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用生命完成《平凡的世界》,為何卻遭到評論界的一片差評?

2021-01-13 掐指一算筆記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歷史長河裡,要論對讀者的影響力,恐怕沒有一部作品能超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這部路遙嘔心瀝血,花費十年時間完成了百萬字巨著,十年間僅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那套晚出版本,總銷量就已破1800萬冊,並以每年300萬冊的銷量遞增,而它的盜版更是不計其數。

數字可以說明很多問題,特別是在當下浮躁的社會環境下,有這麼多人願意靜下心來讀這部百萬字的嚴肅文學,更加彰顯了《平凡的世界》的獨特魅力。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完結後,《當代》、《收穫》、《十月》都拒絕發表,最後只能在已經在文壇邊緣化的《花城》雜誌上勉強發表,第二部完成後,連《花城》也不願意發表了,只能放在陝西本地的《黃河》雜誌上發表,等第三部問世後,《黃河》也不願意發了。

儘管出版社覺得這部書語言貧乏、情節老套、境界不高拒絕發表,評論家連聲嘆氣,說它平淡無奇,藝術水準比起《人生》是嚴重的倒退,但正是因為數以億計讀者的支持,才讓這部巨著有了它的歷史位置。

第一次看到《平凡的世界》手稿的是《當代》的主編、副總編周昌義,那時候路遙的《人生》在巴金主編的《收穫》雜誌上發表,已經成為文壇裡知名度很高的大作家,能接到路遙的稿子,周昌義很激動,但是周昌義看完初稿後,並沒有跟路遙商量怎麼刊登的問題,而是直接做出了退稿的決定。

周昌義在十五年後回想起這件事時曾這樣說道:「還沒來得及感動,就讀不下去了。我感覺就是慢,就是羅嗦,那故事一點懸念也沒有,一點意外也沒有,全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實在很難往下看。」

這並不是周的眼光水準不夠,而是當時所有的評論家看完後的一致評價。

因為當時流行的是先鋒小說、現代主義敘事,諸如餘華、莫言、蘇童那樣的寫法才是當時文壇的潮流和方向,路遙這種傳統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早已經過時。

路遙為寫《平凡的世界》付出的心血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新周刊》說他是「最後一位文學的殉道者」。路遙在42歲就英年早逝,為寫《平凡的世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賈平凹看見他找到十年的《人民日報》和地方史料不禁驚嘆一聲:「寫小說還用得著下這麼大勢?」

這十年間,路遙奔走在黃土高原的土地上,街道、田間、學校、礦場,見各色各樣的人,甚至下礦井當了一段時間的煤礦工人。

在長達四年的寫作過程中,路遙幾乎是廢寢忘食的地步,買幾條上好的香菸和一大包咖啡,將自己關在陝北的房子裡,日夜顛倒,三餐不定。

寫完第一部,路遙已經開始吐血,寫到第二部,路遙開始出現幻覺,經常無意識地離家出走。由於長時間不與外界接觸,路遙的精神世界完全脫離了現實,沉浸在書中的情節之中,與小說的人物在一起,感情隨著人物的命運發展而變化。

寫到第三部,路遙每天幾乎是在和生命在賽跑了,他後來在醫院寫的隨筆說到:「內心在不斷祈告上蒼不要讓身體猝然間倒下。只要多寫一章,就會少一份遺憾。」

批評它的人多半是站在更高的藝術水準上來衡量這部作品,而把它當作精神力量,深受影響的大多是歷經磨難,出身底層的人。

他們看《平凡的世界》,不會去考慮它的藝術水準高不高,結構完整不完整,有沒有對當代文學的發展做出貢獻,他們只覺得書中寫的故事貼近自己的生活,諸如王滿銀、孫玉亭就是他們身邊的人,而孫少平身上所展示出來對生活頑強堅韌的精神,給了身在底層,還在奮鬥的人莫大的精神鼓舞。

馬雲在杭州登三輪車時,最喜歡的就是路遙的《人生》。

潘石屹還是剛走出大山不名一文時,《平凡的世界》給了他戰勝困難的勇氣。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平凡的世界》不被專業的文學評論家看好而在讀者產生巨大影響的原因了。

在北大圖書館借閱榜上,《平凡的世界》多年來都穩居第一。#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

