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死後,《平凡的世界》版權歸誰?女兒5年後將母親告上法庭!

2020-12-05 王老師教育說

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是近現代中國文學繞不開的話題。

是現代文學著作皇冠上的明珠,路遙一生窮苦,在正當事業最巔峰的時候隕落。令不少文學愛好者唏噓,為其悲痛。

然而,路遙的死並不完全是因為貧窮或疾病。在路遙死前,他的妻子琳達給了他最後希望的破滅,琳達堅持要離婚。

路遙花了七年時間創造了平凡的世界。在這七年裡,路遙幾乎每天都在創作。為了完成這部偉大的作品,路遙甚至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金錢、家庭甚至生命都奉獻給了它。

從白天到晚上,路遙一直在寫作。他每天午飯後起床,坐在辦公桌前開始寫作。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的努力也導致了他的妻子和他從未謀面。路遙雖然結婚了,但和單身漢沒什麼兩樣。

同時,路遙在生活中的奢侈也讓琳達感到難以忍受。

路遙的貧窮幾乎是眾所周知的。但事實上,就工作和薪水而言,路遙一點也不窮。

1986年,文藝聯合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平凡的世界》。

稿費約3萬元,每千字30元。雖然性價比不高,但在令人羨慕的"萬元戶型"時代,3萬元絕對不是個小數目。如果路遙好好照顧家人,他和琳達的生活一定會變得有趣。

路遙如此專心致志地寫文學作品,以至於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家庭生活。

琳達必須去工作和照顧她的孩子,但她必須獨自處理許多事情。

忍無可忍的琳達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在第二部《平凡的世界》即將問稿的時候,琳達終於下定決心跟路遙離婚的事,一時難以接受的路遙始終沒有答應。

在耗損了多年的精力之後,路遙終於不堪重負倒了下來。

1992年11月17日,年僅42歲的路遙在醫院的病床結束了自己悲慘的一生。

而在路遙病情加重,不得不住院三個月的情況下,琳達卻沒有回心轉意,甚至也只是來過醫院看了一次。

心灰意冷的路遙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才願意和琳達離婚。

五年後,她被女兒起訴。

18成年後的路茗茗發現,她的母親同意多家出版社出版他父親的作品,其中很多家早已過了獲得出版權利的期限,憤怒的路茗茗決定替父親維權。

路茗茗把母親和多家出版社告上法庭。

雖然法院最終判定路茗茗敗訴。

然而,出於愧疚感和愧疚感,母女倆私下達成了協議。

路茗茗這樣表達了她對最好父親的感情。

馬雲說過,他的最大偶像便是路遙。

路遙的精神改變了他,給了他相信的力量,否則,可能就沒有阿里了。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說,我對清華大學新生的第一個建議是《平凡的世界》。

這麼多年過去了,《平凡的世界》影響力依然巨大,截止目前銷量已經突破2000萬冊,中國有一半的高校借閱量最大的書,就是這本《平凡的世界》。#路遙#

讀這本書,就像參加了一場人生的修行,發掘自己,鞭策自己。向每個人推薦讀一讀《平凡的世界》,你會從中汲取力量,勇敢地走好人生的路。

現在一套3本,只需79.9元。,均下來一本書也沒多少錢,用這麼少的錢,換一次人生的修行,值!

