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的路遙

2020-11-30 正義網

  「如果哪天我再站起來,一定要把這些故事寫成長篇,每一部都可以超過《平凡的世界》」,這幾乎是病中路遙內心的嘶吼

  那時候的陝北人人都窮,一個家裡十來口人,吃了上頓沒下頓,男人實在養不活這麼多人了,索性挑了個孩子送人。8歲的孩子記得,自己天不亮就被父親拉出了門,也不知走了多久,路過一個縣城,父親用口袋裡僅剩的一毛錢給他買了碗油茶喝。之後父子倆一路討飯,走了整整3天,才費勁馬趴地到達目的地。

  「父親不要我了,輕而易舉地把我給了人」,男孩什麼都明白,但父親還是哄他,說他出去辦點事,過幾天再來尋他。男孩眼看著父親一個人從坡裡走下去,連頭也不敢回的樣子,人生中第一次嘗受到什麼是撕心裂肺的感覺。那是1957年,這個悲痛欲絕的父親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親手棄掉的這個孩子,日後竟成了這陝北高原上響噹噹的人物,成了人人交口稱讚的作家路遙。

  這段童年經歷是路遙在生命末期的病床上講給摯友航宇聽的,航宇把它寫進了《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日子》這本書裡。值得一提的是,路遙未因病住院之前,他與航宇的諸多交流亦發生於航宇在陝西作協小屋的床上。在書中,路遙在航宇鋪蓋之上吞雲吐霧的情節有十幾處之多,不得不說,航宇的視角實在是珍貴——「躺下」本身就是放鬆自我的姿態,這更說明了航宇面對的路遙,是最真實的路遙。

  殉道式書寫

  「嗬嗬,這下狗日的做日塌了,有些人一滿看見我不順眼,這下怕再張狂不起來了……」這是1991年,知道自己《平凡的世界》獲茅獎消息的路遙來到了航宇屋裡,他像往常一樣躺在航宇的幹木板床上,邊抽菸邊激動地說。

  路遙終於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個為了《平凡的世界》,把自己放在銅川陳家山煤礦創作、終日與一隻老鼠為伴的作家,如願拿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中國最高文學獎項。這就好比故事裡的英雄終嘗所願,接下來該是美好生活的講述了——航宇的書就是從這裡寫起,他是路遙的清澗同鄉,當時還是個不到30歲的青年,因為也供職於陝西省作協,並在文學創作上有些成績,路遙對他十分信任,朝夕相處間,他成了路遙獲獎後那段日子裡的見證人。

  從1991年初到1992年11月,短短600多天的時間,茅獎的高光未褪,路遙卻走完了他的一生。航宇的講述讓人們得以窺見作家路遙光環之外的種種。

  路遙的創作以殉道式的投入而聞名,苦行僧式創作回報給他成就的同時也摧垮了他的身體。航宇筆下,路遙解釋了他這種拼命,且非常自信地認為,苦難是一筆財富。「經歷了苦難的人,才能夠知道幸福的來之不易,就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幸福就必須踏踏實實地去奮鬥,容不得半點虛情假意」,他也的確是這般做的,全情投入地去擁抱苦難的錘鍊,在旁人看來,甚至到了病態折磨的境地。比如,寫《人生》時,「近一個月裡,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渾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潰爛,大小便不暢通,深更半夜在陝北甘泉縣招待所轉圈圈行走,以致招待所白所長犯了疑心,給縣委打電話,說這個青年人可能神經錯亂,怕要尋『無常』」。

  書中,獲獎後的路遙需要排除幹擾編著文集,他交代航宇去招待所給他訂個房間,作為自己創作的秘密基地,這期間航宇去看他,發現那間雲霧繚繞的屋子裡,像剛被土匪打劫過一樣,「床上地板上到處是他的稿子,幾乎連腳踩的地方都沒有」。

  這樣的創作習慣等同於慢性自殺,但路遙說自己「積習難改」,眼見著身體的城池片片瓦解,他終以「殉道」的精神將自己獻祭給了文學。

  窘困的作家

  不僅如此,書中作家的窘困也讓人疼惜。誰也不知道,這個剛剛進京參加了盛況空前的頒獎典禮,回來後又被省官方表彰的作家是如此拮据。妻子林達離開他回北京後,作為陝西作協的「單身漢」,路遙每天吃飯僅僅是填飽肚子,茅獎的獎金一共一萬元,他全部存在了女兒名下,手頭再沒幾個錢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經濟大潮的衝擊之下,作家們為謀生計開始「不務正業」,想辦法搞起了所謂的有償報告文學。一向清高的路遙突然也開口讓航宇選些效益好的企業,他想要編一本能夠賺錢的報告文學集,他說,「我也是人,又不是跟錢有仇」。

