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平凡的世界》被批評「不配成為經典」,反過來遭茅盾獎打臉

2020-12-05 江南煙雨細如冪

儘管我們都是些普通人,無法改變我們國家的局面,但我們應該有一雙明辨黑白的眼睛,有一顆嚴肅思考我們國家命運的頭腦。——《平凡的世界》

去年,央視有一臺節目叫《故事裡的中國》,重溫了《平凡的世界》,節目的主持人是董卿,而這也讓我們更加懷念那個為《平凡的世界》而死去的路遙!

路遙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而他最珍視的《平凡的世界》,更是他以生命為代價創作出來的作品。

在這本小說中,路遙寫了近百個人物,從農民到工人、從學生到幹部、從攬工漢到省委書記,這些人物形象鮮活地表現了那一時期人們的思想變化、性格心態、悲歡離合、冷暖人生。

董卿說:

《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是沒有一個是"壞人"。

究其原因,路遙,深深愛著生養他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即使他們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可以原諒。

但是,即使是這樣一部路遙"玩命"創作出來的經典巨著,卻也有著不少批評的聲音:

"小農意識太強烈""被捧太高,不配成為經典",還有評論家說路遙"江郎才盡"

更是有《當代》雜誌的一位編輯直言:"《平凡的世界》和路遙過去的作品相比,內容平淡,節奏感不強,且人物眾多而龐大,情節也不是很感人,很難讓人有繼續讀下去的欲望和興趣。"

……

真的是這樣嗎?

在筆者看來,這本小說中,路遙寫出了兩個樸實無華、像山一樣偉岸的中國農民形象:一個偏於精神層面的孫少平,一個在時代的浪潮裡弄潮的孫少安。而演員王雷,用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對這個角色的熱愛,出色的塑造了電視劇中的孫少安,這很顯然是非常成功的二次創作。

因此,每次看到上文中這樣的評價,我都為持有這樣認知的人感到汗顏,我只想反問一句,我們與土地的關係,難道首先不是從春播一粒種,秋收萬顆子嗎?以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的成長曆程,不正是真實的反應了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十多年的發展變化嗎?

直到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個獎項路遙等了太久太久,他用這個中國最高的最權威的文學獎項,狠狠的打了非議他作品的那些人的臉。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路遙寫苦難、寫堅持,能寫到普通人心裡的原因。因為他自己就親身經歷過,經歷過貧困,經歷過在不被認可的時間裡仍然默默堅持,經歷了婚姻的失敗卻依然相信愛情。

在筆者看來,"物以稀為貴",像《平凡的世界》這樣一部與作家高度統一的書,用作家的生命寫就的書,再怎麼高估,其實都不為過。

正如,賈平凹所說的一樣: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其中之一,便是路遙。

今天,我們重讀路遙,會更加深刻地懂得努力奮鬥的意義;重讀路遙,我們會看到一個底層青年拼搏向上的艱辛歷程,他的每一步都飽含著改變卑微命運的倔強;重讀路遙,我們會看到,在改變命運的艱難行進中,他是如何克服傷痛、迷茫和孤獨,一步步去完成人生的救贖。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燃燒自己的生命鑄就的經典,每一個字都是真誠與熱血的。

路遙以自己博大的胸襟和無盡的悲憫之心,為每個時代的處於貧困與逆境中的年輕人,點亮了心中的夢想之光,燃起了奮鬥之火。

著名企業家馬雲說:

"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路遙。是路遙的作品改變了我,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我現在還在蹬三輪車呢。"

潘石屹連看7遍,每看一遍都以眼淚結束。

"每天晚上看著看著就哭了,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覺得這個坎過不去了,我都要拿起來讀一遍,以至於每個細節都記得很清楚。"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第一次給清華新生推薦書的時候,推薦的就是《平凡的世界》。

各大高校這些年發布的圖書借閱排行榜上,《平凡的世界》常常雄踞榜首。比如,在浙江大學圖書館的借閱排行中,《平凡的世界》以超出第二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絕對優勢佔據四年榜首……

讀路遙,就像是在讀自己,讀《平凡的世界》就像是完成了一次人生的救贖。

而我們讀完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受到了激勵,這也許就是路遙拼了命也要寫完這部作品的原因,他希望能給廣大的人們留下精神食糧!