點擊下方連結,領略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相關焦點

  • 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為何猝然離世?18年後友人道出了辛酸隱情
    若論上世紀最具悲劇性質的作家是誰?或許絕大多數人,都會將票投給路遙。陝北作家路遙,以其名著《平凡的世界》斬獲茅盾文學獎,從此名滿天下,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直到今天,《平凡的世界》已經賣出2000萬套。然而誰也想不到,這位名震華夏的作者,竟然那麼窮,甚至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
  • 路遙短短42年的人生,嘗盡人間苦難,留下《平凡的世界》影響數人
    路遙是一個被貧苦困於一生的人,他也想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他炒股,他給企業且報告文學,可是終究沒有再生前拜託貧困,死後也留下很大一筆債款。第二段戀愛也就是他後來的前妻是在城裡認識的,當初路遙在大學求學的時候,是他的前妻給他了生活費,讓他可以專心的完成學業。可是在路遙病重躺在病床上的時候,這個當初助他求學的妻子跟他提出了離婚,並帶走了路遙心愛的女兒。即使遭受愛人與女兒的離去,遭受病痛的折磨,路遙依然沒有放棄寫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就是路遙在病床上寫的。
  • 路遙沒有憑藉《平凡的世界》而富裕,是源自於他骨子裡的貧窮
    1991年,路遙所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在那個年代,普通的工人一個月才幾十塊錢,而路遙的稿費並不低每個月至少有上千塊錢,但是他依舊過得很貧窮,在《平凡的世界》獲獎後還需要借錢才能去領獎,他之所以沒有憑藉《平凡的世界》而富裕,是因為路遙的貧窮是骨子裡的貧窮。
  • 在平凡的世界裡我們仍然離不開路遙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陳曦三十年後我們仍然需要讀路遙很難想像,在每年出版近萬部長篇小說的今天,《平凡的世界》依然高居暢銷書榜首,並被列入高中生必讀書目,在各大高校圖書館的借閱記錄中名列前五。這部巨著的長銷不衰和路遙的英年早逝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的疑問。路遙和他作品的魅力到底是什麼?
  • 死於42歲的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他為何把筆扔出了窗外?
    繼路遙出生後,父親母親又陸陸續續生了5男3女,家中經濟不堪重負,實在養不起那麼多的孩子了。於是父親母親決定,將8歲的路遙過繼給遠在延川的,無子嗣的大伯家中。大伯家雖然沒有那麼多孩子要撫養,但經濟狀況也不是很好,經常吃了這頓沒下頓,小小年紀的路遙,不得已要一起分擔家中農活。窮苦人民的孩子自然是「以食為天」。
  • 路遙是文壇的輝煌,卻窮困潦倒,一生愛過4個女人,死前無1人陪伴
    1992年11月17日,路遙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在新中國文學的天幕上,他猶如一顆流星,登頂中國文壇的巔峰,留下了一道難以磨滅的輝煌。但就是這樣一個登頂文壇巔峰的人,卻窮困潦倒,即便去世後,路遙留下的也只有1萬塊錢的存摺和近萬元的欠款單據。
  • 從平凡到不平凡,路遙究竟經歷了什麼?
    我雖信徒般拜讀了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著作,也親赴延安路遙紀念館拜祭了一代文學大師,自認為是路遙作品的擁泵、粉絲和路遙精神的崇拜者。但通過大師講授,才自覺真正從精神上感觀上認識了我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另一個路遙。
  • 床上的路遙
    殉道式書寫  「嗬嗬,這下狗日的做日塌了,有些人一滿看見我不順眼,這下怕再張狂不起來了……」這是1991年,知道自己《平凡的世界》獲茅獎消息的路遙來到了航宇屋裡,他像往常一樣躺在航宇的幹木板床上,邊抽菸邊激動地說。
  • 路遙用生命完成《平凡的世界》,為何卻遭到評論界的一片差評?
    數字可以說明很多問題,特別是在當下浮躁的社會環境下,有這麼多人願意靜下心來讀這部百萬字的嚴肅文學,更加彰顯了《平凡的世界》的獨特魅力。《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完結後,《當代》、《收穫》、《十月》都拒絕發表,最後只能在已經在文壇邊緣化的《花城》雜誌上勉強發表,第二部完成後,連《花城》也不願意發表了,只能放在陝西本地的《黃河》雜誌上發表,等第三部問世後,《黃河》也不願意發了。
  • 中國文壇巨匠路遙,從小與飢餓為伍,一生和4個女人愛恨糾纏不清
    1973年,路遙被推薦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在路遙上學期間,林達的大部分工資都用來資助路遙了。路遙畢業後,很快兩人攜手走進了婚姻殿堂婚後的生活起初恩恩愛愛、幸福甜蜜,然而截然相反的兩個人朝夕相處,端倪總會顯露。
