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我們社會有一種明顯的現象,重點高校裡,來自貧困地區的孩子越來越少,「寒門難出貴子」這個話題在一段時間也引起人們的熱議。
實際上很明顯的就是,我們就用本省的經濟發達的城市和落後些的小縣城對比,在往年高考中,這些小縣城能出多少清華北大,能有多少上985、211學校,可能幾個小縣城學校加起來才能比得上城市裡的一個學校。教育追求公平,但實際上沒法絕對公平。
而在一次訪談中,鄭強教授在被問到這問題時說道:「就是你說的這個擇校問題,這個是經濟條件決定了,如果山區、農村孩子,在中小學時候,教育資源也能分配均勻,那我不贊同這種說法了。」
而且鄭強教授主動地提出了自主招生這一點,自主招生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發現更多全能型人才,不能因為一次高考就拒之門外,但是要適度控制自主招生。
就像大家想的,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參加高考時分數是平等的,不存在你家裡有錢,就分數要好或者說可以拿錢彌補分數,這給了農村孩子機會。但是如果自主招生擴大招生面,就是對農村孩子的不公平。
因為自主招生需要進行面試,要考慮孩子的綜合素質,這麼小的孩子要怎樣的綜合素質,怎麼通過一次面試,就能評判孩子未來綜合素質的發展。正是因為這個面試將農村地區的孩子隔絕在外,那些孩子哪有機會上什麼鋼琴課、參加什麼競賽、從小上外語培訓班。
就像現在網上這些被網友質疑孩子科技比賽項目作假事件,這些也只有家裡有條件的才能夠拿獎吧,農村孩子哪有這背景參與。即使有機會讓他們去參加自主招生能夠拿出什麼擺在面試官面前呢?
其實小編在看到一個觀點時挺贊同的,家長總說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
你們怎麼看待這種看法?歡迎下方留言關注!