的這個玩笑,他就信以為真了。

此時路遙滿含著喜憂參半的淚水,急急忙忙從作協辦公室出來,對身邊的人視而不見,幾乎是一路小跑地回到家,就想痛痛快快哭一場。

是啊,整整六年時間,他以生命為代價創作完成的長篇小說,能夠有如此理想的一個結果,那真是大快人心,可喜可賀。

剛回到家的路遙,心情非常激動,內心像燃燒起一團火,心神不安。他在家裡待不住,又身不由己地從家裡出來,走到作協的門房,很想跟人分享一下他的喜悅。然而他一時半會兒又找不到跟他分享喜悅的人。過了一會兒,他稍微冷靜了一些,覺得現在還不是告訴別人的時候,儘管李金玉告訴他小說獲獎的消息十分可靠,但消息不是來自官方,如果最後獲獎的不是《平凡的世界》,那豈不是鬧下天大的笑話。

路遙心裡明白,不是沒有這種可能,什麼叫樂極生悲?他不能太衝動和盲目,只能把喜悅藏在心裡,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站在作協門房口,他突然看見門房的木檻信插裡有一封電報十分耀眼。

意外的發現,同樣能夠給他驚喜,他突然覺得這電報一定跟自己有關。因此他順手把電報從木檻信插裡拿出來,小心翼翼地打開一看,電報果然是給他發來的,發電報的人是著名評論家白燁。

電報的內容是這樣:「大作獲獎,已成定局,朱蔡雷白同賀」。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電報中的「朱蔡雷白」,別人可能看千遍萬遍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而路遙一看心裡就明白了,那是朱寨、蔡葵、雷達和白燁的姓氏,也是他北京的朋友,在他文學創作路上不可或缺的人。他們一直默默關注並支持他創作,就是在北京召開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座談會上,能夠給予他作品客觀和中肯評價的,也只有他們幾個。那麼這封電報足可以證明,《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那是千真萬確的。

儘管路遙對他小說獲獎的事守口如瓶,可消息不經意間還是在陝西作協大院像風一樣傳開了,有人對他表示祝賀,也有人表現出沉默。

那天,我剛好不在作協,也就不知道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獲獎。晚上 8 點多,我回到辦公室,路遙從門裡進來,滿臉的興奮,激動地說,你去哪裡了,這下狗日的做日塌了。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驚慌地問他,怎麼了?

路遙說,發生這麼大的事你都不知道?

我看著路遙說,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路遙一改過去的高傲嚴肅,熱情地給我遞了一支煙說,我的《平凡的世界》獲茅盾文學獎了,還是排名第一,李金玉給我打來電話,咱老鄉白燁也發來電報。

我說,那太好了,好好祝賀一下。

路遙卻說,你看你,一滿是個二桿子,不冷靜也不成熟,不要遇事就大呼小叫,還得等官方正式公布。

我問他,不是結果出來了,怎還沒公布?

路遙說,還要報中宣部審批。

我說,一個茅盾文學獎,怎就這麼複雜。

路遙說,茅盾文學獎評選程序就是這樣,首先通過評委投票,按票數從高到低評選出五部獲獎長篇小說,最後上報中央宣傳部審批確定。

然而,不管最後結果怎樣,顯然他對這樣的評選結果非常滿意,也能看出他的激動心情。因此他仍然像往常一樣,躺在我的幹木板床上,一支接一支地抽菸,眯縫著眼睛微笑著說,嗬嗬,這下狗日的做日塌了,有些人一滿看見我不順眼,這下怕再張狂不起來了……

我不明白他說的是什麼意思,但我知道他以生命為代價,耗費六年心血創作完成的《平凡的世界》,經歷了怎樣不堪回首的「不公正」對待。《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創作完成時,他寄希望在中國權威雜誌《當代》上發表,他視《當代》為展示他文學創作水平的一塊 「風水寶地」。因為在這之前,他曾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都是在《當代》上發表,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然而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代》雜誌一位編輯看了他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書稿,覺得他的這部小說跟過去那些作品相比,顯得有些平淡,節奏感不強,且人物眾多而龐大,情節也不是很感人,很難讓人有繼續讀下去的欲望和興趣。

的確,一部文學作品要想廣泛傳播,首先要能打動編輯,這一點至關重要。顯然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對這位編輯來說,沒有達到他想要的深度和高度,甚至覺得這篇小說並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那麼想要在《當代》雜誌發表,也就不可能了。

就這樣,《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被《當代》雜誌的編輯毫不客氣地退回來,這對剛剛涉足長篇小說創作的青年作家路遙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他滿腔激情、雄心勃勃創作完成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一開始就遭到這樣的挫折和困難,接下來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又如何能夠心平氣靜地順利完成呢?