所以,《平凡的世界》值得成為每個人的枕邊書,更值得成為你奮鬥之路上最堅固的陪伴。

如果你的一生只能讀一部作品,那首選就是《平凡的世界》。

恰逢出版社活動,三部經典只需要79元,世界是平凡的,但是因為有了你,又是不平凡的!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在平凡的世界裡我們仍然離不開路遙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陳曦三十年後我們仍然需要讀路遙很難想像,在每年出版近萬部長篇小說的今天,《平凡的世界》依然高居暢銷書榜首,並被列入高中生必讀書目,在各大高校圖書館的借閱記錄中名列前五。這部巨著的長銷不衰和路遙的英年早逝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的疑問。路遙和他作品的魅力到底是什麼?
  • 豆瓣評分9.1,《平凡的世界》在評論界一片差評,卻獲茅盾文學獎
    我會想起《平凡的世界》,這是一部路遙用生命換來的著作,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感懷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年讀者。當我一遍又一遍地讀完這本書,每一次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打開豆瓣讀書的網頁,搜索《平凡的世界》,果然不出我的意料,高達9.1分!在現代社會,《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深受讀者的喜愛。
  • 路遙去世27周年:聽到《平凡的世界》獲茅獎,激動得想痛哭一場
    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已經推遲了兩年的評選工作,在這一年的年初啟動了。 應該說,這是中國文學迎來的又一個奼紫嫣紅的春天,也是眾多作家共同關注的一個焦點和議題。每一位符合評選條件的中國作家,都希望自己的長篇小說在這次評選中能夠佔有一席之地。
  • 路遙誕辰70周年,尋找一個真實的路遙
    是啊,路遙,你不應該這樣,應該兌現自己的承諾,怎麼能言而無信呢?這不是你的風格……那時,路遙在全國無限風光,不僅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而且每年再版發行的《平凡的世界》,高居暢銷書榜,被列入高中生必讀書目。可是,對於大娘來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見到一個活蹦亂跳的路遙。
  • 路遙短短42年的人生,嘗盡人間苦難,留下《平凡的世界》影響數人
    即使後來開始寫作以後路遙還是貧困的,當時路遙跟《平凡的世界》劇組見面,劇組給了路遙一個信封,說裡面是他的著作權報酬。當離開以後,路遙跟朋友才打開信封,看見裡面只有680元錢,路遙苦笑什麼也沒有說。當時他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卻沒有錢去領獎,後來還是借錢作為領獎的路費,領回來的獎除了請客吃飯就是還債了。路遙是一個被貧苦困於一生的人,他也想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他炒股,他給企業且報告文學,可是終究沒有再生前拜託貧困,死後也留下很大一筆債款。
  • 路遙沒有憑藉《平凡的世界》而富裕,是源自於他骨子裡的貧窮
    1991年,路遙所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在那個年代,普通的工人一個月才幾十塊錢,而路遙的稿費並不低每個月至少有上千塊錢,但是他依舊過得很貧窮,在《平凡的世界》獲獎後還需要借錢才能去領獎,他之所以沒有憑藉《平凡的世界》而富裕,是因為路遙的貧窮是骨子裡的貧窮。
  • 死於42歲的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他為何把筆扔出了窗外?
    於是在1985年,路遙在陳家山煤礦的醫院裡,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創作,那時的他身體已經不太好。他甚至在動筆以前,到黃帝陵廟恭恭敬敬地上了一炷香,希望自己的身體可以撐到他完成《平凡的世界》。路遙也害怕,怕自己孱弱的身子拖不到稿子寫完,於是他日與繼夜不停地寫,每天的創作長達十幾個小時,才終於將第一部寫完。
  • 用生命寫作的路遙,改變了多少人的人生?馬雲說:我也得努力一下
    在中國文學史上,路遙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影響力極大。在《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遙已經創作出了反響極大的小說作品《人生》。據《生前好友詳述路遙生平與創作》一文的記載,早在1979 年, 路遙就開始嘗試著進入這部作品的創作。經過了三年的積累,1981 年, 不到32歲的路遙背上背包,坐上長途公共汽車, 一頭扎進了甘泉縣招待所, 開始了中篇小說《人生》的創作。
  • 紀念路遙誕辰七十周年!籤名本、主題帆布包聯合上線
    1949年12月3日,作家路遙出生在陝北清澗縣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如果他還健在,今年將滿70歲,應是一個作家收穫成就的年齡。可他卻在42歲那年,永遠地告別了這個平凡的世界,告別了那些熱愛他的朋友,也告別了冷落他的「敵人」與眾多非議。有人說,也許路遙是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的文學版圖上,最後的一個殉道者。
  • 從平凡到不平凡,路遙究竟經歷了什麼?
    從平凡到不平凡- -對路遙再認知許振超2020年11月29日陝西省金融作家協會在西安蓮湖路金橋酒店舉辦了「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文學創作」金融系統骨幹作家培訓會,會議邀請著名作家、柳青文學獎獲得者、陝西省「四個一批」人才、《路遙傳》作者、陝西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曾與路遙在原陝作協共事七年的美女教授張豔茜做「路遙與《平凡世界
  • 平凡的世界充滿魅力,平凡的人生深具意義