  • 路遙去世27周年:聽到《平凡的世界》獲茅獎,激動得想痛哭一場
    此時,他看見路遙在破藤椅上躺著酣睡的樣子,覺得特別好玩,便躡手躡腳地溜過去,悄悄站在他的背後,用小手偷偷抓一下他的耳朵,或在院子裡揀根樹枝,隨心所欲地挑逗似睡非睡的路遙。 敢在路遙跟前這麼吵吵嚷嚷,甚至敢在他跟前這樣「胡作非為」的還有張豔茜的女兒陶陶和其他同事家的孩子。
  • 「因為一個英文字母,我把孩子的幼兒園告上了法庭!」
    他們會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探索世界,以更加豐富的頭腦思考人生,從而給自己的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用心呵護好孩子的想像力,結果不會令我們失望。想像力對孩子的好處毋庸置疑。然而,儘管道理誰都懂,又有多少家長正在不經意間扼殺著孩子的想像力?女兒喜歡畫畫。記得不久之前,她在紙上畫了一個渾身塗滿藍色的小人,興致勃勃拿給我看。
  • 路遙誕辰70周年,尋找一個真實的路遙
    可以這樣說,路遙的養母是天底下最好的母親,老人家之所以捨近求遠,跑這麼遠的路去要飯,就是害怕給路遙丟面子。養母一字不識,她絕不會想到,她用這樣的方式,含辛茹苦地培養出一位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大作家。是啊,今天,我們在紀念路遙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這位母親,她叫李桂英,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 路遙《平凡的世界》被批評「不配成為經典」,反過來遭茅盾獎打臉
    ——《平凡的世界》去年,央視有一臺節目叫《故事裡的中國》,重溫了《平凡的世界》,節目的主持人是董卿,而這也讓我們更加懷念那個為《平凡的世界》而死去的路遙!路遙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而他最珍視的《平凡的世界》,更是他以生命為代價創作出來的作品。
  • 你知道路遙「不平凡的世界,」了解生命的定義才能書寫更好的人生
    《人生》1982年發表於中國青年出版社《平凡的世界》1986年發表於花城雜誌因《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聲名大噪的路遙,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同一時期出生在陝北一個偏遠的農村。家裡有五個孩子,身為長子的路遙在9歲的當口由父親過繼給了大伯。
  • 17年後,路遙街頭偶遇了背叛他的初戀,想起過去種種,竟暴走失態
    無論是《人生》,還是《平凡的世界》,路遙筆下的悲劇惹哭了一批又一批讀者。很多人說他靠悲情"吸粉",但如果你了解了路遙的真實故事,就會對這本書多一層更深刻的理解。因為他的作品中處處都流露著自己人生的影子。1987年的春天,路遙到北京出差,看起來就是一個平凡的日子。他的朋友海波當時也在北京,在魯迅文學院學習。路遙也住在那裡。
  • 平凡的世界充滿魅力,平凡的人生深具意義
    >1982年5月,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刊發於《收穫》第3期。1988年5月25日,《平凡的世界》終於完成,路遙為此書的寫作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的英年早逝顯然與此密切相關。在此期間,《光明日報》刊發蔡葵的《〈平凡的世界〉的造型藝術》,《文學評論》刊發李星的《在現實主義的道路上——路遙論》,《文藝爭鳴》刊發白燁的《力度與深度——評路遙〈平凡的世界〉》。李繼凱撰寫的四萬餘字總論路遙創作的長文《沉入「平凡的世界」——路遙創作心理探析》也在路遙逝世前完成。另有多篇關於當代文學的現實主義寫作的重要文章肯定路遙和《平凡的世界》。
  • 這部小說感動了中國人,卻成了路遙生命裡最後的絕唱
    他因寫作搭上性命,死後有人花10萬修墓,生命中最後一部著作被富豪潘石屹、馬雲拿來捧讀。我們可以平凡,卻可以不平庸,就像一束生長在高山之上的格桑花,雖不豔麗,卻真誠燦爛。今天給大家聊一聊《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
  • 父母告女兒拒養弟弟,贏了!原來「伏地魔」是這麼來的
    舉報   近日,有媒體報導,一對靠低保生活的夫妻,生完二胎幾年之後,因為兩人的身體和經濟情況,沒有能力將孩子養好
  • 路遙:食堂甲乙丙三等菜,孫少平只敢喝湯,寫到此處,我潸然淚下
    1986年,一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問世,這部長達百萬字的小說,把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寫得入木三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5年後,《平凡的世界》獲得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本書的作者路遙,一時間聲名鵲起,然而,一年後,路遙因病去世,讓許多讀者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