然而,這樣的打擊似乎還遠遠不夠,迎接他的將是更加猛烈的疾風驟雨。但他絕對是一條漢子,輕易不會向命運低頭,也不可能就此罷休。路遙想,《當代》雜誌不刊用他的作品,並不意味著他的作品就沒有一點文學價值,中國這麼大,雜誌社和出版社那麼多,《當代》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難道別的雜誌社也一樣不願意發表嗎?

就在這個時候,路遙意外得到消息,作家出版社一位編輯來西安組稿,憑自己的感覺和判斷,他的小說出版應該不存在問題,這正是出版他作品的好機會。因此他輾轉託人將凝聚自己心血和汗水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恭恭敬敬地送到來陝組稿的這位編輯手裡,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著這位編輯對他小說的最終評判。

路遙非常渴望自己創作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能夠儘快發表或出版,並能在讀者中產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強大的動力和精神支持並推動他順利完成《平凡的世界》的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創作。

然而,夢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繼《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遭遇了《當代》雜誌不予發表的慘痛命運後,作家出版社來陝組稿的這位編輯看了他的小說,也有《當代》雜誌那位編輯同樣的感受,覺得他的小說表現手法陳舊,題材一般,也不符合當時的時代潮流,因此這位編輯僅看了小說的一小部分,就把它放在一邊了。

路遙並不知道,作家出版社的這位編輯來西安組稿,是有備而來的,她感興趣的是賈平凹正在創作的長篇小說《浮躁》。那時的賈平凹,在陝西文學界是坐第一把交椅的人,相對來說,創作實力雄厚的路遙和陳忠實,在作品的出版和發表上,就沒有賈平凹那麼得心應手。因此作家出版社這位組稿編輯,就要想盡一切辦法把賈平凹的《浮躁》拿到手,這對出版社和編輯都是有面子的事,所以她非常婉轉地將《平凡的世界》書稿退給路遙。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出版和發表命運,再次亮起了「紅燈」。為此,爭強好勝的路遙不得不深刻反思這樣一個問題,難道自己以生命為代價創作的小說,真的沒有一點發表或出版的價值和意義嗎?他感到無限沮喪和難堪。而在這之前,他創作了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中篇小說《人生》,並在廣大讀者中產生強烈反響。特別是《人生》電影的上映,不僅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他的名字也隨著電影《人生》而家喻戶曉。

小說《人生》的巨大成功,帶給他的是經久不息的掌聲,但新的文學潮流也把他推到風口浪尖上,他所創作的表現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就受到了一些編輯和評論家的毫不留情的冷落。

面對如此不堪的遭遇,路遙有些心灰意冷了,但他不得不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唯一可以安慰他心靈的是他通過著名評論家、《小說評論》雜誌主編王愚的熱情介紹和強力推薦,聯繫到廣州《花城》雜誌社副主編謝望新。

謝望新是王愚多年的好朋友,兩人交情很深,都是搞文學評論的大家,在全國享有盛名。王愚非常認真地告訴他,青年作家路遙創作完成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當今長篇小說中一部有深度有高度甚至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優秀文學作品。

謝望新知道,有文學作品能夠讓王愚看得過眼並且給予這麼高的評價,那一定非同一般。因此謝望新立即從廣州飛到西安,用不一樣的目光和思維,對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進行了非常細緻的閱讀和審視。他覺得這部小說主題鮮明,氣勢恢宏,立意深刻,耐人尋味,確實是近年來長篇小說中難得的好作品,於是決定在《花城》雜誌上發表;並同《小說評論》雜誌社約定,作品發表後,聯合在北京召開座談會,向讀者隆重推出。