    而此番以現實主義文學重鎮著稱的《當代》的退稿,無疑對路遙打擊甚大。令路遙始料不及的是,第一部在《花城》發表之後,是年冬在由《花城》和《小說評論》共同主辦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北京研討會上,路遙及該作遭遇了更為猛烈的「批評」。此次會議邀請了朱寨、廖俊傑、何西來、雷達、蔡葵、曾鎮南、白燁、王富仁等當時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家,陣容可謂強大。
  • 路遙:食堂甲乙丙三等菜,孫少平只敢喝湯,寫到此處,我潸然淚下
    1986年,一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問世,這部長達百萬字的小說,把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寫得入木三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5年後,《平凡的世界》獲得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本書的作者路遙,一時間聲名鵲起,然而,一年後,路遙因病去世,讓許多讀者扼腕嘆息。
  • 這部小說感動了中國人,卻成了路遙生命裡最後的絕唱
    我們可以平凡,卻可以不平庸,就像一束生長在高山之上的格桑花,雖不豔麗,卻真誠燦爛。今天給大家聊一聊《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我個人認為這個世界是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當然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但也是一個永遠偉大的世界,我作為這個世界裡的一名普通勞動者,將永遠把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世界當做我創作的一個神聖的上帝。」
  • 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為何猝然離世?18年後友人道出了辛酸隱情
    或許絕大多數人,都會將票投給路遙。陝北作家路遙,以其名著《平凡的世界》斬獲茅盾文學獎,從此名滿天下,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直到今天,《平凡的世界》已經賣出2000萬套。然而誰也想不到,這位名震華夏的作者,竟然那麼窮,甚至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或許大家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路遙為什麼能窮成這樣。
  • 路遙用生命完成《平凡的世界》,為何卻遭到評論界的一片差評?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歷史長河裡,要論對讀者的影響力,恐怕沒有一部作品能超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部路遙嘔心瀝血,花費十年時間完成了百萬字巨著,十年間僅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那套晚出版本,總銷量就已破1800萬冊,並以每年300萬冊的銷量遞增,而它的盜版更是不計其數。
  • 你們只知道茅盾是偉大作家,卻不知沈母三招搞散了他的「婚外情」
    茅盾文學獎 1981年3月14日,茅盾先生自知病將不起,將25萬元稿費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每四年評選一次,這一獎項隨後成為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 1982年,首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或許因為文學追求「不落俗套」,對於關乎「人間煙火」的獎金問題鮮少被關注。
  • 39年的今天,中國的若貝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設立
    茅盾文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有一樣的問題——幾個評委,帶著凝固的評判標準,去給作家和作品量化打分,然後排位。當文學一旦異化為某種裁判的形式,文學立體複雜的審美空間就被忽略,而成為一種讓「作家」成名的工具。茅盾文學獎一直因為「曲高」而太過「和寡」,縱觀茅盾文學獎所有的獲獎作品,大多都是現實主義的、史詩的、民族性的等,即多為現實主義文學,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首次被獲準資格入圍的網絡小說,最後也是全軍覆沒。很多人說,茅盾文學獎的評選從評委到作品,都有脫離「群眾」的嫌疑。
  • 他的書影響過馬雲和潘石屹,獲得茅盾文學獎,卻沒路費去北京領獎
    每一次走在人生低谷處的時候,或者碰到困難的時候,覺得這個坎過不去的時候,他都讀上一遍《平凡的世界》。也因此,潘石屹清楚《平凡的世界》裡面的每一個細節,對生一個人物都有深刻的理解。1991年3月,路遙得到一個好消息,他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 《平凡的世界》最經典的6句話,總有一句讓你明白人生的意義
    不知不覺,路遙離開我們已經28年了。從年少時被拋棄、差點失學,再到孤寂的寫作之路,幾年的文學遠徵,他流血、流汗,用生命去完結《平凡的世界》。而這個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沒有路費去領獎,更沒有錢去買自己寫的書。
  • 路遙:中國作家不能小看"諾貝爾文學獎",不能得不到就說不好
    由於《平凡的世界》而名聲大噪的路遙,是很多人都很喜歡的作家,而他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的態度,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作家應該有的情懷和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