近三十年過去了,《平凡的世界》依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為大家推薦這部當代文學裡偉大的不朽之作,支持正版,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9.1,《平凡的世界》在評論界一片差評,卻獲茅盾文學獎
    我會想起《平凡的世界》,這是一部路遙用生命換來的著作,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感懷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年讀者。當我一遍又一遍地讀完這本書,每一次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打開豆瓣讀書的網頁,搜索《平凡的世界》,果然不出我的意料,高達9.1分!在現代社會,《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深受讀者的喜愛。
  • 死於42歲的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他為何把筆扔出了窗外?
    「每一分鐘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這個世界,同時也把另一些人送進墳墓;這邊萬裡無雲,陽光燦爛;那邊就可能風雲驟起,地裂山崩。世界沒有一天是平靜的。」這段話亦如他那短短的42年人生,也許從他執筆為文那天起,就註定了是這個結局。路遙原名王衛國,出生於陝北一個貧窮農家,是家中長子。
  • 你知道路遙「不平凡的世界,」了解生命的定義才能書寫更好的人生
    1992年42歲的路遙離開了人世同時也帶走了所有的痛苦與心酸,文壇界巨星卻在潦倒與孤獨中隱沒。路遙的一生都與窮字為鄰,熱愛寫作的路遙也許有些名氣但卻沒有什麼錢,為錢憂心的路遙在生命的後半段仍然欠著10000多的借款。
  • 在平凡的世界裡我們仍然離不開路遙
    今年是路遙誕辰70周年。近日,作家航宇的非虛構作品《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日子》出版。航宇是路遙的同鄉、同事、朋友,在路遙生命最後的兩年,他如親人般陪伴、照顧路遙,也見證了路遙最後的沉重、抗爭和無奈。在路遙誕辰70周年之際,航宇用疼痛的文字紀念這位優秀的前輩、尊敬的導師和親密的朋友。
  • 從平凡到不平凡,路遙究竟經歷了什麼?
    從平凡到不平凡- -對路遙再認知許振超2020年11月29日陝西省金融作家協會在西安蓮湖路金橋酒店舉辦了「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文學創作」金融系統骨幹作家培訓會,會議邀請著名作家、柳青文學獎獲得者、陝西省「四個一批」人才、《路遙傳》作者、陝西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曾與路遙在原陝作協共事七年的美女教授張豔茜做「路遙與《平凡世界
  • 平凡的世界充滿魅力,平凡的人生深具意義
    在準備和正式寫作《平凡的世界》的6年間,路遙幾乎犧牲了全部的個人生活,他與整個文壇徹底隔絕,無法與父母妻女共享天倫之樂,甚至不能在養父病危和離世之時略盡孝道……長時間的離群索居心繫一處,就是為了傾生命之全力完成《平凡的世界》。生活的極度艱苦、生命的過度損耗,甚至是死亡的威脅也不能阻擋他奮進的步伐。
  • 路遙去世27周年:聽到《平凡的世界》獲茅獎,激動得想痛哭一場
    因此對於這部電視連續劇,不僅路遙不滿意,覺得沒能夠表達出小說應有的意境和高度,就是導演潘欣欣,也覺得留下了許多遺憾。可是不管怎樣,《平凡的世界》電視連續劇還是在 1989 年 9 月底拍攝完成了。對於小說作者和電視劇導演來說,雖然有些意猶未盡,然而只要能完成,還是值得慶賀的。這年 10 月上旬,潘欣欣懷著喜悅的心情,給路遙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平凡的世界》電視連續劇拍攝完成的消息。
  • 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為何猝然離世?18年後友人道出了辛酸隱情
    或許絕大多數人,都會將票投給路遙。陝北作家路遙,以其名著《平凡的世界》斬獲茅盾文學獎,從此名滿天下,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直到今天,《平凡的世界》已經賣出2000萬套。然而誰也想不到,這位名震華夏的作者,竟然那麼窮,甚至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或許大家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路遙為什麼能窮成這樣。
  • 路遙《平凡的世界》被批評「不配成為經典」,反過來遭茅盾獎打臉
    ——《平凡的世界》去年,央視有一臺節目叫《故事裡的中國》,重溫了《平凡的世界》,節目的主持人是董卿,而這也讓我們更加懷念那個為《平凡的世界》而死去的路遙!路遙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而他最珍視的《平凡的世界》,更是他以生命為代價創作出來的作品。
  • 路遙沒有憑藉《平凡的世界》而富裕,是源自於他骨子裡的貧窮
    在那個年代,普通的工人一個月才幾十塊錢,而路遙的稿費並不低每個月至少有上千塊錢,但是他依舊過得很貧窮,在《平凡的世界》獲獎後還需要借錢才能去領獎,他之所以沒有憑藉《平凡的世界》而富裕,是因為路遙的貧窮是骨子裡的貧窮。
  • 這部小說感動了中國人,卻成了路遙生命裡最後的絕唱
    他因寫作搭上性命,死後有人花10萬修墓,生命中最後一部著作被富豪潘石屹、馬雲拿來捧讀。我們可以平凡,卻可以不平庸,就像一束生長在高山之上的格桑花,雖不豔麗,卻真誠燦爛。今天給大家聊一聊《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