  一場榮歸故裡的回鄉之旅,他才拿到500元的出場費和一袋象徵身份的白面。鄉人見到了大名鼎鼎的《人生》作家,卻看他「上身一件土黃色夾克衫,裡面一件土布襯衫,看上去好長時間沒有洗似的,一條皺巴巴牛仔褲,基本分不清什麼顏色」,像極了一個去趕集的鄉下農民。

  看起來名利雙收的人,被親人要求為弟弟介紹工作,各種邀約、拜訪紛紛砸來讓他幾乎無處可逃,他親眼看到自己用雙手羅織的這張成功之網,網起了風光也夾雜著紛繁。這讓路遙意識到,「儘管一切艱辛都是為了成功,但人生最大的幸福在於創造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他渴望重新投入到沉重當中,「對自己要殘酷」,這是路遙的口頭禪。才四十幾歲就急於編著文集且投身於安排離婚後新家的裝修這些細節,讓航宇後來意識到,這是他深知命不長久而做的最後努力,時間對他而言太過珍貴,每分每秒都不想浪費。於是才有了書中那令人傷心的一幕:有天航宇回到作協的院子裡,突然看到飢餓的路遙正在一棵大樹底下旁若無人地吃他的「午飯」,他一隻手拿著一張廢舊的報紙,報紙裡裹著一個燒餅,另一隻手拿著一根綠皮黃瓜還有一根剝了皮的蔥,因為正置身於自己豐盛宴席的迷宮裡,他並未察覺到旁人的眼光,天上還下著雨,可他卻一點都不在乎,當時的他已經是在病中了。航宇對他如此的生活深感悲哀。這個中國文壇上叱吒風雲的著名作家,吃幹餅的樣子看上去就是一個民工。

  「強悍而有侵略性,人也很強勢」,這是評論家李星印象中的路遙。從航宇的描述裡也能看到這位作家的其他性格,「有時候害怕別人不在乎他的存在或者別人對他的疏遠,而有時候又害怕別人過於在乎他而使他心神不安」。

  路遙是一點點暴露出自己的矛盾和脆弱的,一開始隱瞞病情,想回到自己的信仰勝地延安度過此生,沒想到到了延安就住進了醫院,在病房中他承受了太多身體的疼痛及失眠的痛苦。然而,出於強烈的自尊心,他一開始拒絕積極治療,導致病情惡化下去。後來轉院到了陝西市裡,與親密的弟弟突然失和讓他備受打擊,病情每況愈下。面對親情,他一直是敏感而脆弱的,最看重的弟弟不來看他,他便生悶氣甚至當面發火,對待妻子的離去他無能為力,對待深愛的女兒又有諸多的不舍。一地雞毛的日常消磨著他,但即便如此,他仍想要坐起來寫作,好些寫作計劃還未開始,「如果哪天我再站起來,一定要把這些故事寫成長篇,每一部都可以超過《平凡的世界》」,這幾乎是病中路遙內心的嘶吼。