這是路遙創作完成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後聽到最振奮人心的一個喜訊,也是他文學藝術創作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事情往往就是這麼離奇古怪,路遙突然感覺到自己從黑暗中看到了一縷黎明的曙光。與此同時,另一位可以改變他命運的人正不聲不響地緩緩向他走來。

這個人就是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的李金玉。

她的突然出現,從根本上扭轉了路遙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創作上的尷尬和被動局面,也極大地鼓舞了他繼續完成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和第三部的信心和勇氣。

事實上,那時的李金玉跟路遙並不是很熟,她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中國文聯出版公司,成為出版公司一位年輕的小說編輯,分管西北片作家的稿子。她這次來西安也不是因為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甚至還不知道路遙已經創作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同樣是為作家賈平凹籤訂出版長篇小說《浮躁》的合同。然而讓她想不到的是,賈平凹的長篇小說《浮躁》已經讓作家出版社的編輯拿走了。

就在這時,她意外得到路遙創作完成了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消息,而當時這部小說也不叫《平凡的世界》,而是叫《普通人的道路》。同時,她也知道了路遙的小說遇到一些不該有的悲慘遭遇。如果是這樣,她可不可以去組他的稿子呢?然而她又一想,這個恐怕不行,在她去西安前,領導就給她明確交代,絕對不要向路遙組稿,他的稿子一般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原因是他曾產生轟動的小說《人生》就是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那是一個不成文的約定。

可李金玉不想就這樣一無所獲地離開,否則顯得自己太無能了,以後還怎麼在出版社繼續幹下去。這樣一想,她也不管領導給她的約法三章,主動聯繫到路遙,讓他打消別的出版社和雜誌社不願出版和發表小說《普通人的道路》第一部的顧慮,相信自己,絕對不會讓他失望,她會在最短時間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覆。

此時的路遙並不想把自己以生命為代價創作的小說的命運交給這樣一位年輕編輯,而關鍵是中國文聯出版公司並不是他看好的出版社。也許是李金玉的執著和熱情打動了他,他便將信將疑地把他的長篇小說《普通人的道路》第一部書稿,交給了這位年輕編輯。

李金玉拿到路遙的《普通人的道路》第一部,用獨到的眼光審視了這部小說,覺得這是一部讓她眼睛一亮的好作品,故事情節和場景漸漸吸引了她,她覺得《普通人的道路》是一部真實反映社會底層奮鬥者悲歡離合和心靈世界的現實主義力作。她給路遙莊嚴承諾,《普通人的道路》不僅在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而且用精裝和平裝兩種版本出版。

應該說,這樣的承諾,路遙還是比較滿意的。

李金玉也算沒白來西安一趟,帶著路遙的《普通人的道路》第一部書稿,旗開得勝回到北京,向社領導做了詳細的匯報。然而出版社領導感到非常遺憾,覺得她丟了西瓜揀到芝麻,特別是得知《當代》和作家出版社都不願發表和出版路遙的小說,而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用如此高規格出版這部小說,顯然是冒著巨大的風險。

