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蜂窩新開的欄目,我們邀請不同有故事的人,講述自己的生命以及與教育的關係。
這是第一篇,一個在中國的博士,國內某大學的副教授去美國成為幼兒園老師的故事。
如果你喜歡,我們將持續更新她如何看待自己應對工作的變化,以及如何看待美國教育,對了,她還是一個 10 多歲男孩的媽媽。
我曾是中國某大學的一名副教授,因為某種特別的機緣,進入美國幼兒園,當上了一名幼兒教師。
面對各種膚色,天使一般的孩子,我天然的母愛瞬間爆棚。然而,領教了他們初上幼兒園的哭鬧、各種不講道理之後,我的愛心受到了挑戰,曾經高深的學問、縱橫捭闔的理論,也突然變得毫無用處……
(圖片:操場)
01緣起
7月底我終於等到工作許可,然而找一份教師的工作已經太晚。美國的學校八月中旬就開學了,一般在四五月就已完成教師的招聘,最晚的也在七月初就決定了。我在網上漫無目的地逛了一段時間後,在臉書上發現離家不遠有一所蒙臺梭利幼兒園在招老師,於是投遞了簡歷。
很快我便接到幼兒園主任的電話,讓我第二天去填申請表格。填完表格後,又讓我到教室裡轉轉,適應一下,看是否真的喜歡這份工作。我在班裡呆了一個多小時,指導下孩子的活動,給他們念念故事,很快便與老師和孩子們打成一片,臨走時都有些依依不捨。
圖片:(圖書角)
主任把我叫到辦公室聊了一會兒。主任是個30來歲的白人女孩,她對我有博士學位很驚訝,問我為何想到幼兒園工作,我說一則因為喜歡孩子;二則對蒙氏的教育理念很感興趣;三則,這裡離家近,對於新移民來說,也許是一個轉換職業的好開端。
她又問我是否有和這個年齡段孩子相處的經驗,我說,沒有,但我自己有一個孩子。她說,自己有一個孩子,經驗就已經很多了。她也告訴我,老師們對我的反饋很好,所以他們決定錄用我,另外需要再做一個二級background check(背景調查,包括有無犯罪記錄、虐童、性犯罪等的調查),這個對我來說當然是沒有問題的。
沒想到事情就這麼決定了。作為毫無經驗的幼兒老師,我只能從Assistant Teacher(助理教師)做起。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我想深入了解美國教育,從他們的幼兒教育開始,也許是最好的。我現在有大學教育的經驗,將來再有中學教育的經驗,整個體系就很完整了。
(圖片:學足球)
02挑戰的開始
相對別的職業,美國幼兒教師門檻並不算高,但要求卻很嚴格。
開學前,先請培訓師對所有老師進行了一次first aid(急救)和CPR(心臟復甦)的培訓。培訓師除了演示並讓我們操作如何進行心肺復甦的搶救之外,還講了許多與幼兒健康相關的內容,比如,孩子吃東西卡住了怎麼辦,中暑了怎麼辦,哮喘發作怎麼辦,流鼻血怎麼辦,燙著了怎麼辦……在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麼重大。萬一孩子出現意外情況,作為成人,一定要冷靜、及時、有效地加以處理。
入職之後,還需要在一年內完成40小時的幼兒教育培訓和州測試(包括法律規章、幼兒健康、幼兒安全等方面的知識)。Lead Teacher(帶班老師),則需要獲得幼兒教育的至少大專學歷,以及三年以上的經驗。
開學的頭兩天,我被分到3-4歲孩子的班上,20來個孩子,加上我三個老師。孩子們的日常活動大致是這樣的:9:00-9:30是Circle Time(圓圈時間),老師和孩子們圍成一圈,席地而坐。由老師用唱歌或講的方式,教授一些基本的常識,比如,今天是哪一年的幾月幾號、星期幾,一周有幾天,每天怎麼說;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是什麼;有幾大洲幾大洋,各自的位置和名稱是什麼……也教一些字母和單詞的讀法,每天大概五六個。
Circle Time之後,孩子回到原來的工作,10:00開始半小時戶外活動,11:00午餐,12:00-14:00午休。另外的間隙,則是孩子邊玩邊學,教室裡有涉及語言、數學、地理等各科知識以及日常生活的教具,供他們自由選擇。
(圖片:Circle Time)
下午兩點之後就開始有孩子陸續離開。三點之後是課後活動,孩子們吃零食、玩耍。有些孩子來得早,走得早,有些則要呆到六點。
我就協助他們做一些基本的課堂管理工作,比如孩子在課堂裡活動時規範他們的行為,吃飯、上廁所或戶外活動時看著他們,另外也教一些簡單的中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半懂事不懂事的時候,得隨時密切關注他們的動向,以免出現意外。
每天八小時的工作下來,我感到腰酸背痛,比以前的工作可要辛苦多了。好處在於,心思單純,不用備課,晚上睡得特別香甜。
(圖片:作者教中文)
03真正艱難的挑戰
然而,我沒有想到的是,真正艱難的還在後面。
周二下午,主任把我叫到外面,跟我說,小小班(一歲半到兩歲)的孩子,因為剛上幼兒園,哭個不停。有個老師受不了了,想調到大一點的班上。那個老師自己都哭了……哭了……我知道你工作做得很好,你可以調到小小班嗎?