  航宇的記錄必將在當下嚴謹、概括式的路遙研究中脫穎而出,為想要了解路遙的人們提供鮮活的樣本,再現屬於普通人路遙的喜怒與哀樂。路遙永不會過時,在陝北高原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上,仍有一代一代的人繼續走通著高原,這就是路遙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路遙誕辰70周年,尋找一個真實的路遙
    路遙像小樹一樣一天天地成長,在村裡上完小學,眼看要上中學了,可上中學得到延川縣城。這是比較嚴峻的問題,以路遙家當時的情況,要去縣城上學,幾乎不可能。伯父是地道的農民,他想讓路遙在山裡勞動。路遙從小就是個執著而倔強的人,不會向命運低頭。他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勤奮讀書,才能改變人生,否則像父輩一樣,永遠不可能從山溝溝裡走出去。他要把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
  • 路遙:再一次投入莊嚴的勞動
    或者說《平凡的世界》是他文學創作道路上一個再也無法逾越的高度,不可能創作出比《平凡的世界》更有影響力的優秀文學作品。當然,路遙也十分清楚,在陝西文學史上,恐怕還沒有一位作家像他這樣,四十來歲就出版自己文集的先例,難道他要為自己的文學生涯畫一個句號嗎?
  • 路遙:七十年「最美奮鬥者」中唯一的作家,他的早晨從中午開始
    路遙說話間躺在我床上,一邊抽菸一邊說,哎呀,狗日的錢這東西,雖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是萬萬不能的。都以為我不知有多少錢,我不是在你跟前哭窮,就茅盾文學獎那點獎金,我在北京請幾個朋友吃飯,一頓飯就吃得沒幾個了。你不知道,我的稿費也沒掙到多少,前前後後折騰了六年時間的《平凡的世界》,稿費也就三萬來塊,這些都能算出來。
  • 中國文壇巨匠路遙,從小與飢餓為伍,一生和4個女人愛恨糾纏不清
    在新中國文學的天幕上,路遙先生猶如一顆流星,在其短暫的寫作生涯裡,給中國文壇留下了一道難以磨滅的輝煌。他的矛盾文學獎作品《平凡的世界》,感染了無數的讀者心靈,同時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徵程。
  • 在平凡的世界裡我們仍然離不開路遙
    今年是路遙誕辰70周年。近日,作家航宇的非虛構作品《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日子》出版。航宇是路遙的同鄉、同事、朋友,在路遙生命最後的兩年,他如親人般陪伴、照顧路遙,也見證了路遙最後的沉重、抗爭和無奈。在路遙誕辰70周年之際,航宇用疼痛的文字紀念這位優秀的前輩、尊敬的導師和親密的朋友。
  • 路遙死後,《平凡的世界》版權歸誰?女兒5年後將母親告上法庭!
    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是近現代中國文學繞不開的話題。是現代文學著作皇冠上的明珠,路遙一生窮苦,在正當事業最巔峰的時候隕落。令不少文學愛好者唏噓,為其悲痛。然而,路遙的死並不完全是因為貧窮或疾病。在路遙死前,他的妻子琳達給了他最後希望的破滅,琳達堅持要離婚。路遙花了七年時間創造了平凡的世界。在這七年裡,路遙幾乎每天都在創作。為了完成這部偉大的作品,路遙甚至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金錢、家庭甚至生命都奉獻給了它。
  • 從平凡到不平凡,路遙究竟經歷了什麼?
    我雖信徒般拜讀了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著作,也親赴延安路遙紀念館拜祭了一代文學大師,自認為是路遙作品的擁泵、粉絲和路遙精神的崇拜者。但通過大師講授,才自覺真正從精神上感觀上認識了我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另一個路遙。
  • 路遙沒有憑藉《平凡的世界》而富裕,是源自於他骨子裡的貧窮
    路遙出生在一個陝西一個貧苦的農村家庭,家中一共有七個兄弟姐妹,路遙作為老大因為家中實在缺吃少穿就過繼給了大伯,儘管生活再怎麼拮据路遙從未放棄求學,最終路遙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向所有人證明了自己的能力。80年代,很多家庭都不知道咖啡是何物的時候,路遙就已經開始喝咖啡了,而且必須要喝當時最好的三合一麥氏咖啡,抽菸也是只抽「恭賀新禧」而且嗜煙如飯,一天至少要抽兩三包,路遙光花在抽菸上就超過了40000塊,路遙在花錢上大手大腳,即使有不錯的稿費但他的生活依舊很貧困。
  • 這部小說感動了中國人,卻成了路遙生命裡最後的絕唱
    他因寫作搭上性命,死後有人花10萬修墓,生命中最後一部著作被富豪潘石屹、馬雲拿來捧讀。我們可以平凡,卻可以不平庸,就像一束生長在高山之上的格桑花,雖不豔麗,卻真誠燦爛。今天給大家聊一聊《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
  • 紀念路遙誕辰七十周年!籤名本、主題帆布包聯合上線
    1949年12月3日,作家路遙出生在陝北清澗縣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如果他還健在,今年將滿70歲,應是一個作家收穫成就的年齡。可他卻在42歲那年,永遠地告別了這個平凡的世界,告別了那些熱愛他的朋友,也告別了冷落他的「敵人」與眾多非議。有人說,也許路遙是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的文學版圖上,最後的一個殉道者。
  • 路遙去世27周年:聽到《平凡的世界》獲茅獎,激動得想痛哭一場