相關焦點

  • 在平凡的世界裡我們仍然離不開路遙
    今年是路遙誕辰70周年。近日,作家航宇的非虛構作品《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日子》出版。航宇是路遙的同鄉、同事、朋友,在路遙生命最後的兩年,他如親人般陪伴、照顧路遙,也見證了路遙最後的沉重、抗爭和無奈。在路遙誕辰70周年之際,航宇用疼痛的文字紀念這位優秀的前輩、尊敬的導師和親密的朋友。
  • 路遙誕辰70周年,尋找一個真實的路遙
    周年紀念日。雖然她不知道作家是幹什麼的,更不明白路遙創作的小說《人生》《平凡的世界》有什麼意義,但對她來說,自己拉扯大的兒子,是踏踏實實幹事的一個人,她就是再苦再累,也從不給路遙添麻煩,一如既往地奉獻著自己的愛……路遙去世了,那是所有熱愛他的人心中的痛。那時候,《平凡的世界》的責任編輯李金玉,突然家裡有事,不能從北京去西安參加路遙的追悼會,深感遺憾。
  • 床上的路遙
    殉道式書寫  「嗬嗬,這下狗日的做日塌了,有些人一滿看見我不順眼,這下怕再張狂不起來了……」這是1991年,知道自己《平凡的世界》獲茅獎消息的路遙來到了航宇屋裡,他像往常一樣躺在航宇的幹木板床上,邊抽菸邊激動地說。
  • 死於42歲的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他為何把筆扔出了窗外?
    有一次,路遙在學校看見一個幹部的孩子在吃白面饅頭,餓了很久的路遙眼巴巴的盯著這位同學,口水都要流下來了。這位同學見狀就想逗一下路遙,笑著說:「想吃可以,但你得趴在地上學狗叫。」沒想到路遙真的趴在了地上學狗叫,叫一聲就扔一塊饃,孩子們都圍在一起笑路遙,但那時候的他已經顧不上什麼尊嚴,只知道填飽肚子最要緊。
  • 紀念路遙誕辰七十周年!籤名本、主題帆布包聯合上線
    曾經,路遙的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影響了千千萬萬普通讀者,他短暫的一生迸發了強大的生之火焰。著有《走過陝北》、《行走的風景》、《心靈的邊際》、《當代散文流變研究》、《邊緣的批評》等,曾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表彰獎、柳青文學獎、冰心散文獎等多項文學獎項。
  • 路遙:死前執意要見賈平凹,只為叮囑一句話,賈平凹聽後痛哭不已
    1992年,路遙因肝硬化住院,在他去世之前,他執意想見陝西另一位出名的作家,那就是賈平凹,強忍著渾身疼痛給他說了一句話,聽完之後的賈平凹奪門而出,掩面而泣。兩人的友誼一直延續到路遙去世,或許在去世之後也沒有結束。
  • 從平凡到不平凡,路遙究竟經歷了什麼?
    從平凡到不平凡- -對路遙再認知許振超2020年11月29日陝西省金融作家協會在西安蓮湖路金橋酒店舉辦了「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文學創作」金融系統骨幹作家培訓會,會議邀請著名作家、柳青文學獎獲得者、陝西省「四個一批」人才、《路遙傳》作者、陝西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曾與路遙在原陝作協共事七年的美女教授張豔茜做「路遙與《平凡世界
  • 用生命寫作的路遙,改變了多少人的人生?馬雲說:我也得努力一下
    在中國文學史上,路遙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影響力極大。在《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遙已經創作出了反響極大的小說作品《人生》。據《生前好友詳述路遙生平與創作》一文的記載,早在1979 年, 路遙就開始嘗試著進入這部作品的創作。經過了三年的積累,1981 年, 不到32歲的路遙背上背包,坐上長途公共汽車, 一頭扎進了甘泉縣招待所, 開始了中篇小說《人生》的創作。
  • 路遙沒有憑藉《平凡的世界》而富裕,是源自於他骨子裡的貧窮
    1991年,路遙所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在那個年代,普通的工人一個月才幾十塊錢,而路遙的稿費並不低每個月至少有上千塊錢,但是他依舊過得很貧窮,在《平凡的世界》獲獎後還需要借錢才能去領獎,他之所以沒有憑藉《平凡的世界》而富裕,是因為路遙的貧窮是骨子裡的貧窮。
  • 路遙用生命完成《平凡的世界》,為何卻遭到評論界的一片差評?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歷史長河裡,要論對讀者的影響力,恐怕沒有一部作品能超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部路遙嘔心瀝血,花費十年時間完成了百萬字巨著,十年間僅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那套晚出版本,總銷量就已破1800萬冊,並以每年300萬冊的銷量遞增,而它的盜版更是不計其數。
  • 路遙《平凡的世界》被批評「不配成為經典」,反過來遭茅盾獎打臉
