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會了麼
作者:筱恬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其實,這句話同樣可以套用在孩子身上。比如說,給他們一條秋褲或毛巾,你猜他們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
最近,有這樣一份網課作業題火了。
成都某小學的美術組老師,為了讓孩子們在疫情期間不至於無所事事,靈機一動為全校的學生布置了一道作業—— cosplay世界名畫!
老師們為孩子提供了幾幅經典名家的作品,本想著讓大家簡單模仿一下即可。萬萬沒想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大大出乎意料,孩子們腦洞大開,玩到根本停不下來!
放幾張圖片,大家隨意感受一下。
表情要傳神,動作要到位,道具也一個都不能少↓↓↓
要論惟妙惟肖,就問你服不服↓↓↓
嗯,我離著名藝術家的距離,不過一碗泡麵、一個包頭巾,再加一個回眸微笑而已↓↓↓
這組照片發到網上之後,迅速走紅。大家紛紛驚呼:「這簡直是我看過的最有意思的網課作業啦!」
不得不說,小朋友的想像力真的不容小覷,我們看來正經又嚴肅的世界,在他們眼裡卻是一個蘊藏著無限樂趣的寶藏,總是能夠玩出令人拍案叫絕的花樣來。
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
想像力出色的孩子,往往衍生而來的創造力也不賴。他們會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探索世界,以更加豐富的頭腦思考人生,從而給自己的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用心呵護好孩子的想像力,結果不會令我們失望。
想像力對孩子的好處毋庸置疑。然而,儘管道理誰都懂,又有多少家長正在不經意間扼殺著孩子的想像力?
女兒喜歡畫畫。記得不久之前,她在紙上畫了一個渾身塗滿藍色的小人,興致勃勃拿給我看。
看到那幅畫的第一眼,我下意識地說了一句:「寶貝,人怎麼能是藍色的呢?你這畫得不符合實際情況啊……」
沒想到小傢伙急了:「他在哭,他的眼淚把他給包圍了,所以是藍顏色的啊!」
儘管解釋得結結巴巴,但我恍然大悟。原來,在女兒眼裡,藍色的眼淚代表著悲傷,那麼多的淚水把人給淹沒了,他得有多傷心吶……
這個思路,是不是特別有意思?如此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真的很貼切精妙。只可惜,我卻以成人已經定勢的思維來看待這一切,差一點就打擊了女兒。
不禁感慨,原來好多時候,讓孩子的想像力一點一點失去的,正是我們大人自己啊。
曾經看過一個日本公益廣告。老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在紙上畫出心裡所想的東西,於是大部分孩子都交出了色彩斑斕的畫作。
但其中有一個小男孩,卻不斷在紙上塗畫著黑色,並且畫了一張又一張。
面對男孩的執著,老師無比震驚。她斷定這個孩子有問題,於是趕緊叫來了家長。而孩子的父母更是因此而如臨大敵,甚至帶著他四處求醫,認定他已經病得不輕。
短片的結局,相當震撼。當大人們無意中將男孩的所有畫作拼在一起之後,一隻碩大的黑色鯨魚出現在大家面前,所有人都驚呆了!
誰說這個男孩不正常?誰說他不可能在未來成長為一個天才?恰恰相反,其實真正反常的,是這些成年人。
當孩子的一舉一動總是以世俗的眼光來衡量,當他們的發展總是被大人的框架和思路所局限,當定義他們好壞的是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還談什麼想像力的馳騁呢?
1968年, 美國內華達州曾發生過一起十分有意思的訴訟案。
一位母親將孩子所在的幼兒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老師給她三歲的女兒教了字母「O」,導致孩子的想像力被剝奪。
她說,女兒在認識字母「O」之前,會把這個圈當成是太陽、足球、橘子、雞蛋等圓形的物體,答案多種多樣。然而,自從在幼兒園學習之後,每次看到圓圈,孩子便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老師教給她的——字母「O」。
或許在我們看來,這位母親是典型的「無理取鬧」。但訴訟結果出乎所有人預料——法院判定幼兒園敗訴,將賠償她的女兒精神傷殘費一千美元。
據說,打動法官的是她在法庭上的一段辯護詞。她說:
「我的女兒就猶如一隻在幼兒園裡的天鵝,他們剪掉了她一隻想像的翅膀,過早地把她投進了那片只有 26 個字母的小水塘。愛迪生就是因為擁有可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才發明了電燈泡;牛頓就是因為擁有創新的意識,才發現了地心引力。可能我女兒的想像力不是很豐富,但是你們不可以剝奪她想像的權利,因為一隻沒有翅膀的天鵝是永遠都飛不起來的。」
很剛很在理有沒有!
如果說孩子是璞玉,那麼想像力就是他們天生自帶的光芒。在這些璞玉被打磨、被雕琢的過程中,有些身上的光芒被人為地磨滅掉,從此泯然眾人。而那些光芒被保留下來的,則更容易脫穎而出,成為被矚目的精品。
作為家長,我們或許不會有那位美國母親的魄力與果敢,但保護孩子的想像力,我們同樣可以做很多。畢竟, 我們才是決定這份光芒去留的關鍵。
如何培養一個想像力豐富的孩子?一個總的原則就是——家長少提供點現成的「標準答案」,多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琢磨。
具體來說,以下幾條tips供家長參考:
鼓勵孩子多提問多思考
猶太人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湧現出包括愛因斯坦、畢卡索、馬克思等在內無數優秀的人才。這些偉人在小的時候,便已經展現出過人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總結猶太人的家庭教育,人們發現,這些精英的養成都得益於一種親子溝通模式—— 海沃塔(Havruta)。
這種溝通模式的最大特點,便在於家長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鼓勵孩子多提問、多思考。
通過開放式和啟發式的問答,孩子不會拘泥於現成答案,而是積極思考,任想法馳騁、靈感碰撞。
由此,孩子將獲得更加 發散性的思維,以更加開闊的視野看待問題。
為孩子提供適量而合適的玩具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玩具,而它恰恰是培養想像力的重要載體。
德國公共健康方面的專家Strick和Schubert曾在慕尼黑的一家幼兒園進行過一項為期三個月的實驗。
他們沒收了教室裡所有的玩具,並以此觀察那些孩子的表現。
研究發現,那些失去玩具的小朋友,在經過短暫的無聊之後,開始利用周圍一切能利用的物品,來「自娛自樂」。
比如,用泥土捏娃娃、為它穿上由衛生紙製作的「衣服」、用綠蘿來作為娃娃的頭髮……通過這些自己開發並設計情節的遊戲,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而想像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由此可見,孩子的玩具並非多多益善,少而精才是王道。至於種類上, 拼插、構建等益智類的玩具則是不錯的選擇。
帶孩子多增長見識
一切無知的想像,不過是臆想。唯有想像結合實踐,才能化為能為孩子所用的寶貴經驗,促進他們成長。
世界很大,未知的領域有很多。家長不妨帶著孩子多了解、多體驗。眼界開闊了,格局提升了,想像力的翅膀自然會騰飛得更遠更高。
創造學之父奧斯本曾說:「想像力是人類能力的試金石,人類正是依靠想像力徵服世界。」
在那些活靈活現模仿名畫的孩子們身上,我看到了想像力所賦予的無限潛力。
實現夢想的前提,就是敢想。
孩子的未來,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嗎?
作者簡介:筱恬,理性職場女,感性育兒控。喜歡用文字記錄寶貝成長,用科學理念實踐養育日常。
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