    即便到了中午,上班的人都回了家,他仍然一個人在院子裡心事重重地騰雲駕霧,實在有些累了,便一屁股坐在院子裡蠟梅樹下放著的一把破舊藤椅上,眯縫著眼睛,不知不覺就睡得鼾聲如雷。 作協院子裡好多人都了解路遙那種霸氣十足的男人脾氣,即便有人看見他如此隨意地歪躺在藤椅上,也沒多少人願意走到他跟前,或者主動跟他聊天,而是悄悄看上一眼,便從他身邊匆匆離開了。
  • 死於42歲的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他為何把筆扔出了窗外?
    路遙原名王衛國,出生於陝北一個貧窮農家,是家中長子。繼路遙出生後,父親母親又陸陸續續生了5男3女,家中經濟不堪重負,實在養不起那麼多的孩子了。於是父親母親決定,將8歲的路遙過繼給遠在延川的,無子嗣的大伯家中。大伯家雖然沒有那麼多孩子要撫養,但經濟狀況也不是很好,經常吃了這頓沒下頓,小小年紀的路遙,不得已要一起分擔家中農活。窮苦人民的孩子自然是「以食為天」。
  • 路遙:中國作家不能小看"諾貝爾文學獎",不能得不到就說不好
    情理之中根據路遙弟弟的回憶,路遙也曾表示:如果我得到這個獎,一定帶你到瑞典去領獎,那個時候我們兩個就很有錢了,我要給你很多很多的錢。從這段回憶的文章中所描寫的話語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對於諾貝爾文學獎,路遙還是以此為目標的。那我們不禁要問了,路遙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想法呢?
  • 路遙的小說中孫少平遇到了外星人
    電視劇版《平凡的世界》播出後,關於孫少平遇到外星人的描述,好多沒有讀過原著的人甚至以為這是導演和編劇強行加進去的,還引起了社會上的討論,當這些人刨根問底得知這是路遙先生在小說中寫的時,他們又說路遙這一描寫太過突兀,是小說的敗筆,他們認為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
  • 路遙短短42年的人生,嘗盡人間苦難,留下《平凡的世界》影響數人
    1949年路遙在陝西省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裡出生了,他的父母都是農民階層,家裡的子女眾多,一共十口人都是靠父親維持家庭。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吃不起飯,而路遙家人口多,父親掙得錢也非常的少,吃不上飯都是經常的事情。
  • 路遙《平凡的世界》被批評「不配成為經典」,反過來遭茅盾獎打臉
    究其原因,路遙,深深愛著生養他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即使他們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可以原諒。因此,每次看到上文中這樣的評價,我都為持有這樣認知的人感到汗顏,我只想反問一句,我們與土地的關係,難道首先不是從春播一粒種,秋收萬顆子嗎?以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的成長曆程,不正是真實的反應了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十多年的發展變化嗎?
  • 路遙:食堂甲乙丙三等菜,孫少平只敢喝湯,寫到此處,我潸然淚下
    路遙的人生開頭是極其悽慘的,1956年,年僅7歲的路遙被父親帶到大伯家,然後父親以「去趕集」為理由離開,把路遙留在了大伯家中,從此,他成了大伯的兒子。在世界上,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父親之所以把路遙送給大伯,也是實在沒有辦法。
  • 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為何猝然離世?18年後友人道出了辛酸隱情
    若論上世紀最具悲劇性質的作家是誰?或許絕大多數人,都會將票投給路遙。陝北作家路遙,以其名著《平凡的世界》斬獲茅盾文學獎,從此名滿天下,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直到今天,《平凡的世界》已經賣出2000萬套。然而誰也想不到,這位名震華夏的作者,竟然那麼窮,甚至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
  • 路遙用生命完成《平凡的世界》,為何卻遭到評論界的一片差評?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歷史長河裡,要論對讀者的影響力,恐怕沒有一部作品能超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部路遙嘔心瀝血,花費十年時間完成了百萬字巨著,十年間僅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那套晚出版本,總銷量就已破1800萬冊,並以每年300萬冊的銷量遞增,而它的盜版更是不計其數。
  • 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出現「外星人」,路遙為何腦洞大開?
    路遙《平凡的世界》堪稱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最經典的現實主義小說之一,解讀、研究它的文章可謂汗牛充棟,但其中有個別細節卻沒引起足夠的重視,細細品讀,會發現其中的奇特之處。比如,小說中出現過一段外星人的故事,當它被翻拍成電視劇後,也一度引起觀眾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