  • 路遙死後,《平凡的世界》版權歸誰?女兒5年後將母親告上法庭!
    然而,路遙的死並不完全是因為貧窮或疾病。在路遙死前,他的妻子琳達給了他最後希望的破滅,琳達堅持要離婚。路遙花了七年時間創造了平凡的世界。在這七年裡,路遙幾乎每天都在創作。為了完成這部偉大的作品,路遙甚至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金錢、家庭甚至生命都奉獻給了它。
  • 路遙短短42年的人生,嘗盡人間苦難,留下《平凡的世界》影響數人
    即使後來開始寫作以後路遙還是貧困的,當時路遙跟《平凡的世界》劇組見面,劇組給了路遙一個信封,說裡面是他的著作權報酬。當離開以後,路遙跟朋友才打開信封,看見裡面只有680元錢,路遙苦笑什麼也沒有說。第二段戀愛也就是他後來的前妻是在城裡認識的,當初路遙在大學求學的時候,是他的前妻給他了生活費,讓他可以專心的完成學業。可是在路遙病重躺在病床上的時候,這個當初助他求學的妻子跟他提出了離婚,並帶走了路遙心愛的女兒。即使遭受愛人與女兒的離去,遭受病痛的折磨,路遙依然沒有放棄寫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就是路遙在病床上寫的。
  • 悟透了《平凡的世界》,就悟懂了世界的非凡,生命之花才經久繁華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便是如此。從背景看,《平凡的世界》取材於改革開放之初,以及上世紀末。那個年代啊,充滿了希望與苦難,困難與歡樂,以及無數的陣痛與可能。其本質,凝重而寬泛地告訴我們:世界之所以平凡,是因為其本非平凡。所以,路遙說:「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
  • 《平凡的世界》又臭又長憑何被捧上神壇?北大教授:底層讀者多
    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不受評論家和文學史家的重視,根據溫儒敏教授分析,主要是這部書相對來說有些粗糙,屬於沒達到「文學標準」(20世紀80年代末西方理念引入中國的文學標準)的一部作品。02針對這樣的評論,其實路遙在創作時也曾遭遇過。
  • 路遙誕辰70周年,尋找一個真實的路遙
    路遙的生命雖然只有匆匆40餘年,但他的作品,他的精神,卻照亮了無數讀者的人生道路。本文作者是路遙的同事、朋友,在路遙生命的最後兩年,曾陪伴照顧路遙,在本文中,他記錄了自己眼中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路遙。因此,在病中的路遙,堅信自己一定能站起來,《平凡的世界》僅僅是他長篇小說創作的開始,他將用十年時間,創作五部長篇小說,每一部都要超過《平凡的世界》!
  • 用生命寫作的路遙,改變了多少人的人生?馬雲說:我也得努力一下
    在中國文學史上,路遙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影響力極大。路遙在這裡花了21 個晝夜,創作完成了這部長13 萬字的中篇小說《人生》。》第二部完稿,路遙突然吐血,這是他再用生命寫作。路遙一遍遍告訴自己不能死,還有第三部在等著自己。路遙在身體略有恢復後,依靠精神力量,繼續寫作。1988年5月25日,路遙終於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創作,在寫完最後一個句號後,路遙把筆扔出窗外,嚎啕大哭。功夫不負有心人,這部巴爾扎克式的作品全景式地反映了這十年間我國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
  • 路遙:當生命進入正午時刻,工作卻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陽朝氣蓬勃
    四十歲,的確是生命的「正午」,讀書的過程我總在想,如果路遙知道自己將獻身於書寫《平凡的世界》時那段苦役般的勞作,他還會選擇那種生活與工作的極端方式嗎?《早晨從中午開始》記述的是路遙當年書寫《平凡的世界》時的經歷,生活經歷、思想經歷、情感經歷。
  • 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出現「外星人」,路遙為何腦洞大開?
    路遙《平凡的世界》堪稱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最經典的現實主義小說之一,解讀、研究它的文章可謂汗牛充棟,但其中有個別細節卻沒引起足夠的重視,細細品讀,會發現其中的奇特之處。比如,小說中出現過一段外星人的故事,當它被翻拍成電視劇後,也一度引起觀眾譁然。
  • 即便是最平凡的人,也得去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
    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時時都會感到被生活的波濤巨浪所淹沒。你會被淹沒嗎?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淪!《平凡的世界》(選段)赤手空拳來到這裡,要怎麼生活下去呢?此時已經是下午,黃原河被西斜的太陽照耀得一片金光燦爛。河西大片的樓房已經沉浸在麻雀山的陰影中。剛從寂靜的山莊來到這裡,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聽起來象洪水一般喧囂。儘管滿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覺自己象置身於一片荒無人煙的曠野裡。一種孤單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閉起來。幸福不僅僅是吃飽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戰勝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