    ——《平凡的世界》去年,央視有一臺節目叫《故事裡的中國》,重溫了《平凡的世界》,節目的主持人是董卿,而這也讓我們更加懷念那個為《平凡的世界》而死去的路遙!路遙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而他最珍視的《平凡的世界》,更是他以生命為代價創作出來的作品。
  • 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為何猝然離世?18年後友人道出了辛酸隱情
    或許絕大多數人,都會將票投給路遙。陝北作家路遙,以其名著《平凡的世界》斬獲茅盾文學獎,從此名滿天下,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直到今天,《平凡的世界》已經賣出2000萬套。然而誰也想不到,這位名震華夏的作者,竟然那麼窮,甚至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或許大家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路遙為什麼能窮成這樣。
  • 路遙是文壇的輝煌,卻窮困潦倒,一生愛過4個女人,死前無1人陪伴
    1992年11月17日,路遙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在新中國文學的天幕上,他猶如一顆流星,登頂中國文壇的巔峰,留下了一道難以磨滅的輝煌。但就是這樣一個登頂文壇巔峰的人,卻窮困潦倒,即便去世後,路遙留下的也只有1萬塊錢的存摺和近萬元的欠款單據。
  • 路遙:食堂甲乙丙三等菜,孫少平只敢喝湯,寫到此處,我潸然淚下
    1986年,一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問世,這部長達百萬字的小說,把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寫得入木三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5年後,《平凡的世界》獲得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本書的作者路遙,一時間聲名鵲起,然而,一年後,路遙因病去世,讓許多讀者扼腕嘆息。
  • 路遙短短42年的人生,嘗盡人間苦難,留下《平凡的世界》影響數人
    1957年,為了能夠讓家裡吃得起飯,讓孩子也都過的好一些,路遙的父親決定把路遙過繼給自己的哥哥。路遙被送走的那天,父親跟他說帶他到大伯家玩幾天,路遙心中早已有數,他知道自己要面臨著什麼,可是他沒有吵,沒有鬧,乖乖的跟著父親去了大伯家。
  • 你知道路遙「不平凡的世界,」了解生命的定義才能書寫更好的人生
    1992年42歲的路遙離開了人世同時也帶走了所有的痛苦與心酸,文壇界巨星卻在潦倒與孤獨中隱沒。路遙的一生都與窮字為鄰,熱愛寫作的路遙也許有些名氣但卻沒有什麼錢,為錢憂心的路遙在生命的後半段仍然欠著10000多的借款。
  • 平凡的世界充滿魅力,平凡的人生深具意義
    回到西安後,他特地前往位於長安縣的柳青墓,「他在墓前轉了很長時間,猛地跪倒在墓碑前,放聲大哭」……北京研討會後不久,《小說評論》《花城》等雜誌相繼刊發曾鎮南的《現實主義的新創穫——論〈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丹晨的《孫少平和孫少安》、李健民的《從現實和歷史的交融中展現人物的心態和命運》、李星的《無法迴避的選擇——從〈人生〉到〈平凡的世界〉》等多篇評論文章,從不同角度肯定該作的思想價值和藝術成就
  • 路遙死後,《平凡的世界》版權歸誰?女兒5年後將母親告上法庭!
    然而,路遙的死並不完全是因為貧窮或疾病。在路遙死前,他的妻子琳達給了他最後希望的破滅,琳達堅持要離婚。路遙花了七年時間創造了平凡的世界。在這七年裡,路遙幾乎每天都在創作。為了完成這部偉大的作品,路遙甚至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金錢、家庭甚至生命都奉獻給了它。
  • 路遙:再一次投入莊嚴的勞動
    然而,我無意間聽到一個消息,路遙這些日子忙得焦頭爛額,甚至再一次把自己「軟禁」起來,正全身心投入搞一件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知道他在幹什麼,不就是寫他的《平凡的世界》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這件事他告訴過我,最近他要拒絕一切應酬,專心致志寫他的隨筆。
  • 蘇童憑《黃雀記》獲茅獎 三段體結構講述罪與罰
    蘇童上身穿著一件洗舊了的T恤,下身同樣是洗得發白的牛仔短褲,輕便的旅遊鞋,看得出也已穿了很久,但黑色鏡框的背後則是一雙鮮亮的眼睛,「說實話,平時我是半夜裡寫作,上午睡覺,今天上午很早就起床了。」蘇童取下鏡框揉了一下眼角,這時手機鈴聲響起,「對不起,我接個電話。」猜到一定是記者,對方問他獲獎心情,只聽他說:「茅獎的權威性,以及在作家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