我很猶豫。但作為亞裔,我還是沒有學會拒絕。
我說,我試試吧。I』ll try my best.(我會盡力而為的。)我心裡在想,如果我真的不能,那我就是不能,到周五辭職好了。周三,我進入了小小班。
(圖片:小小孩吃零食)
記得多年前看過一個紀錄片《幼兒園》,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如何每天哭個不停,沒想到這個場景就真實地在我面前上演。這是開學的第一周,這群小小孩大多都是第一次和父母分離。他們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焦慮、恐懼、想念父母,只能用大哭來表達。
有些小孩好哄一些,吃點東西,玩一玩,就忘了。有些孩子,卻怎麼也不肯停。
胖乎乎的艾麗婭,一手拎著她的午餐盒,一手拎著水杯,守在門邊,哭得氣壯山河、聲嘶力竭。四個老師輪換著,哄也哄過了,抱也抱過了,就是停不下來。好容易等她哭累了,我嘗試把她的午餐盒和水杯放到柜子裡,她又是一陣嚎哭。
一邊哭,一邊喊,媽咪,媽咪。我們於是不斷地安慰她:「Mommy is coming.」感覺那幾天說得最多的一句謊言就是 Mommy is coming了。
小女孩伊莎貝拉個子不大,肺活量卻很充足。
她不僅哭,還會尖叫。因為這是個亞裔女孩,我安慰過幾次後,她因為看我也是亞裔,我走哪裡,她就跟到哪裡,一邊跟著一邊仍不停地哭,左手緊緊攥著餐盒,右手緊緊攥著水杯。也許在他們的心裡,拿著午餐盒和水杯,就可以隨時跟著媽咪離開。
我看著,既覺得無可奈何,又感到特別好玩兒。
這天晚上我躺下來時,耳邊仍是孩子們的哭聲。我腰背的疼痛,比起在之前的班級,又增添了幾倍。
(圖片:練習字母)
最艱難的部分是換尿布。
我先前以為,有自己孩子的經驗,換尿布對我不應該成為問題。去了之後,同事也給我演示了科學的流程。
第二天,一個小女孩剛拉了屎,我聞到後趕緊帶她去換尿布。尿布打開後,一股熱乎乎的氣味直衝鼻子。我幾個乾嘔,差點沒吐出來。我強忍住噁心感,換了尿布,把有屎的尿布用一次性手套裹起來,再用塑膠袋包上,扔到外面的垃圾桶。
不過,後來同事知道我的情況後,便再也沒有讓我換過尿布。
情況好轉是在星期五。下午主任告訴我,大班(4-5歲)的老師希望我換到她的班上。
我問,那,大班原來那個老師願意嗎?
她說,她沒問題的,她對任何年齡組的孩子都能接受。
她說,我知道你是大學教授,我看你在這個教室也很緊張。我希望你感到舒服,真正喜歡這個學校。那一刻,我的眼淚差一點掉下來。
(圖片:練習貼數字)
04
一點感想
無論在國內還是美國,幼兒教師都是需求量很大,工作很辛苦,然而收入很低的工作。
據中國教育部的數據,國內幼師的收入多數每月僅為2000-3000元。高強度與低收入的不成正比,導致幼兒老師的大量流失,2013年到2018年五年間流失了83萬幼師,相當於每年有40%的幼師從原有崗位離開。[1]
美國的學制和中國有些不同。六周到三歲的孩子可進入Daycare(日託),三歲到五歲的學校稱為Pre-school,五到六歲的才進入Kindergarten(也就是國內翻譯的「幼兒園」)。
Kindergarten教師的平均年薪為四萬多美元,與中小學老師差別不大。而Daycare教師的平均年薪僅為兩萬四千多。[2]
(圖片1:kindergarten收入, 圖片2:daycare 收入)
不僅工作辛苦,幼兒教師面臨的壓力也特別大。教師除了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還得照顧他們的情緒。如果出現意外,擦了、碰了、摔了、病了,都需要承擔責任。遇到不講道理的家長,就更麻煩了。
美國幼兒教師離職的情況也很普遍。201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五分之一的幼兒老師計劃在未來十二個月內離開。[3]
在進入一個行業之前,我們都是霧裡看花,想像著每天和天真爛漫的孩子在一起,一定很開心。只有身在其中,才能體會到各種酸甜苦辣。
不過,當我看到我的同事們,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工作,從換尿布、清理桌子,到教學、講故事,教育孩子養成衛生文明習慣……都毫不懈怠。
他們也從不拈輕怕重,從不計較同事誰做得多了,誰做得少了,大家的目的都是把工作做好。看到他們的工作態度,我都覺得深受教育。有幾個老師甚至在這個行業幹了很多年,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應該很難堅持下去吧。
(圖片:認真工作的孩子)
想起以前做大學老師的時候,我總想討論很多宏大的主題,比如啟蒙、國民性,比如人類的歷史、民族的未來……現在想來,這些離現實生活其實很遙遠。
同樣的,在這些稚嫩的生命面前,我所有的學識也毫無用處。我只能俯下身子,謙卑而認真地,用他們的方式去交流。
時間又過去了三周,我已慢慢熟悉了各種流程,並逐漸發自內心地愛上了這所學校。我知道可能不會呆很久,但還是願意認認真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我同樣也會認真地觀察、思考、記錄,為大家帶來美國教育的第一手的資料,和真實豐富的體驗。
(圖片:Practical Life 學習實踐技能)
[1]數據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49525435
[2] 數據來源:https://www.indeed.com/salaries/Kindergarten-Teacher-Salaries
https://www.glassdoor.com/Salaries/daycare-teacher-salary-SRCH_KO0,15.htm
[3] 數據來源:http://theconversation.com/one-in-five-early-childhood-educators-plan-to-leave-the-profession-6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